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Ⅱ 鋼筋上鐵和下鐵什麼意思
鋼筋上鐵就是上部鋼筋,下鐵就是下部鋼筋。
工程圖紙中的鋼筋標識:
一、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1、2Φ20——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不知,用於雙肢箍。
2、2Φ20+(4Φ12)——2Φ20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3、 6Φ25 4/2——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4. 2Φ22+2Φ22——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二、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
1、4Φ25——只有一排主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內。
2、6Φ25 2/4——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為4Φ25。
3、6Φ25(-2)/4——有兩排鋼筋,上排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2Φ25+3Φ22(-3)/5Φ25——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升入支座,3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長布置。
(2)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是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現如今被廣泛應用於任何建築上,為人類的進步取得了更好的證據。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
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
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
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
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
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Ⅲ 什麼是鋼筋的「上鐵」「下鐵」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是起到抗拉的左右,所以在施工過程中,鋼筋經常要排成雙排,比如底板。
上面的鋼筋叫做上鐵,下面的叫下鐵
Ⅳ 什麼是板的上部鋼筋,板的下部鋼筋
一般在筏板基礎或板標注中雙層雙向布置鋼筋,雙層即上部筋與下部筋。
上部筋、下部筋
板的上部配置負筋,主要承擔支座處板的拉力,所以,負筋也叫麵筋。同時,板的下部配置底部受力筋,也叫底筋。
Ⅳ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5)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是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Ⅵ 請問樓板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各表示甚麼意思
表示為該樓板是雙層鋼筋,上部鋼筋為上面的鋼筋,下部鋼筋為下面的鋼筋。
Ⅶ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梁的配筋在平法中分為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是通長筋,前邊是上部鋼筋,用分號分開,後邊是下部鋼筋。原位標注是加強鋼筋,標注在樑上的是上部鋼筋,梁下的是下部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