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工程量計算的步驟,如何計算箍筋根數
分別不同構件按長度減去保護層加彎鉤或錨固算出單根鋼筋
長度,乘以相同鋼筋的根數算出
總長,乘以鋼筋比重算出
重量,加損耗。就是構件內此種鋼筋的重量
。箍筋根數用柱高或梁凈長除以間距加一根再加上構件需加密的根數就是箍筋總根數
⑵ 箍筋的幾支箍是怎麼看的
在同一個橫截面上,有2個箍筋,就是兩肢,有4個箍筋,就是四肢。
1個箍筋一般是一個鋼筋彎成兩頭帶彎鉤的鋼筋。
箍筋在鋼筋骨架里,起到固定主筋和起到抗剪作用。
像下面這個梁的箍筋就是四肢:
(2)鋼筋的箍怎麼數擴展閱讀: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分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箍筋肢數: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箍筋的製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⑶ 工程中箍筋到底怎麼算啊
梁: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柱: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⑷ 四肢箍和六肢箍筋長度怎麼計算啊
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
說明: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
(4)鋼筋的箍怎麼數擴展閱讀: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盡管兩個雙肢箍交錯布置(等箍互套)曾經有過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夠更好地保證梁的整體性。
在03G101-1標准圖集中明確規定,復合箍筋應採用大箍套小箍,「應"就是「必須」的意思,盡管在11G101-1中沒有強調「大箍套小箍」,這主要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平法推廣,「大箍套小箍」已經深入人心。
舉例說明: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⑸ 計算鋼筋箍筋數量的問題
此梁是否設有加密來區,如源無加密區應是1600/200=8根 很多人都說要加一根,其實根據我實際操作有時可以不加1。因為梁的兩邊第一個箍筋根據G301圖集是安裝在梁邊5CM處,而不是按圖紙上200的間距安裝。 所以間距是100的可以不用加因為兩邊5CM加起剛好一個箍筋間距,而200間距的還是應該加一個。不過現實操作中差一個箍筋是很正常的事,特別是梁比較長的情況下。
⑹ 箍筋的個數怎麼計算
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
至於回為什麼要+1和答-1,我曾經在網路知道有回答,直接粘貼過來了,是我自己寫的哦。
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n個間距,每個間距有左右兩根箍筋,所以就有n+1根箍筋,(你也可以看看尺子,10cm有10個1cm的間距卻有0-10,即11個數字)。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則是因為有一根鋼筋已經在加密區算過了所以要減掉
補充一點知識給你,有些人算加密區箍筋時也不加1根,依據是第一根鋼筋一般從距支座邊50mm布,一般加密不是100mm嗎,差一點點但再加上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的答案向上取整,所以也差不多了
⑺ 鋼筋應該如何判斷幾支箍
圖紙上有標注復的,在制施工中去檢查就可以啦,兩支箍表示一個箍筋,三支箍表示一個封閉的箍筋和一個拉鉤,四支箍表示兩個封閉的箍筋,4*5:4表示前後方向有2個封閉的箍筋,5表示左右方向有兩個封閉的箍筋和一個拉鉤,不夠它們公用兩支箍。
⑻ 鋼筋箍筋加密區的個數怎麼算
如果用軟體計算,畫上後會自動計算,如果是手工計算,按圖紙間距計算後加上根(加密就是將加密范圍內的箍筋的間距變小)。
哦。減2就是每邊減了一個,是重復的,實際增加4根
按圖計算加密區需要6根,你看到l(梁凈長)+2*(1.5h-50)加密區}/200+1有+1,兩端都有了,在計算加密區的時候也計算了,所以就重復了,N=(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
+1
加密區長度怎麼確定?
我見過有這么一個公式N=(1.5Hb-50/加密區間距)×2+(Ln—2×1.5Hb/非加密區間距)+1
加密區長度=1.5Hb-50
非加密區長度=Ln—2×1.5Hb是這樣嗎?
還是取梁凈跨長的1/3?
梁的箍筋設置加密區域主要為抵抗剪力,在梁端部剪力是較大的區域所以加密箍筋。
在箍筋的設置上一般情況下在設計圖紙中註明在梁端多長的區域設置加密鋼筋,計算方法為由豎向承重結構的邊緣向外50mm為第一個箍筋設置位置,然後用設計註明的長度減去50再除以箍筋間距加1即為現場實際所用箍筋的根據,但在注意是幾肢箍筋。
如在設計中未註明加密范圍可按照施工手冊中構造的箍筋加密區域進行計算,方法同上面一樣。
梁的加密區長度:
一級抗震結構,為2倍梁高,500mm二者取較大者;
2-4級抗震結構,為1.5倍梁高,500mm二者取較大者。
框架梁箍筋有加密區是因為在抗震設計中,對梁端有強剪弱彎的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以增強梁端部的抗剪能力,並起到約束端部縱向鋼筋和混凝土的作用,而次梁不參與抗震計算,所以並沒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僅根據抗剪計算和最小配箍率進行配筋。
磚混結構的梁要求同框架次梁,滿足錨固長度即可。
加密區長度=1.5Hb(500)取大值(算箍筋個數應每邊-50),
非加密區長度=Ln—加密區長度
樑柱相交時,柱頭錨筋長度:取梁跨長的1/3(梁為跨長較大者)。
⑼ 鋼筋螺旋箍的長度要怎麼計算
利用勾股定理計算,
螺旋箍筋外形可以看做圓柱體,
圓周長為一個直角邊,箍筋間距為一個直角邊,斜邊即為螺旋箍筋單位長度(把圓柱體展開就比較直觀)
⑽ 六支箍鋼筋怎麼算量
箍筋根數的演算法: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向上取整)+1]+ (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向上取整)-1) 。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用三級抗震的建築為例,梁的高度為500,凈跨為6000,加密區長度=500*1.5。
非加密區長度=凈跨-2*加密區長度=6000-2 一個加密區箍筋根數=(500*1.5-50)/100+1=7.5(向上取整)非加密區箍筋根數=[(6000-2*500*1.5)/200-1]=22.5(向上取整為23)所以箍筋根數為:兩個加密區箍筋根數+非加密區箍筋根數=2*9+22=40。
(10)鋼筋的箍怎麼數擴展閱讀: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