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填充牆,什麼是拉結筋
框架結構中填充在柱子之間的牆稱框架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樑柱承擔。
拉結筋是在砌體與混凝土柱之間設置的鋼筋,通常為直徑6毫米的鋼筋,上下間距都為500mm,拉結筋長度根據是否是抗震地區有關,抗震地區的錨固長度不小於1000mm,非抗震地區錨固長度為不小於500mm,拉結筋端部設置90度的彎鉤,對於框架結構的拉結筋設置方法有預埋和後置兩種,後置拉結筋叫做植筋,該方法現在工程中採用較多,施工方便。
B. 什麼叫拉結筋
在無法同時施工的兩個或多個構件之間預留的起拉結作用的鋼筋就是拉結筋
C. 牆砌拉結筋用什麼鋼材
牆體拉結筋和砌體加固筋沒有區別,只是名稱不一樣。一般定額名稱是:砌內體加固鋼筋。框架結構填充容牆牆體拉結筋套用砌體加固鋼筋定額子目。
牆體拉結筋主要是牆體後期施工,在框架柱預留的鋼筋,直徑一般在8mm,長度在500mm左右,上下間距一般也在500mm左右,起抗震拉結作用;是砌體加固筋的一種;
另一種不常用,主要是用在施工期間的通行洞口上部,作為措施費用的鋼筋過梁。
D. 那位高手能把建築結構中出現的各種鋼筋分別定義,區別,聯系,作用!如縱筋主筋角筋吊筋架立筋箍筋等等~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鋼筋及抗剪切的起彎筋.吊筋等。
怎麼樣區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以板的開間、進深跨度區分:如果是單項板,那麼平行於短跨方向的鋼筋是受力筋,平行於長跨方向的鋼筋是架立筋。如果是雙向板,那麼長跨、短跨方向的鋼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鋼筋直徑上來區分:鋼筋的直徑大的為受力筋,直徑小的鋼筋為分布筋;
以布置上來區分: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
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箍筋: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樑上部的鋼筋,只起一個結構作用,沒實質意義,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架立筋和貫通筋有什麼區別?
在鋼筋布置上,架立鋼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說,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鋼筋.通長鋼筋是全長布置,
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這是兩個互相交叉的概念。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負筋:就是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梁或板的麵筋就是負筋)
拉結筋:在無法同時施工的兩個或多個構件之間預留的起拉結作用的鋼筋就是拉結筋 。是加強框架填充牆與柱連結的受力鋼筋,提高了填充牆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在梁高450mm,就應沿梁高兩側應設腰筋,所以數量上就不會少於2根。腰筋的直徑最小的直徑為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同時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百分之0.3,在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之間還要配置拉結鋼筋。 一般民用建築的腰筋直徑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筋用圓8。
圖中懸臂梁,在其上部的鋼筋為受力筋
E. 拉結筋用圓鋼還是帶肋鋼筋
拉結筋可以是圓來鋼或者帶肋自鋼筋,但是作為植筋使用的鋼筋必須為帶肋鋼筋,
規范明確禁止使用光圓鋼筋作為植筋材料
1、12G614-1《砌體填充牆結構構造》總說明第8.4條:填充牆的拉結與混凝土牆,柱,梁,板採用化學植筋的方法連接時,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145的相關規定,並應按<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的要求進行實體檢測。
2、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第3.2.4 化學植筋的鋼筋及螺桿,應採用HRB400級和HRB335級帶肋鋼筋及Q235和Q345鋼螺桿。不得使用光圓鋼筋和錨入部位無螺紋的螺桿。
3、GB50367-2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第4.3.3 當混凝土結構錨固件為植筋時,應使用熱軋帶肋鋼筋,不得使用光園鋼筋。
F. 填充牆的拉結筋是怎麼分布的
沿牆高每隔500cm設一道(2根直徑6的鋼筋),長度大於等於1/5牆長且不小於70cm
填充牆是一種建築結構,牆體按照結構受力情況不同,有承重牆、非承重牆之分。非承重牆包括隔牆、填充牆、幕牆。凡分隔內部空間其重量由樓板或梁承受的牆稱為隔牆;框架結構中填充在柱子之間的牆稱框架填充牆。而主要懸掛於外部骨架間的輕質牆稱幕牆。
G. 鋼筋拉牆筋規格怎麼算
1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6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500mm;8度和9度時,長度大於5m的後砌隔牆,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2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牆,宜與柱脫開或採用柔性連接,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牆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
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5,牆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
3)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設2φ6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度時不應小於牆長的1/5且不小於700mm,8、9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
4)牆長大於5m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4m時,牆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豎向一般每500高設一道拉結筋。也就是0.5米。水平方向一般是砌體均分就可以了。
在抗震地區,板底設有圈樑時,預制板應在板端每塊板縫處設1Φ8的拉接鋼筋,中間牆處鋼筋每邊伸入板中1000mm,端牆處伸入牆中並彎折。板跨大於4.8m的,還應在順板跨方向靠牆邊的第一塊預制板的側面,按1000mm的間距用1Φ8的鋼筋拉接,一端通過板上伸入到第一、二塊板間的板縫向下彎折,另一端伸入牆體內彎折。抗震等級7度及以下地區,上述拉接筋不必與圈樑拉接;8、9度地區,除設上述拉接筋外,還應在板下圈樑中預埋鋼筋與上述拉接筋相連。
拉結筋是建築工程中鋼筋類型的一種,把它砌到牆的裡面,擺在磚層當中起連接砌體防止開裂的作用。
拉結筋通常用直徑6.5毫米細鋼筋製成,多用在磚牆的L轉角和T字轉角處,每隔500毫米放一層,每層每125毫米寬度范圍內放一根。長度按規范。在砌體留槎的時候必須按規定放置拉結筋。
H. 砌體填充牆與混凝土牆之間連接的鋼筋叫什麼鋼筋
這種鋼筋叫拉結筋。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砌體牆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樑、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拉結筋是建築工程中鋼筋類型的一種,把它砌到牆的裡面,擺在磚層當中起連接砌體防止開裂的作用。
拉結筋通常用直徑6.5毫米細鋼筋製成,多用在磚牆的L轉角和T字轉角處,每隔500毫米放一層,每層每125毫米寬度范圍內放一根。在砌體留槎的時候必須按規定放置拉結筋。
(8)填充牆拉結筋3a4是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4、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1)受壓鋼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