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砼梁有哪些主要受力筋
鋼筋砼梁中有底筋、麵筋(支座筋)、箍筋、腰筋。
1、底筋,作用是承受梁的正彎矩,也叫主筋,混凝土結構中,對受彎、壓、拉等基本構件配置的主要用來承受由荷載引起的拉應力或者壓應力的鋼筋,其作用是使構件的承載力滿足結構功能要求。承受拉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拉鋼筋、受拉鋼筋,承受壓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壓鋼筋、受壓筋,統稱受力筋
2、麵筋(支座筋),作用是承受梁的負彎矩及架立作用
3、箍筋,用來連接受力主筋和架力鋼筋使形成鋼筋骨架,主要承受的剪力和扭矩。 梁在彎剪區內將受到剪力和彎矩的共同作用,在這個區段內主拉應力跡線是斜向的,將產生斜裂縫,由於箍筋是豎向的,與斜裂縫相交,因而能阻止或者限制斜裂縫的產生、發展!扭矩的作用原理類似。
4、腰筋作用是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范查得。
5、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
主要作用是:由於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載作用,可能會使樑上引起斜裂縫,特別是力作用在受拉區內,為了使梁體不產生局部嚴重破壞,同時使梁體的材料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設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變部位,防止該部位產生過大的裂縫,引起結構的破壞,就必須配吊筋了,還要加配附加箍筋。
(1)梁端縱向鋼筋受哪些力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梁按其截面形式,可分為矩形梁、T形梁、工字梁、槽形梁和箱形梁。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現澆梁、預制梁和預制現澆疊合梁。按其配筋類型,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梁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按其結構簡圖,可分為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主梁和次梁等。
鋼筋混凝土梁的典型配筋構造,在主要承受彎矩的區段內,沿梁的下部配置縱向受力鋼筋,以承擔彎矩所引起的拉力。在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區段內,配置橫向箍筋和斜向鋼筋,以承擔剪力並和縱向鋼筋共同承擔彎矩。
斜向鋼筋一般由縱向鋼筋彎起,故也稱彎起鋼筋。為了固定箍筋位置並使其與縱向受力筋共同構成剛勁的骨架,在梁內尚須設置架立鋼筋。
當梁較高時,為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及承受由於混凝土干縮和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應力,在梁的側面沿梁高每隔300~400毫米需設置直徑不小於10毫米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用拉筋連接。
為了保證鋼筋不被銹蝕,同時保證鋼筋與混凝土緊密粘結,梁內鋼筋的側面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為25毫米(對混凝土標號較高的預制構件,可減為20毫米)。
B. 如何判斷鋼筋受什麼力
如何判斷鋼筋受什麼力 :
1、梁下部縱筋受拉力。
2、樑上部縱筋受壓力。
3、箍筋、彎起鋼筋受剪力,板鋼筋大致也這樣。
4、中心受壓柱苗子筋基本受壓。
5、偏心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6、有些構件中的某些鋼筋是不受力的,比如梁中的箍筋只起構造作用,相反那些受力的鋼筋就是受力鋼筋了,比如梁中的縱向通長筋。
7、梁在承受彎矩時底部鋼筋承受拉力,上部鋼筋承受壓力,但對於上部鋼筋,在端部由於負彎矩的影響也要承受拉力。
8、一般單筋梁在設計的時候是不考慮上部受壓的。
C. 求助!縱向受力鋼筋是只承受彎矩不承受剪力嗎
縱向受力鋼筋是只承受彎矩不承受剪力,剪力由箍筋承受,但縱向鋼筋彎起後可以承受剪力(梁底部鋼筋彎起)
D. 分別敘述梁縱向受力鋼筋、架立鋼筋、箍筋的作用
梁縱向受力鋼筋顧名思義是主要受力的鋼筋,尤其是跨中、支座抗拉以及跨中頂部抗壓。架立鋼筋則主要是在梁頂部不需要那麼多受力鋼筋時用以架立的直徑較細的鋼筋。而箍筋則是約束受力鋼筋以及架立筋,起到抗剪、抗扭作用的鋼筋。
E. 梁鋼筋受力情況
開始荷載較小時,鋼筋沒有進入工作狀態,矩形的素砼梁截面上面受壓、下面受拉,沿截面高應力線性分布,矩形形心中線處應力為零,即中和軸與形心中線重合。
隨荷載增加,下邊拉應力超過砼的抗拉強度極限,砼退出工作由抗拉鋼筋承受,中和軸漸漸上移,(中和軸至上邊緣的距離叫受壓區高度x)x漸漸減小到一定程度(b·x·fc=As·fy)時就是極限平衡狀態。
荷載再增加,鋼筋達到流限而伸長(鋼筋破壞了)同時,受壓區高度x劇烈減小(受壓區面積減小)此時砼抗壓強度超過極限也破壞。所謂適筋梁,理論上就是要鋼筋與砼基本同達極限的狀況。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
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 2 根。
2、梁高不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l0mm ;梁高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8mm。
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30mm 和 1. 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25mm 和 d。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
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F. 樑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的受力情況
樑上部縱筋有:負筋、貫通筋、架立筋。負筋靠近支座,是抵抗負彎矩承受拉力;架立筋不負責
受力,是專職的架立崗位;貫通筋是集抵抗負彎矩承受拉力、抗震構造貫通、架
立
三為一體的兼職崗位。
梁下部縱筋有:正彎矩筋、彎曲筋(偶有)、貫通筋。正彎矩筋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彎曲
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同時又斜向上彎折,抵抗構件斜截面受剪承受
拉力;貫通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又兼抗震構造貫通之職。
G. 簡要介紹梁中受力鋼筋有哪些如何確定其數量
梁中受力鋼筋有1.縱向受力鋼筋:支座上部的負筋、跨中下部的縱向筋;腰部兩側內的抗扭鋼筋容;
2.橫向受力鋼筋: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等。
梁中鋼筋配置的數量、位置及間距,首先根據受力分析計算得出,然後對照規范的構造規定是否滿足,框架梁的鋼筋還必須要滿足抗震規范的基本抗震構造要求。
總的說,必須同時滿足規范計算和規范構造。
H. 梁縱向受拉鋼筋是指什麼位置的鋼筋
是指在構件的長邊方向,通過力學計算在受力部位設定滿足承載力的鋼筋,來滿足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於縱向受力鋼筋。
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力;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坐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力。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於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確定原則有三:
1) 根據構件在承受荷載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結構中產生的效應(強度、剛度、抗裂度)的計算結果;
2) 應≥該類構件最小配筋率;
3) 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第10.2.1條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必須滿足。
梁截面的最小配筋率規定,為0.20%和45ft/fy取較大值。見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5.1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百分率ρmin不應小於表8.5.1規定的數值。
是的。十分正確!
1、柱里必須有縱向鋼筋架立起鋼筋籠,這樣的構造才符合混凝土構件受力的基本假設,所有的計算公式才適用,不符合基本假設構造措施時,按規范計算出的結果統統是無效的;
2、無抗震要求時,柱的縱向鋼筋是承擔彎矩產生的拉力的鋼筋;(包括重力荷載及水平荷載對柱子產生的彎矩效應)
3、抗震要求時,它不但承擔荷載彎矩產生的拉力,而且要承擔地震水平作用的傾覆效應對鋼筋產生的拉力;
4、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規定限制柱子軸壓比,明顯表示了不得考慮縱向鋼筋承擔軸壓力。
所以設計人給柱中配置的縱向鋼筋都是受拉鋼筋。
以上是我們的設計思想,或叫抗震概念設計的思想及基本原則。至於那些縱向鋼筋在混凝土實體里,某時某刻受到了些什麼力,不是我們關心的事,自有專門的科研人員關心。我們只需讀懂現行規范,解釋清楚規范就足夠了。
簡支梁、連續梁的下部鋼筋一般算作縱向受拉鋼筋。剪力牆、框架柱之中梁的下部主筋是縱向受拉鋼筋。板筋的下部鋼筋是縱向受力鋼筋。縱向受力鋼筋一般指的是水平受力鋼筋。
受拉區是針對構件而言的。。一般梁都是下部受拉。
如果非要問鋼筋的受拉區。。。當然是彎曲的外側受拉了。。- -!
工程專業名詞:在混凝土構件的梁、板、牆、中,沿順長方向布置的承受拉力的鋼筋。
一,梁縱向受拉鋼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6種:
1.樑上角貫通縱筋,舊時稱架立筋;
2.梁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俗稱扁擔筋;
3.梁支座上部二排非貫通縱筋,俗稱二排扁擔筋;
4.以N打頭引導的受力腰筋;(如以G打頭引導則為構造腰筋;)
5.梁下部二排縱筋:以前叫二排主筋;
6.梁底部縱筋,以前叫主筋。
二,板縱向受拉鋼筋總分為2種:
1.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俗稱扣筋或蓋子筋;
2.板底部縱向鋼筋。
三,牆縱向受拉鋼筋也分為2種:
1.牆豎向垂直分布鋼筋;
2.牆橫向水平分布鋼筋。
嚴格來講,根據受力情況和結構體系,利用結構力學進行受力分析、計算,繪制出彎矩包絡圖,然後一目瞭然地看出。不論梁或柱,受力桿件哪些部位為受拉區或受壓區,位於受拉區的縱向受力鋼筋為受拉鋼筋,位於受壓區的縱向受力鋼筋為受壓鋼筋。
一般情下,對於簡支梁來說,梁跨下部鋼筋受拉,但具體部位,與上部荷載的位置、形式有關;簡支梁梁跨上部鋼筋受壓,具體部位與上部荷載位置、形式有關。
對於框架梁來說,梁跨中下部和梁端支座處上部鋼筋受拉,但具體部位,與上部荷載的位置、形式有關;簡支梁梁跨中上部和梁端支座處下部鋼筋受壓,具體部位與上部荷載位置、形式有關。
框架柱的彎矩受上部、側向荷載情況不同,比較復雜,不好憑空判斷得出,還是看彎矩包絡圖最准確。
在混凝土構件的梁、板、牆、中,沿順長方向布置的承受拉力的鋼筋。 一,梁縱向受拉鋼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6種: 1.樑上角貫通縱筋,舊時稱架立筋; 2.梁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俗稱扁擔筋; 3.梁支座上部二排非貫通縱筋,俗稱二排扁擔筋; 4.以N打頭引導的受力腰筋;(如以G打頭引導則為構造腰筋;) 5.梁下部二排縱筋:以前叫二排主筋; 6.梁底部縱筋,以前叫主筋。 二,板縱向受拉鋼筋總分為2種: 1.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俗稱扣筋或蓋子筋; 2.板底部縱向鋼筋。 三,牆縱向受拉鋼筋也分為2種: 1.牆豎向垂直分布鋼筋; 2.牆橫向水平分布鋼筋。
梁縱向受拉鋼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6種:
1.樑上角貫通縱筋,舊時稱架立筋;
2.梁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俗稱扁擔筋;
3.梁支座上部二排非貫通縱筋,俗稱二排扁擔筋;
4.以N打頭引導的受力腰筋;(如以G打頭引導則為構造腰筋;)
5.梁下部二排縱筋:以前叫二排主筋;
6.梁底部縱筋,以前叫主筋。
不是,縱向受拉鋼筋指剪力牆豎向鋼筋。剪力牆、暗柱的豎向鋼筋一部分受拉,一部分受壓。
I. 雙筋梁中縱向受力鋼筋是受拉還是受壓
樑上的鋼筋中部是受拉,端部是受壓,配在梁底部的受拉,頂部的受壓,雙筋梁是指配在底部的受拉鋼筋由於梁寬的限制,不能都放在一排,所以放兩排。兩排都受拉。
J. 樑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的受力情況
樑上部縱筋有:負筋、貫通筋、架立筋。負筋靠近支座,是抵抗負彎矩承受回拉力;架立筋不負答責
受力,是專職的架立崗位;貫通筋是集抵抗負彎矩承受拉力、抗震構造貫通、架
立 三為一體的兼職崗位。
梁下部縱筋有:正彎矩筋、彎曲筋(偶有)、貫通筋。正彎矩筋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彎曲
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同時又斜向上彎折,抵抗構件斜截面受剪承受
拉力;貫通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又兼抗震構造貫通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