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柱子里邊筋雙排鋼筋怎麼布置
柱子里邊筋雙排鋼筋怎麼布置——我也是今年碰到的,設計答復按16G101-1P62頁「柱縱筋間距要求」(單排柱筋),即≥50。
Ⅱ 框架柱的縱向鋼筋配置有哪些
這個問題,在03G101-1里的用語是「不宜」,關於此點,專門有人問了陳青來教授(03G101的編者),現在把問題和回答復制如下: 問題(4):柱上端「非連接區」? 《03G101圖集》規定,柱的下部,即在樓板梁的上方有一個「非連接區」(是個箍筋加密區),縱筋的接頭只能在「非連接區」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進行。然而,圖集沒有規定在柱的上部有沒有「非連接區」?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區或者在柱樑的交叉部位允許不允許縱筋連接? 事實上,有的施工人員在上述的柱上述區域進行了鋼筋接頭。這樣,他在柱中部有一個鋼筋接頭,在柱上部又有一個鋼筋接頭,違背了「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的規定。(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不過,上述規范的用語是「不宜」,並沒有強制規定。因此,請教一下上述柱縱筋的接頭問題如何解釋?如何執行?其中有什麼理論根據? 提問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從下層柱的上部到上層柱的下部形成的非連接區是連續的。規范對此規定是「不宜」,未做強制規定,國家建築標准設計的規定偏嚴,對保證質量有好處。如果難以做到,結構設計師可以對此規定進行變更。規范用語「不宜」,反映了中國人的辨證思維。 由此看來,你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跟設計溝通了。在保證機械連接質量的前提下,請設計給出個設計變更(或說明),現場的實際情況可以跟設計如實交代,有必要的話可以把設計請到現場,我想如果設計院比較通情達理,這個做法應該是可行的。
Ⅲ 框架柱一邊標注6根32+11根28縱向鋼筋如何布置
這個柱子尺寸得相當大,鋼筋量很大,這17根鋼筋沒有規定的順序,但是要注意看集中標注里四角鋼筋是多少,如果是32的,那麼至少有2根32的要放在角部。
Ⅳ 柱子縱向不同規格的鋼筋如何連接
對於你提的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當時我們是直接用焊機焊接的,但回是質監站讓我們答返工了,要求我們重新錨固在框架梁內,並在梁內生柱。後來經監理詢問總監後說:「當柱子縱向受力鋼筋連接高於2個標號才需重新錨固」即Φ25鋼筋與Φ28鋼筋連接需重新錨固。但我沒有找到這句話的出處。
建議你向設計院等其他權威部門咨詢
Ⅳ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應如何布置
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專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屬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為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mm、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本規范第10.2.1條關於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
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Ⅵ 柱子鋼筋如何放置
《03G101-1圖集》對基礎頂面以上的柱縱筋的構造要求講得比較詳細,但是對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圖集中沒有介紹,而且, 此類問題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構造手冊之類也找不到詳細的介紹,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專家請教,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的 問題。
① 柱縱筋伸入基礎(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礎的基礎梁)的錨固長度是多少?是一個&nbs p;laE 還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錨」而不必進行彎錨? 有的人說可以「直錨」;但又有人說必須拐一個直角彎。
③ 如果柱縱筋伸入基礎必須「彎錨」的話,彎折部分長度是多少?有人說是 10d ,而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樑上柱LZ縱筋構造」中彎折長度為 12d ,這個 規定是否可用於基礎?
④ 同樣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樑上柱LZ縱筋構造」中,規定「直錨部分長度 」不小於 0.5 laE ,這個規定是否可用於基礎?
⑤ 當基礎梁的梁高大於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這樣的嗎?
⑥ 當基礎梁的梁高小於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必須伸到梁的底部,然後拐一個直角彎。其 彎折部分長度,「剩多少拐過去多少」,顯然不合適。這時候,應該用上前面第③條,即規定一個彎折部分長度;同時,也應該檢驗一下 「直錨部分長度」,看看它是否不小於前面第④條規定的「最小直錨長度」。是這樣的嗎?
答: 所提問題將會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國家建築標准設計03G101-3、-4」中得到相應答案(200 3年底陸續推出)。現在簡單答復如下:
①⑤ 柱縱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礎底部縱筋位置。特厚基礎(2米以上)中部設有抗水化熱的鋼筋時,基礎有飛邊的所有柱和基 礎無飛邊的中柱的柱縱筋可伸至中層筋位置;②③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時,要求彎折12 d;④⑥ 樑上柱縱筋的錨固要求亦適用於柱在基礎中的錨固,但要求柱縱筋「坐底」。
Ⅶ 框架柱中柱頂縱向鋼筋構造有哪些要求
1、柱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層的中間節點或端節點,接頭應設在節點區以外。
2、柱縱向鋼筋應伸至柱頂,且自梁底算起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
3、當截面尺寸不滿足直線錨固要求時,可採用90°彎折錨固措施。此時,包括彎弧在內的鋼筋垂直投影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在彎折平面內包含彎弧段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圖9.3.6a)。
4、當截面尺寸不足時,也可採用帶錨頭的機械錨固措施。此時,包含錨頭在內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圖9.3.6b)。
5、當柱頂有現澆樓板且板厚不小於100mm時,柱縱向鋼筋也可向外彎折,彎折後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
6、頂層端節點柱外側縱向鋼筋可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也可將樑上部縱向鋼筋與柱外側縱向鋼筋在節點及附近部位搭接 。
7、搭接接頭可沿頂層端節點外側及梁端頂部布置,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5lab(圖9.3.7a)。其中,伸入梁內的柱外側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其全部面積的65%;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鋼筋宜沿節點頂部伸至柱內邊錨固。
8、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一層時,鋼筋伸至柱內邊後宜向下彎折不小於8d後截斷(圖9.3.7a),d為柱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二層時,可不向下彎折。
9、當現澆板厚度不小於100mm時,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縱向鋼筋也可伸入現澆板內,其長度與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相同。
10、當柱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大於1.2%時,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應滿足本條第1款規定且宜分兩批截斷,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直徑。
11、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點外側並向下彎至梁下邊緣高度位置截斷。
(7)柱子縱向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1、縱向構造鋼筋是與箍筋垂直均勻分布,位於受力鋼筋內側及受力鋼筋的所有轉折處,並與受力鋼筋用細鐵絲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2、其作用是:將板面上集中載荷更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在施工過程中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抵抗因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在垂直受力鋼筋方向而產生的拉力,避免產生豎向裂縫。
3、當梁較高(腹板高度hw≥450mm)時,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6或¢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4、也稱為腰筋。腰筋又分為抗扭筋N和構造筋G。
5、結點----構件之間相互聯結的地方,叫結點比如梁與柱連接。
(1)鉸結點:不能移動,可以轉動。
(2)剛結點:既不能移動,也不能轉動。我們在連接陽台時,一定是剛結點。
6、區別:鉸結點不能移動,但可以繞結點自由轉動;剛結點既不能移動也不能轉動。
Ⅷ 剪力牆柱有兩種縱向鋼筋怎麼布置
柱集中標注中一般都採用這種標注方式,即角筋加中部筋,在這個圖形里專面的剪力牆柱的縱筋標注屬中,8條16就是角筋,分布在柱子各個角,即藍色的位置,但凹角那裡還有一條,4條14就對應中部黑色的位置。如果是標準的矩形柱,這種標注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Ⅸ 柱子6根縱向鋼筋用四肢箍怎樣布筋
可以採取兩種箍筋布置方式:一是柱子四個角分別布置四根鋼筋,另兩個鋼筋布置在主要受力側;二是靠柱子外側兩角各布置兩根縱向鋼筋。提高柱子外側的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