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縫深度 焊角測量尺 怎麼用
1、測量平面焊縫高度
首先把咬邊尺對准零,並緊固螺絲,然後滑動高度尺與焊點接觸,高度尺的所指示值,即為焊縫高度。
焊接檢驗尺的計量性能要求
1、高度尺、咬邊深度尺和多用尺指標線棱邊至主尺標記面的距離不大於0.3mm。
2、標尺標記的寬度和寬度差:標尺標記的寬度應為(0.15±0.05)mm,寬度差0.05mm。
3、測量面的表面粗糙掘州度:不大於Ra0.8 μm。
4、測量面的平面度:不大於0.02mm。在寬度尺測量面距短邊0.2mm內及其他測量面距短邊1mm內允許塌邊。
5、角度樣板的偏差和測角度尺的示值誤差:最大允許誤差不超過±30′。
來對接焊縫幾何形狀的參數有焊縫自寬度、余高、熔深,
(1)焊縫寬度指焊縫表面與母材的交界處稱為焊趾。而單道焊縫橫截面中,兩焊趾之間的距離稱為焊縫寬度。
(2)余高指超出焊縫表面焊趾連線上面的那部分焊縫金屬的高度稱為余高。焊縫的余高使焊縫的橫截面增加,承載能力提高,並且能增加射線攝片的靈敏度,但卻使焊趾處會產生應力集中。通常要求余高不能低於母材,其高度隨母材厚度增加而加大,但最大不得超過3mm。
(3)熔深在焊接接頭橫截面上,母材熔化的深度稱為熔深。一定的熔深值保證了焊縫和母材的結合強度。當填充金屬材料(焊條或焊絲)一定時,熔深的大小決定了焊縫的化學成分。不同的焊接方法要求不同的熔深值,例如堆焊時,為了保持堆焊層的硬度,減少母材對焊縫的稀釋作用,在保證熔透的前提下,應要求較小的熔深。
Ⅲ 焊縫寬窄差是什麼意思
焊縫寬窄差是指焊接過程中焊接金屬零件的焊縫寬度與規定要求之間的差異。焊縫寬度是指焊接過程中焊縫的最寬部分的尺寸,通常用毫米(mm)或英寸(inch)來表示。焊縫寬窄差的大小與焊接過程的精度、金屬材料的性質以及焊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有關。
焊縫寬窄差的大小對焊接件的質量及使用性能有著重要影響。如果焊縫寬窄差過大,可能會導致焊接缺陷,如焊縫缺口、氣孔、夾雜物等,從而降低焊接接頭的強度和密封性。而焊縫寬窄差過小,則可能會使焊接接頭的強度不夠,無法滿足工程要求。
為了控制焊縫寬窄差,在焊接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選擇適當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參數,以保證焊縫的形成和尺寸達到要求。
2. 在設計和准備焊接接頭時,考慮到焊縫寬度的變化范圍,合理規劃焊縫形狀和尺寸。
3. 控制焊接過程中的熱量輸入和焊接速度,避免過熱或過快造成焊縫寬度異常。
4. 質量控制,檢測焊縫寬度,並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焊接參數或進行修復。
總之,焊縫寬窄差是焊接過程中焊接缺陷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直接關繫到焊接接頭的質量和使用性能。
Ⅳ 角焊縫高度和寬度標准國家標准
在焊接工藝中,角焊縫的高度和寬度是確保結構強度與穩定性的關鍵指標。根據國家標准,當焊縫厚度超過14毫米時,必須採用單邊坡口;若焊縫厚度達到20毫米以上,則需使用雙邊坡口。對於平行對接和垂直對接的焊縫,無論單邊還是雙邊,均需開設坡口。
具體而言,手工焊的坡口總角度應在40°至45°之間,而氣體保護焊的坡口角度則為25°至30°。平行對接和垂直對接焊縫的單邊坡口深度計算為母板厚度減去2毫米,雙邊坡口的深度則為母板厚度的一半再減去1毫米。對於有外露角焊縫的情況,單邊坡口的深度不得小於母板厚度的一半,雙邊坡口的深度則需不小於母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角焊縫的外露高度同樣至關重要。單邊坡口的外露高度不得低於母板厚度的1倍,雙邊坡口則需不低於母板厚度的0.5倍。外露焊縫的角度應保持在45°,以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單邊角焊縫的最小高度應達到母板厚度的1.5倍,雙邊角焊縫則需達到0.8倍,均以確保焊接結構的強度和耐用性。
箱形構造的封板與內部肋板之間的焊接需採用開塞焊槽技術,焊槽寬度等於內部肋板厚度,塞焊縫的總長度不得少於總結合長度的2/3,每隔150毫米需開塞焊槽300毫米。相鄰的塞焊縫需錯開布置,以避免結構應力集中。
除了特殊要求外,所有焊縫均應為連續焊縫。焊縫中不允許存在夾渣、氣孔或啃邊現象,收口處不得有缺口,整體外觀應平直圓滑或呈規則的魚鱗狀。同一焊縫的形狀需保持一致,接縫處的突變不得超過2毫米,整條焊縫的高度差和形狀偏差不得超過3毫米。
此標准自公布之日起實施。若圖紙要求低於本標准,應以本標准為准;若高於本標准,則遵循圖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