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什麼是梁側面構造鋼筋和側面受扭縱向鋼筋
按我們這里說的是叫「腰筋」 分寸在梁的側面…腰筋共分兩種 一種是側面構造鋼筋和 側面受扭縱向鋼筋…詳細情況見圖集「03G101-1」
『貳』 梁鋼筋平面圖上,G4¤10,表示四根構造筋,N4 ¤10表示四根受扭鋼筋,那麼什麼叫受扭鋼筋
因為那4根鋼筋所要承受的力矩為是抗扭的所以叫受扭鋼筋受扭構件受力特點 凡是在構件截面中有扭矩作用的構件,都稱為受扭構件。扭轉是構件受力的基本形式之一,也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見的構件形式,例如鋼筋混凝土雨篷、平面曲梁或折梁、現澆框架邊梁、吊車梁、螺旋樓梯等結構構件都是受扭構件(圖 5.1.1)。受扭構件根據截面上存在的內力情況可分為純扭、剪扭、彎扭、彎剪扭等多種受力情況。在實際工程中,純扭、剪扭、彎扭的受力情況較少,彎剪扭的受力情況則較普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受扭構件大都是矩形截面。圖 5.1.1常見受扭構件示例(a)雨篷梁;(b)平面折梁;(c)框架邊梁;(d)吊車梁1.素混凝土純扭構件構件在扭矩作用下主要產生剪應力。勻質彈性材料矩形截面在扭矩的作用下(圖5.4),截面中各點都將產生剪應力τ(圖 5. 1.2a)。剪應力分布規律如圖 5.5a所示,最大剪應力發生在截面長邊中點,與該點剪應力作用相對應的主拉應力σtp和主壓應力分別與構件軸線成45°角,其大小為==τmax。當主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將首先在截面長邊中點處,垂直於主拉應力方向開裂。所以,在純扭構件中,構件裂縫與軸線成45°角。
『叄』 梁中的構造鋼筋和受扭鋼筋有啥區別
標志有n的說明此部位是有扭力的所以叫抗扭筋~!
而標有g的說明此部位受專結構的需要屬附加腰筋加強此部位的強度~!
其實這2種筋區別不大~也沒有必要非去把他們區別開的~!作為干建築的這個問題也無所謂的~!
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得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不知道這樣解釋你滿意嗎?
『肆』 抗扭鋼筋是什麼
抗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內構容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設計院設計的,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伍』 什麼是構造鋼筋什麼是受扭鋼筋
構造鋼筋是起到穩定構架的作用,比如架立筋受力鋼筋起到承受樓層上傳來的荷載作用,比如樑柱裡面的主筋及箍筋
『陸』 抗扭鋼筋由哪些鋼筋組成
普通腰筋來只是防止梁側溫縮裂自縫,錨固長度是15d.
而扭筋是抵抗扭矩,因此要錨固入節點的。錨固長度是和KL下部鋼筋一樣
在03G101-1第24頁右下角有關於梁中抗扭縱筋和腰筋的注釋:
1.當為梁側面的構造鋼筋時,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
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規范規定,當梁高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構造鋼筋,以防止梁側溫縮裂縫。
當梁承受扭矩時,則要配置受扭鋼筋,且不再重復配置構造鋼筋。
『柒』 如何判斷梁構造鋼筋是否受扭
在來03G101-1中有明確規定自
梁側面從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該項為必著值。
意思就是在圖紙設計的時候是必須明確表明的,如果沒有著名的話是設計部門的責任。
在施工中這些問題我建議你最好不要自己做主應該及時與設計部門做溝通,首先你要保護自己,因為有些東西是不好擅自做主的。
『捌』 請教關於梁的構造鋼筋與受扭鋼筋問題
1、梁側有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二種。你的圖紙中未有註明,請和設計單位聯系,專進行確認。屬
2、如果此類情況不多,也不想去麻煩設計單位,也可以直接按抗扭鋼筋考慮。
3、構造鋼筋,其搭接、錨固長度是15D;抗扭鋼筋錨固長度是La,搭接長度是Ll。
請及時採納,謝謝
『玖』 梁的抗扭鋼筋
現澆梁板中,主樑上搭次梁端頭時,程序計算往往有很大的扭距,即使考慮0.4的折減系數後,抗扭鋼筋也相當可觀.我一般邊梁按計算值的1/3實配,在廈門審查沒有問題,在烏魯木齊不行,請各位談一談.
我是用PKPM系列
當次梁搭在主樑上,且距柱很近時,程序很難通過,提示「扭剪不夠」
做結構時,我盡量避免這種布置,真有發生時,把主梁調高50-100,@100箍筋通長配置,計算通不過也沒管,有時把現澆板調厚一點
1,加大次梁截面高度即可減小主梁扭矩
2.減小次梁在邊跨支座上部配筋,加大下部配筋, 防止次梁對主梁造成較大扭矩,甚至可只配2根14,因次梁為次要受力構件,可允許其上部產生變形
3.pkpm在計算樑上兩相近節點時(<300mm),其配筋會有激增,可用手算復核
4.抗扭縱筋面積亦包括上下部縱筋放大面積,如已對上下部縱筋放大,可在配筋時減去此部分面積
以前做設計都是手算,主次梁處按鉸接,也沒問題,現在計算結果中有抗扭縱筋,應1/3給上部縱筋,1/3給下部縱筋,1/3為腰筋。
一般是1/4給上部縱筋,1/4給下部縱筋,1/2給腰筋。
原則是:沿截面周邊均勻地分布。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中討論過這個問題,中間有這么一句"目前就工程實踐而言,尚未發現因抗扭不足而破壞的實例"
實在想不起在哪裡看到過,麻煩大家找一找
目前為配合建築要求,雨篷越飄越大,扭矩的影響不可忽視,但目前此類圈樑只有手算,尚未發現理想的程序。
抗扭一般是手算後可考慮內力重分布後乘以折減系數。
設計方法可分為「放」和「抗」兩大類,但是要求計算與實際必須嚴格相一致。決不能交叉。
鋼筋混凝土梁的抗扭設計也有兩大類:
1。《規范》規定的方法:即對支承梁按彈性分析所得的兩端彎矩設計值,經調幅後,在按彎剪扭構件進行配筋設計。根據國內的試驗研究:當框架梁、柱為現澆,而樑上的板為預制時,對扭矩調幅系數的取值,不宜大於0.4(即經調幅後的扭矩設計值不宜小於0.6倍的彈性扭矩設計值)。當框架的板、梁、柱均為現澆時,由於結構的整體剛度較好,對扭矩調幅系數的取值,可適當放鬆,但不宜大於0.6。
2。零剛度法:是根據研究分析和參考國外現行規范有關條文內容。所提出的較為簡便的設計方法,即假定支承梁(框架邊梁)的扭轉剛度為零(即取邊梁兩端的設計矩為零),在邊梁內僅需配置抗扭所需的構造鋼筋,以滿足邊梁的延性和限制裂縫寬度的要求。在構造配筋設計時,箍筋的最大間距,必須滿足構造的要求,這對防止出現過寬的裂縫是極為重要的措施。要注意到:按照上述兩種方法的設計,都是容許構件出現帶裂縫的工作狀態,但裂縫寬度一般不會超過設計規定的限值。
PM建模時作為次梁輸入可解決此類問題。
可否說清楚按次梁輸入的理由。請論證您的意見。
『拾』 鋼筋混凝土梁中承受扭矩的鋼筋有哪些 Ⅰ.縱向受力鋼
鋼筋混凝來土梁中承源受扭矩的鋼筋有:
1.縱向受力鋼筋
2.箍筋
3.腰筋
解析:鋼筋混凝土梁中由縱向受力鋼筋(包括腰筋)和箍筋以及混凝土共同承受扭矩。
扭矩定義:
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一種特殊的力矩。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外部的扭矩叫轉矩或者叫外力偶矩,內部的叫內力偶矩或者叫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