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造汽車所用的鋼材是什麼合金
鋁鐵合金,因為這樣會產生緻密氧化膜,使汽車不易生銹。如果是高檔車的話,應該會加鈦合金。
2. 汽車鋼板是什麼材質多少號鋼
汽車鋼板是什麼材質多少號鋼 65Mn(65錳鋼)。汽車鋼板的分類僅為一般性的區分界定,旨在方便鋼板的技術交流和選用,可分為以下幾類:按軋制工藝分為冷軋鋼板、熱軋鋼板、熱軋酸洗鋼板。按化學成分分為優碳、普碳、低合金(Mn、Ti、Nb、Si、Mo、Cr),按沖壓級別分為一般、沖壓、深沖、超深沖。按表面處理分為普通鋼板、塗層鋼板,按強度級別分為普通強度鋼板、高強度鋼板、超高強度鋼板、特高強度鋼板。 注意事項:當汽車鋼板彈簧安裝在汽車懸架中,所承受的垂直載荷為正向時,各彈簧片都受力變形,有向上拱彎的趨勢。這時車橋和車架便相互靠近。當車橋與車架互相遠離時,汽車鋼板彈簧所受的正向垂直載荷和變形便逐漸減小,有時甚至會反向。 汽車鋼板彈簧主片卷耳受力嚴重,是薄弱處,為改善主片卷耳的受力情況,常將第二片末端也彎成卷耳,包在主片卷耳的外面為包耳。 @2019
3. 坦克是什麼鋼材錳鋼
先是介紹,後面是例子。請參考。
坦克的裝甲
一、鋼板類裝甲
1. 勻壓制鋼板:勻軋制鋼(RHA,又被稱作『 Steel』裝甲鋼) 一般特指RC27鋼板(4340鋼)勻軋制鋼的硬度在250到390BHN之間,鑄造或軋制的厚裝甲通常用它製造。評價一種材料防禦性能時通常與勻軋制鋼相比較。
2. 准高硬度鋼 (SHS:Semi Hardness Steel) 硬度在400到450BHN之間。准高硬度鋼的焊接比較困難,一般被用在復合裝甲的模塊層次中(例如挑戰者2的喬巴母主模塊) 以數十毫米的厚度分塊焊接上去。
3. 高硬度鋼 (HHS:High Hardness Steel) 硬度在500到600BHN之間。高硬度鋼的焊接非常困難,通常軋製成許多薄的板塊,然後與其它硬度的鋼板重疊再用螺釘固定到主裝甲板上。萊克萊爾坦克和豹2都使用了此類的設計,重疊250BHN、430BHN和515BHN三種硬度的鋼板。
4. 特種鋼材:一般用計算與同等裝甲的厚度比例關系。
a) T72系列出口型~270BHN:防禦效能比例90%~92%
b) 俄國高鎳鑄造鋼~390BHN :防禦效能比例112%~118%
c) M1系列HY 120鋼 350BHN :防禦效能比例114%
d) 准高硬度鋼~450BHN :防禦效能比例120%~125%
e) 高硬度鋼~600BHN :防禦效能比例130%~134%
f) 北約多種硬度重疊模塊:防禦效能比例150%~160%
二、特種裝甲
1. 陶瓷裝甲:瓷抵禦穿甲彈的能力稍低於勻軋制鋼,但抵禦破甲彈的能力是勻軋制鋼的兩倍。一般密封在金屬盒中,以提高其機械強度。需要與其它金屬復合以提高其骨架作用。陶瓷裝甲價格稍高,並且因骨架及復合材料不同,防禦效果會略有不同。提高背板密度可以增強其防禦效果。
陶瓷 金屬比例陶瓷 / 金屬種類 1:3 1:1 3:1 Pyrex / RHA 0.58 0.87 0.89 Pyrex是一種玻璃裝物質,T-72A一類坦克裝甲使用 Pyrex / 鎢 1.06 1.12 1.16 鎢、DU一類重金屬設置在陶瓷板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抵抗能力 Pyrex / 鋁 0.46 0.6 0.78 石英 / SHS 0.62 0.58 0.5 T-64坦克的裝甲中含有「Kvarts」 實際上是一種人工石英
AIN / RHA 0.96 1.06 0.97 Aluminum Nitride Ceramic AD-85 / RHA 0.96 0.99 0.89 AD-85是指含85%氧化鋁的陶瓷 AD-97 / RHA 1.0 1.03 0.96 同上,AD-97則是指氧化鋁含量為97%的陶瓷
AD-99 / RHA 1.04 1.08 AD-99 / SHS 1.08 1.15 採用高硬度鋼材基甲可以稍微提高陶瓷裝甲的防禦能力 SiC / RHA 0.96 1.02 1.02 炭硅化合物,為東歐一些裝甲所採用,比如南聯的M84 B4C / RHA 0.93 0.91 0.87 T64B和其它一些俄制坦克裝甲中採用相似材料
UO2-87 / RHA 1.04 1.6 2.0 陶瓷性二氧化鈾模塊,含87%二氧化鈾 UO2-100 / RHA 1.22 1.8 2.34 高純度二氧化鈾陶瓷模塊
三、間隙裝甲
1. 間隙裝甲:間隙裝甲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構造方式。採用間隙設計可以大幅度提高防禦破甲彈的能力。間隙裝甲在比較薄的裝甲板塊與板塊間留以間隙或灌注低密度材料。
2. 反應裝甲(非爆炸):非爆破反應裝甲採用橡膠一類的韌性物質充實金屬板塊間的間隙。其意義在於韌性物質的存在另板塊的運動幅度加大,帶動穿桿產生更強的不規范運動。對於動能彈頭的防禦能力更好。
四、裝甲斜面:可增強反動能彈能力(跳彈)。
五、反應裝甲(爆炸):可以瞬間對來襲彈葯造成反射和干擾。增強後層裝甲的防禦能力。
M1艾布拉姆斯(復合裝甲)——M1坦克的裝甲是M1對應HEAT的空間裝甲;M1A1是對應芯鐵彈芯APFSDS的無拘束陶瓷;M1A1(HA)/M1A2則對應鎢/貧鈾彈芯APFSDS的貧鈾裝甲。 部份從戰場回來的官兵出現了「海灣戰爭綜合症」(巴爾干綜合症),而貧鈾彈被懷疑是病原的物質,但美國政府認為兩者沒有關系。
豹2型坦克——增強鋼、鎢及非金屬材料復合裝甲
梅卡瓦主戰坦克(復合裝甲)——MK I至MK IV的各次改進都以防護能力的提高為優先考慮。在MK I的引擎前有兩層鋼裝甲,在內外兩層中則有燃油援沖劑。MK III以後則改為中空間隔復合裝甲。空氣由左流入發動機,再由右排出。 此外發動機前置於車體也令車內空間增加,有助減少一旦穿甲彈穿透後爆炸的殺傷力和壓力。在坦克底部則有間隔裝甲,可有效防禦地雷。另外在引擎後則有裝甲鋼板,再之後有主油箱。這使坦克正面有多層防禦。全車75%重量是用於防禦。這設計思想在阿以戰爭和以巴沖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為它贏得了「世界上防護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譽。
ZTZ-99式主戰坦克——合成,外加爆炸反應裝甲,炮塔正面採用了德國豹2A5的箭型設計,使坦克擁有更好的防護能力。
4. 誰知道美國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用的坦克,裝甲車和戰斗車所用鋼的化學成分及配比啊!
成分:碳0.37~0.45%,硅0.17~0.37%,錳0.5~0.8,鉻0.8~1.1%
退火硬度:小於207HBS
正火硬度:小於250HBS
調質處理:試樣直徑:25mm,850度淬火加熱油淬,520度回火後:抗拉1000兆帕,屈服800兆帕,延伸9%,斷面收縮45%,沖擊韌性588.3千焦/平方米
綜合評述了近年來高性能難熔材料的研究進展,著重介紹了難熔金屬、合金及其化合物、復合材料在軍橋旁頃事、核工業、空間、醫學、電力和電子技術等尖端領域的具體應用情況,討論了未來高性能難熔材料可能的發展趨勢,分析了難熔材料揚長抑短實現高性能的可能途徑、方法及工藝裝備。最後探討了我國在此領域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關鍵詞:難熔材料,應用,發展
分類號:TF125.2+42 TF125.2+43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OF ADVANCED REFRACTORY MATERIALS IN HIGH-TECH FIELDS
Ge Qi-Lu Xiao Zhen-Sheng Han Huan-Qing
(Central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dvanced refractory metals,their alloys,compounds and composit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ir concrete applications in some high technological fields such as military use,nuclear instry,space science,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power and electron technologies were emphatically introced.The reasonable developing tendency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The probable route,proces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y,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 were analyzed and probed.
Key words:refractory mater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難熔金屬、合金及其化合物和復合材料等難熔材料,由於它們獨特的高熔點以及其他一些特有的性能,歷來被作為高新材料加以發展,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例如,以WC為硬質相的硬質合金已成為現代工業的「牙齒」,鈦已成為繼鐵、鋁之後的第三金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材料也提出了日益苛刻的要求,在傳統材料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這些新需求的今天,難熔材料卻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優越性,尤其是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能源、防化、冶金和核工業等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已成為材料科學界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1 高性能難熔材料在尖端領域的應用
高性能難熔材料是尖端領域發展的產物,反之,難熔材料高性能的實現又為尖端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材料基礎。
1.1 軍事應用
難熔材料一開始就與軍事應用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研究都與軍事目的有關。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竟相發展的各種先進武器,難熔材料的應用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1.1 侵徹彈
侵徹彈是破壞敵人飛機跑道和堅固掩體的有效武器。其彈芯的主要組成敏陸是以鎢為基的高密度合金和硬質合金。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就使用了大量的侵徹彈來破壞伊方的軍用機場跑道,有效地遏止啟空了伊方飛機的起降,大大削弱了伊的空中防衛力量。美國還針對伊方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掩體採用三級侵徹彈,極大地降低了伊方地面部隊及人員的防衛和生存能力。據報道,侵徹彈可在堅固的飛機跑道上炸出一個直徑200m的大坑,能穿透65mm的裝甲鋼板。
1.1.2 集束炸彈
據報道,在北約對南斯拉夫的空襲中使用了集束炸彈,集束炸彈的主要成分是難熔金屬,它的有效殺傷范圍可達1km。攜帶巨大動能的碎片還可穿透坦克、裝甲運兵車,尤其是頂蓋和尾翼等薄弱部位。因此是對付大部隊集結和坦克、裝甲車群的最好武器。
1.1.3 導 彈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技術先進武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包括巡航導彈、愛國者導彈在內的各種導彈。美國將導彈列入了「星球大戰」計劃,我國也在「兩彈一星」中重點發展導彈技術。導彈的威懾作用不僅在於它本身,而且在於它的運載能力。
固體燃料的火箭導彈是應用難熔材料最多的武器之一,主要用於彈頭罩、舵板、噴口、護板、緊固件、導航儀和動平衡裝置,導彈發射管中還用到鋯的吸氫儲氫材料等。導彈在點火後2~3s內,溫度就從室溫升高到4 000K左右,並伴有強烈的粒子沖刷和燒蝕,因此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W-Cu材料能適應如此苛刻的工作環境。
英國與阿根廷馬島戰爭之後,因阿方用一枚價值100萬美元的導彈擊沉了英方一艘價值10億美元的巡洋艦,使各國進一步認識到導彈的戰略作用,竟相發展導彈技術。美國新的「戰區導彈防禦計劃」就是以導彈為基礎的。各國還發展了導彈的其他一些應用,如短時通訊導彈,導彈魚雷等。前蘇聯在此領域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毫無疑問,導彈已成為現代和未來高技術戰爭的主角,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
1.1.4 穿甲彈
作為動能穿甲來說,鎢或以鎢為基的高密度合金和硬質合金是最經濟和最有效的。
1.1.5 易碎彈
易碎彈是為對付來犯飛機特別是超音速飛機而新發展的一種防空武器,其特點是在接近高速飛行目標時,能藉助於飛行物的超聲波將其粉碎成彈幕,從而提高命中率。因而要求彈體具有高的壓拉強度比和攜帶巨大的動能。最新研究表明,鎢合金可擔當此任。
1.1.6 電磁炮
電磁炮被認為是攔截導彈的最具效力的武器之一。電磁炮的原理是以電流與磁場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強大推力(洛侖茲力)來發射炮彈。眾所周知,利用火葯發射炮彈最大速度不過2km/s,而電磁炮的發射速度可大大超過使用火葯,按其理論可達到光速(即每秒30萬km)。
美國之所以將電磁炮列入「戰略防禦計劃」是因為電磁炮具有許多優點,尤其是利用電磁炮攔截來襲導彈更是妙不可言,它可以准確地攔擊不同方向的目標。此外,利用電磁炮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散布成彈幕,從而可從容地對付高速來犯之物,並做到萬無一失。與激光武器相比,電磁炮打擊敵方衛星更勝數籌:全天候、機動准確。其他發達國家也在研究把電磁炮用於反坦克炮或反飛機中。因為現有坦克、武裝直升飛機或裝甲車的外殼已用陶瓷復合裝甲,只有用電磁炮才能穿透它。
美國比其他國家領先一步研究電磁炮,現不僅已經實現了以10~20km/s左右的速度發射小彈丸,而且還可以以5~10km/s的速度發射重1kg左右的試驗炮彈。電磁炮的關鍵就是電磁軌道材料,它必須具有優良的導電導熱及耐高溫等綜合性能,非難熔材料莫屬。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日本正在加緊追趕美國,積極組織和大力開發電磁炮,使其盡早應用於軍事及其他領域。
1.1.7 磁爆彈
磁爆彈的設計思想是基於「炸葯發電」,所謂「炸葯發電」是利用炸葯爆炸的巨大能量瞬間產生極強的電流,使電流通過一導軌,立即在導軌周圍產生一極強的磁場並放射出去,從而實現磁爆炸,使敵方電子通訊設備瞬間毀壞或從此不能正常工作。據計算產生強大磁爆的瞬間,其功率可達10億kW。據稱,俄羅斯製造了一種小型磁爆彈——電子炸彈,可放在公文包內,其有效范圍為100m。同樣,其導軌材料是關鍵,也非難熔材料莫屬。
1.1.8 核潛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由於要求最有效地利用空間,軍用核動力艦船的安全和核防護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需要性能更好的鋯、鉬、鎢材料。鈮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海水腐蝕的能力,經3年試用的鈮合金件取出時仍光亮如新,可製作水下裝置(如潛艇測深用壓力感測器、聲納探測器等)。
1.1.9 射線武器屏蔽
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等核武器另一重要的殺傷力就是高能射線。而高密度物質具有良好的射線屏蔽作用,與中子吸收物質配合使用可收到良好的作用。
1.1.10 裝甲材料
難熔金屬的許多化合物具有十分優良的綜合性能,如高硬度、耐高溫、耐磨和自增強等,是十分優良的裝甲材料,並已在坦克、武裝直升機、運兵車和防彈衣中得到應用。
其他方面的應用還有許多,如飛機引氣控制閥用鈮合金、撓性加速度表元件、動平衡等的配重,衛星的導航裝置、儲能裝置和精密儀器儀表等。
1.2 民 用
和平時期利用尖端軍事領域的成果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如用電磁炮技術合成新材料就是一個較有希望的發展方向。用電磁炮發射的炮彈撞擊壁障後,立刻產生超高壓。例如,速度為3~5km/s的炮彈可產生50~150萬個大氣壓力。據計算,速度若達到10km/s,則會產生1 000萬個大氣壓的壓力。目前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這種高壓可合成多種新材料。例如正在研究以1 000萬個大氣壓力製造固體氫塊,即所謂的金屬氫。
1.2.1 核工業
核工業中難熔金屬的應用以鋯為最多,主要是鋯管,鎢、鉬次之。鋯具有良好的抗輻照及抗水側腐蝕能力,因此特別適合用於「清水」及「杜坎」反應堆中的各種管道。
對於新一代核反應堆,為加強核安全,防止核泄漏的發生,採用鎢基高密度合金的慣性儲能裝置能在事故發生後沒有任何動力的情況下維持3~5min的冷卻循環,從而為事故的處理贏得寶貴的應急時間,防止核反應堆燒穿發生核泄漏。並且,由於新的設計關鍵部位採用了難熔材料使得總體結構更為緊湊,從而能夠將整個核反應堆封閉起來,進一步防止了核泄漏的發生。萬一發生核泄漏,核反應堆的另一道屏障是鉬合金的核燃料收集器。核燃料泄漏後有大量的熔融的鈉伴隨流出,熔融鈉具有極強的腐蝕作用,泄漏後的溫度最高可達1 200℃左右,而鉬合金具有很好的耐熔融鈉腐蝕的能力。此外,難熔金屬及合金還常被用作核廢料的儲罐。
鎢合金還作為冷核試驗的模擬材料,用於核彈及核反應堆設計參數的確定。
1.2.2 電力、電子信息技術
鎢在民用上傳統的應用是電光源,自愛迪生發明燈泡以來尚未有多大的變化,但在向大功率方向發展,如鎢陰極和陽極大功率氙燈、鈮合金管高壓鈉燈。
新一代集成電路中,由於布線越來越細(目前已達0.2μm),散熱和耐溫的需要都將擴大對鎢、鉬基板的需求,此外金屬化、封裝也將向難熔材料發展。高CV值的鉭、鈮電容器將進一步擴大應用並向小型化發展。電子工業中大量採用的支撐件、保持環和底托等也多採用難熔材料。在通訊設備中,鎢等難熔金屬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到尋呼機里的震子,大到發射設施。
因鎢具有良好電子發射功能,因此鎢合金及W-Cu等一類復合材料是良好的電極材料,已在電火花加工、電力機車導塊、電力工業的超高壓開關、焊接中大量應用。W-Re合金已在許多場合取代鉑作為測溫熱電偶,高性能鎢錸絲還作為顯像管發射電子用材進入到千家萬戶。鉻、釩等作為靶材在電子顯微、鍍膜玻璃中業已大量應用。
1.2.3 空間、海洋及醫學
21世紀是探索宇宙和開發海洋的世紀,因此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准備建立空間站和海底世界,以期望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和大海寶庫。外層空間存在許多塵粒和太空垃圾,需要高強度的材料,同時又要能抗宇宙高能射線的輻照,難熔材料在此有獨特的優勢。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美國的太空梭就大量採用了難熔材料。同樣,海水的腐蝕作用是普通材料難以承受的,要想在海底建立永久性的人類環境,鈦材是最好的選擇,它不僅重量輕、強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
鈮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血液腐蝕的能力,可製作血管支架。W、W-Mo、W-Re和W-石墨在醫學上用作X光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難熔金屬還用於超聲波粉碎結石的電極、多維自拼合射線光柵、伽瑪刀及超聲聚能刀的準直器以及其他先進醫用設施中。
1.2.4 其他
難熔金屬的許多非金屬化合物,如WC、Cr2C3、TiC、TiN、VC、ZrC、HfC、NbC、TaC和TiCN等都是十分優異的硬質材料,作為硬質合金和金屬陶瓷已成為現代工業的「牙齒」,在水泥、陶瓷等建材、礦山、石化、勘探、冶金和電力等領域仍有十分巨大的市場拓展能力。作為超高壓模具的硬質合金頂錘為人造金剛石的廣泛應用立下了汗馬功勞,它需要同時承受6萬個大氣壓和1 500℃的高溫。
鎢、鉬作為優異的高溫爐發熱體、隔熱屏、冶煉稀土用的坩堝和支撐件已廣泛運用。大型鎢、鉬管以及鉬電極、芯桿、料斗等已成功地取代鉑在玻璃及玻纖行業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鎢基助熔劑用於鋼鐵、有色金屬等碳、硫的分析。難熔金屬還被用作紡織工業的電熱刀、鋅等冶煉的電熱元件及測溫套管。鎢基金屬陶瓷模具用於有色加工行業如擠銅等可提高工效幾十倍。
新一代高溫合金及金屬間化合物中難熔金屬的含量將進一步增加和優化,鉭、鈮強韌化的高溫合金及金屬間化合物將得到應用。鈮還是潛在的超導材料。
此外,鈦已成為繼鐵、鋁之後的第三金屬,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已超出了原難熔金屬的范疇。
2 高性能難熔材料的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難熔材料的研究已由傳統的「高純、超細、均質」演變為「納米、復合、設計和集成製造」。通過這些先進技術,難熔金屬不但可以保留自身諸如熔點高、耐腐蝕等優良性能,而且可以使其缺點例如易氧化、難制備等得到大大改善。
國外難熔金屬已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國內也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難熔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一直是緊隨鋼鐵材料之後,並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適用技術的。難熔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塑-脆轉變行為、高溫強度特性、製取工藝的最佳化、焊接、復合和增韌等。圍繞這些內容所進行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有:「凈化」、「細化」、「強韌化」和「復合化」等。
2.1 「凈化」研究
指難熔材料的純化和加工過程中環境的凈化程度的研究,其對改善鎢、鉬材料的塑性和降低其塑-脆轉變溫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氧、氮等有害雜質會導致塑-脆轉變溫度顯著提高,增大材料脆性並難以加工。
我國難熔材料的「凈化」大都從氧化物純化開始。對於鎢,通過溶劑萃取、離子交換和多次再結晶工藝,提高APT的化學純度。現能生產純度高於99.95%和雜質總含量低於100mg/kg的APT,鎢粉純度大於99.99%。
國外正在通過原子分子技術制備更高純度的難熔材料,難熔材料純凈度的提高將改善其致命的脆性和易氧化性。而且,現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所需的高純難熔金屬及單晶都用高純粉末制備。
2.2 「細化」研究
難熔材料的細化主要是指粉末細微化,這對難熔材料有著特殊重要意義,因為難熔材料大都通過粉末冶金工藝來制備,粉末的細化不僅可提高強度和韌性等力學性能,而且有利於燒結。國內主要擴大了亞微粉末和超細粉末的生產規模,因為製取超細顆粒組織的硬質合金,降低鎢坯、鉬坯的燒結溫度和獲得細晶組織的坯條需要這類粉末。
近年來,國內外還開展了納米鎢粉、鉬粉和WC粉的研究和用納米鎢粉製取W-Cu復合材料和硬質合金的探索。
2.3 「強韌化」研究
「強韌化」研究旨在改善難熔金屬材料的耐熱強度和韌性。多年來,進行了摻雜條件選擇、摻雜藍鎢還原、粉末粒度和分布的控制等重要研究,希望能獲得更高的再結晶溫度和高溫強度。強化分兩類:單一強化(使用一種強化劑)和復合強化(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強化劑)。Mo-La2O3系和Mo-La2O3-CeO2系材料的強韌化研究,開發出焊接性能優異的電極產品取代了W-ThO2系放射性材料,還研製出Mo-La2O3合金窄帶,用於燈泡玻璃封接,性能優於目前大量使用的純鉬窄帶。目前添加稀土及其氧化物的難熔合金已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2.4 「復合化」研究
「復合化」概念在難熔材料研究和開發中已被普遍認識,它包括結構復合、機制復合和組織復合。目前,世界各國正致力於發展多元復合的難熔材料,它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
2.5 活化燒結研究
難熔材料熔點很高,燒結困難。活化燒結旨在降低燒結溫度、提高綜合性能。尤其是鎢的活化燒結更有實用意義。添加鎳的活化燒結的研究已進行了多年,近年來在添迦納米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如添加5%納米鎢粉,可使鎢的燒結溫度降低200℃左右,而力學性能提高10%左右。
2.6 制備工藝及裝備的研究
制備工藝及裝備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許多先進的制備方法已用到難熔材料工業中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有等靜壓、等離子、高真空、高能粒子流、超聲成形、微波燒結、電磁共振及單晶技術等。
3 我國在難熔材料領域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下一世紀,由於難熔材料性能上的揚長抑短,其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其中鉭、鈮和鋯的增長最為迅速。同時,電子信息、能源和動力機械中的難熔材料用量將大幅度上升,預計將增長2~3倍。因此,高性能難熔材料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我國的難熔材料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鎢、鉬、鉭、鈮的工業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從資源上看,可以說難熔材料工業屬於我國的優勢產業之一。國內替代進口和提升產品層次,憑借我國難熔材料資源優勢開拓國際市場更是大有可為。
我國難熔材料工業從新中國成立至80年代初經歷了起步、崛起、工業化和穩定提高四個發展階段之後形成了較完整的生產和科研體系。80年代中期起又跨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個以科研開發提高深度加工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主的發展戰略正在深入實施。主要成就體現在:
(1)生產能力和產量有了很大提高,截止1995年,全國已形成年產近7 000t的難熔材料製品生產能力,已佔世界同類製品總生產能力的30%~40%。近3年實際產量近4 700t,已佔世界總產量的1/3左右;
(2)產品品種和結構有了很大改善;
(3)加工工藝有了長足進步;
(4)經過攻關,一批成果已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能源、石化、冶金和核工業等重要領域。
然而,在其研究開發、深加工和品種結構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
(1)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以及基礎性研究薄弱;
(2)新產品開發不足;
(3)廠家多、單體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
(4)裝備急待更新;
(5)研究儀器和設備日益老化和短缺,難以恰當表徵和評價難熔材料;
(6)缺乏對自己富有資源的珍惜和保護,資源浪費嚴重,綜合利用率低。
因此,根據我國難熔材料工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形勢,今後我國難熔材料的發展方向應是滿足國內各種需求,擴大精品輸出,重點發展特純、特異、特大、特薄和特精產品,實施精品戰略。
難熔材料工業發展目標就是要實現由初級產品數量擴大為主到結構優化為主的戰略轉變。戰略對策應是加速實現難熔金屬工業發展戰略的轉變,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並將其貫穿到科研開發、制備加工、使用性能和市場4個關鍵環節中去。
5. 是否裝甲車的裝甲鋼板硬度越大,防禦力越高
不是
裝甲鋼的特性除了硬度,還有抗屈服強度啟消(抗變形),韌性(抗碎甲彈行旁褲),熱穩定性(抗高溫燃燒性能)、抗抗輻射性能等。所以復合裝甲、凱芙拉纖維裝甲硬度比不上裝甲鋼檔簡,但抗打擊能力好於裝甲鋼。
6. 裝甲車的裝甲鋼板是否要求硬度高
確實比較高,比如BTR-90裝甲車車體用高硬度裝甲鋼製造,全焊接裝甲結構,內有凱夫萊防剝落襯層,並可披掛被動附加裝甲。它具有全方位抵禦14.5毫米機槍彈的防護力。
7. 關於鋼鐵和生物鋼的問題~坦克裝甲
你首先要明白生物鋼的定義,生物鋼名為鋼,實際不是鋼鐵,而是特種生物材料,其多半是利用蛋白質仿造蜘蛛絲纖維的原理加上尼龍材質製作而成,目前還在試驗階段,還不屬於成熟的技術。這種材料目前的構想是製作成防彈衣,和凱芙拉材質的頭盔、防彈衣原理很相似。
而坦克的裝甲,基本都是高硬度的鋼鐵。二戰的坦克和現在的也不一樣,有生鐵鑄造的炮塔,有沖壓板件,有鑄造板件,軋制板件很多,性能也不一而同。
而現在的坦克則復雜的多,多採用復合裝甲,這種技術最早由英國人提出,並製作出「喬巴姆」復合裝甲。在材質上,它雖然以鋼鐵為主體,實際已不僅僅是鋼鐵,世界各國的復合裝甲都有相當程度的保密,但我們仍能了解到,他們大多是合金鋼、防輻射鉛板、防崩落內襯組合而成的三明治結構。甚至還有鋼板-陶瓷-鋼板-鉛板-鋼板-內襯的組合,防禦能力比起二戰的坦克已經是天淵之別。例如二戰最重的鼠式坦克,150多噸裝甲也才200多mm,而現在的M1A1坦克才60噸上下的重量,裝甲已經相當於1000多mm。
8. 車鋼板是什麼材質
車鋼板材質如下:1、生產工藝特點劃分:熱軋鋼板、冷軋鋼板和塗鍍層鋼板。2、強度角度劃分:普通鋼板(軟鋼板)、低合金高強度鋼板(HSLA)、普通高強度鋼板(高強度IF鋼、BH鋼、含磷鋼和IS鋼等)和先進高強度鋼板(AHSS)。汽車鋼板與普通鋼板區別如下:1、性質不同:汽車板從生產工藝特點劃分為熱軋鋼板、冷軋鋼板和塗鍍層鋼板。鋼板是用鋼水澆注冷卻後壓制而成的平板狀鋼材。2、特點不同:鋼板是平板狀矩形的可直接軋制或由寬鋼帶剪切而成。汽車板構成車身的部件大致分為面板部件、結構部件、行走部件及增強部件。3、用途不同:汽車板用於箱包摩托車外殼汽車大巴內車頂儀錶板座椅靠板車門板、窗框等。鋼板主要用於製造橋梁船舶車輛鍋爐高壓容器輸油輸氣管道大型鋼結構等。
9. 航空母艦甲板用的是什麼鋼材
大型航空母艦需要的鋼板品種規格繁多,建造一艘.5萬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需用各種特殊品種厚鋼板4萬多噸,一般可分為船體板、裝甲板及結構板三大類。
1.船體用鋼板:要求比較低,基本上就是潛艇用的耐壓板,屈服強度通常為450兆帕和550兆帕,鋼板厚度為22~28毫米。船體的水下部分為了防止魚雷與潛艇導彈的轟擊,採用鋼板厚度達150~203毫米。也有製成雙層或三層船體,當外層鋼板被擊穿的時候,還有一層保護層,這樣就增強了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以前的航空母艦還在易受攻擊的部分採用增掛裝甲板的方式,以抵禦各種意外的攻擊。航母需要的另外一種鋼材就是裝甲鋼板。
2.裝甲鋼板:一般用在最為關鍵的核心部位。航母上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是航空母艦鋼板最厚的部分,最厚達330毫米,有點類似坦克用的裝甲鋼板;另外一個地方是航母的動力系統。如果航母的機艙被破壞,那麼航母就變成了挨打的活靶子,因此,機艙也要重點保護。重點保護的方式就是用裝甲鋼板。此外,炮台等地方也要用防彈裝甲板進行保護。航母用鋼的最重要部分是結構用鋼板。
3.結構板:主要用於飛機跑道、隔倉及船體結構等,尤其是飛機跑道,要求極高。首先,要求飛行甲板能夠承載20~30噸艦載機起飛和降落的沉重沖擊。其次,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舌的烘烤。所以,飛行甲板的屈服強度一般要達到800兆帕。還有,飛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達5毫米/米以下,否則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飛行甲板的板面越大越好,要盡量減少焊縫。總而言之,航用的結構鋼板要求高強度、小厚度、大面積、能夠在惡劣環境中使用。
10. 坦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用鋼板做的,坦克是一個復雜的戰斗機器。操縱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內有操縱機構、檢測儀表、駕駛椅等;它的駕駛室位於前部,戰斗部分位於中部,炮塔就在這里。
炮塔上裝有一門火炮,並且安裝了高射機槍。坦克的後部裝有發動機。坦克里一般配置四個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炮長和裝填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與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裝部位,T-62主戰坦克開始採用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炮彈;「酋長」坦克為了控制車高,駕駛員呈半仰卧狀態操縱車輛;通常劃分為操縱、戰斗、動力—傳動和行動4個部分。
坦克全身披著很厚的復合裝甲,厚度有幾十至幾百甚至最厚處上千毫米,一般槍彈無法穿透。目前主戰坦克大部分的行駛速度約60千米/小時,最遠行程可達650千米,最大爬坡約30°,可越寬3米的壕溝,過高1.2米垂直牆,涉水深1.5米,還可潛水5米深。
它火力強大,除裝有一門火炮外,還有高射機槍、並列機槍和航向機槍,攜帶炮彈40發~60發。這是主戰坦克具有的一些戰術性能,而每種特種坦克還有自己的特殊之處。主戰坦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坦克分類方法,從此坦克的分類開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具有其他用途的特種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