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長鋼筋是不是就是縱筋,或者有何區別
通長筋是縱筋的一中,是框架梁裡面才有的。在次梁裡面沒有通長筋,但是縱筋還包括受力鋼筋回,像支座負筋因答為只在支座上部上受拉力,因此只在支座上部布置,在梁中1/3處截斷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一般只有1/3跨梁凈長。如不明白,可以繼續提問,望採納!
❷ 如何知道鋼筋是下通長筋還是下部鋼筋
看03G101-1圖集吧
集中標注有體現,先標注梁編號跨度規格,然後第二行就是上部鋼筋專了,緊接著是下不鋼筋,屬然後是箍筋
如果是原位標注,上部鋼筋還是會體現在集中標注中,下部鋼筋集中標注有時候不標,標注在圖紙中梁下部
❸ 梁的鋼筋中,哪些鋼筋是通常的,怎麼判斷那些非通長筋長度如何計算
圖紙上有明確標注啊,一般情況下在梁的兩邊標注的鋼筋是非貫通筋,在中部標注的事貫通鋼筋。
非貫通鋼筋的長度為相鄰兩跨梁凈長較大梁的長度的1/3
❹ 通長鋼筋跟挑筋是怎麼區分的
通長鋼筋是指長度與構件縱向尺寸基本相同的鋼筋(差值為保護層厚度之和);挑筋是指懸挑構件(挑梁、挑板等)的縱向受力鋼筋。通常挑筋是通長鋼筋,可是通長鋼筋不一定是挑筋。
❺ 梁鋼筋標注中通長鋼筋如何分上部通長還是下部通長
在平法集中標注里,標在前面的是上部通長,標在後面的是下部通長;在平法原位標注里,標在樑上方的是上部通長,標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通長。
❻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答:我認為,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而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順便評述一下: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你看他自己怎麼說的:
4.2.3.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
其第4款: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細讀起來:
①.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但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②.哪么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非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的鋼筋,如:配以四肢及以上箍筋的梁,梁支座425,其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再配以212架立筋連接的鋼筋,也是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他什麼鋼筋?
③.何非是搭接上的區別,①要滿足LlE與②要滿足150mm而已!(若是非框架梁圖集所指的「通長筋」,搭接與架立筋無異,只要滿足150mm。)
所以我說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應改為「貫通筋」。如:梁支座425其中,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不配以架立筋的稱為「非貫通筋」。
供大家討論!
❼ 在集中標注中未標注通長鋼筋時如何區分遠點標注的鋼筋是否通長
①集抄中標注肯定注寫有樑上部的通長鋼筋;但是集中標注不一定有梁下部通長筋的信息;
②當集中標注沒有注寫梁下部通長筋時,每跨梁下部原位標注注寫的最少鋼筋數即為梁下部通長鋼筋數
③梁下部的原位標注單指本跨,不過施工時,鋼筋按「能通則通」的原則施工,所以安裝最少的鋼筋數通長後,再補充其它跨缺少的鋼筋數
集中標注中的鋼筋不是通長筋就是架立筋
❽ 求助:通長鋼筋長度的正確計算方法
1、通長(中間沒有搭接時)用A式(如果中間有搭接時用B式)。
2、保護層的厚度、兩端彎勾長度、搭接長度都是有規范可依的。
❾ 怎樣區分通長筋和非通長筋
一樣,通長筋和架立筋在集中標注時會用括弧區分,如?25+?22均為上部通長筋,?25+(?22)
側表示?22為架立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