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一般應包括哪些內容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可分為四部分:
1.
基礎平面布置、詳圖
2.
結構平面模板、梁、板、柱子配筋
3.
樓梯平面、梁、板配筋
4.
其它
鋼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鋼筋網、鋼板或纖維而構成的一種組合材料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❷ 鋼筋混凝土結構用鋼筋的類型有哪些
(一)熱軋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熱軋鋼筋
❸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工程有哪些
(1)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模板的組成
模板由模板和支架兩大系統組成。模板系統包括面專板屬及直接支撐面板的小楞,主要用於混凝土成型和支撐鋼筋、混凝土及施工荷載。支撐系統主要是固定模板系統位置和支撐全部由模板傳來的荷載。
(2)對模板的基本要求
①要保證結構的各部分形狀、尺寸及相互問位置的准確;
②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荷載;
③構造簡單、裝拆方便,能多次周轉使用;
④模板接縫嚴密、不應漏漿。
❹ 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有哪些
鋼筋混凝土梁板的結構形式:框架形式、框架剪力牆結構、純剪力牆結構、筒體結專構。
混凝土有屬梁板是指由梁和板連成一體的鋼筋混凝土板,它包括梁板式肋形板和井字肋形板。工程量按梁、板體積總和計算。
混凝土有梁板是指由一個方向或者兩個方向的梁(主梁、次梁)與板連成一體的板
稱為有梁板。有梁板包括主、次梁及板,工程量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❺ 鋼筋混凝土結構包括了哪些結構
大體上分為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框筒結構,只要是主體結構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的就叫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剪力牆等是指結構的形式。鋼結構也可以有框架結構、筒體結構等。
❻ 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有哪些
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框筒、筒中筒)
主要由基礎、梁、板、柱、剪力牆、支撐組成.
❼ 鋼筋混凝土結構有哪些特性
(l)合理發揮了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力學特性,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結構內。
(2)鋼筋混容凝土結構具有很好的耐火性、整體性、可模性。
(3)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對鋼筋有很好的防護性,與鋼結構相比可省去很大的經常性維修費用。
(4)便於就地取材,造價降低
❽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用鋼筋有幾種
生產工藝、軋制外形:受壓鋼筋、受拉鋼筋;Ⅱ級鋼筋(HRB335);Ⅲ級鋼筋回(HRB400)和Ⅳ級鋼筋(RRB400)
(四) 按生產答工藝分
熱軋、冷軋。 (五)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通常按化學成分,強度比前者更高,一般Ⅱ,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
(一)按軋制外形分
(1)光面鋼筋:I級鋼筋(Q235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2)帶肋鋼筋:有螺旋形。
(4)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冷拉的鋼筋。
(二)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三)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HPB235級)。
(3)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鋼筋種類很多、架立鋼筋、分布鋼筋
❾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什麼 其有哪些特性和原理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原理
由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遠低於抗壓強度,因而素混凝土結構不能用於受有拉應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區內配置鋼筋,則混凝土開裂後的拉力即可由鋼筋承擔,這樣就可充分發揮混凝土抗壓強度較高和鋼筋抗拉強度較高的優勢,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載能力。
鋼筋與混凝土兩種不同性質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於混凝土硬化後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產生了粘結力。它由分子力(膠合力)、摩阻力和機械咬合力三部分組成。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機械咬合力,約占總粘結力的一半以上。將光面鋼筋的端部作成彎鉤,及將鋼筋焊接成鋼筋骨架和網片,均可增強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為保證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可靠粘結和防止鋼筋被銹蝕,鋼筋周圍須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護層 [1-2] 。若結構處於有侵蝕性介質的環境,保護層厚度還要加大。
梁和板等受彎構件中受拉力的鋼筋,根據彎矩圖的變化沿縱向配置在結構構件受拉的一側。在柱和拱等結構中,鋼筋也被用來增強結構的抗壓能力。它有兩種配置方式:一是順壓力方向配置縱向鋼筋,與混凝土共同承受壓力;另一是垂直於壓力方向配置橫向的鋼筋網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壓力作用下的側向膨脹,使混凝土處於三向受壓的應力狀態,從而增強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變形能力。由於按這種方式配置的鋼筋並不直接承受壓力,所以也稱間接配筋。在受彎構件中與縱向受力鋼筋垂直的方向,還須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結構的整體性,承擔因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應力,及承受橫向剪力。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特性
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蠕變)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鋼筋會阻礙混凝土硬化時的自由收縮,在混凝土中會引起拉應力,在鋼筋中會產生壓應力。混凝土的徐變會在受壓構件中引起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應力重分配,在受彎構件中引起撓度增大,在超靜定結構中引起內力重分布等。混凝土的這些特性在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時須加以考慮。
由於混凝土的極限拉應變值較低(約為0.15毫米/米)和混凝土的收縮,導致在使用荷載條件下構件的受拉區容易出現裂縫。為避免混凝土開裂和減小裂縫寬度,可採用預加應力的方法;對混凝土預先施加壓力(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實踐證明,在正常條件下,寬度在0.3毫米以內的裂縫不會降低鋼筋混凝土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
在從-40~60°C的溫度范圍內,混凝土和鋼筋的物理力學性能都不會有明顯的改變。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可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應用。當溫度高於60°C時,混凝土材料的內部結構會遭到損壞,其強度會有明顯降低。當溫度達到 200°C時,混凝土強度降低30~40%。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宜在溫度高於200°C的條件下應用:當溫度超過200°C時,必須採用耐熱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