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礎梁鋼筋怎麼算
①地梁是通長的梁,題目沒有示出跨數、跨度、全長,怎能有詳細計算及版步驟?
②縱筋 共計8根權HRB400的直徑18mm,全長加兩端錨固長再加搭接長,總長乘2.0=縱筋總重;
③構造腰筋 共計4根HRB400的直徑16mm,全長加搭接長,總長,1.58=腰筋總重;
④箍筋 HPB300直徑8mm,全長÷100+1=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395=箍筋總重;
⑤拉鉤 HPB300直徑6mm,﹙全長÷300+1﹚×2=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222=箍筋總重;
①②③④⑤重相加得鋼筋總重量。
B. 基礎梁鋼筋怎麼分布
大的一般在下面。看情況。梁還分為好幾種,主粱、次梁、懸挑梁等
基礎梁還分為主粱和次梁,還有梁有大小,還有你梁如果說長的話好要搭接長度,有柱子或承台還要錨固。
量的搭接要分地方的,一般中間的地方是不允許搭接的,一般不大於3分之一L,量大的話還有腰筋,還有加筋。靠近柱子或主次梁交接,或主粱交接,箍筋等,很麻煩的。一般不容易搞。你要想學的話買本101圖集自己慢慢看就明白了,你的問題太籠統不太好回答!
C. 請問各位高手,這個基礎梁鋼筋配置圖怎麼看
兩處4Φ20是麵筋,是梁的上部鋼筋,一處3Φ20是在底部,是梁的下部鋼筋
D. 廣聯達軟體里基礎梁的梁內附加鋼筋怎麼設置
什麼附加筋?次梁加筋?原位標注里輸,別的就輸在其他鋼筋里
E. 基礎梁水平鋼筋轉角鋼筋如何設置
主梁與次梁的轉角,,一般結施總說明都會給出 次梁鋼筋在主梁下部鋼筋的上面,,也就是說次梁在主梁鋼筋的上面。
主梁與主梁轉角,,主梁與主梁轉角出 都有支座的
F. 基礎梁鋼筋配置問題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版環節,鋼筋的接權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進行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同一接頭中縱筋數量有何規定?是指同一連接區段吧??是指接頭數量吧,沒聽說因為這還對縱筋有限制的!
「同一連接區段」的概念,它指的是35d(d—縱筋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的長度范圍,凡接頭中點位於此長度內的接頭均視為同一連接區段的接頭,並且要求縱筋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該小於等於50%。
G. 基礎梁伸入承台內鋼筋怎麼設置
基礎拉梁與承台或者與柱連接都可以,主要考慮受力,是簡單的承受荷載,還是承擔基礎的彎距來考慮,涉及到梁鋼筋的錨固、箍筋設置等。
標高一般和承台一樣,詳《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5.20。要求的錨入承台。
H. 地梁基礎鋼筋如何算
①地梁是通長的梁,題目沒有示出跨數、跨度、全長,怎能有詳細計算及步驟? ②縱筋 共計8根HRB400的直徑18mm,全長加兩端錨固長再加搭接長,總長乘2.0=縱筋總重; ③構造腰筋 共計4根HRB400的直徑16mm,全長加搭接長,總長,1.58=腰筋總重; ④箍筋 HPB300直徑8mm,全長÷100+1=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395=箍筋總重; ⑤拉鉤 HPB300直徑6mm,﹙全長÷300+1﹚×2=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222=箍筋總重; ①②③④⑤重相加得鋼筋總重量。
I. 這個基礎梁鋼筋怎麼解讀
這是基礎梁,編號25;
梁共有四跨,斷面是500乘700,寬乘高;
底部鋼筋6根HRB400級的直回徑25的鋼答筋,上部是8根HRB400級的直徑25的鋼筋,分成二排,第一排6根,第二排2根;
箍筋是HRB400級的直徑14的鋼筋,間距200,四肢箍筋;
梁側4根HRB400級的直徑25的抗扭鋼筋,拉筋是HPB300級的直徑8的鋼筋,間距400。
以上未說明長度單位的均是毫米。
配筋示意如下圖
請記得及時採納,謝謝
J. 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的設置有什麼要求
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設置的要求:
1、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設置時要滿足內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容
2、當非貫通長縱筋配置多於二排時,從第三排起向跨內伸出長度值應有設計者註明。
3、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4、非貫通鋼筋布置在基礎樑上部受壓區且直徑要求較小。
知識點延伸:
非貫通鋼筋是指在板支座處設置的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