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個的基礎樑上部鋼筋還是通長嗎
調整標高後如果在支座不能滿足1/6,軟體會自動斷開計算的。
Ⅱ 基礎樑上部鋼筋錨入承台時必須過製作中線么
根據最新的樁基規范JGJ94-2008第4.2.6條第5款,基礎梁的縱向鋼筋應穿過承台貫通設置,已經不存在所謂的錨固問題了。
Ⅲ 梁的上部鋼筋和上排鋼筋怎麼區分和解釋
以板的開間、進深跨度區分:
如果是單項板,那麼平行於短跨方向的鋼筋是受力筋,平行於長跨方向的鋼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雙向板,那麼長跨、短跨方向的鋼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鋼筋直徑上來區分:鋼筋的直徑大的為受力筋,直徑小的鋼筋為分布筋;
以布置上來區分: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 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O6odBx9KnD2PPFVd__WcVs5ZPx-Lu-iFGFNIP47BIUYO-jXLBh1T_OXdbamCTRWt2IiDHwAy
Ⅳ 基礎樑上部鋼筋是分跨計算,還是通長計算(是第一排鋼筋)
這主要是看你基礎梁的受力狀態,如果是正向受力的梁,上部鋼筋按06G901中的2-1圖示處理。
如果是反梁,則是分跨計算。可以按06G901中的2-1圖示反向處理。(底筋變成上筋,上筋變底筋)
望對你有幫助
Ⅳ 基礎樑上部筋和下部筋都是主筋嗎
是的。
基礎樑上部筋和下部筋都是縱向鋼筋(俗稱主筋),進入支座按非抗震錨內固長度錨固,箍筋不必設容加密區。
對於框架梁:上部鋼筋搭接位置位於誇中1/3處,下部位於支坐1/3出,你畫下彎矩圖便很好理解,鋼筋搭接位置應該是鋼筋收拉力最小處。
基礎梁 上部在跨邊1/4處連接(或在柱子根部附近使用機械連接),下部鋼筋在跨中1/3處連接。
Ⅵ 基礎樑上部鋼筋不同時怎麼做
這種復情況在基礎上不多見,在框架制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加設架立筋,主要是為保證4支箍,基礎梁與框梁相比,基礎梁受反力,因此就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的問題,原理是不變的!保證箍筋支數。加這一條鋼筋找設計,做圖紙會審,不然預算中算不回來!
Ⅶ 基礎樑上部鋼筋能否在承台區域搭接那本規范上有
04G101-3、04G101-4是已作廢的圖集,見抄11G101公布的建質[2011]110號文。
正如樓主追問一樣,11g101-3上沒有這個大樣。所以,只能說說個人的看法:
對於兩樁以上的承台,承台是重要的轉換構件,已經過正常的計算,基礎梁端的鋼筋進入承台按規定錨固長度,是可靠的,無可非議;
對於單樁承台,它只是一個過度構件,設計是構造配筋,沒有經過作為基礎梁的支座的計算;承台的尺寸,規范只有最小限制,有的人畫多麽寬大的承台,能否作為基礎梁的支座,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①作為基礎梁的支座應該是樁,而不是承台;②基礎梁經常是多跨的連續梁,應該是完整的構件,有它完整的鋼筋籠。不應該遇到承台就斷開,多跨的連續梁搞成了多跨的斷續!
Ⅷ 基礎梁的上部鋼筋是否要全部貫通請高手賜教
筏板基礎是上部受拉,基礎梁的上部鋼筋就像樓板的下部受拉鋼筋,能貫通當然盡量貫通,貫通不了按照規范進行搭接,焊接,機械連接等
Ⅸ 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的設置有什麼要求
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設置的要求:
1、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設置時要滿足內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容
2、當非貫通長縱筋配置多於二排時,從第三排起向跨內伸出長度值應有設計者註明。
3、基礎樑上部非貫通鋼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4、非貫通鋼筋布置在基礎樑上部受壓區且直徑要求較小。
知識點延伸:
非貫通鋼筋是指在板支座處設置的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
Ⅹ 怎麼識別肋樑上部鋼筋,下部鋼筋
你可以多學習下11G101圖集,其中分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二種情況。
1、集中標注
KL1版200*5002C20;權3C18(C代表HRB400級鋼筋)
此時為集中標注,2根20是上筋,3根18為下筋
2、原位標注的情況,你只要看一下鋼筋標注的部位,在跨中的是下筋,在支座處的是上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