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5鋼的正火工藝過程是什麼
鋼的正火工藝是將鋼構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冷卻。
Ac3的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加熱溫度為Ac3+(50~100)℃。
低碳鋼加熱溫度為Ac3+(100~150)℃,高碳鋼加熱溫度為Acm+(30~50)℃。
為了獲得不同的組織,採用不同的冷卻方式。一般在靜止空氣中冷卻,如果工件很大,可採用吹風或噴水霧的方法冷卻。工件散開放置以控製冷卻速度,最好有專用空冷床或吊架。
(1)鋼板正火工藝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正火只適用於碳素鋼和低、中合金鋼,而不適用於高合金鋼。因為高合金鋼的奧氏體非常穩定,在空氣中冷卻也將得到馬氏體組織。
正火的目的是:
(1)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2)調整材料的硬度(一般為提高),塑性略降低。
這樣是為了接下來的加工做准備,和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一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佔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採用正火來代替退火。
對於形狀復雜的重要鍛件,在正火後還需進行高溫回火(550-650℃)高溫回火的目的在於消除正火冷卻時產生的應力,提高韌性和塑性。
『貳』 熱處理中對鋼板的正火,回火,淬火等工序的解釋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727到912攝氏度之間以上40~60min,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回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答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回火是將淬火鋼加熱到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下,保溫1到2小時後冷卻的工藝。回火往往是與淬火相伴,並且是熱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經過回火,鋼的組織趨於穩定,淬火鋼的脆性降低,韌性與塑性提高,消除或者減少淬火應力,穩定鋼的形狀與尺寸,防止淬火零件變形和開裂,高溫回火還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叄』 什麼叫正火,什麼叫回火
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回火是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肆』 什麼是正火
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一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佔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採用正火來代替退火。對於形狀復雜的重要鍛件,在正火後還需進行高溫回火(550-650℃)高溫回火的目的在於消除正火冷卻時產生的應力,提高韌性和塑性。
『伍』 鋼板為什麼要正火及正火的用途
正火的用途?
正火 是一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一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正火有以下目的和用途:
①對亞共析鋼,正火用以消除鑄、鍛、焊件的過熱粗晶組織和魏氏組織,軋材中的帶狀組織;細化晶粒;並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②對過共析鋼,正火可以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並使珠光體細化,不但改善機械性能,而且有利於以後的球化退火。
③對低碳深沖薄鋼板,正火可以消除晶界的游離滲碳體,以改善其深沖性能。
④對低碳鋼和低碳低合金鋼,採用正火,可得到較多的細片狀珠光體組織,使硬度增高到HB140-190,避免切削時的「粘刀」現象,改善切削加工性。對中碳鋼,在既可用正火又可用退火的場合下,用正火更為經濟和方便。
⑤對普通中碳結構鋼,在力學性能要求不高的場合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加高溫回火,不僅操作簡便,而且使鋼材的組織和尺寸穩定。
⑥高溫正火(Ac3以上150~200℃)由於高溫下擴散速度較高,可以減少鑄件和鍛件的成分偏析。高溫正火後的粗大晶粒可通過隨後第二次較低溫度的正火予以細化。
⑦對某些用於汽輪機和鍋爐的低、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正火以獲得貝氏體組織,再經高溫回火,用於400~550℃時具有良好的抗蠕變能力。
⑧除鋼件和鋼材以外,正火還廣泛用於球墨鑄鐵熱處理,使其獲得珠光體基體,提高球墨鑄鐵的強度。
由於正火的特點是空氣冷卻,因而環境氣溫、堆放方式、氣流及工件尺寸對正火後的組織和性能均有影響。正火組織還可作為合金鋼的一種分類方法。通常根據直徑為25毫米的試樣加熱到900℃後,空冷得到的組織,將合金鋼分為珠光體鋼、貝氏體鋼、馬氏體鋼和奧氏體鋼。
『陸』 什麼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們的用途各是什麼 及他們所要求的鋼的材質及溫度
◆ 退火工藝
退火是將金屬和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退火後組織亞共析鋼是鐵素體加片狀珠光體;共析鋼或過共析鋼則是粒狀珠光體。總之退火組織是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 正火工藝
正火工藝是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溫適當的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把鋼件加熱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則稱為高溫正火。
對於中、低碳鋼的鑄、鍛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與退火相比,正火後珠光體片層較細、鐵素體晶粒也比較細小,因而強度和硬度較高。
低碳鋼由於退火後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時產生粘刀的現象,切削性能差,通過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結構鋼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調質,簡化熱處理工藝。
過共析鋼正火加熱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網狀的滲碳體全部溶入到奧氏體,然後用較快的速度冷卻,抑制滲碳體在奧氏體晶界的析出,從而能消除網狀碳化物,改善過共析鋼的組織。
焊接件要求焊縫強度的零件用正火來改善焊縫組織,保證焊縫強度。
在熱處理過程中返修零件必須正火處理,要求力學性能指標的結構零件必須正火後進行調質才能滿足力學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鋼和大型鍛件正火後必須加高溫回火來消除正火時產生的內應力。
有些合金鋼在鍛造時產生部分馬氏體轉變,形成硬組織。為了消除這種不良組織採取正火時,比正常正火溫度高20℃左右加熱保溫進行正火。
正火工藝比較簡便,有利於採用鍛造余熱正火,可節省能源和縮短生產周期。
正火工藝與操作不當也產生組織缺陷,與退火相似,補救方法基本相同。
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後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性能。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檢測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採用洛氏硬度計,測試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測試HRA的硬度。厚度小於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計,測試HRN硬度。
。。回火又稱配火。金屬熱處理工藝的一種。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以減低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根據不同的要求可採用低溫回火、中溫回火或高溫回火。通常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和強度降低,延性或韌性逐漸增高。
材料一般是低碳鋼以上,不同的材料溫度不同恆溫時間也不同。
『柒』 正火軋制和正火熱處理的區別
正火軋制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進行最終變形的一種軋制方法。它能使材料的回狀態與補答充正火處理的相同,其力學性能的規定值也與補充正火的一樣。
正火處理時,鋼要加熱到稍高於AC3轉變點的溫度,在此溫度下短時間停留,然後在靜止空氣中冷卻,所以奧氏體化的鋼是細晶粒的和未硬化的。為了在正火軋制時保持相應的奧氏體狀態,已變形的奧氏體需進行晶粒細化再結晶。為此必須針對要軋制鋼的再結晶特性來確定終軋溫度。正火軋制實際是通過更准確的控溫軋制(含終軋變形量)來獲得正火熱處理的組織、性能效果。
『捌』 鋼材的正火,調質,滲碳是什麼意思區別是什麼
正火是一種熱處理方式,正火的目的在於①消除鋼板在軋制過程中因工藝或其他問題所產生的偏析現象,②去除材料的內應力,③降低材料的硬度。
調質,是一種熱處理方式,即淬火+回火。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強度、塑性和韌性都提升),提高鋼材的焊接性能。
滲碳一般適用於含碳量低的時候,滲碳可以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內部仍保持原有成分。提高硬度(耐磨度)、提高抗疲勞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