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弧型混凝土板的鋼筋是否按扇形布置
應該是按扇形布來置自的,一般是按外弧處來控制最大鋼筋間距的,到弧心處鋼筋間距自然就密了,所以,鋼筋並未通到園心,且一般間隔一根,在一定長度處就斷開。
這樣布置受力均勻,也省材料,較合理。至於說到審計,應該施工圖都是按這樣設計的,就是依據啊。除非設計有其它明確的設計,未按圖施工。如果沒有明確的設計圖示,設計只給了鋼筋間距的話,就應該按這樣布置。
⑵ 板角放射筋的擺放要求
板角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在建築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准要求放射筋鋼筋數量不應少於7Φ10,長度應該大於板跨的1/3,而且不應該小於2000mm。
可採用兩種形式:
1、在轉角板的平行於板角對角線配置上部加強鋼筋,在轉角板的垂直於板角對角線配置下部加強鋼筋,配置寬度取懸挑長度L。其加強鋼筋的間距應與板支座受力鋼筋相同;
2、在懸挑板陽角處配置放射形加強鋼筋,其間距沿L/2處不應大於200mm。當轉角位於陰角時,應在垂直於板角對角線的轉角板處配置斜向鋼筋間距不大於100mm;懸挑板的下部配置溫度收縮鋼筋,配筋率不宜小於0.1%。
(2)圓弧轉角挑板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板角放射筋位於梁、柱子的角部或者牆體的轉角處鋪設的鋼筋,其作用是分散轉移荷載,防止牆體開裂,避免出現應力集中的不利情況,以致對建築物造成破壞。
如以正彎矩梁為例,梁中的角筋,上角在支座處,為負彎矩鋼筋,在跨中部位,為架立鋼筋,多為通長設計或者貫通設計。下角為主受力鋼筋,有時下角鋼筋要比中部鋼筋增大一個直徑級別。一般情況下,下角鋼筋與下中鋼筋直徑相同而數量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放射筋
網路-陽角放射筋
⑶ 弧型混凝土板的鋼筋是否按扇形布置
有二種情況:
1、板的外邊是弧形,那按平常配置。見39頁圖5.3.1-5的板
2、如果板的支座是弧形,那按11G101-1圖集的38頁左邊最後一段的說明。見39頁圖5.3.1-4
⑷ 結構設計中,畫結構平面圖的時候,挑檐轉角應該怎麼布置鋼筋
這個在許多圖集中都有做法,不完全一致,但都可行。如:
01G101-1第103頁,但需注意這里只有做法,沒給放置根數,需要設計確定根數。一般來說挑檐長在800以內放9根,以後每多挑200就加2根。
⑸ 懸挑梁外懸挑板鋼筋應怎麼放
來一、鋼筋如何放置源:
現澆屋面板挑檐轉角處的構造鋼筋
屋面板挑檐轉角處應配置承受負彎矩的放射狀構造鋼筋.其間距沿l/2(l為挑檐長度)處應不大於200 mm,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取la>l,鋼筋的直徑與懸臂板支座處受力鋼筋相同且不小於 6 mm。
當挑檐寬度l≤500 mm時,構造鋼筋可用3根,錨固長度la>500 mm;當500 mm<l≤800 mm時,構造鋼筋可用5根,錨固長度la≥800 mm。
二、懸挑梁的名詞解釋:
不是兩端都有支撐的,一端埋在或者澆築在支撐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撐物的梁,可為固定、簡支或自由段。 長跨麵筋在下,短跨麵筋在上。
三、圖示:
⑹ 魯班鋼筋中弧形板的受力筋怎麼布置
是板筋——放射筋
板筋——布受力筋——平行板邊布置(在實時控制欄選擇)。
⑺ 板面鋼筋如何布置
板底筋就是板下面鋪的受拉筋;板頂筋是在板上部的鋼筋,主要承受板支座負彎矩回的答產生的板面拉力負彎矩筋以及是防止板面開裂抗裂鋼筋.;板頂鋼筋也叫板面鋼筋。 一般板底鋼筋是要全部配置的。板頂鋼筋的配置分幾種情況
⑻ 建築工程中挑板是什麼,一般在什麼位置分布
懸挑的板稱為懸挑板。
布置位置:明確懸挑板只有一邊支承,其主要受力筋擺專在板的上方。
鋼筋布置位置:屬分布鋼筋放在主要受力筋的下方,板厚為挑長的1/35,且根部不小於80MM,由於懸挑的根部與端部承受彎距不同,懸挑板的端部厚度比根部厚度要小些。
懸挑板設計規范
1.板頂面的縱向受力筋應按計算確定,而且不少於兩根。鋼筋沿梁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且滿足以下要求: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為45°;梁截面高h≥800 mm時,可彎起60°;梁截面高較小時,可彎起30°;為了避免彎起鋼筋在彎轉處因其合力將混凝土壓碎,鋼筋在彎轉處應有一定的圓弧形,圓弧半徑一般不小於彎起鋼筋直徑的10倍。
2.彎起鋼筋應根據施工對鋼筋骨架的穩定和結構計算確定,當懸臂長度大於1.5 m時,無論計算是否需要,均要設置一排(從根部算起)彎起鋼筋。若懸臂端有集中力作用時,宜設置多排彎起鋼筋。
3. 板底部架立筋應不少於兩根,其直徑不小於12 mm。
⑼ 懸挑板的鋼筋怎樣布置
懸挑板截面上部受負彎矩(受拉),下部受正彎矩(受壓),所以受力鋼筋應放在懸挑板的上部,如下圖所示,下部相應的你可以設構造筋也可不設,具體要看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