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下料,如何計算
5種鋼筋,先算單個的長度.
下料單要有總量
單個長度是你現在計算的構件外輪廓尺寸扣除掉保護層,還要加上彎起長度.
有鋼筋下料這本教材的 鋼筋放樣
Ⅱ 鋼筋配料單、下料長度及根數的簡便演算法
梁的鋼筋配料單依據圖紙,看清上部鋼筋幾根,下部鋼筋為幾根,下料長度根據梁的尺寸,去掉保護層厚度+鋼筋錨固長度。
板的鋼筋長度一般為開間尺寸+鋼筋15d。即:過中+鋼筋錨固長度,根數按開間凈尺寸-10cm除以鋼筋間距得出數+1就是底板筋的根數。抗裂筋一般就是開間尺寸除以鋼筋間距就可以了。
鋼筋翻樣」——是鋼筋工每天都乾的工作:按圖紙(目前是按「平法標注的平面圖」)「翻」出各種鋼筋的根數、形狀、細部尺寸和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已經扣減了鋼筋製作時的彎曲伸長)。確定構件部位(在大結構中) 確定該構件中含幾中形式的鋼筋. 確定每一種形式的根數. 因為現場鋼筋施工翻樣的鋼筋很詳細,計算工作量很大,要求鋼筋圖形准確,所以奉獻給各位鋼筋工同仁一套鋼筋配料表模塊。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鋼筋翻樣軟體,使用也很方便,但能作為現場加工綁扎的軟體還不是很成熟。希望很快會有更多更好更直觀的現場施工用鋼筋翻樣軟體出現。本模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的模板,有很多的功能,使用時很方便,在作現場施工翻樣配料表時要是結合AutoCAD軟體的使用,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郊果. 這是一套簡練、直觀、方便、實用的現場施工用鋼筋翻樣模板 這是採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所作的一個最實用於現場的鋼筋施工翻樣的模板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易學易用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可以根據你自己的使用習慣自己修改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可以分部位分規格自動分類匯總
Ⅲ 某簡支梁配筋如圖,試計算各鋼筋的下料長度並編制鋼筋配料單(梁端保護層厚度取25mm)
太難了,根本做不出來
Ⅳ 鋼筋如何下料,怎麼計算的!
我給你發個鋼筋下料基本知識 你留個郵箱吧
Ⅳ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1.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簡介: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3. 舉例: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拓展資料:
鋼筋切斷時的長度稱為下料長度。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Ⅵ 鋼筋下料怎麼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我們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學者為「做學問」而人為製造出來的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而且大多數編著者都將其未作解析就「笑納」到自己的書稿之中,所以, 許多在施工一線的朋友覺得「不好用」,後面的表格就是依據某經典教科書給出的數據編制而成的,對於箍筋還是可用的,對於縱向鋼筋就不合適,且對於非「特殊」角度,也未給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現在建築師萬花齊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結合建築美學確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個具體「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所以已經是摒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這些「人造」概念的時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對中心線長度進行幾何計算,是鋼筋下料計算的正確途徑。即使不會AutoCAD,對照施工圖,運用初等幾何知識,徒手畫個草圖,藉助計算器計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推導(d≤10mm,彎心直徑≥2.5d)
彎心內直徑是2.5d,箍筋中心線直徑是3.5d,
每個90°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90°/ 360°=2.749d
每個箍筋共有3個90°圓弧,總長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個135°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個箍筋共有2個135°圓弧,總長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個箍筋的圓弧長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寬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4)
箍筋下料長度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5)
利用前面我們給出的135°彎鉤的增加長度,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即
(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5)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長度及各箍內寬、內高尺寸計算
已知條件:梁截面寬度為b,梁截面高度為h,箍筋肢數為n箍 ,箍筋直徑d箍,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梁保護層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首先,設縱向鋼筋間距為l縱,依據各縱向鋼筋間距分勻的要求,有: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6)
式中:n縱——取梁底或梁頂單排鋼筋數量,取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和外箍內寬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b-2c ………………………………………(8)
註: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4肢內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9)
4肢內箍筋的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0)
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長度和中箍內寬度:
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11)
6肢中箍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2)
第五,求6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6肢內箍=2(b+h-4c)+26.5d箍-8(d縱外+l縱)……………………(13)
6肢內箍內寬度=b-2c-4(d縱外+l縱)……………………………(14)
例題:已知梁截面寬度為b=400 mm,梁截面高度為h=700 mm,箍筋肢數為n箍 =4,箍筋直徑d箍=10mm,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max(6,7)=7,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27mm,梁保護層為c=25mm。
求:4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1):2個等寬獨立箍互套配箍方案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 (400-2×25-27×7)/(7-1)
=26.833mm
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
L外箍=2(b+h-4c)+26.5d箍
=2(400+700-100)+265
=2650mm
獨立箍下料長度L獨箍
L獨箍=2650- 2×2(d縱外+ l縱)
=2650-4×(27+26.833)
=2650-4×53.833
=2650-453.833
=2435 mm
獨立箍內寬
=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
獨立箍內高=h-2c=700-2×50=650mm
解(2):外大箍內小箍配箍方案
L外箍=2650mm
外箍內寬=b-2c=400-2×50=350mm
外箍內高=h-2c=700-2×50=650mm
L內箍=2650 -2×2×2(d縱外+ l縱)
=2650-8(27+ 26.833)
=2650-8×53.833=2650-484.497
=2165.503mm取2166mm
內箍內寬=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
外箍內高=內箍內高=650mm
Ⅶ 鋼筋下料單怎麼下
鋼筋所用在的部位,規格,直徑,形狀,尺寸,根數,件數寫清楚或者畫清楚就可以了,製作班組按照你寫的做就好了。
一份完整的鋼筋下料單分梁、板、柱,地下室的就更細了,下料的時候分的越清楚,製作出來的就越細,綁扎的時候拿錯的幾率就小很多,一是節約了材料,二是節約了時間。但是要做好鋼筋放樣要有現場的經驗才好,放出來的鋼筋大樣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錯誤,要不然會致使現場無法或者難以操作!
Ⅷ 鋼筋配料單的計算步驟是
鋼筋的配料
(一)下料長度計算
★鋼筋彎曲後中線長度不致變,所以內鋼筋的下料長度應按容中線計算,但設計圖中鋼筋的尺是按直線或折線的外包尺標注的。
彎曲調整值的大小。與彎轉角度、鋼筋直徑彎轉時心軸的直徑有關。鋼筋的端彎鉤其內徑不及小於2.5d(d鋼筋直徑);Ⅱ級鋼筋轉900時,當鋼筋直徑小於16mn時,其最小彎轉內徑應分別為5d和7d。水工施工規范SDJ-207-82規定,彎起鋼筋彎折處圓弧內半徑應大於12.5d,目的是防止鋼筋內彎處的受到過大的局部擠壓,此時彎轉300,450和600的彎曲調整值分別為0.4d,1d和2d。
鋼筋端部彎鉤的長度一般只計外包線(鉤頂線)以外增力加長度,它與彎鉤的型式及彎方法有關。人工彎時,端部經留3d左右的平直段;機械彎時,平直段可縮短或取消。
人工彎時:1800彎鉤 6.25d,450彎鉤 4.5d(取5d),900彎鉤3.5d。
直鋼筋下料長度:外包線長度+彎鉤加長值。
彎起鋼筋(包括箍筋)下料長度=外包線總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加它值。
Ⅸ 建築看圖如何算鋼筋下料單
首先要先大致的瀏覽一下設計圖紙,搞清楚圖紙的編號的含義,方便查找,然後把要放樣的圖紙找出來,並整理分類,比如核輔助廠房的,可以按照每個牆體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北到南或者其他的順序,從編排的第一面牆開始放樣首。
先看CC圖,是一些門洞和洞口的具體位置布置圖,有些洞口尺寸在CC圖中找不到還要在一些總平面圖中找。從畫立面圖開始,先把這一面牆體的總長、高以及門洞和洞口的實際位置在CAD中畫出來,然後在裡面布置鋼筋,這時先要從剖面圖中找出各種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然後看立面圖紙,主要是一些鋼筋的布置,分開來研究,立筋、水平筋、門洞及洞口加筋、樓板加強筋等等,還要注意鋼筋是否需要彎曲、是否需要套絲,是用搭接還是機械連接,還有搭接或者錨固長度取多大,應結合美標、國標、設計圖紙上的標示然後綜合取最大值。
鋼筋下料還要盡量注意將相鄰鋼筋錯開,這種情況在立筋和水平筋中經常見,還應注意結合下部已做的部分和上部沒有做的部分,都要使其滿足各方面要求。計算中要知道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如何計算,不同直徑鋼筋帶直角彎鉤的下料長度如何算,何時用標准套筒,何時用正反套筒。計算系表如下圖:
最後就是畫完料表後應該反復認真地核查,對應每根鋼筋,要做到有據可依。要學習更多的英文,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以方便看圖。准確的標出各個洞口的位置,也是鋼筋准確下料的前提,比如洞口U型筋的數量,取決於所截斷鋼筋數量,明確了洞口具體位置,然後再布置鋼筋就能准確知道每個洞口所需要的U型筋。
Ⅹ 鋼筋下料怎麼計算
安平方計算 一平方十二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