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後熱處理保溫時間標准要求
進行≥900℃後熱處理。
根據降溫速度的相關規定,焊前預熱≥200℃,焊間必須保鎮攔豎持預熱的溫度御大,焊後立即進行≥900℃後熱處理,然後保溫自然冷卻到常溫。
焊後熱處理的目的有三個:消氫、消除焊接應力、改善焊縫組織和綜合性能。衡胡
㈡ 冬季焊接溫度規范
1. 冬季焊接工作的最低環境溫度應控制在-15攝氏度至0攝氏度之間。
2. 在低於-15攝氏度的條件下進行焊接時,必須採取相應的控制和調節措施,確保焊接過程中的溫度符合規范要求。
3. 若在嚴寒環境中作業,建議搭建保溫棚,以維持焊接區域內的溫度,滿足焊接工藝的標准。
4. 低溫條件下焊接完成後,應對焊縫部位進行適當的溫度控制,減緩其冷卻速度,防止焊縫出現裂紋等質量問題。
㈢ 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的范圍、目的和方法
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焊縫的冷卻速度,防止接頭生成淬硬組織,從而避免產生冷裂紋。焊前預熱通常在100至200攝氏度范圍內進行,而後熱則是一種緩冷措施,溫度控制在200至300攝氏度之間。後熱的作用不僅是緩冷,還能使焊縫中的氫擴散出來,防止氫集聚導致裂紋。後熱的保溫時間應根據工件的厚度來確定,通常不少於0.5小時。
焊後熱處理的方法包括簡化和激化兩種類型,具體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1. 低於下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例如消除應力的退火,溫度一般在600至700攝氏度之間。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
2. 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正火,溫度在950至1150攝氏度之間。這種處理可以細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例如,不銹鋼的固熔穩定化處理,溫度大約在1050攝氏度,可以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能,尤其是抗晶間腐蝕的能力。
3. 先進行高於上轉變溫度的處理,再進行低於下轉變溫度的熱處理,例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 在上下轉變溫度之間進行的焊後熱處理,溫度在750至900攝氏度之間。這種處理可以用於某些材料的實效強化重結晶退火等。
若想更詳細地了解焊後熱處理,建議查閱相關書籍,以獲得更深入的知識。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㈣ 請教各位高人:熱力管道焊接在什麼條件下需要熱處理
熱處理是為了降低焊接接頭的殘余應力,改善焊縫金屬的金相組織與性能。
焊接熱處理是指在焊接之前、焊接過程中或焊接之後,將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下來,以改善工件的焊接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是改善
焊接接頭的金相組織的一種工藝方法。焊接熱處理包括預熱、後熱和焊後熱處理。
滿足以下條件需熱處理:
1、壁厚大於30mm的碳素鋼管子和管件;
2、壁厚大於32mm的碳素鋼容器;
3、壁厚大於28mm的普通低合金鋼容器;
4、耐熱鋼管子和管件。
對於耐熱鋼管子和管件,凡採用氬弧焊或低氫型焊條,焊前預熱和焊後適當緩冷的下列部件可免作焊後熱處理:
4.1 壁厚小於或等於10mm,管徑小於或等於108mm的15CrMo、12Cr2Mo鋼管子。
4.2 壁厚小於或等於8mm,管徑小於或等於108mm的12 Cr1MoV鋼管子。
4.3 壁厚小於或等於6mm,管徑小於或等於63mm的12 Cr2MoWVB鋼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