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地常用什麼方法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墊塊間距有何規定
用砂漿墊塊,用塑料定型墊塊,高厚的板上下層間用鋼筋製作的馬鐙,再高大的筏板基礎回用角鋼支架。答
間距沒有明確規定,能滿足設計要求就可以了。一般是1米間隔一隻。角鋼支架的要計算。
附圖是常見的塑料墊塊。
⑵ 怎樣保證T梁各部位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一、保證T梁各部位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方法:
1、注意箍筋製作尺寸,保護層是箍筋外緣到構件邊的距離。
2、保護層厚度是依據構件所處環境及砼強度等級而定。施工圖說明很清楚,應照圖施工。
3、按企業工法規定的要求製作、安裝好墊塊。
4、澆、搗砼時專人看管。
二、鋼筋保護層,是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出自目前最新圖集11G101,原老圖集03G101為:主鋼筋或縱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⑶ 混泥土牆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控制
首先說,是否有外防水,對混凝土保護層是有影響的,不能完全不考慮,否則不經濟,從道理上也不合理。《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於2001年施行,對於結構設計來講,造成很多直接問題,比如他規定的防水混凝土迎水面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50其其裂縫不應貫通,寬度不應大於.2mm――保護層厚了,更容易裂,要防裂,就要採取諸如加鋼絲網之類的構造措施,裂縫不應貫通如何計算?混凝土規范有涉及裂縫計算的公式,但是對於地下室外牆,實際為壓彎構件,用什麼公式計算規范沒有給出。所以我們一般執行2002年施行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有關保護層厚度的規定,而不執行早先發布的防水規范。相應的,保護層厚度較之於防水規范可以適當減小。另外,全國技術措施人防工程分冊里也明確指出,當有外包柔性防水層時,迎水面保護層厚度可以取30,與混凝土規范規定的值近似。只有當無外防水時,才規定要取50。 有些地方自己有規定,執行什麼規定,這就要看地方規定如何了。例如天津市因為臨海,地下水位較高,地下室滲漏情況較多,所以他們一般控制外牆保護層厚度50,但是又不嚴格要求按混凝土規范的要求採取防裂措施。事實上也有一定道理,就如同水池結構,發現滲漏,修補上就可以了,不會有問題。而且很多地下室外牆在施工期間發現的裂縫,都不是水壓造成的,而是混凝土收縮造成的,修補之後就不會滲漏了。
⑷ 誰能告訴我鋼筋混凝土保護層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檢測保護層厚度的常用方法
鋼筋保護層與混凝土保護層的區別?答:凝土保護層原度,是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外表面的距離。有人叫它鋼筋保護層;也有叫它混凝土保護層。它還沒有人給它下定義。我把新的,老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說法對照一下,就知無法給它下一個明確而簡潔的定義了。
從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規定:
1、保護層的厚度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老規范;(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無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公稱直徑。(不變)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新增)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新增)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老規范;(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⑸ 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措施
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措施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鋼筋製作尺寸和綁扎質量要達標;
2
模板製作和安裝質量要達標;
3
鋼筋和模板之間要安裝符合設計要求厚度的墊塊或支架;
4
混凝土澆築時,振動棒避免觸碰鋼筋。
⑹ 鋼筋保護層如何控制
鋼筋保護層的措施根據結構的部位不同,措施略有不同,樁基一般在鋼筋籠上等距焊接一定數量對稱的耳朵筋,牆柱一般會在結構鋼筋上等距焊接定位鋼筋確保保護層厚度,結構梁一般會弄內支撐確保保護層。
⑺ 鋼筋保護層厚度保證方法
保護方法有三個:
嚴格檢查鋼筋的外形尺寸,不得超出允許偏差;
按設計保護層厚度計算鋼筋凈保護層,然後製作保護層墊塊,適當加密設置保護層墊塊,豎立鋼筋可採用帶有鐵絲的墊塊,綁在鋼筋骨架外側;
已產生露筋的可採用砂漿抹平,為保證修復砂漿與原混凝土結合可靠,原混凝土要鑿毛、修邊並用水沖洗濕潤,用鐵刷子刷凈,並在表面保持濕潤的情況下修補,重要部位露筋,要通過有關單位協商後,確定修補方案。
⑻ 混凝土中鋼筋保護層怎麼怎麼固定
鋼筋保護層: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或外側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板,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3.1.工藝流程
3.1.1、框架柱鋼筋綁扎工藝流程為:校正結構鋼筋位置→豎向鋼筋連接→箍筋就位→設置鋼筋定距框→綁扎箍筋→綁扎保護層墊塊。
3.1.2、剪力牆鋼筋綁扎工藝流程為:彈水平控制線→校正結構豎向鋼筋→安裝豎向梯形筋→安裝水平梯形筋→校正梯形筋水平及垂直→豎向、水平鋼筋綁扎→「s」拉鉤→綁扎支撐筋→綁扎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墊塊)。
3.2、操作要點
3.2.1、施工准備
根據圖紙及規范要求,繪制豎向梯形筋、水平梯形筋、定距框、「П」型內撐筋、保護層墊塊加工圖,由技術部門審核後交加工廠加工,加工廠根據圖紙尺寸製作定型模具,經過檢查驗收及試焊合格後方可大批量加工。
3.2.2、梯形筋、矩形定位筋、支撐筋、保護層墊塊加工
1)、豎向梯形筋加工
豎向梯形筋是固定於鋼筋骨架內不可周轉使用的工具;因此,為了節約材料可以使用比牆體立筋大一個直徑等級鋼筋製作,代替牆體立筋使用。梯檔橫筋一般使用Φ10園鋼,分為兩種長度規格:一種為牆厚減保護層,一種為牆厚減2mm,第一種主要用來限制水平鋼筋間距,間距同牆體水平鋼筋間距;第二種同時起到控制鋼筋網片位置和牆體厚度尺寸作用,其設置間距一般為1.5m且每段牆高不少於三個。
2)、水平梯形筋加工
水平梯形筋類似於豎向梯形筋,但它是可以周轉使用的,臨時固定在牆體立筋上,當綁紮上層鋼筋時,撤除整理後待用。水平梯子筋的縱向筋一般使用Φ12~14鋼筋製作,長度控制為牆長且不大於3000mm左右為宜,梯檔橫筋一般使用Φ10園鋼,長度為牆厚減30mm,距離同牆體立筋間距。
3)、定距框加工
定距框是用於限制剪力牆暗柱和框架柱縱向主筋的工具,可以周轉使用,根據柱截面大小使用Φ14~16園鋼製作定距框的框架,其餘縱向鋼筋擋點採用Φ10園鋼製作,擋點長度取30mm。
4)、「П」型內撐筋加工
「П」型內撐筋是用於固定兩層鋼筋網片間距的定位工具,分為單控和雙控兩種,單控內撐筋綁扎固定於牆體內,不可周轉使用;雙控內撐筋綁扎於牆頂附加水平筋上(平模板上口,可周轉使用),能防止混凝土澆注時頂部牆體水平鋼筋側向位移。「П」型內撐筋的支撐筋可根據牆厚選用Φ10~12園鋼製作,長度為牆厚減2mm;牆體水平鋼筋擋點選用Φ8園鋼製作,長度為20mm。為防止支撐筋端部銹蝕,可將端部磨成3mm高的圓台形並塗刷兩度防銹漆。
5)、保護層墊塊
本工法所指的保護層墊塊採用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墊塊,水泥砂漿墊塊呈「U」型狀,便於固定、不易滑脫而且尺寸准確,適用於水平及豎向鋼筋保護層控制,保護層厚度不同採用不同規格墊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