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的凈保護層概念
03G101-1答疑里有;7月1號即將實施的GB50010-2010里會更明確。就是箍筋外邊到砼構件外邊的距離。(這里砼構件外邊是只設計圖要求的構件截面外輪廓)。
混凝土保護層是建築混凝土結構中用於保護鋼筋的。
從混凝土碳化、脫鈍和鋼筋銹蝕的耐久性角度考慮,不再以縱向受力鋼筋的外緣,而以最外層鋼筋(包括箍筋、構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緣計算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結構構件中鋼筋外邊緣至構件表面范圍用於保護鋼筋的混凝土,簡稱保護層。因此本次修訂以後的保護層厚度比原規范實際厚度有所加大。
作用
1.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兩種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結性能是它們共同工作的基礎,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強度。
2.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
3.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築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㈡ 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標准因部位而異,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是10mm。
根據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混凝土保護層允許偏差值為(+8mm,-5mm)。混凝土保護層是用於保護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混凝土結構構件中最外層鋼筋(箍筋、構造筋、分布鋼筋等)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2)鋼筋保護層凈多少是怎麼量擴展閱讀:
鋼筋保護層注意事項: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可判為合格。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小於90 %但不小於8 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仍可判為合格。
由於梁類構件及板類構件在施工時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措施不同,對結構性能影響的程度不同,允許的尺寸偏差不同,因此檢驗時應分別進行。但如同屬類構件(梁類、板類),則不管是主梁、次梁或懸挑梁,單向板、雙向板或挑檐板,均應歸為同一類型,一並計算合格點率。
㈢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算
答:沒公抄式,根據環襲境類別選用的,給你插一圖。 以下單位:mm
環境類別 板、牆、殼 梁 柱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室內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㈣ 鋼筋保護層是多少
問題一: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圖:
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功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問題二:各個結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多少,怎樣確定? 室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3、砼強度大於等於C35時,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基礎按有無墊層區分:有墊層時35mm,無墊層時70mm
保護層具體還要按設計圖紙定,圖紙設計保護層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調整。不知這樣回答樓主是否滿意
問題三:12CM厚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室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
保護層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層小部分墊層。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混凝土保護層定義: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問題四:鋼筋保護層具體是指什麼? 鋼筋保護層 定義: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距離。 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版,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4。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鋼筋保護層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護層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邊的尺寸! 具體看一查看平法圖籍03G101-1中33頁規定,板、牆、殼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最 小厚度表中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於15mm。
問題五: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定義是什麼?, 鋼筋混凝土設置鋼筋保護層,顧名思義,就是為了保護鋼筋防止銹蝕。混凝土保護層越厚越能起到很好的保護鋼筋作用,但也有不利因素,及保護層越厚,越能減小鋼筋的受力作用,而且結構表層因為鋼筋離開太遠,作用小,不能阻止表面開裂。一旦混凝土表面開裂,空氣中的水分會隨著裂縫來腐蝕鋼筋,反倒對鋼筋保護不利。所以設置保護層有個適度的數值。
一般海水中結構凈保護層未6-7cm,沿海地區地上樑板結構不少於5cm,柱不少於4cm,最小不少於3cm。
問題六:什麼是鋼筋保護層 鋼筋保護層梗混凝土中受力鋼筋外表面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離,一般樑柱類為25MM、板類為15MM、基礎迎水面為40MM。
問題七:混凝土強度C25,鋼筋保護層是多少 混凝土強度C25,鋼筋保護層厚度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根據耐久性要求,判斷混凝土的使用環境,再根據混凝土所處的部位進行確定:
3.5 耐久性設計
3.5.1 混凝土結構應根據設計使用年限和環境類別進行耐久性設計,耐久性設計包括下列內容:1 確定結構所處的環境類別;2 提出對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3 確定構件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4 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耐久性技術措施;5 提出結構使用階段的檢測與維護要求。註:對臨時性的混凝土結構,可不考慮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3.5.2 混凝土結構暴露的環境類別應按表3.5.2的要求劃分。
註:1 室內潮濕環境是指構件表面經常處於結露或濕潤狀態的環境;2 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的有關規定;3 海岸環境和海風環境宜根據當地情況,考慮主導風向及結構所處迎風、背風部位等因素的影響,由調查研究和工程經驗確定;4 受除冰鹽影響環境是指受到除冰鹽鹽霧影響的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是指被除冰鹽溶液濺射的環境以及使用除冰鹽地區的洗車房、停車樓等建築。5 暴露的環境是指混凝土結構表面所處的環境。
3.5.3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3.5.3的規定。
註:1 氯離子含量系指其占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2 預應力構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其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按表中的規定提高兩個等級;3 素混凝土構件的水膠比及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可適當放鬆;4 有可靠工程經驗時,二類環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降低一個等級;5 處於嚴寒和寒冷地區二b、三a類環境中的混凝土應使用引氣劑,並可採用括弧中的有關參數;6 當使用非鹼活性骨料時,對混凝土中的鹼含量可不作限制。
3.5.4 混凝土結構及構件尚應採取下列耐久性技術措施:1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預應力筋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表面防護、孔道灌漿、加大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等措施,外露的錨固端應採取封錨和混凝土表面處理等有效措施;2 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3 嚴寒及寒冷地區的潮濕環境中,結構混凝土應滿足抗凍要求,混凝土抗凍等級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4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構件宜採用懸臂梁―板的結構形式,或在其上表面增設防護層;5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結構構件,其表面的預埋件、吊鉤、連接件等金屬部件應採取可靠的防銹措施,對於後張預應力混凝土外露金屬錨具,其防護要求見本規范第10.3.13條;6 處在三類環境中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可採用阻銹劑、環氧樹脂塗層鋼筋或其他具有耐腐蝕性能的鋼筋、採取陰極保護措施或採用可更換的構件等措施。
3.5.5 一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最低強度等級為C30;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最低強度等級為C40;2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3 宜使用非鹼活性骨料,當使用鹼活性骨料時,混凝土中的最大鹼含量為3.0kg/m3;4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本規范第8.2.1條的規定;當採取有效的表面防護措施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小。
3.5.6 二、三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3.5.7 耐久性環境類別為四類和五類的混凝土結構,其耐久性要求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3.5.8 混凝土結構在設計使用年限內尚應遵守下列規定:1 建立定期檢測、維修制度;2 設計中可更換的混凝土構件應按規定更換;3 構件表......>>
問題八:鋼筋保護層牆柱樑板的厚度分別是多少? 牆鋼筋的保護層:25.
柱鋼筋保護層:25--30
梁鋼筋保護層:25
板鋼筋保護層:15
問題九:鋼筋保護層是什麼材料 你說的不是保護層,而防銹層,一般來說鋼筋的保護層都是指的混凝土啊
問題十:鋼筋保護層最新規范里的厚度是多少?25還是35? 5分 你是什麼行業?道路?橋梁?房建?水利還是港口工程?根據工程各種環境,各種變化啊。
㈤ 鋼筋保護層怎麼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答:《混凝土結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鋼筋安裝中有表5.5.2(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查方法)。其要檢查(不是檢測)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其註: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
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只允許檢查梁類構件和板類構件。
e.0.4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10mm,
﹣7mm,對板類構件﹢8mm,﹣5mm。
e.0.5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應分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3、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檢測合格率若低於規范要求是否需要報廢?
答:我認為應按《統一標准》,第5.0.6條處理了。
㈥ 混凝土實體檢測中,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數量是怎麼規定的
E.0.1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構件的選取應均勻分布,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非懸挑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
2
對懸挑梁,應抽取構件數量的5%且不少於10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懸挑梁數量少於10個時,應全數檢驗。
3
對懸挑板,應抽取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20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懸挑板數量少於20個時,應全數檢驗。
E.0.2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測3點取平均值。
E.0.3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當採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於1mm。
E.0.4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E.0.4的規定。
表E.0.4
結構實體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
構件類型 允許偏差(mm)
梁 +10,—7
板 +8.—5
E.0.5 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可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仍可判為合格;
3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規范附錄E.0.4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這才是2015版新規范的條文
㈦ 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知識
鋼筋的工程量,根據圖紙和圖集建築要求算量,就是一根一根的算量。
如
有時也會用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²
圓鋼、線材、鋼絲W=0.00617×直徑²
鋼管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來計算.得31.68米*0.888KG/米=28.132KG
涉及太多,以上只是算了一點,還有柱基礎上面的柱,以及其他一些更復雜的演算法,但如果學進去了,相對來說會簡單,如果有興趣,可以留聯系方式,另行說明.
㈧ 鋼筋凈保護層是什麼
鋼筋的凈保護層是指最外層主筋的外邊沿至模板的距離。
樑柱箍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不過柱子一般都是指主筋到砼面的距離,不是箍筋。保護層厚度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層小部分墊層的距離程度。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注意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後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於設計中是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過大的保護層厚度還必然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㈨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一般取多少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一般取:25mm(應該根據環境類別和不同構件決定)。
㈩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結構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頂梁或柱子不應小於15毫米,這樣後牆就不能小於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