㈠ 多跨基礎樑上部鋼筋規格不一樣,怎麼搭接
基礎梁是反梁,上部鋼筋可以和普通樓面梁一樣,進柱錨固的。
如下圖示意
4根20,如橙色線內一樣,容到左邊第二個柱錨固;4根25加1根22,如黃色線一樣,伸入左右二個柱錨固;2根22加2根20,如綠色線一樣,伸入左邊第三個柱內錨固。
㈡ 梁兩跨下部通長筋直徑不一樣怎麼搭接
此梁共三跨,底筋只4根。
兩角上各1Φ18應通長設置;定尺長度不夠應採用閃光焊版接,接頭設在靠中支權座1/4凈跨長內;
底筋中部2Φ20在中間跨不可搭接,應伸進兩個邊跨,靠中支座1/4凈跨長內,按規定搭接長度搭接,但不可以在加密區內搭接。若梁寬足夠,且圖紙不允許大直徑鋼筋搭接時,可在中支座分段錨固。
㈢ 樑上部鋼筋的搭接
例如3米的梁是1米3分等如在1/3處截斷那在搭接的話不就在梁端了嗎
答:你的例不版好,3米的梁這權么短的粱又未說凈跨與否!3等分(一般也不會這么處理)。你的問看下圖,且你的問無法求出LlE!怎知搭接已在梁端了?若是架力筋你看搭接只要150mm,怎麼會到梁端了?
m
㈣ 主梁次梁鋼筋如何搭接
從兩梁相交的位置看,對主梁一般是在梁的中間部位(不一定是中點),對次梁則是支座。再從受力情況分析,梁的中間部位上部是受壓區,而支座或接近支座的部位上部是受拉區。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拉力主要由鋼筋承擔,而且與鋼筋在截面中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優先保證受拉區鋼筋的位置。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當主次梁相交時,上部鋼筋,次梁的應放在主梁之上,這樣才能保證次梁的上部鋼筋充分發揮作用。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4)多跨梁鋼筋如何搭接圖擴展閱讀:
主梁承擔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安全的主要骨架,是滿足強度和穩定性要求的必須構件,它更側重強度要求。次梁則是為了滿足建築要求(如功能區劃分)及主梁、柱等的有效連接而設的次要骨架,它更側重構造要求。
主次梁是相對而言的,兩根梁,其中有一根的兩端支撐在柱或牆上,另一根的一端支撐在這根梁另一端在其他梁或牆柱上的,前者為主梁後者為次梁。
一般框架結構梁有框架主梁(KL)、框架次梁(L)、懸挑梁(XL)、連梁(LL)等,KL、XL一般直接支承在牆、柱等承重構件上,次梁較多的支承在KL上,也有支承在牆柱上的。
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㈤ 大跨度梁鋼筋接頭如何處理
一、梁下部鋼筋接頭應該在自兩個支座起1/3內連接,因為下部鋼筋在支座處主要是版承受壓力權(而主要的壓力一般是集中在梁中部及左右一小段距離內),所以接頭就規范來講必須在在自兩個支座起1/3內連接;
二、梁的上部鋼筋接頭應該在自兩個支座起1/3范圍之外搭接,因為樑上部鋼筋在兩支座處主要是承受拉力,理所當然地也就不能允許在支座處連接,因為這樣有可能發後斷梁的危險,尤其是你這種跨度較大的梁;
三、大於四M的梁就要求起拱,一般按1/1000至3/1000,起拱!
這是「大跨度梁鋼筋接頭如何處理」的視頻:http://www.56.com/u40/v_MTE1MDE5NzI1.html
㈥ 兩跨之間的鋼筋怎樣搭接
1、題目說是"梁的兩跨", 圖片上的梁KL47隻有一跨!哪裡有兩跨?
2、梁的平面標注方專法講解的很清屬楚,當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不一致時,應以原位標注優先。見11G101-1第25頁.4.2.1條,......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圖例中,應把左支座的上排角上兩根Φ12的,在樑上部的跨中央與右邊支座的上排角上兩根Φ18的搭接。
㈦ 梁配筋圖幾跨多少跨是怎麼看的啊
根據其上復直接註明梁制代號、斷面尺寸B×H(寬×高)和配筋數值進行查看。
平面注寫方式為在梁的平面布置圖上,將不同編號的梁各選一根,在其上直接註明梁代號、斷面尺寸B×H(寬×高)和配筋數值。
梁平法施工圖在梁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的梁配筋圖;施工人員依據平法施工圖及相應的標准構造詳圖進行施工,故為梁平法施工圖。
(7)多跨梁鋼筋如何搭接圖擴展閱讀:
梁配筋圖的相關要求規定:
1、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
2、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3、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㈧ 建築中梁鋼筋的搭接方法及搭接區域
一般上部通長筋在距支座1/3范圍內搭接, 底部通長筋在跨中1/3處搭接。
鋼筋綁扎搭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面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搭接區域主要有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笳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 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需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百分率。同一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同時,按較大直徑計算連接區段長度。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並筋採用綁扎搭接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的方式連接。接頭百分率應桉同一連接區段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並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桉單筋分別計算。
(8)多跨梁鋼筋如何搭接圖擴展閱讀:
鋼筋的搭接注意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
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㈨ 16米大跨梁,現場9米鋼筋上部通長筋如何搭接
搭接方法:上部通長鋼筋在跨度正中央搭接,兩根9m 鋼筋各剩下的長度剛好夠支座端錨固。回
架立筋是梁答中用來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現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兩邊的筋是通過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們說的 挑筋),如果沒有架立筋的話,中部的那肢箍筋沒法綁了,所以出現了架立筋。
梁往往並非一跨,而是多跨.貫通筋就是通長筋,一直穿過多跨.中間接頭需要綁扎或機械連接,質量確有保證時也可用焊接,梁的集中標注中必注貫通筋.貫通筋是縱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通長筋直徑為12mm、結構抗震等級四級、柱子混凝土等級C40.梁混凝土等級C30,鋼筋等級HRB400。
㈩ 按照11G101圖集梁下部通長鋼筋是怎麼搭接的
中支座上(各自從左右柱邊起算)左右伸來的縱向鋼筋長度,要滿足≥LaE且≥0.5hc﹢5d。下部柱內中標的距離不是兩個點容之間的,而是分別從柱邊到鋼筋端頭的距離,表示鋼筋要錨入柱子的長度。
在整根梁中的分布長度不一樣貫通筋和通長筋均貫通整根梁,而架立筋可只布置在連續梁中的某一跨,甚至只布置在某一跨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
鋼筋直徑不同貫通筋和通長筋均為受力筋,其直徑大小與外力大小有關,且與抗震構造要求相關。而構造筋由於不參與受力,直徑較小,一般為12mm(砼規9.2.6)。
(10)多跨梁鋼筋如何搭接圖擴展閱讀:
如果對於一根2跨的二級框架梁,其各個支座負彎矩較接近,則通長鋼筋的數量較容易確定,直接取最大彎矩的。
按照中跨最大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但對1、3邊跨梁顯得有點浪費。第二種方法,按照1、3邊跨較小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然後在中跨的跨中填寫剩餘鋼筋量,這部分鋼筋在中跨通長布置。
搭接長度不一樣架立筋是構造鋼筋,搭接長度只要150。而通長筋之間的搭接長度滿足規范構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