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安裝應注意的什麼問題
(1)在學習結構施工圖時,要把不同構件的配筋數量、間距、規格、尺寸弄清楚,要看是否有矛盾,發現問題則應在設計交底中解決。抓好鋼筋的翻樣,檢查配料單的准確性,不要把問題帶到施工中去,應在技術准備中解決。
(2)要注意本地區是否屬於抗震設防的地區,要查清圖紙是按幾級抗震設計的,在施工圖上要對抗震的要求有什麼說明,或者對鋼筋構造上有什麼要求,這樣能使鋼筋的製作和綁扎符合圖紙的要求並達到施工規范的規定。
(3)在製作加工中有發生斷裂的鋼筋,應進行抽樣做化學分析,防止其力學性能合格而化學含量有問題。做好這一方面的控制,就保證了鋼材材質的完全合格性。
(4)柱子鋼筋的綁扎,主要是抓住搭接部位和箍筋間距(尤其是加密區箍筋的間距和加密區的高度),這對抗震地區尤為重要。若豎向鋼筋採用焊接,要做抽樣試驗,保證鋼筋接頭的可靠性。
(5)對梁鋼筋的綁扎,主要是抓住錨固長度和彎起鋼筋的彎起點位置。對抗震結構則要重視樑柱節點處,梁端箍筋加密范圍和箍筋間距。
(6)對樓板鋼筋,主要是要抓好防止支座負彎矩鋼筋被踩塌而失去作用,再墊好保護層墊塊。
(7)對牆板的鋼筋,要抓好牆面保護層和內外皮鋼筋間的距離,撐好撐鐵。防止兩片鋼筋向牆中心靠近,對受力產生不利影響。
(8)對樓梯的鋼筋,主要抓梯段板的鋼筋的錨固,以及鋼筋的變折方向不要弄錯;防止弄錯後在受力時出現裂縫。
(9)鋼筋規格、數量、間距等在做隱蔽驗收時一定要仔細的核實。在一些規格不易辨認時,應用尺量或卡尺卡。保證鋼筋配置的准確,也就保證了結構的安全。
來源於問問我
Ⅱ 在建築工程資料中,鋼筋連接與鋼筋安裝有什麼區別所有構件都要做鋼筋安裝嗎例如構造柱!
鋼筋連接和安裝是一個檢驗批,只要有鋼筋的都需要做鋼筋安裝。鋼筋連接就是把兩根焊接或者綁扎到一起。安裝就是把鋼筋安裝到要使用的部位
Ⅲ 鋼筋的安裝,綁扎有什麼基本要求
安裝包括綁扎,一般檢查鋼筋搭接、錨固、間距、保護層厚度、軸線位置、焊接情況、核心位置的箍筋數量、符合不符合規范要求。
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1)牆
①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2)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③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⑦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Ⅳ 鋼筋安裝應注意的什麼問題/
鋼筋安裝應注意的若干問題鋼筋工程是房建工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項工程,其施工的正確性和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目前,施工人員主要根據《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下簡稱《平法》)進行鋼筋的安裝。筆者結合在工程實踐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來加以分析。 1.樑柱縱筋 1)頂層端節點處是較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應正確選擇連接的構造詳圖,一種是柱縱筋伸入梁內,另一種是梁縱筋伸入柱內。前一種方式,柱縱筋伸入梁內與樑上部縱筋搭接長度≥1.5LaE,且至少要保證有65%AS1的柱縱筋伸入梁內,梁寬范圍以外的柱縱筋可以伸入現澆板內。當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還應分兩次截斷,兩個斷點相距20d,當採用後一種方式時,梁縱筋伸入柱內豎直段長度≥1.7LaE.當樑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也應分兩次截斷,斷點相距20d,方式視柱施工縫留設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縫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毫米,多採用第一種方式,當採用第二種方式時,必須把柱的施工縫留在1.7LaE或1.7LaE +20d以下。 2)底部框架-抗震牆結構中的轉換層的托牆樑上部縱筋,應按框支梁進行鋼筋安裝,而不能按一般框架梁來處理。
Ⅳ 鋼筋安裝主要有哪些問題
1、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內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容。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2、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3、板、次梁與主梁交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4、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5、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6、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Ⅵ 鋼筋安裝時我不懂的問題
樓主是做什麼專業的?鋼筋網有兩種情況,一是指板筋,或是指天面或砼地面內外加一層縱橫方向布置的容細鋼筋,主要用於構造作用,並非計算的受力作用的,二是指一些預制鋼筋網,4.5徑左右的,多用於結構層做完防水層後再澆的保護層細石砼時使用的。
鋼筋骨架是指整個安裝好的鋼筋系統;
受力鋼筋是力學計算是有一定工作負荷的鋼筋,跟構造鋼筋或非受力鋼筋是相對的。
彎起點位置現在應該很少了,以前的規范為了省鋼筋,所以設計很多馬肚筋(2號鋼筋),一是省縱筋,二是抗剪,但現在一般都用箍筋來抗剪了,只有主次梁交疊的地方用的吊筋還比較多見一點。
預埋件就不好再解釋了,就是預埋到砼里的件,比如說你以後要在這塊板上開個孔的,就在澆砼前在這個地方安裝一段管,澆的時候就先留出一個孔來,又如天花上以後要裝吊扇的,在澆砼前先裝一個鐵鉤讓砼咬死。
Ⅶ 建築工程鋼筋安裝時的存在什麼通病,是什麼原因,如何預防
鋼筋安裝時的通抄病
一、現象:
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綁扎網片斜扭、平板中鋼筋的砼保護層不準、骨架吊裝變形、框架梁插筋錯位、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過多、露筋、鋼筋代換後截面不足、鋼筋搭接接頭松脫、箍筋間距不一致、箍筋接頭位置同向、梁箍筋彎勾和縱筋相碰、梁箍筋被壓彎、肋形樓蓋穿筋困難、彎起鋼筋方向錯誤、雙層網片移位、鋼筋遺漏、綁扎接點鬆口、柱鋼筋彎勾方向不對、薄板露構、基礎鋼筋倒鉤、骨架歪斜、鋼筋網
主副筋位置放反、鋼筋網上下鋼筋混淆、曲線形狀不準、四肢箍筋寬度不準、配筋重疊層次多、樑上部鋼筋下落、交叉桿件主筋相碰、牛腿配筋交叉重疊等質量通病現象。
二、預防:
各種通病現象,在我們的工程中也是屢見不鮮,所以我們應加以足夠的重視,仔細分析各種通病的原因所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提高施工工藝水平,加強各方面的預防措施、盡量避免通病現象的發生。
Ⅷ 鋼筋制安是什麼意思
鋼筋來製作安裝
製作:出廠的鋼筋原自材料,不是直條的(一般是定尺9米或者12米)就是一卷一卷的,需要根據圖紙要求,切成各種規格,彎曲各種形狀的構件。
安裝:根據圖紙及規范,把製作好的各種構件,用綁扎到施工部位,或者用焊接,機械連接的方式
Ⅸ 鋼筋安裝是不是指驗收後的鋼筋
鋼筋分項施工分製作、安裝兩部分,其中:
1、製作是指鋼筋由進場的原材料加工製作成工回程項目中所要的各種形狀、答長度的過程;
2、安裝是將製作完成的鋼筋通過綁扎、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安置在設計圖要求位置的過程。
鋼筋製作安裝完成後才請現場工程師進行隱蔽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