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保護層方案怎麼做
鋼筋保護層方案:
一、 工程概況
景泰-萬水瀾庭住宅小區2#樓位於太原市南內環街版南及晉祠路西權交匯處,本工程建築分為兩部分,分別為主樓和裙樓,總建築面積為29315m2,其中住宅部分建築面積為28137㎡;商業部分建築面積為1178m2。主樓建築高度為87.9m,裙樓為7.5m, 建築最高點為92.9m。
1.建築概況
本工程主樓地上29層,地下二層。裙樓為地上二層。地下二層
層高為2.45m,地下一層層高為2.9m,一至二十九層層高為3m。
2.結構概況
本工程結構形式主樓為剪力牆結構,基礎形式為樁承台基礎,裙 樓為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工程主樓採用後壓 漿鑽孔灌注樁,數量153根,樁徑700mm,有效樁長30m;室內外高差主樓為0.9m.裙樓為0.5m,鋼筋採用一級(HPB235)、二級(HRB335)。
Ⅱ 筏板基礎後澆帶的施工方案
原發布者:趙斌秀
後澆帶(施工縫)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東陽三建煙台分公司海信·依雲小鎮三期項目部後澆帶(施工縫)專項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海信依雲小鎮三期37#,42#、43#、44#、住宅樓,位於煙台市開發區北京南路以南。37#樓18層,42#樓二十二層,43#.44#樓均為26層,標准層層高為2.9m,建築物總高度約78.3m。基礎為樁筏基礎,上部結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建築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地下車庫局部為2層,層高為4.6m。第二章後澆帶施工工藝及設置第一節:後澆帶施工工藝:(1)後澆帶的設計原理是「抗放兼備,以放為主」,這種設計已列入規范而被廣泛使用,後澆帶分為後澆沉降帶、後澆收縮帶、後澆溫度帶,分別用於解決各構築物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後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2)施工後澆帶是在整個建築物中設置的臨時施工縫,該縫根據設計要求保留一段時間後再澆築。這種「縫」在整個結構施工中既解決了構築物間的差異沉降,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溫度應力,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3)設計採用在施工中留後澆帶的做法,以便將原來「超長」的平面「化整為零」,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約束應力(混凝土的收縮、豎向荷重差異過大時產生的變形應力)釋放,而持後澆帶施工完成後,結構又「化零為整「大量減少
Ⅲ 後澆帶施工做法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後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
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後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3)基礎後澆帶鋼筋保護層怎麼做擴展閱讀
後澆帶施工的注意事項:
1 、後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置後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後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余應力。
2 、結構設計中由於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後澆帶,在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於施工原因而需要設置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3、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並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 ~1000mm為宜。
Ⅳ 後澆帶的鋼筋怎麼處理
後澆帶的鋼筋是和澆築前鋼筋同時綁扎,預留的鋼筋在兩月後澆築後澆帶,清除原有混凝土浮動面石子和鋼筋上的鐵銹、混凝土漿,並清洗干凈後澆築。
Ⅳ 板後澆帶鋼筋做法
下面全有了。 閱之吧。
底板後澆帶下部須設基槽,做成後的基槽表面須比底板底面低250mm以上,兩邊放坡不大於45度,上部寬度各大出後澆帶150mm以上。
底板後澆帶下部須設防水附加層,防水附加層寬度需在兩邊各大出後澆帶300mm以上。
工藝流程:
後澆帶基槽澆築底板混凝土清理後澆帶澆築後澆帶混凝土養護節點圖:構造做法:
1、後澆帶基槽
底板下後澆帶基槽做法除在混凝土墊層上部增加一層防水附加層外,其餘順序與底板下部做法相同,防水附加層寬度需在兩邊各大出後澆帶300mm以上。
2、澆築底板混凝土
澆築底板混凝土前,須在後澆帶處安裝具有一定強度的密目鋼板網以阻擋底板混凝土流失,澆築底板混凝土時須保證鋼板網處混凝土密實。
3、清理後澆帶
清理干凈底板與後澆帶接合處的浮漿和垃圾並濕潤24小時以上;
清理干凈後澆帶內鋼筋上的附著物。
清理干凈後澆帶基槽內的垃圾和積水。
4、澆築後澆帶混凝土
後澆帶混凝土的抗滲和抗壓等級不得低於底板混凝土;後澆帶混凝土須選用具有補償收縮作用的微膨脹混凝土。
後澆帶混凝土須一次澆築完成,不得留設施工縫。5、養護
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質量控制點:
1、防水附加層、防水層施工范圍、厚度
2、鋼板網設置
3、後澆帶兩側底板混凝土清理,後澆帶內鋼筋清理,後澆帶基槽清理
4、後澆帶混凝土施工質量5、後澆帶混凝土養護。
Ⅵ 混凝土中鋼筋保護層怎麼怎麼固定
鋼筋保護層: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或外側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板,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3.1.工藝流程
3.1.1、框架柱鋼筋綁扎工藝流程為:校正結構鋼筋位置→豎向鋼筋連接→箍筋就位→設置鋼筋定距框→綁扎箍筋→綁扎保護層墊塊。
3.1.2、剪力牆鋼筋綁扎工藝流程為:彈水平控制線→校正結構豎向鋼筋→安裝豎向梯形筋→安裝水平梯形筋→校正梯形筋水平及垂直→豎向、水平鋼筋綁扎→「s」拉鉤→綁扎支撐筋→綁扎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墊塊)。
3.2、操作要點
3.2.1、施工准備
根據圖紙及規范要求,繪制豎向梯形筋、水平梯形筋、定距框、「п」型內撐筋、保護層墊塊加工圖,由技術部門審核後交加工廠加工,加工廠根據圖紙尺寸製作定型模具,經過檢查驗收及試焊合格後方可大批量加工。
3.2.2、梯形筋、矩形定位筋、支撐筋、保護層墊塊加工
1)、豎向梯形筋加工
豎向梯形筋是固定於鋼筋骨架內不可周轉使用的工具;因此,為了節約材料可以使用比牆體立筋大一個直徑等級鋼筋製作,代替牆體立筋使用。梯檔橫筋一般使用φ10園鋼,分為兩種長度規格:一種為牆厚減保護層,一種為牆厚減2mm,第一種主要用來限制水平鋼筋間距,間距同牆體水平鋼筋間距;第二種同時起到控制鋼筋網片位置和牆體厚度尺寸作用,其設置間距一般為1.5m且每段牆高不少於三個。
2)、水平梯形筋加工
水平梯形筋類似於豎向梯形筋,但它是可以周轉使用的,臨時固定在牆體立筋上,當綁紮上層鋼筋時,撤除整理後待用。水平梯子筋的縱向筋一般使用φ12~14鋼筋製作,長度控制為牆長且不大於3000mm左右為宜,梯檔橫筋一般使用φ10園鋼,長度為牆厚減30mm,距離同牆體立筋間距。
3)、定距框加工
定距框是用於限制剪力牆暗柱和框架柱縱向主筋的工具,可以周轉使用,根據柱截面大小使用φ14~16園鋼製作定距框的框架,其餘縱向鋼筋擋點採用φ10園鋼製作,擋點長度取30mm。
4)、「п」型內撐筋加工
「п」型內撐筋是用於固定兩層鋼筋網片間距的定位工具,分為單控和雙控兩種,單控內撐筋綁扎固定於牆體內,不可周轉使用;雙控內撐筋綁扎於牆頂附加水平筋上(平模板上口,可周轉使用),能防止混凝土澆注時頂部牆體水平鋼筋側向位移。「п」型內撐筋的支撐筋可根據牆厚選用φ10~12園鋼製作,長度為牆厚減2mm;牆體水平鋼筋擋點選用φ8園鋼製作,長度為20mm。為防止支撐筋端部銹蝕,可將端部磨成3mm高的圓台形並塗刷兩度防銹漆。
5)、保護層墊塊
本工法所指的保護層墊塊採用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墊塊,水泥砂漿墊塊呈「u」型狀,便於固定、不易滑脫而且尺寸准確,適用於水平及豎向鋼筋保護層控制,保護層厚度不同採用不同規格墊塊。
Ⅶ 後澆帶鋼筋保護措施
基礎承台的後澆帶留設後,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採用木蓋覆蓋在承台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後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牆豎向後澆帶可採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後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Ⅷ 請各位建築同行看看這地下室基礎梁後澆帶鋼筋怎麼做
你這個是後澆帶附加前置防水處理的做法
1、2號筋是分開的,分別錨固。二者中間夾一層橡膠止水帶。然後下面300可以先澆混凝土,上面再次一體澆築,在上面澆的過程中留出800寬後澆帶,二側留好鋼板止水帶
Ⅸ 建築後澆帶鋼筋銹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築
1)後澆帶施工支模是整個後澆帶質量保證的關鍵所在,必須採取合理、有效的支模方案。底板混凝土澆搗時兩側的底板、梁鋼筋比較密集,是支模的難點。首先在底板的後澆帶墊層澆搗時,比後澆帶相鄰兩側底板墊層低100mm。防止底板混凝土澆搗時跑漿而裹住底板下層鋼筋。如混凝土澆搗時,仍有水泥漿跑出,應立即用水管進行沖洗,至露出底板下層鋼筋及保護層厚度為止。在底板基礎梁後澆帶處,設計梁底集水坑,使梁底跑漿的混凝土能夠沖洗至集水坑內,保證基礎梁後澆帶能夠完全貫穿。
2)底板下層鋼筋網紮好後即進行後澆帶側面支模工作。因後澆帶部位鋼筋比較密集,木模不能支撐嚴密,且較難拆除,遂採取雙層鋼絲網片加Ф14鋼筋骨架作為支模材料。施工時,先按後澆帶設計准確位置焊接定位鋼筋骨架,鋼筋骨架豎向鋼筋Ф14高400mm@500一排作為後澆帶側模的主要受力桿,然後焊接水平Ф14通長鋼筋@200的豎向鋼筋網,鋼筋網與底板上下層鋼筋網的橫向主筋焊牢,防止混凝土澆搗時位移。
3) 豎向鋼筋網焊好後,用雙層密目18#鋼絲網與豎向鋼筋骨架用18#鐵絲綁扎牢固,要求綁扎點間距200×200,防止混凝土澆搗時脹模。鋼絲網應綁扎在後澆帶豎向鋼筋的反側。
4) 側面鋼絲網支撐完成後,開始綁扎底板上層鋼筋網,豎向鋼絲網骨架與上層鋼筋網橫向主筋焊牢。
5) 基礎梁處後澆帶先綁扎18#密目雙層鋼絲網片,然後用與基礎梁等寬度的短鋼筋@100間距綁扎在基礎梁的箍筋上,並兩端焊接固定,要求鋼絲網片封閉嚴密,防止漏漿。
6)混凝土澆搗時,應派專人守模,如有跑漿時,應立即用水沖洗清理,保證底板鋼筋網的保護層厚度及後澆帶的貫穿。
7) 地下室剪力牆、頂板、梁支模方法與地下室底板基本相同,頂板、梁後澆帶支模時,應在後澆帶居中處模板底板處斷開,在平板底板混凝土澆搗時作為清理跑漿的混凝土用,後澆帶處的跑漿混凝土必須隨手清理干凈,露出梁、板鋼筋,嚴禁事後在後澆帶處用大錘鑿打殘留混凝土。
8) 頂板後澆帶兩側的結構樓板、梁在後澆帶二次澆搗前必須加設支撐,支撐用Φ100圓木並用木楔頂緊,支撐間距為1000mm,且梁端必須設置一根,支撐間用40×60方料縱橫連接成整體,增強支撐的剛度和穩定性,使框架梁不會形成懸挑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