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鋼筋怎麼區別上下標注在梁左邊的是上還是下
對於框架梁的標注,一般情況下在梁左側或者樑上面的是上部筋
在梁右側或者梁下部的是下部筋
『貳』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2)鋼筋怎麼看上下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叄』 建築梁鋼筋窟筋怎麼放 上下有什麼區別
題目組詞造句不對,沒有表達出樓主的意思!我猜想樓主可能是問的「梁的箍筋(內不是窟筋)口朝容上朝下有什麼區別」,是吧。
現代的箍筋有135°勾,末端且有規定的平直段長度,屬於封閉箍,朝上朝下沒有區別,不過,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第5.4.7-3條規定箍勾口應沿梁長方向錯開。
『肆』 圖紙上,樓板的上下鋼筋如何區分
一、方向不同:
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專向左和向上。
二、布置方法不屬同:
1、下排鋼筋: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鋼筋: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4)鋼筋怎麼看上下擴展閱讀
樓板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
『伍』 圖紙上,樓板的上下鋼筋如何區分
樓上沒理解問題的核心。
樓板的上下鋼筋是指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不是上部鋼筋的版上下布權置和下部鋼筋的上下布置。
下面回答問題: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的鋼筋畫法是不一樣的。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有幫助請採納。
謝謝,有問題可以HI我
還有什麼需要請點擊「向TA求助」。
我和我們的團隊「建築結構設計師」將盡力幫助你。
『陸』 梁鋼筋怎麼看!上下各多少根鋼筋
這個在11G101規范中都有規定,具體見規范,我把規范中梁的鋼筋的說明給你截取出來,見下圖:
『柒』 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筋還是下部筋
在施工圖中,用向上和向左表示下鐵,向下和向右表示上鐵,並按照單雙向板結合實際情況分為滿布上鐵和支座上鐵(取受力方向跨度的1/4)
『捌』 怎沒區分板鋼筋的上下布置
方法如下抄:
1、板的兩個方向襲,有長短之分時,短向鋼筋在下,長向鋼筋在上。只是一層鋼筋的話,短向在下,長向在上,負筋放在樑上。
2、如果是雙層鋼筋,下層鋼筋就把短向放下、長向放上,上層鋼筋就把長向方下、短下放上。
3、如果是地下室底板鋼筋就全部反過來,因為底板受力形式和樓板受力形式是反的。
4、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5、下排鋼筋: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上排鋼筋: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8)鋼筋怎麼看上下擴展閱讀:
鋼筋加工製作要求: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
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
『玖』 基礎底板鋼筋怎麼確定什麼方向的放在上層或下層
關於鋼筋上下層問題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說的誰搭在誰的上面的問題,而是從受力角度來說的,總的原則就是讓主要鋼筋能夠充分受拉。對於板來說,分單向板和雙向板(1<長寬比<1.5,有的取<2)雙向板不說,雙向受力,就單向板來說,短向為主要受力方向,所以要把短向鋼筋放在外側,增大有效截面高度,也符合設計計算時的保護層厚度。對於基礎,因長方向沖切面積范圍以外的反力較大,通常也是長向的配筋面積也較大,應放在外側,也就是基礎底板下部。以上只是原則上這么做,並非硬性規定。實質單從受力角度來說,誰上誰下對承載力大小影響不大。因混凝土硬化後,鋼筋混凝土形成一整體,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一根鋼筋單純的搭在另一鋼筋上受力。板筋搭在樑上,是因為施工方便,若放在梁筋下也會造成板筋保護層過厚,有效高度變小,與設計假設不符。次梁筋搭在主樑上,是因為次梁通常比主梁矮,主梁相當於次梁支座,次梁在支點處負彎矩主導,因此要保證上部的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也就是要保證梁的有效高度;主梁在次支點處正彎矩為主,因此對上部鋼筋保護層要求可放寬(因為上部受壓)。如能保證受力區的有效高度不一定非要硬性規定誰在誰上。核心思想就是一要符合設計假定,二是要施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