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

鋼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1-29 09:39:10

『壹』 鋼筋施工中的質量事故有哪些

前言
鋼筋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核心之一,在當前的框架結構施工中,鋼筋的原材、錨固、接頭、箍筋、代換等項目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規范而引起一些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隱患。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施工經驗,總結出框架結構鋼筋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提出來共大家探討,希望能引起同行的足夠重視。s
一、原材錯用的問題
現在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建築功能也多樣化,一個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小區,集住宅、商場、辦公樓、公寓,且是同期施工。設計單位根據使用功能及結構形式要求,在同一個工程中同規格的鋼筋設計有Ⅱ級鋼與Ⅲ級鋼。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同是螺紋鋼,很難區別,特別是有的鋼廠Ⅱ級鋼原材上標有3字,故施工人員容易把Ⅱ級鋼當Ⅲ級鋼使用;還有翻樣人員把C看錯或寫錯為Φ,同樣出現用錯的現象。Ⅱ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335Mpa,Ⅲ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400Mpa,鋼筋強度值不同,配筋率就不同,一旦用錯,將嚴重影響結構的承截能力,留下質量隱患。
控制措施:首先翻樣、工長、質檢員看圖必須認真仔細,技術人員對料單審核後才能進行加工。鋼筋進場後,材料員與試驗員要將標牌與質量證明書進行核對,經監理見證後抽樣復試,無標牌或復試不合格的鋼筋應作退場處理,不得用在工程上。復試合格的鋼筋應分類堆放並作好標識。
二、鋼筋錨固的問題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人員由於沒有完全熟悉圖紙,對規范與圖集亦不甚了解,對人防頂板與屋面框架梁筋的錨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搗制頂層柱砼前沒有在柱中預埋梁筋,導致部分框架梁筋的錨固長度不足。同樣,柱筋加工時沒有考慮鋼筋焊接時燒化量,累結到頂層時,主筋不能達到梁頂,縮短了鋼筋的錨固長度,有時留的燒化量太多,主筋到頂層時就高出梁頂,施工人員往往就把錨固割掉,沒有按規定錨入梁板;抗震KZ邊柱和角柱的頂層錨固按中間柱及非抗震KZ錨固也是較常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削弱了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在充分熟悉圖紙的基礎上,結合施工規范及相關圖集,對鋼筋班組做班前的技術交底,柱鋼筋配置時留足燒化量,施工到頂層時,對出樓面主筋按≥Hn(層柱凈高)/6、≥hc(截面長邊)、≥500,取最大值進行一次性割平,再按實際高度及錨固要求進行加工。鋼筋隱蔽前要嚴格進行自查、互查及專項檢查。
三、鋼筋連接的問題
1、電渣壓力焊連接:目前大多數工程的框架柱主筋都採用電渣壓力焊,但直徑28、32的鋼筋焊接質量合格率低。雖然《鋼筋焊接與驗收規程》(JGJ18-2003)規定電渣壓力焊的適用范圍為直徑14~32,但由於電渣壓力焊受操作人員素質、電流、電壓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大直徑鋼筋往往容易產生咬邊、夾渣、氣孔、焊不透等質量問題。再加上管理人員不認真對鋼筋的焊接接頭逐個檢查,就留下重大質量隱患。
解決辦法:針對當前的施工現狀,建議直徑25以上的鋼筋採用機械套筒連接。質量較有保證。
2、直螺紋鋼筋連接:近幾年來,直螺紋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已比較成熟,質量也比較有保證,目前易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鋼筋套筒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見到許多廠家供給的套筒長度不夠,內徑偏大,造成連接處長度及緊密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工人攻絲時不用量具與卡尺,鋼筋攻絲部位長短不一,造成鋼筋連接時套筒內的鋼筋不能相互頂緊,或外露絲扣較多。這些都削弱了鋼筋連接處的抗拉及抗彎強度。
控制措施:鋼筋套筒進場時,材料員要會同質檢員按型式檢驗報告要求對套筒進行逐個檢查,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退場。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正確運用量具與卡尺,經常性地進行督促與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絲頭切除重做。
四、箍筋的問題
1、箍筋的外加工:目前大多施工單位都把箍筋委託外加工,外加工單位不收取加工費,完全靠鋼筋的延申率賺取利潤。所以現在外加工的箍筋大都達不到規范要求, 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都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大於1%。
2、箍筋的加密:抗震KZ有加密區的要求,除具體工程設計注有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之外,一至四級抗震等級的柱按底層柱根加密≥Hn(層柱凈高)/3,中間層在樓板上下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Hn/6、≥500,取其最大值,包括樑柱節點處進行加密,但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加密高度不夠,特別是樑柱節點處,由於鋼筋較密,施工人員操作困難,箍筋不加密甚至不放箍筋。
3、箍筋尺寸不夠:一些施工人員由於對鋼筋保護層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保護層厚度是由箍筋的邊緣開始計算(應是從鋼筋的主筋邊緣始計),以致箍筋的實際下料尺寸減小,導致構件的有效截面變小。
以上3點箍筋問題,不能滿足箍筋一方面抗剪,另一方面對構件截面核心區混凝土起約束作用,提高構件整體承載能力的要求。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發布的《關於加強建築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 寧建工字〔2007〕32號文件規定:「盤圓鋼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擠壓,並不得外加工。因場地確有困難,經建設單位同意的場外鋼筋加工,進場時應按批次驗收和復試,外觀及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應按此要求認真執行。加強鋼筋加工與鋼筋綁扎的過程式控制制,鋼筋綁扎前必須對箍筋進行驗收,對尺寸偏小及彎勾的平直長度不夠的箍筋一律重加工,鋼筋綁扎過程中對加密區特別是樑柱節點處進行重點檢查。
五、鋼筋代換的問題
施工中,由於鋼筋型號和規格與設計不符,要進行鋼筋代換時,必須徵得設計單位同意,還要符合有關規范要求。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鋼筋代換時,只是在強度上達到設計要求,而忽視了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相關規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5.2.2條中規定: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控制措施:對於鋼筋的代換,在徵得設計單位同意後,應對照以下原則進行代換,等強度代換後的鋼筋強度應不小於原有的鋼筋強度,並確保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要求;如構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同級鋼筋可按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結構構件系受裂縫寬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時,鋼筋的代換需進行裂縫和抗裂性驗算。可見,在實際施工時對鋼筋的代換需作計算和檢驗,謹慎處理才能保證安全。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根據框架結構的特點,結合長期的工程實踐,對目前鋼筋工程施工時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由於鋼筋工程是建築工程主體施工中的關鍵工序,以上問題又是結構安全關鍵所在。所以,只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引起重視,加強事前事中制,過程檢查,強化驗收,並准確運用好檢查手段和方法,完全能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貳』 鋼筋混凝土工程常見的質量缺陷和混凝土中常見的缺陷是一個問題嗎

鋼筋混凝土工程常見的質量缺陷和混凝土中常見的缺陷不是一個問題。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混版凝土中是否有鋼筋權。鋼筋施工常見的缺陷如表面銹蝕、鋼筋截面扁園、成型尺寸不準、同一截面內受力鋼筋接頭超出規范規定、鋼筋錨固長度不符合規范........等。混凝土常見的缺陷是表面經常顯露出各種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麻面、露筋、蜂窩、孔洞、掉角........

『叄』 鋼筋綁扎常見質量問題

綁扎長度,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來確定修正系數,一般施工中50%較常見,修正系數為1.4.

『肆』 鋼材中常見的缺陷有哪些

鋼材常見缺陷有三種:

一、表面質量缺陷
1、表面裂紋:指鋼材表面呈直線形的裂紋現象,一般應與鍛造或軋制方向一致。

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加工(鍛造、軋制、熱處理調質)過程中因表面過燒、脫碳、疏鬆、變形和內應力過大以及表面硫、磷雜質含量較多而產生的發紋、熱裂紋和冷裂紋。
表面裂紋可以通過肉眼觀察、酸洗、磁粉探傷、著色檢驗和金相等方法檢驗出來。在確認裂紋時,必須注意區分鋼材表面的氧化皮本身質脆疏鬆經過輕微彎曲而呈現的裂紋,而鋼材本身並沒有裂紋。
2、重皮與折疊:鋼材表面黏結的呈舌狀或鱗狀的金屬薄片,在局部表面形成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形成原因:在熱加工過程中由於鋼坯上的飛邊、毛刺、凹陷、夾雜物、皮下氣孔和表面疏鬆等,在熱變形時金屬流變,開口於表面形成重皮與折疊。
3、耳子:指鋼材表面沿軋制方向延伸的凹起。形成原因:軋機孔型間隙過大,使鋼材表面沿孔隙形成凸起。
4、刮傷:也叫劃傷,指鋼材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呈直線或弧形的溝痕(可見到溝底)。

二、內部缺陷
1、偏析:實際上是鋼中化學成分不均分現象的總稱。在酸浸試樣上,當偏析是易蝕物質或氣體夾雜聚集是呈顏色深暗、形狀不規則、略顯凹陷、底部平坦,並有很多密集微孔的斑點,若為抗蝕元素聚集,則呈顏色淺淡,形狀不規則,比較光滑的微凹斑點。根據偏析出現的位置和形狀,通常把它們歸納為以下幾類:①中心偏析:出現在中心部分,呈形狀不規則的深暗斑點。②錠型偏析:集中在一條寬窄不同、具有原鋼錠橫截面形狀(一般為方形)的閉合帶上的深暗色斑點,所以錠型偏析也叫方框偏析。③點狀偏析:斑點一般較大,呈顏色較深、略顯凹陷的圖形,橢圓形或瓜子形。一般分布的,稱為一般點狀偏析:分布在鋼材邊緣部分的,叫做邊緣點狀偏析。
形成原因:偏析是在鋼錠澆注凝固過程中,由於選擇結晶和擴散作用引起某些元素的聚集。偏析是一般生產情況下無法避免的。
2、疏鬆:鋼材內部的孔隙,這種孔隙在低倍樣上一般呈現不規則多邊形,底部尖狹的凹坑,通常多出現在偏析斑點之內。嚴重時,有連成海綿狀的趨勢。根據疏鬆分布的情況把它們分為中心疏鬆和一般疏鬆兩大類:①中心疏鬆:在低倍試樣中心部位呈集中的空隙和暗黑小點。縱向斷口上呈輕微夾層,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中心疏鬆處珠光體增多,說明中心疏鬆處含碳量增多。②一般疏鬆:在低倍試樣上組織緻密,呈分散的小孔隙和小黑點。孔隙多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或圖形,分布在除了邊沿部分以外的整個斷面上。
中心疏鬆一般出現在鋼錠頭部和中部,和一般疏鬆的區別在於分布在鋼材斷面和中心部位而不是整個截面。通常含碳量越高的鋼中,中心疏鬆越嚴重。
形成原因:鋼錠在凝固過程中,由於晶間部分低熔點物質最後凝固收縮和放出氣體產生空隙,而在熱加工過程中未配焊管
在鋼中,輕微的偏析,較高的疏鬆級別是可以允許存在的。
3、夾雜:夾雜分金屬夾雜和非金屬夾雜。①金屬夾雜:主要是澆鑄過程中,金屬條、片、塊誤落入鋼錠模內或在冶煉末期加入的鐵合金塊等未及熔化所形成的缺陷,在低倍樣上,多呈現邊緣清晰,顏色與周圍顯著不同的幾何形狀。②非金屬夾雜:在澆注過程中,沒有來得及浮出的熔渣或剝落到鋼水中的爐襯和澆注系統內壁的耐火材料等,較大的非金屬夾雜物很好辨認,而較小的夾雜腐蝕後剝落,留下細小的圓形小孔。
4、縮孔:在低倍樣上,縮孔位於中心部位,其周圍常是偏析、夾雜或疏鬆密集的地方,有時在腐蝕前就可以看到洞穴或縫隙。腐蝕後孔穴部分變暗,呈不規則褶皺的孔洞。
形成原因:鋼錠澆注時,最後凝固的部分(心部)鋼液凝固收縮後得不到填充而遺留的宏觀孔穴,縮孔主要形成在鋼錠頭部(帽口端)。
5、氣泡:在低倍樣上,是與表面大致垂直的裂縫,附近略有氧化和脫碳現象,在表面以下的位置存在稱為皮下氣泡,較深的皮下氣泡稱為針孔。
形成原因:鋼錠澆注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和放出的氣體造成的缺陷。
6、裂紋:在低倍樣上,軸心位置沿晶間開裂,成蛛網狀,嚴重時呈放射狀開裂。
形成原因: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鋼錠在凝固冷卻時,由於某種原因而產生的內部撕裂,在鍛軋過程中未能焊合;另一種則由於鍛造不當而產生的內部開裂。
7、白點:在低倍樣上呈細短的裂縫,一般集中在鋼材的內部,在厚度20-30mm表面層內幾乎沒有,因為裂紋不易區分,應補作斷口試驗予以驗證。白點在斷口上顯示為粗晶粒狀的銀亮白點。形成原因:一般認為是氫和組織應力的作用,就是氫氣脫析集到疏鬆微孔中產生巨大壓力和鋼相變時所產生的局部內應力聯合造成的細小裂縫。

三、外形尺寸缺陷
1、尺寸起差:包括鋼材的長度、直徑、厚度、正負公差、修磨深度、寬度等尺寸不符合訂貨標準的要求。
2、橢圓度:指圓形截面的鋼材截面上最大最小直徑之差。
3、彎曲度:鋼材在長度和寬度方向不平直,不同材料的彎曲度有不同的名稱,型材以彎曲度表示;板、帶則以鐮刀彎、波浪彎、飄曲度表示。
4、扭轉:條形鋼材沿軸向扭成螺旋狀。

『伍』 混凝土常見質量問題

廣西建築結構加固工程公司認為混凝土常見質量問題包括:

1.、蜂窩★原因:

(1)配合比計量不準,砂石級配不好;

(2)攪拌不勻;

(3)模板漏漿;

(4)振搗不夠或漏振;

(5)一次澆搗混土太厚,分層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搗質量無法掌握;

(6)自由傾落高度超過規定,混凝土離析、石子趕堆;

(7)振搗器損壞,或監時斷電造成漏振;

(8)振搗時間不充分,氣泡未排除。

『陸』 淺談鋼筋質量問題及預防措施

1.鋼筋加工
1.1條料彎曲
1.現象
沿鋼筋全長有一處或數處「慢彎」。
2.原因分析
每批條料或多或少幾乎都有「慢彎」。
3.預防措施
減輕條料彎曲程度。
4.治理方法
直徑為14mm和14mm以下的鋼筋用鋼筋調直機調直;粗鋼筋用人工調直:可用手工成型鋼筋的工作案子,將彎折處放在卡盤上板柱間,用平頭橫口扳子將鋼筋彎曲處扳直,必要時用大錘配合打直;將鋼筋進行冷位以伸直。
1.2鋼絲表面損傷
1.現象
冷拔低碳鋼絲經鋼筋調直機調直後,表面有壓痕或劃道等損傷。
2.原因分析
(1)調直機上下壓輥間隙太小。
(2)調直模安裝不合適。
3.預防措施
(1)在一般情況下,鋼絲穿過壓輥之後,應使上下壓輥間隙為2-3mm。
(2)根據調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鋼筋性質,通過試驗確定調直模合適的偏移量。
4.治理方法
取損傷較嚴重的區段為試件,進行拉伸試驗和反復彎曲試驗,如各項力學性能均符合技術標准要求,則鋼絲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則根據具體情況處理,一般僅允許用作架立鋼筋或分布鋼筋,而且在點焊網中應加強焊點質量檢驗。
1.3箍筋不方正
1.現象
矩形箍筋成型後拐角不成90°,或兩對聯角線長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邊長成型尺寸與圖紙要求誤差過大;沒有嚴格控制彎曲角度;一次彎曲多個箍筋時沒有逐根對齊。
3.預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確;當一次彎曲多個箍筋時,應在彎折處逐根對齊。
4.治理方法
當箍筋外形誤差超過質量標准允許值時,對於Ⅰ級鋼筋,可以重新將彎折處直開,再行彎曲調整;對於其他品種鋼筋,不得直開後再彎曲。
1.4成型尺寸不準
1.現象
已成型的鋼筋長度和彎曲角度不符合圖紙要求。
2.原因分析
下料不準確;畫線方法不對或誤差大;用手工彎曲時,扳距選擇不當;角度控制沒有採取保證措施。
3.預防措施
加強配料管理工作,根據本單位設備情況和傳統操作經驗,預先確定各種形狀鋼筋下料長度調整值,配料時事先考慮周到;為了畫線簡單和操作可靠,要根據實際成型條件,制定一套畫線方法以及操作時搭扳子的位置規定備用。一般情況可採用以下畫線方法:畫彎曲鋼筋分段尺寸時,將不向角底的下料長度調整值在彎曲操作方向相反一側長度內扣除,畫上分段尺寸線;形狀對稱的鋼筋,畫線要從鋼筋的中心點開始,現兩邊分畫。 為了保證彎曲角度符合圖紙要求,在設備和工具不能自行達到准確角度的情況下,可在成型案上畫出角度准線或採取釘扒釘做標志的措施。
對於形狀比較復雜的鋼筋,如要進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實樣,並根據具體條件預先選擇合適的操作參數(畫線過程、扳距取值等)以作為示範。
4.治理方法
當所成型鋼筋某部分誤差超過質量標準的允許值時,應根據鋼筋受力和構造特徵分別處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對結構性能沒有不良影響,應盡量用在工程上;對結構性能有重大影響,或鋼筋無法安裝的,則必須返工;返工時如需重新將彎折處直開,僅限於Ⅰ級鋼筋返工一次,並應在彎折處仔細檢查表面狀況。
1.5已成型好扔鋼筋變形
1.現象
鋼筋成型後外形准確,但在堆放或搬運過程中發現彎曲、歪斜、角度偏差。
2.原因分析
成型後往地面摔得過重,或因地面不平,或與別的物體或鋼筋碰撞成傷;堆放過高或支墊不當被壓彎;搬運頻繁,裝卸「野蠻」。
3.預防措施
搬運、堆放要輕抬輕放,放置地點應平整,支墊應合理;盡量按施工需要運去現場並按使用先後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治理方法
將變形的鋼筋抬放成型案上矯正;如變形過大,應檢查彎折處是否有局部出現裂紋,並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1.6箍筋彎鉤形式不對
1.現象
箍筋末端未按規范規定不同的使用條件製成相應的彎鉤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條件;忽視規范規定的彎鉤形式應用范圍;配料任務多,各種彎鉤形式取樣混亂。
3.預防措施 熟悉半圓(180°)彎鉤、直(90°)彎鉤、斜(135°)彎鉤的應用范圍和相關規定,特別是對於斜彎鉤,是用於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結構,在鋼筋加工的配料過程要注意圖紙上標注和說明。因為並不是抗震設防地區的所有構件中箍筋都取斜彎鉤,而只有某結構部位才幫斜彎鉤;至於哪些結構所用構件屬於受扭,配料人員也不掌握。如果圖紙上表述不清或有疑問,應了解確切後再配料。
4.治理方法
對於已加工成型而發現彎鉤形式不正確的箍筋,應做以下處理:斜彎鉤可代替半圓彎鉤或直彎鉤;半圓彎鉤或直彎鉤不能代替斜彎鉤。
2.鋼筋安裝
2.1骨架外形盡寸不準
1.現象
在模板外綁扎的鋼筋骨架,入模時放不進去,或劃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鋼筋骨架外形不準,這與各號鋼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確有關,如成型工序能確保各部尺寸合格,就應多安裝質量上找原因。影響安裝質量有兩點:多根鋼筋端部未對齊;綁扎時某號鋼筋偏離規定位置。
3.預防措施
綁扎時將多根鋼筋端部對齊;防止鋼筋綁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將導致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的個別鋼筋松綁,重新整理安裝綁扎。切忌用錘子敲擊,以免骨架其他部位變形或松扣。
2.2平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準
1.現象
(1)澆築混凝土前發現平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沒有達到規范要求。
(2)預制板製成後,板底出現裂縫。鑿開混凝土檢查,發現保護層不準。
2.原因分析
(1)保護層砂漿墊塊厚度不準,或墊塊墊得太少。
(2)當採用翻轉模板生產預制平板時,如保護層處在混凝土澆搗位置上方(澆築陽台板、挑檐板等懸臂板時,雖然是現澆的,不用翻轉模板,也有這種情況),由於沒有採取可靠措施,鋼筋網片向下移位。
3.預防措施
(1)檢查保護層砂漿墊塊厚度是否准確,並根據平板面積大小適當墊夠。
(2)鋼筋網片有可能隨混凝土澆搗而沉落時,應採取措施防止保護層偏差,例如用鐵絲將網片綁吊在模板楞止上;採用翻轉模板時,也可用鋼筋承托網片(鋼筋穿過側模作為托件),再在翻轉後抽除承托鋼筋9如不是採用翻轉模板,則在混凝土澆搗後抽除)。
4.治理方法
澆築混凝土前發現保護層不準,可以採取以上預防措施補救;如構件已成型而發現保護層不準(經鑿開混凝土觀察或用必要的儀器探測確認),則應根據平板受力狀態和結構重要程度,結合保護層厚度實際偏差狀況,對其採取加固措施,嚴重的則應報廢。
2.3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過多
1.現象
在綁扎或安裝骨架時,發現同一連接區段內內受力鋼筋接頭過多,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超出規范規定的數值。
2.原因分析
(1)鋼筋配料時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長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桿件不允許採用綁扎接頭的規定。
(3)錯誤取用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數值。
(4)分不清鋼筋位於受拉區還是受壓區。
3.預防措施
(1)配料時按下料單鋼筋編號再劃出幾個分號,註明哪個分號與哪個分號搭配,對於同一組搭配而安裝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說明。
(2)記住軸心受位和小偏心受拉桿件中的受力鋼筋接頭均應焊接,不得採用綁扎。
(3)弄清楚規范中規定的「同一連接區段」含義。
(4)如果分不清鋼筋所處部位是受拉區或受壓區時,接頭設置均應按受拉區的規定辦理;如果在鋼筋安裝過程中安裝人員與配料人員對受位或受壓理解不同,則應講座解決或征詢設計人員意見。

『柒』 鋼筋工程常見質量問題

  1.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進場時和使用前全數檢 查。 2. 直螺紋接頭要求:1、標准型接頭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不小於1/2連接套筒長度,其他連接形式應符合 產品設計要求。2、鋼筋連接完畢後,標准型接頭連接套筒外應有外露有效螺紋,且連接套筒單邊外露有效螺紋不得超過2P,其他連接形式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 3. 電渣壓力焊: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相鄰接頭之間間距≥35d,≥500mm。接頭處的彎折角度不得大於3°。 4. 搭接焊:單面搭接焊長度為10d,雙面搭接焊長度5d。 5. 剪力牆大於300mm的洞口應按設計要求增設加筋。樑上開洞應按設計要求增設加筋。樓板洞口應按設 計要求增設加筋 6. 梁插筋錨固長度:直錨長度34d 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搭接長度37d地下室外牆鋼筋內側豎向頂部錨固長 度為La=36d 7. 當柱(包括芯柱)縱筋採用搭接連接,且為抗震設計時,在柱縱筋搭接長度范圍,(應避開柱端的箍筋 加密區)的箍筋均應按≤5d(d為柱縱筋較小直徑)及≤100的間距加密。 8. 部分牆柱漏設箍筋 9. 180mm厚樓板上部鋼筋馬凳高度為125mm(板上部鋼筋有效高度為125+10+6.5=141.5mm),板上部 鋼筋保護層為180-141.5=38.5mm,大於設計要求之15mm。

  2. 這個是網路文庫 的。具體的,防止措施 你有了問題產生的原因 這不就好辦 了。

『捌』 鋼筋工程常見的質量缺陷有哪些

1麻面\露筋\蜂窩\孔洞現象 (1) 砼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有許多小凹坑。 (2) 結構內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 (3) 砼局部缺漿石子多,形成蜂窩狀的孔洞。 (4) 砼結構內有空腔,局部無砼,蜂窩特別大。 治理 (1) 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後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 (2) 將外露鋼筋上的砼和鐵銹清洗干凈,再用水泥砂漿(1:2比例)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 將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凈,用高一級的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 (3) 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 除,並剔成喇叭口,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 (4) 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然後按批准後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 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後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砼鑿掉,要鑿成斜形,以便澆築砼。用 清水沖刷干凈,並保持濕潤72小時,然後用高一等級的豆石砼澆築。在豆石砼中摻萬分之一用 量的鋁粉。澆築後加強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後才澆築砼。 2施工縫結合不好現象 施工縫處砼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好。 治理 (1) 縫隙較細時,可用清水沖洗裂縫,充分濕潤後抹水泥漿。 (2) 樑柱等在補強前,首先應搭設臨時支撐予以加固後方可進行剔鑿工作。清洗干凈,充分 濕潤再灌築高一等級的豆石砼,搗實並認真養護。 3缺棱掉角現象 梁、板、柱、牆及洞口直角處,砼局部掉落,不規整,稜角有缺陷。 治理 缺棱掉角較小時,用鋼絲刷刷該處,清水沖刷充分濕潤後,用1:2的水泥砂漿抹補齊正。對較 大缺角,將不實的砼鑿除,用水沖刷干凈濕透,然後支模用高一等級的豆石砼補好,並加強養 護。 4砼收縮裂縫現象 裂縫多在新澆築並暴露於空氣中的結構構件表面出現,有塑態收縮、沉陷收縮、乾燥收縮 、碳化收縮、凝結收縮等收縮裂縫,這種裂縫不深也不寬。 治理 (1) 如砼仍有塑性,可採取壓抹一遍或重新振搗的辦法,並加強養護。 (2) 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縫內散入干水泥粉,然後加水潤濕,或在表面抹薄層水泥砂漿。 (3) 也可在裂縫表面塗環氧膠泥或粘貼環氧玻璃布進行封閉處理。

『玖』 鋼材常見質量問題有哪些

1、表面裂紋:指鋼材表面呈直線形的裂紋現象,一般應與鍛造或軋制方向一致。

形成原因:專主要屬是因為在加工(鍛造、軋制、熱處理調質)過程中因表面過燒、脫碳、疏鬆、變形和內應力過大以及表面硫、磷雜質含量較多而產生的發紋、熱裂紋和冷裂紋。

2、重皮與折疊:鋼材表面黏結的呈舌狀或鱗狀的金屬薄片,在局部表面形成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

形成原因:在熱加工過程中由於鋼坯上的飛邊、毛刺、凹陷、夾雜物、皮下氣孔和表面疏鬆等,在熱變形時金屬流變,開口於表面形成重皮與折疊。

3、耳子:指鋼材表面沿軋制方向延伸的凹起。

形成原因:軋機孔型間隙過大,使鋼材表面沿孔隙形成凸起。

(9)鋼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防治措施

1、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采購鋼材,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鋼材,更需要了解其性能和特點。如對厚度方向性能有要求的鋼板,不僅要求沿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有一定的力學性能,而且要求厚度方向有良好的抗層狀撕裂的性能。

2、凡是在控制范圍內的缺陷,可採用打磨等措施作修補。

3、應重視材料的保管工作。鋼材堆放應注意防潮,避免雨淋結冰,有條件的應在室內(或棚內)堆放,對長期露放不用的鋼材宜作表面防腐處理。

『拾』 鋼筋工程的質量通病與控制

1、表面銹蝕:鋼筋表面出現黃色浮銹,嚴重轉為紅色,日久後變成暗褐色,甚至發生魚鱗片剝落現象。

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蝕,存放期長,倉庫環境潮濕,通風不良。

防治措施:

(1)鋼筋原料應存放在倉庫或料棚內,保持地面乾燥,鋼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場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盡量縮短。淡黃色輕微浮銹不必處理。

(2)紅褐色銹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鋼刷清除,盡可能採用機械方法,對於銹蝕嚴重,發生銹皮剝落現象的應研究是否降級使用或不用。

2、混料:鋼筋品種、等級混雜不表,直徑大小不同的鋼筋堆放在一起,難以分辨,影響使用。特別是二級鋼和三級鋼。

原因:原材料倉庫管理不當,制度不嚴;直徑大小相近的,用目測有時分清;技術證明資料未隨鋼筋實物同時交送倉庫。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後的半成品均應註明材質和規格。

(2)下料加工前因認真核對材質和規格,特別是2級剛和3級鋼。

3、鋼筋力學實驗

現象和原因:鋼筋原材力、接頭學實驗不規范:鋼筋材質單批號、數量和實驗報告單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詳細。未能按規范要求中的數量批次進行力學實驗。

防治措施:

(1)原材:拉伸試驗每組2根長約500mm。350mm。同一廠別,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盤圓鋼筋試件取自不同盤、直條鋼筋在任選的兩根或兩根以上截取)。

(2)閃光焊接接頭:同一台班內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級別、同直徑鋼筋焊接接頭應作為一批。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6個試件。其中3根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冷彎試驗2根長約350mm。

(3)電弧焊接接頭:工程焊接條件: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在現場條件下:每一至兩層樓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4)電渣壓力焊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5)氣壓焊接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6)接卸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對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預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

(10)鋼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三級鋼筋機械連接採用套筒剝絲連接時,有沒有什麼規范標准要求套緊套筒後,套筒內的絲不少於10扣,套筒外鋼筋上允許露出1~1.5扣絲。

鋼筋綁扎時綁扎結向里,將尾絲壓向內側。防止鋼筋工程質量通病的一些措施:

(1)鋼筋的定位措施和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的控制。

(2)抗震設防的要求。

(3)鋼筋的接頭設置及接頭質量。

(4)鋼筋安裝的外觀質量做到橫平豎直、間距均勻一致。

閱讀全文

與鋼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料融化粘在不銹鋼鍋上怎麼除 瀏覽:722
焊接返修率高為什麼 瀏覽:805
如何檢測合金銅中有黃金 瀏覽:256
鋤頭是什麼鋼材 瀏覽:20
鋼筋滾絲機偏心軸如何安裝和調整 瀏覽:801
股票賬戶沒有開通三方存管 瀏覽:60
復合自來水焊管 瀏覽:458
模具外貿公司利潤大約多少點 瀏覽:937
自行車用什麼鋼管 瀏覽:777
水煤氣管與焊管 瀏覽:703
鋅合金都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34
c350是什麼鋼材 瀏覽:221
銅合金跟銅哪個貴 瀏覽:307
電纜保護管鋼管怎麼接 瀏覽:750
角焊縫為什麼不能做RT 瀏覽:375
鈦合金與鋼板有什麼區別 瀏覽:662
樑上鋼筋混凝土擋牆如何插筋 瀏覽:11
氧割40個厚的鋼板怎麼調火 瀏覽:572
廢鋼鐵怎麼回爐 瀏覽:119
20的螺紋鋼拉力是多少錢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