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的主要力學性能有哪些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規定:HRB335,公稱直徑6-25mm,335Mpa。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地震),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准,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研究表明,用於鋼的微合金化的一些元素如釩、鈦、鈮等,特別是釩與氮有較好的親和力,鋼中加入釩可有效結合自由氮,釩與氮的結合還能進一步增強釩對鋼的強化效果,因此有些標准也註明「如果有足夠的與氮結合的元素存在氮含量可以高出標准規定」。
(1)鋼筋有哪些技術擴展閱讀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25mm,標准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Ⅱ 鋼筋工程施工技術資料有哪些要求
鋼筋連接方式,可分為綁扎搭接、焊接、機械連接等。由於鋼筋通過連接接頭傳力的性能總不如整根鋼筋,因此設置鋼筋連接原則為:鋼筋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氣根鋼筋上宜少設接頭,同一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宜相互錯開。
1.接頭使用規定
(1)直徑大於12mm以上的鋼筋,應優先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
(2)當受拉鋼筋的直徑大於28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大於32mm時,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3)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桿)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4)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其縱向受拉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2.接頭面積允許百分率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1)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圖9-8)。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同一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
1)對梁、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
2)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
3)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縱向受壓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2)鋼筋機械連接與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受拉區不宜大於50%;受壓區不受限制;
2)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於50%;
3)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3.綁扎接頭搭接長度
(1)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根據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計算:
ll=ξla
式中 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ξ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
(2)構件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採用搭接連接時,其受壓搭接長度不應小於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小於200mm。
(3)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箍筋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2)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3)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的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4)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l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Ⅲ 鋼筋技術員需要學啥
鋼筋識圖、11G101-1/2/3,混凝土施工技術。
Ⅳ 鋼筋有哪些分項
鋼筋有哪些分項
答:鋼筋分項工程
5 鋼筋分項工程
5.1 一 般 規 定
5.1.1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
5.1.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 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 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 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 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5.2 原 材 料
主 控 項 目
5.2.1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5.2.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級)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採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0;
3 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5.2.3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化學成分等專項檢驗報告。
一 般 項 目
5.2.4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進場時和使用前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5.3 鋼 筋 加 工
主 控 項 目
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PB235 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2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 級、HRB400 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5.3.2 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
3 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5.3.2A鋼筋調直後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其強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後的斷後伸長率、重量負偏差應符合表5.3.2A的規定。
表5.3.2A 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後的斷後伸長率、重量負偏差要求
注1 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Ⅳ 建築鋼筋綁扎技術要求有哪些
1、 柱、柱箍筋@100,每條柱29個,第一個箍距地面(板面)50mm,柱內主筋排距相對並均勻,拉勾,每隔一道箍筋放置一個,梅花布置。並綁牢。柱主筋在陰角上的必須與箍筋滿綁,其餘部位均同,柱筋在距板面500mm處必須有一個定位箍筋且要與主筋綁牢。柱的保護層為20mm在綁梁之前必須墊好保護層。梁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每層放線後要進行檢查發現有柱筋占線或保護層大的,或者主筋排距不均的都要及時整改、調整到位後方能進行綁扎。嚴禁錯用或替代箍筋。樑柱節點處必須有加密箍@100.
2、 牆、水平筋@200共15道,拉勾@600梅花狀布置。插筋@200。搭接42d約510,搭接必須單獨綁三道,接頭互相錯開50%,牆體必須滿綁,嚴禁漏綁或松綁水平筋與暗柱筋必須到角牢綁。插筋第一條和最後一條距暗柱50mm,牆保護層20mm,墊塊@800,梅花狀布置,從第二道水平筋開始放置並綁牢。嚴禁錯用或替代水平筋,插筋。各牆距板面500處必須加一道定位筋。
3、 梁、連梁主筋有彎折,綁扎時要順彎放置以保證梁的截面尺寸。梁的箍筋@100兩端靠近柱邊3個加密箍@50,框架箍筋150。梁錨固35d,保護層25,綁扎時注意麵筋必須十字變交叉綁,嚴禁漏綁、松綁。連梁留洞處的加強筋不能漏放。開洞處的梁箍不能錯用。梁主筋要排距均勻,二排筋與一排筋相距不得超出50mm,各梁嚴格按照料表的尺寸,規格、數量施工不得錯用、代用兩端的錨固要一致,不得一端長,而一端短。各門洞在筒體牆上加「2Ф16」長度1500
4、 板、板底筋的間距、尺寸、形狀、規格嚴格按照圖紙結合料表綁扎,各板在筒體山牆、電梯井牆,等的錨固長度為40d,在其它地方的錨固伸過梁的中心線,各洞口的加強筋,板底的加強筋,衛生間的暗梁,廚房的暗梁等均按料表尺寸,結合圖紙放置,嚴禁錯用,亂用或代用。板麵筋在牆體處要加一道定位筋,且要與麵筋,插筋綁牢,馬蹬按各顏色區分高度,無色低馬蹬7mm,用於100厚板,黃色8mm,用於120厚板,紅色9mm,用於130厚板,黑色10mm,用於140厚板,無色高馬蹬12MM,用於160厚板,各色馬蹬嚴禁錯用。板的底筋麵筋必須「八字」滿綁,不得漏綁,松綁,板的保護層15mm,墊塊@800,多餘的墊塊嚴禁倒入梁內或牆內。板梁的箍筋@150根據各塊的高度確定,不得隨意使用。板面在砼澆灌之前必須作一次徹底檢查,若有墊塊遺漏,漏綁或少放錯放鋼筋等現象必須及時補救,以免影響工期。
Ⅵ 鋼筋的技術性能分哪幾方面
鋼筋的技術性能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
Ⅶ 鋼筋混凝土工程採用的主要技術措施有哪些
鋼筋混凝土工程採用的主要技術措施
澆築砼應確保混凝土密實、表面平整光滑,線條順直,幾何尺寸准確,無明顯氣泡,結構陰陽角方正順直,上下樓層連接面平整,使混凝土工程最終達到"內堅外美"的技術要求。本工程採用商品混凝土,採用砼泵輸送砼進行澆築。混凝土的澆築方式為先豎向牆柱,後水平梁板。
(一)對商品砼廠的要求
本工程全部採用商品砼,對於供應廠家,我單位將予以嚴格的資質審查和信譽調查,確保本工程的砼質量及供應及時。考查合格後,我們將報業主及監理審批,同意後正式與廠家簽訂合同,派人監督廠家做好砼的級配工作和材料檢驗工作。監督具體工作如下:
1、原材料要求:
原材料有關的材質證明必須齊全,材料進場後應及時做好原材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現場材料要求分類集中堆放,做好標識。水泥進場後必須馬上送質量檢驗站復試,外加劑必須是深圳市建設局指定的准用產品,其摻量必須嚴格按配合比下料。攪拌砼的砂採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於3%;石子選用5~35mm的碎石,含泥量不超過1%。砂石堆場應作硬地化,砂石進場必須對其含水率進行測定,並保證每1天測定一次,遇雨天即時測定。經計算後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
2、砼攪拌的要求:
1)配合比:砼的配合比由政府指定的試驗室進行設計和試配,砼的各項指標應符合設計和質量要求,入泵塌落度控制在12~16cm。每批次現場進料應盡可能使用相同產地的砂石,如果水泥所用的品牌有更改,則必須重新設計配合比。現場每次下雨後,必須對砂石材料的含水率重新測定,根據實際含水率調整用水量,以保證水灰比不變,而保證砼質量。
2)計量:攪拌站的自動計量系統要定時檢測,並安排專職的計量員監控。
3)裝料順序:石子-水泥-外加劑-砂。
4)攪拌要求和要點:攪拌必須充分,符合規范(包括普通砼、抗滲砼、摻外加劑砼等)規定的時間,使砼的各種組成材料混合均勻。攪拌前,加水空轉數分鍾,將積水倒凈,使攪拌筒濕潤。攪拌第一筒時,考慮到筒壁的砂漿損失,石子用量應按配合比相應減少。攪拌好的砼要作到基本卸凈,在全部砼卸出之前不得隨意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採取邊進料邊出料的方法。
5)要杜絕在現場隨意加水稀釋。
(二)混凝土的試驗管理
1、試驗工具:相應數量的混凝土抗壓、抗滲試模,小型振動台和坍落度試驗設備、標准養護室等。
2、坍落度試驗:測試坍落度前,要先將坍落度筒用水濕潤,放在不吸水的剛性平板上,按規定方法裝入、插搗、提桶、測量、記錄。
3、混凝土試決製作:結構施工中按照每一工作班、不超過100m3、連續澆灌的同一檢驗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製作試塊,標養試塊至少一組,同條件養護試塊兩組。在試塊表面臨時註明工程部位、製作日期、強度等級,試塊製作在澆築地點進行。
4、試塊養護:標養試塊在拆模後及時放入標准養護室養護,同條件試塊拆模後,註明標識放置在與其代表結構部位的同樣環境處,存放時放置在鋼筋焊接的籠子內,並加鎖保護,防止碰撞和丟失,採用與結構同條件養護。
(三)施工前准備
1、檢查砼泵或泵車設置處是否堅實可靠。
2、檢查砼泵的投料斗和運輸管線,不允許有堵塞物和泄漏等。
3、在正式泵送砼之前,先用清水沖洗泵機的泵管,後壓送水泥砂漿濕潤輸送管線和泵體。
4、充分做好勞動力的安排工作,配備足夠的人員,合理安排分班,確保連續作業。
5、做好各項檢查工作,諸如模板、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等,鋪設臨時通道,清理、濕潤澆築部位。
6、確保水、電及各類機械正常工作。
(四)砼泵送
1、砼攪拌運輸車出料前,應高速轉動30秒後反轉出料。出料前如發現砼拌合物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出料。
2、開始泵送時,砼泵操作人員應使砼低速運轉,並注意觀察泵的壓力和各部分工作情況,待工作能正常,順利泵送後,再提高運轉速度、加大行程,轉入正常的泵送。正常泵送時,活塞應盡量採用大行程運轉。
3、正常泵送過程中宜保持連續泵送。
4、泵送中斷分計劃性中斷和非計劃性中斷。
5、計劃性中斷是事先對泵送停歇作出的安排,結構澆築至何處泵送中斷應該周密考慮,其中斷位置應是從受力觀點看可以允許的,不得隨意留設施工縫。
Ⅷ 鋼筋的性能有哪些
答:(1)對鋼筋強度方面的要求
普通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非預應力鋼筋,主要是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等熱軋鋼筋。
(2)強屈比的要求
所以設計中應選擇適當的屈強比,對於抗震結構,鋼筋應力在地震作用下可考慮進入強化段,為了保證結構在強震下「裂而不倒」,對鋼筋的極限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的比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應小於1.25。
(3)延性
在工程設計中,要求鋼筋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為具有明顯預兆,避免脆性破壞,抗震結構則要求具有足夠的延性,鋼筋的應力應變曲線上屈服點至極限應變點之間的應變值反映了鋼筋延性的大小。
(4)粘結性
粘結性是指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粘結力是鋼筋與混凝土得以共同工作的基礎,其中鋼筋凹凸不平的表面與混凝土間的機械咬合力是粘結力的主要部分,所以變形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最好,設計中宜優先選用變形鋼筋。
(5)耐久性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是指,在外部環境下材料性、構件、結構隨時間的退化,主要包括鋼筋銹蝕、凍融循環、鹼—骨料反應、化學作用等的機理及物理、化學和生化過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降低可引起承載力的降低,影響結構安全。
(6)適宜施工性
在施工時鋼筋要彎轉成型,因而應具有一定的冷彎性能。鋼筋彎鉤、彎折加工時應避免裂縫和折斷。熱軋鋼筋的冷彎性能很好,而性脆的冷加工鋼筋較差。預應力鋼絲、鋼絞線不能彎折,只能以直條形式應用。
同時,要求鋼筋具備良好的焊接性能,在焊接後不應產生裂紋及過大的變形,以保證焊接接頭性能良好。
(7)經濟性
衡量鋼筋經濟性的指標是強度價格比,即每元錢可購得的單位鋼筋的強度,強度價格比高的鋼筋比較經濟。不僅可以減少配筋率,方便了施工,還減少了加工、運輸、施工等一系列附加費用。
Ⅸ 鋼筋的工藝性能有哪些
鋼材的技術性能主要包括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兩方面。
你問工藝性能版有什麼作用,首權先,鋼筋的力學性能可以反映鋼材抵抗受拉變形的能力、抵抗沖擊荷載的能力、以及抵抗硬物壓入表面的能力,具體指標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沖擊韌性和硬度。
工藝性能比如鋼筋的冷彎性能、耐大氣銹蝕性、可焊性、塑性……都是反應鋼材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各個方向的能力。
Ⅹ 鋼筋的主要試驗有哪些
地的規定稍有不同,一般都是拉伸試驗和彎曲試驗,有些地方(例如上海市)增加了重量的檢測。
進口鋼材必須做鋼材化學分析試驗。
對鋼筋檢驗的有關規定:
(1)鋼筋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應及時整理,試驗單填寫做到字跡清楚,項目齊全、准確、真實,且無未了事項。
(2)鋼筋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不允許塗改、偽造、隨意抽撤或損毀。
(3)鋼筋質量必須合格,應先試驗後使用,有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單。需採取技術處理措施酌,應滿足技術要求並經有關技術負責人批准後,方可使用。 『
(4)合格證、試(檢)驗單或記錄單的抄件(復印件)應註明原件存放單位,並有抄件人、抄件(復印)單位的簽字和蓋章。
(5)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並按有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樣作機械性能試驗口進場時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查對標志、外觀檢查。
(6)下列情況之一者,還必須做化學成分檢驗:
1)進口鋼筋;
2)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的;
3)有特殊要求的,還應進行相應專項試驗;
4)工廠和施工現場集中加工的鋼筋,應由加工單位出具的出廠證明及鋼筋出廠合格證和鋼筋試驗報告的抄件;
5)不同等級、不同國家生產的鋼筋進行焊接時,應有可焊性檢測報告。
(7)集中加工的鋼筋,應有由加工單位出具的出廠證明及鋼筋出廠合格證和鋼筋試驗單的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