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中這個梁的鋼筋集中標注是什麼意思
JZL1 8跨 兩端懸挑 寬600高1200,箍筋直徑10mm,間距130mm,4肢箍;上鐵6直徑25mm,下鐵6直徑25mm;腰筋4直徑18mm,拉鉤直徑8mm間距400mm
⑵ 鋼筋平法標注圖中,L-7(1A)[反]表示什麼意思
【L-7】表示第7號次梁,【1】表示1跨,【A】表示一端懸挑,【反】表示反梁,反梁應標注標高。
⑶ 圖中框架梁的平法集中標注是啥意思
4/2是指鋼筋分成兩排的,上排4支,2排2支
第三行括弧里的數字是指中間架立筋。是為了支撐固定箍筋的。
⑷ 請問鋼筋這種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是什麼意思
你說抄的情況,在梁的鋼筋平襲法標注比較多,打個比方,一條梁,平面圖,從頭到尾,經過4個柱,柱子編號為1、2、3、4,集中標注可能在1~2之間有條線指向這條梁,說明了梁的尺寸(350×600)、配筋;但是在2~3的梁區間內標注了250×600,這個標注就是原位標注,表示2~3之間的梁的截面變了,這個時候以原位標注為准。如果是剖面圖,一般就是原位標注的鋼筋變動,具體說起來很多,看看101圖集,梁部分的,應該就明白了
⑸ 梁的集中標注怎麼看
1、框復架梁KL:編號1,截面200*450(寬*高)。
2、箍筋:三制級鋼直徑8間距100,2肢箍。
3、縱筋上部4根三級鋼20,兩排布置,每排兩根20;下部4根20,兩排布置,每排2根20。
4、抗扭鋼筋:2根12。
5、高出基準面0.57的意思,平法標注中,沒層梁都有一個基準標高,就是圖名寫著的。
6、圖中不論集中標注還是原位標注。有-XXX,或者(XXX)就是這個梁的頂標高要低於或者高出基準標高XXX。
(5)鋼筋平法標注梁集中標注1A表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對現澆框架結構房屋,一般樓屋面板和梁的結構標高取相同,這樣構造較簡單,梁的高度包含板厚,即為板面(梁頂)標高減去梁底標高;理論上板可以設置在梁高范圍內任何高度位置上,衛生間、廚房、陽台等為避免積水倒灌房間可適當減低板面標高,使其與一般房間的板面形成一定的高差。
對於裝配式或者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當框架梁採用矩形截面,則梁的標高一般比板的標高低一個板厚,當框架梁採用花藍梁和十字梁,則設計時梁高不扣除板厚度。
⑹ 梁平法施工圖怎麼看,集中標注有兩個,求鋼筋配置,謝謝梁標注法中5b或a代表什麼意思啊
5a或者5b如果字母在括弧里的話表示的意思是這根梁有五跨,一端有懸挑或者兩端有懸挑,如果字母不在括弧里的話是為了區分而設置的編號。
⑺ 梁平法圖中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的意思
詳細的參考03G101-1圖集集中標注試用於全梁,集中標注試用於單跨頂筋的集中標注一定包含在原位中,比如可以集中2c25,原位是2c25+2c20底筋的原位只用於單跨底筋,通長
⑻ 梁筋標注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1、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2、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3、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4、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二、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1、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2、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3、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4、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三、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1、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2、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3、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4、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四、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1、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2、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3、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4、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五、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1、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2、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3、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8)鋼筋平法標注梁集中標注1A表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代表梁下加腋,寬500,高250。N4Φ18 代表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⑼ 建築中鋼筋集中標注是什麼意思
梁的集中標注是整個梁的公共屬性,梁的原位標注是梁跨的信息。
梁平法集中標注的幾種情況:
根據梁的平法標注規則,平法標注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數值原位標注,施工和預算時,原位標注優先。如梁集中標注 2C25上部通長筋,梁中間支座原位標注7C25 4/3,說明有二根直徑25的鋼筋貫通,中間支座鋼筋共6根25(含2根貫通筋),需另外配置2根一排支座負筋和3根二排支座負筋。這種梁通長筋與支座負筋直徑相同的設計較普遍。
其他特殊情況,梁支座負筋與梁通長筋直徑不同。如梁集中標注2C20上部通長筋,梁端支座原位標注5C25 3/2,2根直徑20的通長筋不能連續通過支座,必須與支座連接後形成由不同直徑組合的通長筋,支座鋼筋伸入跨內的長度第一排為L0/3,第二排為L0/4,通長筋與第一排支座負筋搭接LlE。
這種設計極不合理,因為它雖然通長鋼筋用小了,其實反而浪費鋼筋。通長筋每跨都要與支座負筋100%搭接,一根通長筋每跨有2個接頭,且這個搭接長度不是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150㎜,而是基本錨固長度乘以搭接修正系數1.6。如果把通長筋改成2C25,也不會增加鋼筋用量,因為鋼筋接頭數量減少了,不必每跨都搭接。接頭位於梁跨中1/3區域,接頭百分率50%甚至可以控制在25%,搭接修正系數也可以減少為1.4或1.2。其次,這種通長筋與支座負筋設計成不同直徑對梁受力也不利,因為在支座附近1/3區域上部出現許多密集的綁扎接頭,而這個正是梁負彎矩最大處,其實是不宜設置接頭的。
當樑上部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全部寫入括弧內。當梁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通長筋與支座負筋直徑相同時,通長筋在梁跨中1/3區域連接,梁通長筋直徑與支座負筋直徑不同時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為LlE,架立筋與支座負筋搭接150㎜。當梁全部為架立筋時,架立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是多少?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第6.3.4條,框架樑上部不少於二根通長筋,所以,不能簡單化地全部把括弧內鋼筋都當作架立筋處理,具體情況應分別對待,角部架立筋可按通長筋考慮。有時括弧內鋼筋規格很大,如(2C22),它其實是與支座直徑不同的通長筋,而不是架立筋。當梁設計成四肢箍,集中標注為(4C14),正確的演算法是角部架立筋按通長筋考慮,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LlE,中間架立筋與支座鋼筋搭接150㎜。魯班鋼筋軟體全部按LlE計算,廣聯達鋼筋軟體全部按150㎜計算,這兩種演算法都是錯誤的,且都沒有相應的計算設置。施工時通常全部按150㎜搭接。為避免這些錯誤,設計師最好設計成2C25+(2C12)形式更妥當和合理些。
帶架立筋的集中標注,其更准確的意思是表示梁跨中區的構造,即使它是集中標注,它也不完全反映支座區的角部鋼筋構造。如四肢箍時,集中標2C25+(2C12),其支座負筋也可設計成4C28。雖然梁支座負筋數值的是包括梁集中標注通長筋的數量,但當它們直徑不同時沒法把它包括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