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樁承台的鋼筋籠和地梁的鋼筋怎樣放
承台和地梁結合在一起的,設計者把頂標高設為一樣高,且地梁主鋼筋是貫通承台鋼筋籠,說明承台把地梁「吃」進去了。地梁的上層筋放在承台筋的下面,綁扎時交替進雹扒行。先幫承台四周、地梁、承台的上層筋。
高樁承台的承台底位於地面或沖刷線以上。部分樁身裸露在地面以上可節約橋墩的圬工數量,減少水下作業,施工較為方便。但是因為樁身外露部位沒有土的彈性抗力作用,樁身內力和位移較大,穩定性相對低樁承台較差。
(1)地圈樑鋼筋怎麼擺放擴展閱讀:
當混凝土結構物為柱狀或者條狀構件時,其中心源羨昌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構件接觸空氣的面底下配置鋼筋。如果這個構件是獨立的,我們把這個構件周邊設置的鋼筋預先製作好。
當混凝土灌注至鋼筋籠底時,由於澆注的混凝土自導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壓力較大,托動了鋼筋籠上浮; 或由於混凝土因澆注時間較長,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殼,砼與鋼筋籠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導管翻出後將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時也帶動鋼筋籠上移。
預應力錨索地梁是由預應力錨索和地梁共同構成的一種新型支護體系。錨索通過張拉產生預應力,把鋼絞線或高強鋼絲固定於深部的地層中,從而達到被加固體穩定和限制其變形的目的。地梁則能將錨索端頭的強大壓力進行擴散傳遞,並有調整淺層岩土應力的作用。
參考資派擾料來源:網路--樁承台
② 地圈樑鋼筋彎鉤如何放置
用變形(螺紋、竹節)鋼筋了,不用光圓鋼筋。如果用光圓鋼筋才要做彎鉤,彎鉤水平放就可以了。
條形基礎的埋深過大時,接近地面的圈樑可指鎮山以作為首層計算高度的起算點,地圈樑一般用於磚唯中混、砌體結構中,不起承重作用,對砌體有約束作用,有利於抗震。
以提高房屋的整體空間剛度、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對建築物起腰箍的作用,提高磚石砌體的抗剪、抗拉強度,防止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地震或其他較大振動荷載對房屋的開裂破壞。
其作用主要還有調節可能發生的不均勻沉降,加強基礎的整體性,也使地基反力更均勻點,同時還具有圈樑的作用和防水防潮的作用。
(2)地圈樑鋼筋怎麼擺放擴展閱讀:
多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其寬度與牆體厚度相同,當牆厚大於240mm,圈樑寬度可以比牆厚小,但不能小於牆厚的2/3,圈樑的高度一般不小於120mm,通常與磚的皮數尺寸相匹配。
由於圈樑的受力較為復雜,不易事先估計確定,因此圈樑一般採用按構造配置鋼筋,一般圈樑縱向配筋4根不小於一級8的鋼筋,箍筋間距不大於300mm。
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
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旅檔檢驗。
③ 農村自建,地梁鋼筋應該怎麼布置
布置時滿足以下要求即可:
1、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
2、梁縱向受力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對上部鋼筋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下部鋼筋不應小於25mm和d。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配置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3、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las,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梁中混凝土能擔負全部剪力時,las≥5d;當梁端剪力大於混凝土擔負能力時,對帶肋鋼筋las≥12d,對光圓鋼筋las≥15d。
(3)地圈樑鋼筋怎麼擺放擴展閱讀
過梁鋼筋計算方法
一般計算長度為凈跨加500mm。植筋時,需要計算植入深度然後加一個搭接長度。
基礎連梁鋼筋計算方法
直鋼筋: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搭接長度
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圈樑鋼筋計算方法
圈樑的鋼筋和梁的不同,周圈封閉式,外圈搭接,內圈到邊。還要考慮元寶筋。一般是在角一個,T角兩個。圈樑與構造柱是抗震構造措施,不存在誰是誰的支座,鋼筋之間不存在錨固的事。
構造柱的縱筋應穿過屋面圈樑內到達矮女兒牆的壓頂上部水平轉折12d 收頭;圈樑轉活封閉,大角附加45°筋上下共兩根。目前貌似沒有完整的計算理論,一般圈樑配筋是縱向鋼筋是4根ф12,箍筋ф6,間距200—300。
④ 請問蓋房子地梁,粗的鋼筋放上面還是放下面的,還是上下分開放的
如果樑上部受拉,上部鋼筋需要鋼筋粗且多,如果上部受壓,鋼筋可以少點,地梁到底是上部受拉還是受壓,還是即受拉又受壓,需要計算,一般農村自己蓋房子,需要把地梁縱向受力鋼筋上下分開放置,滿足抗拉、抗壓要求。
⑤ 請問蓋房子地梁,粗的鋼筋放上面還是放下面的,還是上下分開放的,
粗的下面起支撐力,細的在上面。
對牆下基礎梁,可視承台梁以上牆體為半無限平面彈性體,內基礎梁與牆體容(半無限彈性體)共同變形,視基礎梁為樁頂荷載作用下的倒置彈性地基梁,按彈性理論求解基礎梁的反力,經簡化後作為作用在基礎樑上的荷載,按普通連續梁計算內力。
地梁為梁板式筏形基礎和柱下條基中的梁,該梁的最大彎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處,縱向鋼筋的接頭盡量避免在內力較大的地方,選擇在內力較小的部位,宜採用機械連接和搭接,不應採用現場電弧焊接。
(5)地圈樑鋼筋怎麼擺放擴展閱讀:
地梁設置要求規定:
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於200mm。當翼板厚度大於250mm時,宜採用變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於或等於1:3。
2、現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基礎梁的平面尺寸應大於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得小於50mm。
3、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於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
⑥ 農村自建,地梁鋼筋應該怎麼布置大神們
那個地方????如果是磚混結構地圈樑鋼筋按構造配上下2根12三級鋼筋就可以了,如果是版框架結構呢,權就得算下了,考慮是只建房,梁高度就按跨度的10分之一,寬度按高度的3分之一,或者就300寬,4·8米梁鋼筋配4根20,5.7梁配5根22,四川巴中地區就是這樣的
⑦ 地圈樑鋼筋放置規范
你說的地圈樑主筋用的什麼鋼筋啊,一般現在都用變形(螺紋、竹節)鋼筋了,不用光圓鋼筋。如果用光圓鋼筋才要做彎鉤,彎鉤水平放就可以了。
⑧ 地圈樑鋼筋怎麼放
當下的建造房屋主要採用的結構是磚混結構或是框架結構,但是無論是這兩種結構中的哪一種,柱與梁之間的設計一般都是柱包梁。
其實兩種結構最主要的區別是構築的方式,例如在磚混結構中,通常會使用紅磚,然後將鋼筋、水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配置構成鋼筋混凝土,最後一起堆砌成建築。而框架結構則主要是用鋼筋、混凝土、碎石、以及其它填充材料砌築而成。
構築的方式決定了它們的承重部分的差異。對於磚混結構,樓板的重量會傳遞給磚牆,繼而傳給基礎,故而它是靠牆體作為承重的主要結構。框架結構是將樓板的重量傳給樑柱,最後傳至基礎,故而它是靠樑柱作為承重的主要結構的。
除此之外,地圈樑也可以採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柱包梁和梁包柱來進行放置。
綜上所述,對於大部分建築而言,不論結構如何,一般都會採用柱包梁的結構。
⑨ 地圈樑的受力鋼筋怎樣布置,和樓板梁鋼筋的區別在哪
因錨固抄需要,光圓鋼筋一般需在兩段加彎鉤。2、3級鋼因有螺紋錨固,就不必加彎鉤。一端彎鉤者可能是需焊接加長,在接頭處就不做彎鉤了(搭接連接時仍要彎鉤)。
地圈樑一般配光圓直徑10---12筋。配6根直徑14鋼筋且還是3級鋼,這不多見。可也不像是是承受砌體荷載的地梁。如果就是多層建築的條形砌體基礎上的地圈樑,用上下各3根直徑12毫米光圓鋼筋夠了,省一點是一點,不但省錢,還可間接減少碳排放,為環保做點貢獻。
未到現場,不了解情況亂說,有用的就做點參考,不貼邊的不管他就是。耽誤你時間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