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工程中基礎的分類有哪些
基礎的類型
基礎按受力特點及材料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按構造的方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片筏基礎、箱形基礎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點分類
(1)剛性基:
受剛性角限制的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常用的有:磚基礎。灰土基礎。三合土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毛石混凝土基礎。
在上述混凝土基礎中加入一定體積毛石,稱為毛石混凝土基礎。
2)柔性基礎。在混凝土基礎底部配置受力鋼筋,利用鋼筋受拉,這樣基礎可以承受彎
矩,也就不受剛性角的限制。所以鋼筋混凝土基礎也稱為柔性基礎。
2按構造分類
(1)獨立基礎(單獨基礎)。
1)柱下單獨基礎。單獨基礎是柱子基礎的主要類型。
2)牆下單獨基礎。牆下單獨基礎是當上層土質松軟,而在不深處有較好的土層時,為
了節約基礎材料和減少開挖土方量而採用的一種基礎形式。
(2)條形基礎。
1)牆下條形基礎。
2)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3)柱下十字交叉基礎。荷載較大的高層建築,如土質較弱,可做成十字交叉基礎。
(4)片筏基礎。如地基基礎軟弱而荷載又很大,採用十字基礎仍不能滿足要求或相鄰基槽距離很小時,
可用鋼筋混凝土做成整塊的片筏基礎。按構造不同它可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兩類。
(5)箱形基礎。它的主要特點是剛性大,減少了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因而適用於地基軟弱土層厚、荷載大和建築面積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築物,目前高層建築中多採用箱形基礎。
『貳』 什麼是鋼筋混凝土淺基礎
淺基礎一般指基礎埋深小於5m,或者基礎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基礎。
鋼筋混凝土基礎:顧名思義,由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基礎。但在工程上被泛指鋼筋混凝土淺基礎(條形基礎、筏式基礎、獨立基礎等)。
其基礎豎向尺寸與其平面尺寸相當,側面摩擦力對基礎承載力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淺基礎根據結構形式可分為擴展基礎、聯合基礎、柱下條形基礎、柱下交叉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和殼體基礎。
擴展基礎
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統稱為擴展基礎。擴展基礎的左右是把牆或柱下的荷載側向擴展到土中,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擴展基礎包括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1.牆下條形基礎。(1)剛性條形基礎:是牆基礎中常見的形式,通常用磚或毛石砌築。為保證基礎的耐久性,磚的強度等級不能太低,在嚴寒地區宜用毛石;毛石需用未風化的硬質岩石。砌築的砂漿,當土質潮濕或有地下水時要用水泥砂漿。剛性基礎台階寬高比及基礎砌體材料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有規范規定。(2)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當基礎寬度較大,若再用剛性基礎,則其用料多、自重大,有時還需要增加基礎埋深,此時可採用柔性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使寬基淺埋。如果地基不均勻,為增強基礎的整體性和抗彎能力,可採用有肋梁的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肋梁內配縱向鋼筋和箍筋,以承受由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彎曲應力。 2.柱下獨立基礎。是柱基礎中最常用和最經濟的形式。也可分為剛性基礎和鋼筋混凝土基礎兩大類。剛性基礎可用磚、毛石或素混凝土,基礎台階高寬比(剛性角)要滿足規范規定。一般鋼筋混凝土柱下宜用鋼筋混凝土基礎,以符合柱與基礎剛接的假定。
聯合基礎
聯合基礎主要指同列相鄰兩柱公共的鋼筋混凝土基礎,即雙柱聯合基礎。在為相鄰兩柱分別配置獨立基礎時,常因其中一柱靠近建築界限,或因兩柱間距較小,而出現基地面積不足或者荷載偏心過大等的情況,此時可考慮採用聯合基礎。聯合基礎也可用於調整相鄰兩柱的沉降差或防止兩者之間的相向傾斜等。
柱下條形基礎
當地基較為軟弱、柱荷載或地基壓縮性分布不均勻,以至於採用擴展基礎可能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降時,常將同一方向上若干柱子的基礎練成一體而形成柱下條形基礎。
這種基礎抗彎剛度大,因而具有調整不均勻沉降的能力。
柱下交叉條形基礎
如果地基軟弱且在兩個方向上分布不均,需要基礎在兩個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剛度來調整不均勻沉降,則可在柱網下縱橫兩向分別設置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從而形成柱下交叉條形基礎。
筏型基礎
當柱下交叉條形基礎底面積占建築物平面面積的比例較大,或者建築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時,可以再建築物的柱、牆下做成一塊滿堂的基礎,就是筏型基礎。此基礎用於多層與高層建築,分平板式和梁板式。由於其整體剛度相當大,能將各個柱子的沉降調整得比較均勻。此外還具有跨越地下淺層小洞穴、增強建築物的整體抗震性能,作為地下室、油庫。水池等的防滲地板等的功能。
箱形基礎
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縱橫牆體組成的整體結構,其抗彎剛度非常大,只能發生大致均勻的下沉,但要嚴格避免傾斜。箱形基礎是高層建築廣泛採用的基礎形式。但其材料用量較大,且為保證箱基剛度要求設置較多的內牆,牆的開洞率也有限制,故箱基作為地下室時,對使用帶來一些不便。因此要根據使用要求比較確定。
殼體基礎
為了充分發揮混凝土抗壓性能好的優點,可將基礎的形式做成殼體。常見的形式有:正圓錐殼、M型組合殼和內球外錐殼。其優點是材料省、造價低。但是施工工期長、工作量大且技術要求高。
『叄』 鋼筋混凝土基礎和樁基礎有什麼區別
在某些意義上講,樁基礎也是一種鋼筋混凝土基礎。
鋼筋混凝土基礎:顧名思義,由鋼內筋混凝土組成的基礎。容但在工程上被泛指鋼筋混凝土淺基礎(條形基礎、筏式基礎、獨立基礎等)。
樁基基礎:由深入地基的樁身和承台(鋼筋混凝土構成)組成的基礎(一般樁由鋼筋混凝土、灰土拌合、碎石混合、竹木等組成)。
『肆』 鋼筋混凝土基礎與剛性基礎有什麼區別
當然區別大了:
鋼筋混凝土基礎又稱柔性基礎。除了能象剛性基礎:內如磚基礎、砌石基礎、素容混凝土基礎等傳統承受軸向壓應力外,也就是說除抗壓外,還能抗彎;這主要是得力於其內部配置的鋼筋作用。這一點,對有抵禦高強度,高變形要求的構件或建築物來說,特別是有抗震要求的建築設計來說,尤為重要。
當然,在投資上,鋼筋混凝土基礎相比於其它剛性基礎,就要大很多了!
『伍』 獨立基礎是混凝土基礎還是鋼筋混凝土基礎
獨立基礎是擴展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不是無筋擴展基礎(混凝土基礎)
『陸』 鋼筋砼獨立基礎有哪些構造要求
做鋼筋的構造不一樣。所以它結構也不一樣的
『柒』 鋼筋混凝土基礎有哪些優點
鋼筋混凝土是基礎的良好材料,其強度、耐久性和抗凍性都較理想。版由於它承受力矩和權剪力的能力較好,故在相同的基底面面積下可降低基礎高度。
因此,它常在荷載較大或地基較差的情況下使用。除鋼筋混凝土基礎外,其他各種基礎均屬無筋基礎。無筋基礎的抗拉、抗剪強度都不高,為了使基礎內產生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大,需要限制基礎沿柱、牆邊挑出的寬度,因而使基礎的高度相對增加。因此,這種基礎幾乎不會發生撓曲變形,習慣上將無筋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柱下獨立鋼筋混凝土基礎
『捌』 什麼是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是指:將塊石、磚、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做成的截面適當擴大,以適應地基容許承載能力或變形的牆下或柱下的天然地基基礎。
將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通過向側邊擴展成一定底面積,使作用在基底的壓應力等於或小於地基土的允許承載力,而基礎內部的應力應同時滿足材料本身的強度要求。擴展基礎包括柱下獨立基礎和牆、柱下條形基礎等。
擴展基礎是將塊石、磚、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做成的截面適當擴大,以適應地基容許承載能力或變形的牆下或柱下的天然地基基礎。將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通過向側邊擴展成一定底面積,使作用在基底的壓應力等於或小於地基土的允許承載力,而基礎內部的應力應同時滿足材料本身的強度要求。
(8)鋼筋混凝土基礎有哪些擴展閱讀:
基礎作為將上部結構荷載安全有效地傳至地層的結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受力狀態是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由混凝土材料或者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基礎在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可能產生以下幾種破壞形態: 彎曲破壞:當地基反力產生的彎曲應力超過基礎的抗彎強度時,則發生此種破壞。
隨著荷載的增大,基礎底板很可能發生雙向彎曲,產生兩組相互垂直的裂縫,自板底向上擴展。為防止出現這種破壞,則需基礎各豎向截面上的彎曲應力要小於該截面的抗彎強度,根據這個原則選擇增強截面的抗彎能力或是減小基底反力產生的彎曲應力。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
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