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
根據《11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所示,圖中標注方法正確,建議多看看相關圖集。
平面表示法:是指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簡稱平法),是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鋼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完整的結構施工圖的方法。
11G101-1是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的編號,圖集名稱全稱為《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該書中詳細敘述和描繪了「混凝土結構施工圖」領域的「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
」等,其具體內容是針對「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的。
11G101-1遵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高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10等規范。該圖集是以前的03G101-1、04G101-4圖集的修編本及合並本,並協調加入了08G101-5的內容。與舊圖集03G101-1有100個不同點。
(1)梁鋼筋平面表示法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國家建築標准設計院已經出版發行了7本平法圖集和1本相關圖集:
1、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 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結構)(已廢止)
2、03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已廢止)
3、04G101-3,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筏型基礎)(已廢止)
4、04G101-4,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已廢止)
5、08G101-5,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箱形基礎和地下室結構)
6、06G101-6,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已廢止)
7、08G101-11,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
8、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9、11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10、11G101-3,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型基礎及樁基承台)
11、06G901-1,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面表示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規范11G101-1
⑵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配筋圖平法平面注寫方式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分別包括哪幾部分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配筋圖平法平面注寫方式的
4.2.3.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
1.梁編號,見表4.2.2,該項為必注值。其中,對井字梁編號中關於跨數的規定見4.2.7條。
2.梁截面尺寸,該項為必注值。
3.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該項為必注值。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加密區范圍見相應抗震等級的標准構造詳圖。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5.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該項為必注值。
6.梁頂面標高高差,該項為選注值。
梁原位標注內容規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1)當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3)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2.梁下部縱筋:
(1)當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筋寫在前面。
(3)當下部縱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時,將梁支座下部縱筋減少的數量寫在括弧內。
(4)當梁的集中標注中已按夲規則第4.2.3條第4款的規定分別注寫了樑上部和下部均為通長的縱筋值時,則不需在梁下部重復做原位標注。
⑶ 梁的平法標注
平法標注法---梁(03G101 平面標注法)
鋼筋平法標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⑷ 梁鋼筋標注方法有哪些
梁鋼筋標注方法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1、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2、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3、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4、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1、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2、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3、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4、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1、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2、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3、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4、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1、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2、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3、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一、原位標注
原位標注是指4-4截面上部縱筋是2根直徑25的通長鋼筋(它在任何跨都有,通長設置)支座處的負筋長度只是兩邊過支座ln/4。
標注規定
1、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2、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3、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圖上統一註明,少數與統一註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
原位標注,是工程制圖採用整體平面表示方法時的專用術語,區別於「集中標注」。原位標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標高、配筋信息有不同於集中標注的單獨標注,在梁的上部標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標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變化、位置變化、標高變化,還包含其它特殊改變的數值及文字說明。
二、平法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包括平法的標注形式,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一種標注。
1、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
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范。(註: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基於此產生了結構標准化、構造標准化的思路,用數字化、符號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表示創造性設計。平面整體設計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標准圖兩部分。節點構造標准化後,施工公司的勞動量加大。
3、平法的應用:
1991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准。
平法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⑸ 鋼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
一、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長布置。
⑹ 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
包括平面注寫方式和截面注寫方式。
1、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用於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如梁編號、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等。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2、截面注寫方式。在分標准層繪制的梁平面布置圖上,選擇一根梁用剖面符號引出配筋圖,並在其上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具體數值,這種方式主要用於表達梁的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