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筋下料小知識
1.鋼筋下料怎麼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含裂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
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我們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學者為「做學問」而人為製造出來的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腔扒」』,而且大多數編著者都將其未作解析就「笑納」到自己的書稿之中,所以, 許多在施工一線的朋友覺得「不好用」,後面的表格就是依據某經典教科書給出的數據編制而成的,對於箍筋還是可用的,對於縱向鋼筋就不合適,且對於非「特殊」角度,也未給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現在建築師萬花齊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結合建築美學確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個具體「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所以已經是摒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這些「人造」概念的時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對中心線長度進行幾何計算,是鋼筋下料計算的正確途徑。即使不會AutoCAD,對照施工圖,運用初等幾何知識,徒手畫個草圖,藉助計算器計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伍老昌推導(d≤10mm,彎心直徑≥2.5d) 彎心內直徑是2.5d,箍筋中心線直徑是3.5d, 每個90°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90°/ 360°=2.749d 每個箍筋共有3個90°圓弧,總長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個135°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個箍筋共有2個135°圓弧,總長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個箍筋的圓弧長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寬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4) 箍筋下料長度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5) 利用前面我們給出的135°彎鉤的增加長度,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即 (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5)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長度及各箍內寬、內高尺寸計算 已知條件:梁截面寬度為b,梁截面高度為h,箍筋肢數為n箍 ,箍筋直徑d箍,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梁保護層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首先,設縱向鋼筋間距為l縱,依據各縱向鋼筋間距分勻的要求,有: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6) 式中:n縱——取梁底或梁頂單排鋼筋數量,取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和外箍內寬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b-2c ………………………………………(8) 註:2肢、4肢、。
2.鋼筋翻樣相關知識
鋼筋翻樣相關知識有以下八個方面:
一、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規定及識讀:1、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規定;2、結構施工圖的識讀;3、結構施工圖的平法表示法;4、結構施工圖識讀訓練。
二、鋼筋工程的相關知識:1、鋼筋混凝土工程基本知識;2、鋼筋基本知識;3、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構造基本知識。
三、鋼筋下料計算的基本方法:1、鋼筋下料計算的基本知識;2、梁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3、板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4、柱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5、基礎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6、鋼筋的代換
四、鋼筋的加工:1、鋼筋的除銹;2.鋼筋的調直;3、鋼筋的切斷;4、鋼筋的彎曲成形及成品保護;5、鋼筋的連接;6、預應力鋼筋;7、鋼筋加工的安全要求。
五、鋼筋的綁扎:1、鋼筋綁扎基本知識;2、基礎鋼筋的綁扎;3、柱鋼筋的綁扎;4、梁鋼筋的綁扎;5、板鋼筋的綁扎;6、剪力牆鋼筋的綁扎;7、樓梯鋼筋的綁扎;8、鋼筋綁扎的安全要求。
六、特殊形狀鋼筋的下料計算;
七、鋼筋工程中常見質量問題及其防治措施;
八、鋼筋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
3.鋼筋下料怎麼下的
鋼筋彎曲調整值與彎鉤計算
一、彎曲調整值的概念
對於單根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是不同的,預算長度是按照鋼筋的外皮計算,下料長度是按照鋼筋的中軸線計算。例如一根預算長度為1米長的鋼筋,其下料長度不需要1米,是小於1米的,因為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會變長,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會長出一些。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的差值也就是鋼筋的彎曲調整值,也稱為量度差值。它實際上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由於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這根鋼筋,預算的長度是100+300=400mm,而實際上在下料時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長的一段鋼筋即可彎製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於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長度會變化:外皮伸長、內皮縮短、中軸線不變。
二、彎曲調整值的計算
在這里用到一個弧度和角度的換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對應的弧長是0.01745r。另外《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204-2002)規定180度彎鉤的彎曲直徑不得小於2.5d,在下面的推導中D取2.5d。
1、18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AE水平段的長度+CD水平段長度=300+3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水平長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彎曲調整值=L1-L2=3.25d
2、9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0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豎直長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彎曲調整值=L1-L2=1.75d
3、135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D段弧長+DE段長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彎曲調整值=L1-L2=1.9d
三、彎鉤長度的計算
1、計算彎鉤時的原則是無論下料長度還是預算長度都按照中軸線計算。可以想一下,我們做預算時直鋼筋180度彎鉤時取的長度是6.25d,歷來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沒有人問為什麼,而實際上6.25d取的鋼筋的中軸線長度。其實箍筋、拉筋末端135彎鉤的長度計算也是一個道理,規范規定的長度是10d,而我們計算時取11.9d,同樣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則。
2、需要指出的是,無論箍筋彎鉤還是拉筋彎鉤,彎折角度都是135度,這在03G101-1第35頁有明確的說明。因此如果在計算拉筋彎鉤長度時取12.5d是錯誤的。
四、彎曲調整值的應用
1、盡管我們對這個名詞可能不了解,但實際上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在應用它。例如上面所說的180度的彎鉤平直段長度本來是3d,而計算時取6.25d;135度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而計算時取11.9d。
2、當我們知道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以後就可以根據預算長度計算下料長度了:
如下圖: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計算箍筋的預算長度(按外皮計算):
L1=(a-25*2+b-25*2)*2+(2*11.9+8)d
這里對於8d是否有疑問,實際上這涉及到保護層的概念。鋼筋的保護層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構件外邊緣的尺寸,而我們要計算箍筋的外皮長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減了一個箍筋的直徑,因此在後面要加上8d。
計算箍筋的下料長度(按中軸線計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
這里就利用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箍筋有三個180彎鉤,應該減去「3*1.75d」。在施工中有個計算箍筋長度的公式是「2A+2B+26.8d」就是這樣推導出來的,當然,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內皮長度。
4.鋼筋下料長度計算規則
一、直鋼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上述公式中,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搭接長度都可以通過結構施工圖紙、《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6G101圖集得到准確的數據,而彎鉤增加長度需要結合「彎曲處內皮縮短,外包尺寸伸長,而中心線尺寸不變」按照16G101圖集的規定進行計算。
二、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三、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有許多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鋼筋,比如縱筋、分布筋、拉結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筋、馬凳筋等等,這些鋼筋共同組成了結構構件的鋼筋骨架,共同發揮各自的作用。
(1)鋼筋翻樣中彎曲調整大概有多少擴展閱讀
(1)箍筋一般為光圓鋼筋,彎弧內直徑可取箍筋直徑的2.5倍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度,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度(這個是大部分的情況)。
(3)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可取不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可取箍筋直徑的10倍。
明確了以上的要求,再結合彎曲調整計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況下的箍筋下料長度,(d為箍筋直徑):
抗震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26.5d 或 2(a+b)+18.5d。
一般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16.5d 或 2(a+b)+8.5d。
以上就是不同情況下鋼筋計算的基本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熟悉圖紙和規范以及標准圖集,嚴謹認真,算無遺漏,才能准確無誤地做好鋼筋下料計算的工作。
② 急需一份鋼筋翻樣實例,如有發給我謝謝了
增加長度s-l 0.268h0 0.41h0 0.575h0 註:h0為彎起高度。 4.箍筋調整值
箍筋調整值,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皮尺寸確定見圖9-49與表9-26。 圖9-49 箍筋量度方法
(a)量外包尺寸;(b)量內皮尺寸 箍筋調整值 表9-26
箍筋量度方法 箍筋直徑(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內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9-3-1-2 鋼筋長度計算中的特殊問題 1.變截面構件箍筋
根據比例原理,每根箍筋的長短差數△,可按下式計算(圖9-50): (9-7)
式中 lc——箍筋的最大高度; ld——箍筋的最小高度;
n——箍筋個數,等於s/a+1;
s——最長箍筋和最短箍筋之間的總距離; a——箍筋間距。
圖9-50 變截面構件箍筋 2.圓形構件鋼筋
在平面為圓形的構件中,配筋形式有二:按弦長布置,按圓形布置。
(1)按弦長布置 先根據下式算出鋼筋所在處弦長,再減去兩端保護層厚度,得出鋼筋長度。
當配筋為單數間距時(圖9-51a): (9-8)
當配筋為雙數間距時(圖9-51b): (9-9)
式中 li——第i根(從圓心向兩邊計數)鋼筋所在的弦長; a——鋼筋間距;
n——鋼筋根數,等於D/a-1(D——圓直徑); i——從圓心向兩邊計數的序號數。 圖9-51 圓形構件鋼筋(按弦長布置) (a)單數間距;(b)雙數間距
(2)按圓形布置 一般可用比例方法先求出每根鋼筋的圓直徑,再乘圓周率算得鋼筋長度(圖9-52)。
圖9-52 圓形構件鋼筋(按圓形布置) 3.曲線構件鋼筋
(1)曲線鋼筋長度,根據曲線形狀不同,可分別採用下列方法計算。
圓曲線鋼筋的長度,可用圓心角θ與圓半徑R直接算出或通過弦長l與矢高h查表得出(《建築施工手冊(第四版)》1中「施工常用數據」)。 拋物線鋼筋的長度L可按下式計算(圖9-53)。
(9-10)
式中 l——拋物線的水平投影長度; h——拋物線的矢高。 圖9-53 拋物線鋼筋長度
其他曲線狀鋼筋的長度,可用漸近法計算,即分段按直線計,然後總加。
圖9-54所示的曲線構件,設曲線方程式y=f(x),沿水平方向分段,每段長度為l(一般取為0.5m),求已知x值時的相應y值,然後計算每段長度,例如,第三段長度為 。
圖9-54 曲線鋼筋長度
(2)曲線構件箍筋高度,可根據已知曲線方程式求解。其法是先根據箍筋的間距確定x值,代入曲線方程式求y值,然後計算該處的梁高h=H-y,再扣除上下保護層厚度,即得箍筋高度。
對一些外形比較復雜的構件,用數學方法計算鋼筋長度有困難時,也可用放足尺(1:1)或放小樣(1:5)辦法求鋼筋長度。 9-3-1-3 配料計算的注意事項
1.在設計圖紙中,鋼筋配置的細節問題沒有註明時,一般可按構造要求處理。 2.配料計算時,要考慮鋼筋的形狀和尺寸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於加工安裝。
3.配料時,還要考慮施工需要的附加鋼筋。例如,後張預應力構件預留孔道定位用的鋼筋井字架,基礎雙層鋼筋網中保證上層鋼筋網位置用的鋼筋撐腳,牆板雙層鋼筋網中固定鋼筋間距用的鋼筋撐鐵,柱鋼筋骨架增加四面斜筋撐等。 9-3-1-4 配料計算實例
已知某教學樓鋼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與配筋見圖9-55,共計5根。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求各種鋼筋下料長度。 圖9-55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圖 [解] 1.繪制鋼筋翻樣圖
根據本手冊9-2「配筋構造」的有關規定,得出: (1)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混凝土保護層為25mm;
(2)框架梁縱向受力鋼筋Φ25的錨固長度為35×25=875mm,伸入柱內的長度可達500-25=475mm,需要向上(下)彎400mm;
(3)懸臂梁負彎矩鋼筋應有兩根伸至梁端包住邊梁後斜向上伸至梁頂部; (4)吊筋底部寬度為次梁寬+2×50mm,按45°向上彎至梁頂部,再水平延伸20d=20×18=360mm。
對照KL1框架梁尺寸與上述構造要求,繪制單根鋼筋翻樣圖(圖9-56),並將各種鋼筋編號。
圖9-56 KL1框架梁鋼筋翻樣圖 2.計算鋼筋下料長度
計算鋼筋下料長度時,應根據單根鋼筋翻樣圖尺寸,並考慮各項調整值。 ①號受力鋼筋下料長度為:
(7800-2×25)+2×400-2×2×25=8450mm ②號受力鋼筋下料長度為:
(9650-2×25)+400+350+200+500-3×2×25-0.5×25=10888mm ⑥號吊筋下料長度為:
350+2(1060+360)-4×0.5×25=3140mm
⑨號箍筋下料長度為:
2(770+270)+70=2150mm
⑩號箍筋下料長度,由於梁高變化,因此要先按公式(9-7)算出箍筋高差△。 箍筋根數n=(1850-100)/200+1=10,箍筋高差△=(570-370)/(10-1)=22mm
每個箍筋下料長度計算結果列於表9-27。 鋼筋配料單 表9-27 構件名稱:KL1梁,5根
9-3-1-5 配料單與料牌
鋼筋配料計算完畢,填寫配料單,詳見表9-27。
列入加工計劃的配料單,將每一編號的鋼筋製作一塊料牌,作為鋼筋加工的依據與鋼筋安裝的標志。
鋼筋配料單和料牌,應嚴格校核,必須准確無誤,以免返工浪費。 9-3-2 鋼筋代換
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 9-3-2-1 代換原則
當施工中遇有鋼筋的品種或規格與設計要求不符時,可參照以下原則進行鋼筋代換:
1.等強度代換:當構件受強度控制時,鋼筋可按強度相等原則進行代換。
2.等面積代換:當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鋼筋可按面積相等原則進行代換。 3.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代換後應進行裂縫寬度或撓度驗算。 9-3-2-2 等強代換方法 1.計演算法 (9-11)
式中 n2——代換鋼筋根數; n1——原設計鋼筋根數; d2——代換鋼筋直徑; d1——原設計鋼筋直徑;
fy2——代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表9-28); fy1——原設計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上式有兩種特例:
(1)設計強度相同、直徑不同的鋼筋代換: (9-12)
(2)直徑相同、強度設計值不同的鋼筋代換: (9-13)
鋼筋強度設計值(N/mm2) 表9-28
項次 鋼筋種類 符號 抗拉強度設計值fy 抗壓強度設計值fy' 1 熱軋鋼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軋帶肋鋼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3 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響
鋼筋代換後,有時由於受力鋼筋直徑加大或根數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數,則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減小,截面強度降低。通常對這種影響可憑經驗適當增加鋼筋面積,然後再作截面強度復核。
對矩形截面的受彎構件,可根據彎矩相等,按下式復核截面強度。 (9-14)
式中 N1——原設計的鋼筋拉力,等於As1fy1(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N2——代換鋼筋拉力,同上;
h01——原設計鋼筋的合力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02——代換鋼筋的合力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對C20混凝土為9.6N/mm2,對C25混凝土為11.9N/mm2,對C30混凝土為14.3N/mm2; b——構件截面寬度。 9-3-2-4 代換注意事項
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並嚴格遵守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各項規定;凡重要結構中的鋼筋代換,應徵得設計單位同意。 1.對某些重要構件,如吊車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級光圓鋼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級帶肋鋼筋。
2.鋼筋代換後,應滿足配筋構造規定,如鋼筋的最小直徑、間距、根數、錨固長度等。
3.同一截面內,可同時配有不同種類和直徑的代換鋼筋,但每根鋼筋的拉力差不應過大(如同品種鋼筋的直徑差值一般不大於5mm),以免構件受力不勻。 4.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彎起鋼筋應分別代換,以保證正截面與斜截面強度。 5.偏心受壓構件(如框架柱、有吊車廠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構件作鋼筋代換時,不取整個截面配筋量計算,應按受力面(受壓或受拉)分別代換。 6.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控制時,如以小直徑鋼筋代換大直徑鋼筋,強度等級低的鋼筋代替強度等級高的鋼筋,則可不作裂縫寬度驗算。 9-3-2-5 鋼筋代換實例
[例1] 今有一塊6m寬的現澆混凝土樓板,原設計的底部縱向受力鋼筋採用HPB235級φ12鋼筋@120mm,共計50根。現擬改用HRB335級Φ12鋼筋,求所需Φ12鋼筋根數及其間距。
[解]本題屬於直徑相同、強度等級不同的鋼筋代換,採用公式(9-13)計算: n2=50×210/300=35根,間距=120×50/35=171.4取170mm
[例2] 今有一根400mm寬的現澆混凝土梁,原設計的底部縱向受力鋼筋採用HRB335級Φ22鋼筋,共計9根,分二排布置,底排為7根,上排為2根。現擬改用HRB400級 25鋼筋,求所需 25鋼筋根數及其布置。
[解] 本題屬於直徑不同、強度等級不同的鋼筋代換,採用公式(9-11)計算: =5.81根,取6根。
一排布置,增大了代換鋼筋的合力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h0,有利於提高構件的承載力。
[例3] 已知梁的截面面積尺寸如圖9-57a所示,採用C20混凝土製作,原設計的縱向受力鋼筋採用HRB400級 20鋼筋,共計6根,單排布置,中間4根分別
在二處彎起。現擬改用HRB335級Φ22鋼筋,求所需鋼筋根數及其布置。 圖9-57 矩形梁鋼筋代換
(a)原設計鋼筋;(b)代換鋼筋
[解] 1.彎起鋼筋與縱向受力鋼筋分別代換,以2 20為單位,按公式(9-11)代換Φ22鋼筋, =1.98,取2根。
2.代換後的鋼筋根數不變,但直徑增大,需要復核鋼筋凈間距s:
s=(300-2×25-6×22)/5=23.6<25mm,需要布置為兩排(底排4根、二排2根)。
3.代換後的構件截面有效高度h02減小,需要按公式(9-14)復核截面強度。 4.角部兩根改為Φ25鋼筋,再復核截面強度
小結:代換鋼筋採用4Φ22+2Φ25,按圖9-57(b)布置,滿足原設計要求。
③ 鋼筋箍筋彎鉤部分怎麼計算長度
鋼筋箍筋彎鉤部分計算長度看箍筋的彎曲角度結構,如果是90°~180°非封閉箍取5d(無抗震要求的形式) 封閉箍一般是135°取10d或者75mm,這兩者取大的(這種箍筋形式是有抗震要求或抗扭要求的)。
預算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135°彎鉤11.9d,對轉半圓180°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3)鋼筋翻樣中彎曲調整大概有多少擴展閱讀
箍筋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分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
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
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④ 一般情況鋼筋下料能與按圖紙計算能差多少(百分之幾)
5%左右比較正常,高於5%就是偷工減料得比較厲害。
正常預算算的外版包尺寸,而且沒扣彎曲調整權值。下料按中心線扣彎曲調整值後,大概在個2%左右差距。然後正常預算定額的損耗給了1.5%,下料控制好完全可以在1%以內,可以節約0.5%。還有實際施工箍筋、板筋這些按間距的,都是會稍微放大的,還有節點的地方有些箍筋根本是做不了的,這些可以弄個2-3%。
誤差太大,要麼就是預算算多了,要麼就是真的膽子大。
⑤ 鋼筋箍筋中的1.9d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 箍筋的 彎曲調整值 圖集上的 平直段長度是 10*d 現場翻樣的話不用這么多
預算的話是 10*d+1.9*d+8*d (8*d是保護層多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