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跨中板帶,柱下板帶是什麼意思,鋼筋如何布置
柱下板帶是在柱網中的柱位置向兩邊一定的寬度范疇內布置的 屬於加強區 用ZXBD表示
跨中板帶在柱網格的中間位置 屬於普通區 配筋比較小 用KZBD表示
B. 板帶下部非貫通筋的做法及長度
【11G101-3】原話:
為方便施工,凡基礎主樑柱下區域和基礎次梁支座區版域底部非貫通縱筋的延伸長權度值,當配置不多於兩排時,在標准構造詳圖中統一取值為自柱中線向跨內延伸至Ln/ 3 位置, 當非貫通縱筋配置多於兩排時,從第三排起向跨內的延伸長度值應由設計者註明的取值規定為: 對於基礎主梁邊柱和基礎次梁端支座的底部非貫通縱筋, Ln取本邊跨的中心跨度值;對於基礎主梁中柱的底部非貫通縱筋, Ln取中柱中線兩邊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對於基礎次梁中間支座的底部非貫通縱筋, Ln取中間支座兩邊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C. 板帶梁的鋼筋是怎麼扎法
建築工程梁板鋼筋綁扎施工一般要求:
1.縱向受力鋼筋採用雙層排列時,兩排版鋼筋之間應墊以權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2.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兩根架立鋼筋上,其餘同柱。
3.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但應注意板上部的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篷、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以免拆模後斷裂。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圖1);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圖2)。
5.框架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特別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距要有30mm,以利澆築混凝土。
6.梁鋼筋的綁扎與模板安裝之間的配合關系:①梁的高度較小時,梁的鋼筋架空在梁頂上綁扎,然後再落位;②梁的高度較大(≥1.0m)時,梁的鋼筋宜在梁底模上綁扎,其兩側模或一側模後裝。
7.梁板鋼筋綁扎時應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D. 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鋼筋如何布置
這是用在平板式筏板基礎中的,類似於倒過來的無梁樓蓋。在有柱子的直線上的基礎板就叫基礎柱下板帶,其餘部分就叫基礎跨中板帶。
E. 預制板的現澆板帶鋼筋怎麼配置
需要按設計規范規定:計算荷載(恆載+活載),構件彎矩、剪力及配筋率,然後配筋。
F. 板配筋圖中附加板帶鋼筋如何綁扎
一般的附加板帶筋放在板筋上下兩層筋中間,獨立綁扎
G. 跨中板帶,柱下板帶,是什麼意思,鋼筋搭接位置
跨中板帶,柱下板帶主要是用在無梁板配筋,一般柱下板帶上是近柱子內兩邊各1/4處為柱下板帶,容柱子跨中1/2跨中板帶;
一般設計圖紙上都有配筋和板帶寬度,柱下板帶比路中板帶的配筋要大,柱下板帶底部非貫通筋的根數是;柱下板帶寬度/間距+1,跨中板帶底部非貫通筋的根數是為:跨中板帶寬度/間距-1
因為基礎筏板受力方向與頂板是相反的,所有鋼筋搭接位置也是反的,筏板鋼筋構造做法排布詳見圖集18G901-3P3-34~35頁
H. 筏板基礎中柱下板帶鋼筋和跨中板帶鋼筋怎麼布置
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不是筏板主筋。
柱下板帶/跨中板帶主要是用在無梁板配筋。
一般柱下板帶上是近柱子兩邊各1/4處為柱下板帶,柱子跨中1/2跨中板帶;
設計圖紙上都有配筋和板帶寬度,柱下板帶比跨中板帶的配筋要大,柱下板帶底部非貫通筋的根數是∶柱下板帶寬度/間距+1,跨中板帶底部非貫通筋的根數是為:跨中板帶寬度 / 間距 - 1。
一般的板帶(後澆帶)是為混凝土的構造需要設置的,板帶內鋼筋是原結構的正常鋼筋,沒有應變構造的。就是說,僅混凝土是後澆築的,鋼筋與地板配筋無異。
基礎板帶分為柱下板帶和樓層板帶,柱下板帶主要布置在柱子的下面,作用與基礎梁相似,可以理解為扁平梁;而跨中板帶布置在柱下板帶之間,另外跨中板帶是筏板基礎的一種表現形式,方式與無梁樓蓋板相似,可以理解為倒扣的無梁樓蓋板。
I. 樓層板鋼筋做法
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根據按中國規范設計的典型框架內所能達到的最大層間容位移角,可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在考慮板筋參與梁端抗彎的同時,應注意參與受力板筋的錨固問題和板內與梁垂直方向橫向鋼筋的設置問題,以保證縱向板筋能有效的參與梁端抗彎。
對框架端節點來說,當直交邊梁的抗彎和抗扭剛度與縱梁相比不至於相差太多時,在端節點處仍然可以取梁每側六倍板厚作為板的有效寬度;但如果直交邊梁剛度偏弱,則板的有效寬度取值應相應減少。
(9)板帶下鋼筋怎麼做法擴展閱讀:
樓層板鋼筋設置要求規定:
1、當承重牆的間距不大時,如住宅的廚房間、廁所間,鋼筋混凝土樓板可直接擱置在牆上,不設梁和柱,板的跨度為2—3米,板厚度為70—80mm。
2、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後,整體現澆而成。其跨度為1.7—2.5m,厚度為60—80 mm。
3、樓板為牆、柱水平方向的支撐及聯系桿件,保持牆柱的穩定性,並能承受水平方向傳來的荷載(如風載、地震載),並把這些荷載傳給牆、柱,再由牆、柱傳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