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拉伸試驗數值怎樣修約
鋼筋拉伸試驗步驟
1. 檢驗原材進場合格證、名稱、牌號
2. 試樣尺寸的測量(直徑d),精確至0.01mm.
3. 試樣原始標距,為測定伸長率,在鋼筋縱肋上每1cm打1標記。
4. 根據鋼筋原材直徑更換合適的夾具。
5. 開動電源啟動萬能試驗機,根據鋼筋長度調整上下夾具的距離。並夾穩鋼筋關閉防護網。
6. 關閉回油閥,打開進油閥,調整拉伸速率使機器開始運轉並觀察顯示器
7. 指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
8. 拉至鋼筋斷裂,完成拉伸試驗整個過程
9. 取下試驗完成後的鋼筋,關閉試驗儀器,取下試驗夾具。
10. 記錄屈服荷載Fel和最大荷載Fm。
11. 斷後伸長率的測定。將斷裂後的鋼筋在斷裂處對齊,盡量使標記所在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以斷裂處為中心點,向兩邊各數1/2原標距長度所對應的標記格數(原標距為LO=5d),量測斷後標距的實際長度L,精確到0.25mm。
12. 計算:
1) 屈服強度Rel(Mpa): Rel = Fel/S
2) 抗拉強度Rm(Mpa): Rm= Fm/S
3) 斷後伸長率A(%) : A = (LO-L) / LO×100%
註:S—鋼筋橫截面積(mm2)
1 Mpa=1 N/ mm2
強度結果修約至1Mpa,伸長率結果修約至0.5%。
13. 結果的判定:
1) 鋼筋力學性能標准要求
牌號
Rel/Mpa
Rm/Mpa
A/%
不小於
HRB335
335
455
17
HRB400
400
540
16
HRB500
500
630
15
2) 判定規則:
如果一組拉伸試樣中,每根試樣的所有試驗結果都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則判定該組試樣拉伸試驗合格;如果有一根試樣的某一項指標(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度)試驗結果不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則應加倍取樣,重新檢測全部拉伸試驗指標,如果仍有一根試樣的某一項指標不符合規定,則判定該組試樣拉伸試驗不合格。
註:數字修約規則:
1. 四捨六入五成雙
(1) 當尾數小於或等於4時,直接將尾數捨去。
(2) 當尾數大於或等於6時,將尾數捨去並向前一位進位。
(3) 當尾數為5,而尾數後面的數字均為0時,應看尾數「5」的前一位:若前一位數字此時為奇數,就應向前進一位;若前一位數字此時為偶數,則應將尾數捨去。
~ 1 / 2 ~
(4) 當尾數為5,而尾數「5」的後面還有任何不是0的數字時,無論前一位在此時為奇數還是偶數,也無論「5」後面不為0的數字在哪一位上,都應向前進一位。
2. 0.5單位的修約
(1)修約位數的數字≤0.25時,結果取0.0
(2) 0.25<修約位數的數字<0.75時,結果取0.5
(3)修約位數的數字≥0.75時,結果取1.0
Ⅱ 鋼筋試驗中的測點位置如何確定
(1)試驗准備
首先測量試樣標距兩端和中間這三個截面處的尺寸,對於圓試樣,在每一橫截面內沿互相垂直的兩個直徑方向各測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測得的三個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計算試樣的原始橫截面面積a
(2)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的測定。
圖解方法:試驗時記錄力-延伸曲線或力-位移曲線。從曲線圖讀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計初時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恆定力。將其分別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得到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仲裁試驗採用圖解方法。
指針方法:試驗時,讀取測力度盤指針首次回轉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計初時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指示的最小力和首次停止轉動的指示的恆定力。將其分別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得到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σs)。
可以使用自動裝置(如微處理機等)或自動測試系統測定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可以不繪制拉伸曲線圖
(3)抗拉強度測定
抗拉強度可以採用圖解法或指針法測定。
對於呈現明顯屈服(不連續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從記錄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線圖,如圖1-4,或從測力度盤,讀取過了屈服階段之後的最大力;對於呈現無明顯屈服(連續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從記錄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線圖,或從測力度盤,讀取試驗過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a)得到抗拉強度(σb)。
可以使用自動裝置(如微處理機等)或自動測試系統測定上抗拉強度,可以不繪制拉伸曲線圖。
(4)斷後伸長率的測定
為了測定斷後伸長率,應將試樣斷裂的部分仔細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處於同一直線上,並採取特別措施確保試樣斷裂部分適當接觸後測量試樣斷後標距。對於小橫截面試樣和低伸長率試樣更應注意這一點。
(5)斷面收縮率的測定
測量時,將試樣斷裂部分仔細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處於同一直線上。對於圓形橫截面試樣,在縮頸最小處相互垂直方向測量直徑,取其算術平均值計算最小橫截面積;對於矩形橫截面試樣,測量縮頸處的最大寬度和最小厚度,兩者之乘積為斷後最小橫截面積。斷裂後最小橫截面積的測定應准確到±2%。
原始橫截面積a0與斷後最小橫截面積a1之差除以原始橫截面積的百分率得到斷面收縮率ψ。
Ⅲ 做鋼筋拉伸試驗的時候原始標距是怎麼樣規定的啊
如果是直徑小的話就以10倍的直徑,大的話就是5倍的直徑,打點是用打點機打的,計算伸長率的方法按照規范進行,有兩種,一種是規則斷裂,一種是不規則斷裂.
Ⅳ 在做鋼筋拉伸試驗時,粗 細鋼筋那個拉伸的久一點,就是做試驗是哪個
鋼筋做拉伸試驗,試樣長度,也就是鋼筋原始標距是5倍直徑,但是不小於100mm。
根據《公路工程試驗工程師手冊 修訂版》,式樣原始標距與原始橫截面積成比例的叫做比例式樣,比例式樣L。=K*√s。(L。為原始標距,s。為原始橫截面積,√s。為S。開方(開方符號打不出來),K為常數)。國際上一般取K=5.65.原始標距應不小於15mm。當式樣橫截面積太小,以致採用比例系數K為5.65不能符合這一最小標距要求時,可採用較高的值K=11.3或採用非比例式樣進行標距。
當鋼材式樣為圓形比例式樣時(1)K=5.65的鋼筋L。=5d,(2)K=11.3的鋼筋L。=10d。
(1)試驗准備
首先測量試樣標距兩端和中間這三個截面處的尺寸,對於圓試樣,在每一橫截面內沿互相垂直的兩個直徑方向各測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測得的三個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計算試樣的原始橫截面面積a
(2)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的測定。
圖解方法:試驗時記錄力-延伸曲線或力-位移曲線。從曲線圖讀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計初時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恆定力。將其分別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得到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仲裁試驗採用圖解方法。
指針方法:試驗時,讀取測力度盤指針首次回轉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計初時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指示的最小力和首次停止轉動的指示的恆定力。將其分別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得到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σs)。
可以使用自動裝置(如微處理機等)或自動測試系統測定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可以不繪制拉伸曲線圖
(3)抗拉強度測定
抗拉強度可以採用圖解法或指針法測定。
對於呈現明顯屈服(不連續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從記錄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線圖,如圖1-4,或從測力度盤,讀取過了屈服階段之後的最大力;對於呈現無明顯屈服(連續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從記錄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線圖,或從測力度盤,讀取試驗過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試樣原始橫截面積(a)得到抗拉強度(σb)。
可以使用自動裝置(如微處理機等)或自動測試系統測定上抗拉強度,可以不繪制拉伸曲線圖。
(4)斷後伸長率的測定
為了測定斷後伸長率,應將試樣斷裂的部分仔細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處於同一直線上,並採取特別措施確保試樣斷裂部分適當接觸後測量試樣斷後標距。對於小橫截面試樣和低伸長率試樣更應注意這一點。
(5)斷面收縮率的測定
測量時,將試樣斷裂部分仔細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處於同一直線上。對於圓形橫截面試樣,在縮頸最小處相互垂直方向測量直徑,取其算術平均值計算最小橫截面積;對於矩形橫截面試樣,測量縮頸處的最大寬度和最小厚度,兩者之乘積為斷後最小橫截面積。斷裂後最小橫截面積的測定應准確到±2%。
原始橫截面積a0與斷後最小橫截面積a1之差除以原始橫截面積的百分率得到斷面收縮率ψ。
Ⅳ 鋼筋作拉伸試驗時標距如何得出
有的產品標准有明確規定,若沒有,可看看GB228-2002標准中有解釋,一般是5倍直徑.
Ⅵ 鋼筋拉伸 彎曲試驗要點
別快拉.別快彎
Ⅶ 混凝土試塊抗壓測定步驟和鋼筋拉伸試驗步驟
混凝土試塊用鑄鐵模做成100*100*100的立方體,做試塊時要養護的,不知道你須不需要做試塊。以成型內時的側面為上下承壓容面(側面一般較光滑,上下比較粗糙),將試體穩妥放在下壓板上,對正上、下壓板幾何中心,開動試驗機,當上壓板與試體表面接近時,再次調整球形座,使接觸均衡。以每秒0.4~0.8MPa(4~8kgf/cm2)的加荷速度連續均勻地加荷(較高的混凝土標號取較高的加荷速度),當試體接近破壞而迅速變形時,應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至試體破壞,記錄破壞荷載。
鋼筋試驗件通常使用 φ 10 的棒材,通過 拉伸試驗機 的 接近靜拉力的緩慢拉伸,得到材料的拉伸強度性能,視試驗要求,最後通常可以得到 彈性極限 屈服極限 等等。
Ⅷ 鋼筋拉伸試驗
一般來說,在鋼筋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斷,一般在有缺陷或者裂縫的內地方會斷,容也有可能在相對比較細的地方斷,因為鋼筋各個截面不可能完全一樣。不在中間附近斷的鋼筋應作廢,原因是:鋼筋拉伸之前要在鋼筋中間部位打上10倍或者5倍鋼筋直徑作為標距,這樣拉伸之後才能測出伸長率,所以不在標距范圍內斷裂的鋼筋應該作廢。當然了,如果你僅僅測量鋼筋的屈服點和抗拉強度,那就沒關系了,在哪裡斷都是可以的,都是有效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我是土木專業,對這個應該還算了解
Ⅸ 鋼筋檢測測量斷後伸長率時,標距如何打
較為簡單的方法是:在鋼筋樣品上用標距打點機在除了夾頭的全長范圍內每內間隔1cm打點一個容,待拉斷後根據鋼筋的拉前標距點數找出范圍,用游標卡尺量測距離(精確到0.25mm),斷後標距減去斷前標距長度除以斷前標距就是伸長率。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9)鋼筋拉伸試驗如何打點擴展閱讀:
鋼筋的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