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構造柱的鋼筋如何設置
框架結構在砌築填充牆之前設置構造柱,構造柱採用植筋。構造柱下部鋼筋可以在本層梁內上種植,工容地上有植入的,也有不植入的。不植入的理由是構造柱在此處會給上層梁形成一個支座。改變梁的受力。植入的理由是構造柱上下端都需錨固,增強牆體的整體性。
構造柱:構造柱是磚混結構建築中重要的砼構件。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用於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
⑵ 農村自建房獨立柱怎麼配筋
農村自建房的鋼筋混凝土柱分為兩種,一種是不需要有很大承重作用的構造柱,還有一種就是題目所說的獨立柱,所謂的獨立柱就屬於承重柱,是沒有牆體來做主要承重作用的。雖然說現在的農村自建房大多數都是磚混結構,以構造柱居多,但是磚混結構的房子也同時也會有獨立柱存在,比如說陽台或者露台獨立柱,這樣的獨立柱配筋就稍為復雜點,那麼這種獨立柱的配筋應該怎麼樣決定呢?
當然,這里所說的農村自建房獨立柱配筋方案,都不是經過精確計算的結果,只是根據一般的情況提供的一些大致方案,這也是農村自建房施工中選用最多的幾種配筋方案,在這里就僅僅是給大家一個參考意見了。目的也就是想告訴朋友一個大致范圍,避免隨意配筋出現超筋或者少筋現象。
⑶ 100mm厚加氣塊牆體構造柱怎麼設置鋼筋
1、規范里邊關於構造柱的設置要求;
構造柱的最小截面可為180mm×240mm(牆厚190mm時為180mm×190mm);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412,箍筋直徑可採用6mm,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在柱上、下端適當加密;當6、7度超過六層、8度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414,箍筋間距不應大於2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應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2、規范中對於構造柱配筋要求如下:
3、針對你這個10公分的加砌塊牆體,所以鋼筋4根12,箍筋6的直徑@200,完全夠了。
⑷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應如何布置
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專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屬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為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mm、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本規范第10.2.1條關於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
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⑸ 鋼筋工如何布置鋼筋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⑹ 鋼筋構造柱的鋼筋如何設置
構造柱鋼筋可以在同一斷面搭接,如果是焊接,單面焊為5d,雙面焊為10d,綁扎搭接內長度為容底層柱腳部位為48d,上部為35d,屋頂無女兒牆時,頂部錨入圈樑內35d或相互搭接300mm。
下料短了,在加一根補強,規范沒有,但視情況而定吧,個別情況應該也是可以的,如果放行造成以後工人施工不嚴謹。
在砌體房屋牆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並按先砌牆後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製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
⑺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應如何布置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
圓柱中縱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2 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
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3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
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本規范第10.2.1條關於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4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
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10.3.2 柱中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柱及其他受壓構件中的周邊箍筋應做成封閉式對圓柱中的箍筋搭接長度
不應小於本規范第9.3.1條規定的錨固長度且末端應做成135彎鉤彎鉤末端平
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2 箍筋間距不應大於400mm及構件截面的短邊尺寸且不應大於15dd為縱
向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且不應小於為縱向鋼筋的最大直徑3d/46mmd4 當柱中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大於3%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間
距不應大於縱向受力鋼筋最小直徑的倍且不應大於箍筋末端應做成10200mm135彎鉤且彎鉤末端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閉環式5 當柱截面短邊尺寸大於400mm且各邊縱向鋼筋多於3根時或當柱截面短
邊尺寸不大於但各邊縱向鋼筋多於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400mm46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應符合本規范第9.4.5條的規定10.3.3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環式間接鋼筋的柱中如計算中考慮間接鋼筋的作用
則間接鋼筋的間距不應大於80mm及dcor/5(dcor為按間接鋼筋內表面確定的核心截面
直徑)且不宜小於40mm間接鋼筋的直徑應符合本規范第10.3.2條的規定
10.3.4 I形截面柱的翼緣厚度不宜小於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於100mm當腹
板開孔時宜在孔洞周邊每邊設置23根直徑不小於8mm的加強鋼筋每個方向
加強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該方向被截斷鋼筋的截面面積
10.3.5 腹板開孔的I形截面柱當孔的橫向尺寸小於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豎向
尺寸小於相鄰兩孔之間的凈間距時柱的剛度可按實腹形截面柱計算但在計算承I載力時應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當開孔尺寸超過上述規定時柱的剛度和承載力應按雙肢柱計算
⑻ ..品茗土建算量如圖所示,柱子的鋼筋在哪裡設置
在插筋內箍筋里輸,鋼筋根數詳情點進去設置
⑼ 柱中箍筋設置有何規定
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9)柱根鋼筋如何設置擴展閱讀:
箍筋的相關要求規定:
1、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
2、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有30°、45°、6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