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等量代換怎麼計算
如果是同等級鋼筋,那就是等面積代換。
如果是不同等級鋼筋,那要同強度代換。
請採納謝謝
『貳』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筋算量方法(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叄』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材的理論重量是按鋼材的公稱尺寸和密度(過去稱為比重)計算得出的重量稱之為理論重量。這與鋼材的長度尺寸、截面面積和尺寸允許偏差有直接關系。由於鋼材在製造過程中的允許偏差,因此用公式計算的理論重量與實際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為估算時的參考。
鋼材的實際重量是指鋼材以實際稱量(過磅)所得的重量,稱之為實際重量。實際重量要比理論重量准確。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以鋼筋圖集為基準並按圖紙所示構件尺寸進行計算。
一、鋼筋重量的計算方法公式為:
一般可以用公式,0.00617*鋼筋直徑*鋼筋直徑=該直徑鋼筋每米重量。
直徑(mm)*直徑(mm)*0.00617*鋼筋長度(m)=鋼筋重量(kg)
W=(1/4)0.78πD^2(D為鋼筋直徑厘米結果是公斤/米 )
即:鋼筋重量(kg/m)計算公式 :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計算重量: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二、鋼筋理論重量材料分為扁鋼、鋼板、鋼帶;公式是鋼筋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理論重量為0.00785×寬×厚;形式參考鋼筋理論重量表,此表是一種描述鋼筋直徑與每米重量的參考表
鋼筋理論重量表包括: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為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的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
鋼筋的重量=鋼筋的直徑*鋼筋的直徑*0.00617
一般計算時Φ12以下和Φ28的鋼筋取小數點後3位,Φ14到Φ25的鋼筋取小數點後2位。
三、鋼筋重量計算公式
直徑為d的鋼筋的理論重量=d^2/100*0.617=d^2X0.00617,^2為平方,0.617為直徑為10鋼筋的理論重量,只需要記住10鋼筋的理論重量即可。直徑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數;直徑12以上的保留兩位小數;保留時候6舍7入,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乘以長度L,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
具體計算方法
1、方鋼每m重量=0.00786×邊寬×邊寬
2、六角鋼每m重量=0.0068×對邊直徑×對邊直徑
3、八角鋼每m重量=0.0065×直徑×直徑
4、螺紋鋼每m重量=0.00617×直徑×直徑
5、角鋼每m重量=0.00786×(邊寬+邊寬-邊厚)×邊厚
6、扁鋼每m重量=0.00785×厚度×寬度
7、無縫鋼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8、電焊鋼每m重量=無縫鋼管
鋼筋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內徑)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mm)。
『肆』 鋼筋怎樣等量代換
鋼筋代換分2種,等截面,等強度.相同級別的鋼筋代換是等截面(面積),不同級別的回鋼筋代換答是等強度。等截面就是兩種鋼筋的面積只要相同或大於就可以了,等強度就是差一個級別的適合代換,差2個級別代換有點浪費,具體是1級鋼代2級鋼:1級鋼面積乘以210大於或等於2級鋼面積乘以310,2級鋼代1級鋼,就相反,如果2級鋼代3級鋼:2級鋼的面積乘以310大於或等於3級鋼的面積乘以370.所有的代換首先要設計單位的同意,這是強制性條文。
『伍』 鋼筋的等量換算
同等級代換,只要面積不小於原面積就行。
查表,4Φ25截面積1964mm², 5Φ22截面積1900mm²,小了,不夠。鋼筋代換應由設計人簽認。設計如果核算後可以,就請他簽認。
『陸』 鋼筋等代關系是什麼
鋼筋等代關系:等是相等,代是代表代替,用相等鋼筋代替原筋進行連接方式。等代連接筋用於剪力牆與周邊結構連接時的加固處理,等代就是等量代換,此處應該是指等面積代換,剪力牆與周邊結構連接,宜採用化學植筋後錨固連接。
施工遇到鋼筋等代關系的注意事項
當施工中遇有鋼筋的品種或規格與設計要求不符時,可參照以下原則進行鋼筋代換:等強度代換:當構件受強度控制時,鋼筋可按強度相等原則進行代換。等面積代換:當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鋼筋可按面積相等原則進行代換。
為減少植筋鑽孔數量,避免對原框架樑柱截面造成過大損傷,等代連接筋可按等面積方法等效換算為間距較大、直徑較粗的單排鋼筋,且居牆中配置,而接牆本身的配筋不變,鋼筋代換是指建築工程中所用的公式理論,等強度原則,就是保證鋼筋總強度不變。
『柒』 怎麼計算鋼筋用量和重量
鋼筋重量的計算方法為:直徑(mm)*直徑(mm)*0.00617*鋼筋長度(m)=鋼筋重量(kg),W=(1/4)0.78πD^2(D為鋼筋直徑厘米結果是公斤/米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筋的用量還是要結合相應的尺寸來進行計算的,比方說施工的面積是一平方米,那大家可以計算一下鋼筋的根數,這個就是拿1÷0.2+1,那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6。鋼筋需要雙向鋪設,那這個就需要使用12根,但如果是雙層使用,那總共計算出來就需要使用24根。
(7)鋼筋怎麼等量代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每班作業前,必須檢查卷揚機鋼絲繩、滑輪、拉鉤、地錨、電氣設備、照明設施等,地錨及防護裝置應齊全牢靠,確認安全後方可作業。
2、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了解機械設備的構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關使用、維修、修養的安全技術知識。並應按照清潔、調整、堅固、防腐、潤滑的要求,維修保養機械。
3、電動機械運行中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收工前應按順序停機,離開現場前必須切斷電源,鎖好閘箱,清理作業場所。電路故障應由專業電工排除,嚴禁非電工接、拆、修電器設備。
4、電動機械的電閘箱必須按照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並應靈敏有效。
『捌』 房建鋼筋等量代換及等平方代換的公式是怎樣的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一、 抗彎承載力(強度)驗算: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當砼強度等級超過C50,a1取1.0. 鋼筋代換後的截面強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擬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2---擬代換鋼筋的截面面積 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 ho2---擬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o1---原設計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b---構件截面寬度 二、鋼筋代換抗剪承載力(強度)驗算: 鋼筋砼受彎構件,當配有箍筋和彎起鋼筋時,其: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彎起鋼筋與構件縱向軸向的夾角,一般取αs=45°,當梁截面較高時取αs=60°即鋼筋砼受彎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砼承擔的剪力;2、箍筋承擔的剪力;3、彎起鋼筋承擔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擔的剪力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換應滿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擬代箍筋換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彎起鋼筋所能承載的剪力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彎起鋼筋代換後應滿足: fy2Asb2≥fy1Asb1 fy2---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b2---同一彎起平面內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Asb1---同一彎起平面內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當fy2Asb2<fy1Asb1時,即擬代換彎起鋼筋抗力小於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力時,可通過適當增強箍筋的方法補強。 (3)、箍筋代換量計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擬代換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ho---構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彎起鋼筋代換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強度) (4)、降低值的計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鋼筋代換抗裂驗算: 構件最大裂縫寬度計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 αcr---構件受力特徵系數(對受彎構件取αcr=2.1) Ψ---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Es---鋼筋彈性模量 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eq =Σnid2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當ρte<0.01時,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層縱向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mm):當c<20時,取20;當c>6時,取65當:Ψ<0.2時,取0.2;Ψ>1時,取1; 對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計算的鋼筋砼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對受彎構件: σsk =Mk/0.87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