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械製造基礎中,什麼是鋼的熱處理常用的普通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在機械製造基礎中,常對金屬材料進行熱處理,這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其中把鑄件露置於室外,長時間經受日曬夜冷的時效應處理也是「熱處理」的一種特殊形式。
工廠中,常用採用的熱處理方法有: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狀態曲線)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4. 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5. 調質處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更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
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採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近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電的應用使加熱易於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採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面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製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
Ⅱ 調質鋼35Mn2熱處理
35Mn2熱處理工藝:
第一次淬火加熱溫度(℃):840;冷卻劑:水
第二次淬火加熱溫度(℃):-
回火加熱溫度(℃):500;冷卻劑:水。
35Mn2屬於國標合金結構鋼,執行標准:GB/T 3077-2015
35Mn2冷變形時塑性中等,切削性尚可,但焊接性差。與30Mn2鋼相比,含碳量高,具有更高的強度、耐磨性及淬透性,在油中臨界淬透直徑達7.5~20mm ,但塑性卻稍有降低,且有白點敏感性及過熱和回火脆性傾向,水淬時容易形成裂紋的傾向。一般在調質或正火狀態下使用,在重型和中型機械製造中,可用作連桿,心軸、半軸、曲軸、冷鐓螺栓等應力要求較高的機械零件;在農業機械上,可用作鋤鏟、鋤鏟柄等耐磨零件;在製造小截面(直徑<20mm)零件時可代替40Cr鋼使用。
35Mn2化學成分如下圖:
Ⅲ 熱處理公司所能用到的設備都有什麼
熱處理總的來說就三步,加熱、保溫、冷卻。因此熱處理車間有各種涉及到產品的性能需要的熱處理爐,和相應的冷卻設施。
Ⅳ 熱處理設備(工業爐)其產品一般包含哪類,哪些行業需要採用熱處理工業爐設備。
一般的金屬壓鑄廠和金屬冶煉廠需要工藝熔化溶解爐,通常有反射爐,沖天爐,回轉爐等,俺就是做鋁合金熔化保溫爐的,
Ⅳ H13模具鋼怎麼進行熱處理才能獲取最好的性能
H13模具鋼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強韌兼具的熱作模具鋼。H13模具鋼有較高的韌性、淬透性和耐冷熱疲勞性能,不易產生熱疲勞裂紋。這些特點也是由H13熱處理工藝決定的。
1、退火工藝 H13模具鋼屬於共析鋼,採用常規完全退火或等溫球化退火。H13模具鋼的完全退火工藝為:850~900℃×3~4h,保溫結束後隨爐冷到500℃以下出爐空冷;等溫球化退火藝:845~900℃×2~4h/爐冷+700~740℃×3~4h爐冷,≤40℃/h,≤500℃出爐空冷。H13模具鋼經退火處理後,適宜的組織由球狀珠光體和少量粒狀碳化物組成,要求熱處理硬度達到HB192~229,可以獲得較好的加工性能。對於質量要求較高的H13鋼模具,還應進行防止白點退火。
2、淬火工藝 H13模具鋼的淬火回火工藝可以採用鹽浴爐、真空爐和流動粒子爐加熱,模具表面光潔,熱處理變形小,零件壽命長。特別是外熱式剛玉流動粒子爐保護加熱,吸收了鹽浴爐和真空爐加熱的共同優點,很適合熱作模具鋼的熱處理加熱。 H13模具鋼採用鹽浴爐作為加熱設備時的通用淬火工藝是:400~500℃預熱,650~840℃預熱,1020~1050℃奧氏體化,保溫結束後可視使用性能要求採用空淬、油淬、氣淬或分級淬火,分級溫度可取500~540℃。
3、回火工藝 H13模具鋼淬火後應進行2~3次回火,以期獲得所要求的力學性能。淬火後的模具溫度在低於70℃時就應盡快回火,這對尺寸較大、形狀復雜的熱作模具尤為重要。同時,為避免熱作模具回火時重新產生殘余應力,回火加熱和冷卻應緩慢進行。
H13模具鋼的回火工藝應根據熱作模具的工作條件和具體的失效形態來確定回火溫度和硬度。一般優質H13模具鋼大都採用540~650℃×3h高溫回火,以提高模具的韌性和減少殘余奧氏體(Ar)在模具鋼中發生轉變而引起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