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與梁相連的板鋼筋怎麼分布

與梁相連的板鋼筋怎麼分布

發布時間:2021-02-22 22:24:34

『壹』 梁、板交叉時鋼筋如何布置

梁的鋼筋放抄梁裡面,板的鋼筋襲放板裡面,交叉的位置就兩種鋼筋交叉布置,具體還是要看施工圖集才能具體。
配筋率: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柱子為軸心受壓構件。在橋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積配筋率,即受拉鋼筋面積與主梁面積之比。

『貳』 梁、板現澆配筋圖怎麼搭接

如果是地下室大底板,底筋按通長布置的,一般接頭部位在跨中1/3處,接頭率按百分之二十五計算,搭接長度還應乘1.2的系數,百分之五十的接頭率,搭接長度乘以1.4的系數。梁筋的接頭形式不應採用搭接,應採用電焊焊接、直螺紋或機械連接。跨中麵筋介入梁中不小於5d,且不小於梁中,取大值;麵筋在端頭錨固應增加一個15d彎頭。頂板和底板相反。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4抗震配筋要求
2.4.1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2.4.2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4.3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
註:d為縱向鋼筋直徑;h為梁的高度。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2%時,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3、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備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4、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箍筋間距:對一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二、***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四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300mm。
5、梁端設置的第一個箍筋應距框架節點邊緣不大於50mm;非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不宜於加密區間距的2倍。

『叄』 梁板柱中的鋼筋是怎麼搭接貫穿分布的

這個問題問得太廣泛了。

說實話,請看圖集就知道大概了,然後再去現場實際看看。

『肆』 梁鋼筋的焊接接頭位置該怎麼分布

梁中鋼筋的焊接接頭位置設置:
鋼筋在混凝土梁中主要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受力時的薄弱環節,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下部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部鋼筋應在支座處,下部鋼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1)焊接接頭:鋼筋焊接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得小於500mm。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縱向受拉鋼筋接頭,不宜大於50%,縱向受壓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受限制。
(2)機械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a、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的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Ⅰ級接頭的接頭率可不受限制。
b、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Ⅰ級接頭或Ⅱ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c、受拉鋼筋應力較小的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伍』 梁與樓板鋼筋的布置問題

你的問題說的很模糊!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你!
現澆板的受力筋應該在梁的底筋上面!
樓板的鋼筋不就布置在樓板的上方你這句話十分矛盾,不明白

『陸』 樓板的鋼筋如何與梁連接

板下鐵鋼筋在樑上鐵主筋下方穿過,板負彎矩筋在樑上鐵鋼筋上方。不管是樓板還是梁都有受拉和受壓之說,只是看鋼筋所受的應力主要為哪項,不管是單向板還是雙向板,支座處都有負彎矩筋,下鐵鋼筋跨中主受拉支座主受壓。

不過鋼筋的受壓能力遠低於混凝土,上鐵鋼筋支座處主受壓,另外像與上鐵鋼筋連接一體的構造筋只是為了滿足配筋率,基本不起承載作用。

磚拱樓板採用鋼筋混凝土倒T形梁密排,其間填以普通粘土磚或特製的拱殼磚砌築成拱形,故稱為磚拱樓板。這種樓板雖比鋼筋混凝土樓板節省鋼筋和水泥,但是自重大,作地面時使用材料多,並且頂棚成弧拱形,一般應作吊頂棚。

(6)與梁相連的板鋼筋怎麼分布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樓板採用混凝土與鋼筋共同製作。這種樓板堅固,耐久,剛度大,強度高,防火性能好,當前應用比較普遍。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兩大類。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築,形成現澆梁板。現澆梁板常見的類型有肋形樓板、井字梁樓板和無梁樓板等。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採用圓孔板和槽形板(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後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

『柒』 梁里有什麼鋼筋 比如說有分布筋、受力筋 又是怎麼連接的

梁裡面鋼筋有:主筋,箍筋,腰筋(分為構造筋,抗扭鋼筋)。沒有分布筋版,分布筋是板筋裡面的。
主筋權也就是縱筋。受力筋是相對於非受力的鋼筋而言。比如,一般梁縱筋多是受力鋼筋,而構造筋是非受力鋼筋。

至於鋼筋的連接,可以採用機械連接,焊接,搭接。具體的連接要求你可以查詢03G101-1圖集,裡面說明的很清楚。

『捌』 粱的架立鋼筋,粱側縱向構造鋼筋和板的分布鋼筋各起什麼作用如何確定其位置和數量

已回答過,答案粘貼於此:架立筋顧名思義,就是起組成鋼筋骨架(俗稱鋼筋籠)作用的筋。雖然它實際上可能有抗剪作用和在支座處幫混凝土抗壓,但實際結構計算時這些都不考慮。
梁側縱向構造鋼筋一般是當梁的高度較高(一般大於600毫米)時配置,其主要作用應是起對混凝土加以約束的作用,如果梁還受扭矩,那這個位置的鋼筋就不是構造鋼筋,而是承擔扭矩的受力鋼筋了。
板中的分布筋主要起將混凝土所受的力均勻分配給受力筋,以便混凝土與鋼筋能更好的共同工作。在長短邊之比小於2.0又遠大於1:1的板中,這些分布筋實際也受力,但與另一與其垂直方向的受立筋相比所受力很小,一般就不考慮其受力了。
補充如下:架立筋一般當承受豎向向下荷載,梁下部受拉時,設在樑上部。數量一般視箍筋肢數而定,兩肢箍(一個箍筋)設兩根,四肢箍(梁個箍)就設四根。
梁側構造筋當然設在梁的梁的梁側,一般是對稱設在梁的腹部。根數和梁高度有關,每300毫米左右每側設一根。
板的分布筋一般設在般受力筋內側,下部受力筋就設在受力筋上部,上部受力筋就設在受力筋下部。普通樓板一般設計為間距200--300毫米。
你問的是鋼筋混凝土設計問題。搞設計不是知道數量,位置就可以了,還有錨固、連接~~等好多要求。要熟悉設計規范的規定,施工常識、最好還要知道造價方面的常識。所以不要據以上回答去搞設計。設計還是要由專業設計人員來稿才把握。

『玖』 這跟梁的鋼筋怎麼分布呀

梁的下部通長筋為4根直徑18;上部通長筋3根直徑18+1根直徑12(為什麼要加1根直徑12,因版為箍筋為4支箍)權梁的兩側分別加3根直徑12螺紋鋼支座處上邊附加筋6根直徑18的再增加3根;5根直徑18的再增加2根;其根長為1/3梁的凈跨長。箍筋為四肢箍;直徑8;加密區中距150;非加密區中距為200。詳細做法見11G101-1。

『拾』 現澆板分布鋼筋如何布置

現澆板鋼筋布置要求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 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03G101-2。 4、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詳見04G101-4。

現澆板配筋構造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閱讀全文

與與梁相連的板鋼筋怎麼分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方矩管連接專利技術 瀏覽:31
不銹鋼鍋怎麼制 瀏覽:676
不銹鋼50方管多少錢一支 瀏覽:468
cad風管90度彎頭怎麼畫 瀏覽:122
廣聯達翻樣排布圖的鋼筋亂怎麼修改 瀏覽:622
鋼鐵製造廠主要生產什麼東西 瀏覽:88
d型不銹鋼扣子哪裡有 瀏覽:642
鋼材的采保費比例是多少 瀏覽:514
鋼鐵雄心4怎麼增加決議 瀏覽:301
焊接flux是什麼 瀏覽:30
梁底鋼筋露筋是什麼原因 瀏覽:58
碳鋼不銹鋼鋁合金哪個強度高 瀏覽:82
江蘇基坑鋼管樁套什麼定額 瀏覽:121
鋼鐵雄心4海戰為什麼打不起來 瀏覽:689
光學玻璃鋼化後解水參數 瀏覽:641
成都模具加工多少錢 瀏覽:667
彎頭鉤怎麼掛泥鰍 瀏覽:246
什麼是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瀏覽:326
刺客信條4黑旗怎麼獲得鋼鐵 瀏覽:318
不銹鋼對夾蝶閥使用溫度多少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