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孔灌注樁鋼筋籠保護層墊塊放置要求
國標GB51004規定,每節鋼筋籠不少於2組,每組不少於3個墊塊;鐵標QCR9603規定,不超過內2m設一組,每組容4-6個墊塊。
灌注樁鋼筋籠保護層墊塊為預制混凝土圓柱體,圓心處預留一個孔洞,採用圓鋼穿過墊塊中心孔洞,再將串有墊塊的圓鋼焊接在灌注樁鋼筋籠縱向鋼筋上。
採用圓鋼做軸,增加工程用鋼量。圓鋼與鋼筋籠縱向鋼筋焊接,增加工人工作量。圓鋼與鋼筋籠縱向鋼筋焊接,受鋼筋籠縱向鋼筋間距影響,無法精準控制保護層厚度。
(1)鋼筋籠墊塊每組多少擴展閱讀:
在現有灌注樁鋼筋籠製作工序及方法的基礎上,在灌注樁鋼筋籠螺旋箍筋上安裝圓柱形混凝土墊塊較難實現。
工人把圓柱形混凝土墊塊安裝到螺旋箍筋上後,再把螺旋箍筋往鋼筋籠縱向鋼筋上實裝,效率低下,很難操作。另外,在鋼筋籠下方之前必須要提前將墊塊安裝至鋼筋籠上,因此在存放與周轉過程中極易損壞墊塊。
❷ 扎鋼筋籠下面的墊塊多少米墊一塊啊
通常一個平方放五個墊塊
❸ 鋼筋保護層墊塊多少面積(或距離)墊一塊
1、一般是1米間隔復一隻,角鋼支架制的單另要計算。
2、砼墊塊一般梁邊出來200開始墊墊塊,然後墊塊按照500*500布置。
3、一般墊塊放在主筋上面,如果是板就墊在最底下一層鋼筋。
4、墊塊間距沒有規定,主要是你的墊塊加上去以後,鋼筋布置和保護層厚度能滿足施工和驗收規范以及設計要求。
❹ 規范上有沒有關於鋼筋籠混凝土保護墊塊的要求
公路橋梁施工,可查《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第85頁表10.5.4鋼筋位置允許偏差,規定的值。柱、梁、拱肋±5;基礎、錨啶、墩台±10;梁板±3
❺ 橋梁墩柱鋼筋籠墊橋梁墩柱鋼筋保護層墊塊每平米需綁扎幾個
棟梁噸鋼筋籠墊,橋梁墩保護成本平方差三個
❻ 灌注樁鋼筋接頭數量怎麼計算
根據樁的鋼筋籠的長度和鋼筋原料的長度計算。例如樁長45m,鋼筋籠長42m,現場的專鋼筋原料長9m,那屬么9m×4=36m+6m=42m,就是說鋼筋籠上的一根通長的主筋要用4根原料和一根6m的,共5根,就是說至少有4個接頭。
灌注樁因成孔的機械不同而通常有以下幾種成孔施工方法:
(1)螺旋鑽機成孔法;
(2)潛水鑽機成孔法;
(3)沖擊鑽機成孔法;
(4)正循環回轉法;
(5)反循環回轉法;
(6)沖抓鑽機成孔法;
(7)旋轉錐鑽孔法;
(8)簡易取土鑽孔法。
預防措施
1)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進場水泥要核查出廠合格證, 檢驗水泥的穩定性和強度,如儲存期超過3個月或受潮結塊的水泥,須復試後按復試標號應用。選用潔凈的中粗砂,選用級配良好且含泥量不大於2%的石子。
2)攪拌混凝土配合比應按要求的強度等級、施工的坍落度、原材料由試驗室從多組試配比中選取質優、價格低、利於施工的最佳配合比。正確計量,每盤混凝土的材料重量偏差不宜超過下列規定:水泥、外摻混合料;2%;粗、細骨料:3%;水及外加劑溶液:2%。
3)攪拌混凝土時,應優先選用強制式攪拌機;摻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❼ 下鋼筋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如果你問的是灌注樁下鋼筋籠要注意的事項,一般有這么幾點:1、鋼筋籠必須要經過質檢員和監理檢查驗收後方可沉放 (檢查長度、主筋數量、規格,箍筋、主筋、加強筋間距、焊接和製作質量) 2、3m以內的短籠原則上不要單獨沉放 3、吊裝時必須有2個以上的吊點,確保鋼筋籠以垂直、順溜的狀態下放 4、沉放過程盡量(這是我個人的說法,規范是不允許的但現實做不到)不要刮擦孔壁,更不允許踩踏及上下墩放 5、如分段沉放,鋼筋籠焊接必須飽滿,電焊操作應至下向上焊,鋼筋搭接長度(一般是搭接焊,橋梁會有對接焊)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單面焊10D、雙面焊5D)、接頭錯位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同一截面接頭必須有50%錯開且上下距離大於50cm);焊渣必須清理干凈(這個問題很多人忽略或不以為然,其實很重要,因為如果不清里,焊接部位不能被混凝土充分握裹受力後易斷開)5、鋼筋籠沉放時應按要求放置保護塊或定位環(一般2-4m一組、每組3-4個) 6、沉放到位後要採取措施固定,以免鋼筋籠上浮(唉~~不說這點又怕別人說我沒水平,呵呵 其實這點很少人會去做,因為現在房建大部分有地下室,籠頂離地面很深,怎麼固定?但是澆混凝土時要注意澆灌速度,特別是半籠樁,當混凝土面快接近鋼筋籠底面時尤其要注意)。唉,既然這樣就再說點題外話吧,5個懸賞太誘人了,哈哈,如果在混凝土澆灌時鋼筋籠上浮(深的觀察吊筋),立即用鋼管插入鋼筋籠錨固筋內並固定好,上下拉動導管節奏是上快下慢,一般上浮不大可以復位;另一個是導管的底管最好大於4m,因為一般我們埋管是4m左右(規范2-6m),那麼埋在混凝土中的導管如果有接頭,拉動時就易擠漲把鋼筋籠帶上來(還有一弊病是下插時易把沉渣、泥漿帶入樁頂混凝土中)。好了就說到這吧,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❽ 灌注樁鋼筋籠製作和安裝考慮的三個因素
鋼筋籠的整體剛度、材料長度、起重設備的有效高度。
鋼筋籠製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籠宜分段製作,分段長度應根據鋼筋籠整體剛度、鋼筋長度以及起重設備的有效高度等因素確定。鋼筋籠接頭宜採用焊接或機械式接頭,接頭應相互錯開;
2、鋼筋籠應採用環形胎模製作,鋼筋籠主筋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鋼筋籠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允許偏差為±20mm,鋼筋籠上應設置保護層墊塊,每節鋼筋籠不少於2組,每組不少於3塊,且應均勻分布於同一截面上。
(8)鋼筋籠墊塊每組多少擴展閱讀
鋼筋籠由於一般都比較長、重,而且受鑽機門架高度(鑽機門架一般不都超過10M)的影響,施工中,鋼筋籠要採取分節製作,每根樁的鋼筋籠,由幾節鋼筋骨架組成,計算鋼筋籠長度尺寸時,除要注意接頭位置錯開,還要注意計算上焊接長度。
分段製作的鋼筋籠的長度以鋼筋的定長為宜,但不宜短於6m,連接時50%的鋼筋接頭應予錯開焊接,且兩鋼筋軸心在一直線上。為避免灌注導管掛籠及鋼筋籠上浮,籠底鋼筋可略成喇叭狀。在夜間施工時要特別注意焊縫的飽滿程度。焊條規格有特定的要求,立焊難度很大,採用立焊還容易發生漏電事項,施工時要注意用電安全。
❾ 鋼筋籠製作的一般規定
1.鋼筋的存放和質量檢驗
(1)鋼筋的存放
鋼筋必須按照不同的鋼種、等級、牌號、規格分批堆存,不得混雜,並且設立識別標志。鋼筋在存放過程中,應避免銹蝕和污染,鋼筋露天堆置時,應墊高並加覆蓋。
(2)鋼筋籠製作前質量檢驗鋼筋進場後,應做拉伸(抗拉強度、屈服點、伸長率)和冷彎試驗。鋼筋在加工之前,表面必須潔凈、無油漬、漆污、水泥漿、鐵銹等。鋼筋應平直,無局部彎曲,成盤的鋼筋和彎曲的鋼筋必須調直。用冷拉法矯直鋼筋時,Ⅰ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大於2%,Ⅱ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大於1%。
圖3-11 鋼筋籠結構
2.鋼筋籠除製作的規定
1)鋼筋籠的製作允許偏差見表3-4。
2)分段製作的鋼筋籠,分段後的主筋接頭應互相錯開,保證同一截面內的接頭數目不多於主筋總根數的50%。兩個接頭的間距應大於50cm。接頭可採用搭接、幫條或坡口焊接,但要保證連接處能承受鋼筋籠的自重,並應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
表3-4 鋼筋籠的製作允許偏差
3)主筋凈距必須大於混凝土粗骨料粒徑3倍以上。
4)加勁箍筋宜設在主筋外側,主筋一般不設彎鉤,根據施工工藝要求所設彎鉤不得向內圓伸露,以免妨礙導管工作。
5)鋼筋籠的內徑應比導管接頭處外徑大100mm以上。
6)搬運和吊裝時,應防止變形,安放要對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後應立即固定。
7)鋼筋籠主筋的保護層允許偏差如下,水下澆注混凝土樁±20mm,非水下澆注混凝土樁±10mm。
8)每節鋼筋籠的保護層墊塊不得少於兩組,墊塊可用混凝土製作,也可用鋼筋或鋼管等材料製作。墊塊混凝土標號不應低於樁身混凝土標號。墊塊應固定在主筋上,靠孔壁的一面應是圓弧形,以減少吊放鋼筋籠時的阻力,避免鋼筋籠刮撞孔壁。
9)加工成型的鋼筋籠分別擺放,分別掛編號標示,下面平墊方木並在鋼筋籠兩側加木楔,以防鋼筋籠滾落及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