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原位標注對同名稱所有梁都適用嗎
是的。例如KL6(3B),本棟房屋中,凡KL6集中標注信息都應該是一樣的,甚至不管括弧里是不是3B。
『貳』 鋼筋圖原位標注分別在梁的上面和下面都有標注代表什麼4Φ25
分別代表梁的上皮筋和下皮筋
『叄』 我想知道梁的平法標注里集中標注的是什麼原位標注的又有那些鋼筋呢
1:集中標注包括梁編號、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梁側面縱向版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權、梁頂面標高高差(該項為選注)。
2:原位標注內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所有縱筋)、梁下部縱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標注不適合於某跨時標注的數值。
JKL 48(1) 250*500(1)為基礎梁中的框架梁,編號48,跨數為1跨,梁的截面250*500。(2)直徑8@100/200(2),是直徑8mm、加密區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兩肢箍。
3直徑(3級)16;3直徑(3級) 16,這排打錯吧,有些符號和標注沒看到呢??可能是3根(三級)16的鋼筋。
『肆』 梁鋼筋原位標注圖解
樑上面和下面的數字表示上下層配筋,240*400表示尺寸, Φ8@100/200(2)表示間距200,加密區為100,(2)表示。
這個要按照原位標注優先於集中標注的原則參見03G101-1圖集第22頁說明(下圖):
樑上下鋼筋都為通貫筋時,一般都在集中標注,其中上筋與下筋之間用分號隔開,前都為上通筋,後都為下通筋。上筋如有+()時,括弧內為架力筋,一般為箍筋肢數多而增加使用。分隔號使用在集中標注中,原位標注不使用。
(4)梁原位標注的鋼筋種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原位標注標注規定:
一、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二、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圖上統一註明,少數與統一註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
原位標注,是工程制圖採用整體平面表示方法時的專用術語,區別於「集中標注」。
原位標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標高、配筋信息有不同於集中標注的單獨標注,在梁的上部標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標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變化、位置變化、標高變化,還包含其它特殊改變的數值及文字說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原位標注
『伍』 基礎梁左右兩側原位標注的鋼筋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的意義——把梁的面鋼筋和底鋼筋用分號分開來,分號前是該梁的面鋼筋,分版號後是該梁的
底鋼筋。權
這不叫原位標注,應該叫集中標注(該梁共6跨的集中標注)。
其它的3根22、2根25才叫原位標注。
當梁無原位標注時按集中標注施工,當遇有原位標注時按原位標注施工。如:集中標注跨的下部有原位標注2根25,所以該跨梁的下部底鋼筋是2根25而不是2根22。
『陸』 梁配筋:鋼筋原位標注
不是通長的 支座鋼筋是在跨1/3處截斷的。
『柒』 框架梁鋼筋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如何識圖
樑上面和復下面的數字表示制上下層配筋,240*400表示尺寸, Φ8@100/200(2)表示間距200,加密區為100,(2)表示。
這個要按照原位標注優先於集中標注的原則參見03G101-1圖集第22頁說明(下圖):
框架梁(KL)是指兩端與框架柱(KZ)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現在結構設計中,對於框架梁還有另一種觀點,即需要參與抗震的梁。純框架結構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而越來越少見,而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梁主要則是參與抗震的梁。
『捌』 這個梁鋼筋原位標注什麼意思
根據11G101-1圖集第制25頁:4.2條 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與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圖中原位標注5Φ25表示的是改跨的梁底通長筋為5根25.
N2Φ14表示的改跨抗扭腰筋為2根14.
『玖』 梁的原位標注中,箍筋同排的後面的鋼筋表示什麼
你可以上個圖或者什麼的嗎
因為一般情況下,梁圖中箍筋是單獨一行的,後面好像沒有什麼鋼筋表示的
『拾』 梁原位標注下部鋼筋有分號是什麼意思
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剪力牆、梁、板,柱在平面整體表示方法(以下簡稱「平法」)中都有原位標注,集中標注兩個標注內容,但每個構件需要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的內容不一定相同。
一、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 縱筋。
二、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圖上統一註明,少數與統一註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
(10)梁原位標注的鋼筋種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平面梁施工的注意點:
(1)梁編號,該項為必注值,由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及有無懸挑代號組成。根據梁的受力狀態和節點構造的不同,將梁類型代號歸納為六種,見表10-3的規定。根據編號原則可知,如「KL2(2A)」表示的含義是:第2號框架梁,兩跨,一端有懸挑。
(2)截面尺寸,該項為必注值,當為等截面梁時,用b×h表示;當懸臂梁採用變截面高度時,用斜線分隔根部與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h1為根部高度,h2為端部較小高度。
(3)梁箍筋包括鋼筋種類、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該項為必注值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需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箍筋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
例如:「Φ8@100(4)/150(2)」,表示箍筋為HPB235級鋼筋,直徑8 mm,加密區間距為100mm,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mm,雙肢箍。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該項為必注值。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採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連。
注寫時須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與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例如:「2Φ22"表示用於雙箍;「2Φ22+(4Φ12)」表示用於六肢箍,其中2Φ22為通長筋,括弧內4Φ12為架立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