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定長崗坡渡槽建成歷史
在上世紀70年代物資匱乏的環境中,羅定長崗坡渡槽的建設歷程充滿了團結與堅韌。廣東省水電廳的副總工程師黃鎮波帶領的設計團隊,以其獨特的智慧,針對地勢和地質條件,設計出既經濟又安全的斜拱式和實心重力墩結構。這一創新設計使得除了大跨度部分,其餘2700米採用無筋或少筋拱,顯著節省了300多噸鋼材。渡槽設計巧妙,底部四條肋拱支撐上層小拱券,既美觀又節省材料。
整個工程規模宏大,包括10.5公里的槽前引渠、穿山涵洞和砌石渠,總計完成土方45.7萬立方米,石方22.81萬立方米,以及4.36萬立方米的漿砌石。令人驚嘆的是,盡管總工程費僅為820.8萬元,但其成就在人造水利史上堪稱奇跡。這座工程凝聚了羅定人民的智慧和辛勤付出,歷經風雨依然堅固如初。
沙石和水泥構建的槽體,盡管每日承受水流沖刷,卻無一處漏水,顯示了其卓越的工程技藝和堅固耐用。長崗坡渡槽的建設者們展現了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依靠民兵的義務投工,僅憑簡單的工具如鋼釺、鐵錘和人力車,就完成了這一世界級的壯舉,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築和人類的無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