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鍍鋅管尺寸
1.2寸鍍鋅管內徑約32mm 外徑大約42.25mm
冷鍍鋅管
冷鍍鋅管就是電鍍鋅,鍍鋅量很少,只有10-50g/m2,其本身的耐腐蝕性比熱鍍鋅管相差很多。正規的鍍鋅管生產廠家,為了保證質量,大多不採用電鍍鋅(冷鍍)。只有那些規模小、設備陳舊的小企業採用電鍍鋅,當然他們的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
建設部已正式下文,淘汰技術落後的冷鍍鋅管,不準用冷鍍鋅管作水、煤氣管。 冷鍍鋅鋼管鍍鋅層是電鍍層,鋅層與鋼管基體獨立分層。鋅層較薄,鋅層簡單附著在鋼管基體上,容易脫落。故其耐腐蝕性能差。在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冷鍍鋅鋼管作為給水管。
『貳』 DN150鋼管在0.01MPa時過水量多少計算公式是什麼
無縫鋼管表示方法一般為外徑*壁厚,DN150無縫鋼管國標壁厚是5mm。壁厚是一個系列,版是根據你的權設計壓力、溫度、管線材質算出來的。各個型號的鍍鋅無縫鋼管的國標厚度表如圖所示:無縫鋼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輸送流體的管道,如輸送石油、天然氣、煤氣、水及某些固體物料的管道等。鋼管與圓鋼等實心鋼材相比,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是一種經濟截面鋼材,廣泛用於製造結構件和機械零件,如石油鑽桿、汽車傳動軸、自行車架以及建築施工中用的鋼腳手架等用鋼管製造環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簡化製造工序,節約材料和加工工時,已廣泛用鋼管來製造。
『叄』 40*80*2.5㎜矩形鋼管每米重量
40mm×80mm×2.5mm的矩形鋼管每米4.514公斤
計算過程如下:
米重=0.00785×截面積=0.00785×[40×80-(40-2.5-2.5)×(80-2.5-2.5)]=4.514公斤/米
(3)鍍鋅方管抗彎計算擴展閱讀內:
米重另外一個計容算公式是:米重=7.85x100x截面積(截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克/米)
米重=7.85x100x截面積÷1000(截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千克/米)
矩形管又稱扁管、扁方管或方扁管(顧名思義)。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所以廣泛用於製造機械零件和工程結構。它是以Q235熱軋或冷軋帶鋼或卷板為母材經冷彎曲加工成型後再經高頻焊接製成的方形截面形狀尺寸的型鋼。熱軋特厚壁方管除壁厚增厚外情況,其角部尺寸和邊部平直度均達到甚至超過電阻焊冷成型方管的水平。
矩形管的分類:鋼管分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有縫管)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肆』 鋼管支撐強度及穩定性驗算分項系數是多少
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1 總則
1.0.1 為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設計與施工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施工用落地式(底撐式)單、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以及水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架的設計與施工。
單排腳手架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1) 牆體厚度小於或等於180mm;(2) 建築物高度超過24m;
(3) 空斗磚牆、加氣塊牆等輕質牆體;(4) 砌築砂漿強度等級小於或等於M1.0的磚牆。
1.0.3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前,應按本規范的規定對腳手架結構構件與立桿地基承載力進行設計計算,但在本規范第5.1.5條規定的情況下,相應桿件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
1.0.4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前,應根據本規范的規定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1.0.5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語、符號
2.1 術語
2.1.1 腳手架 為建築施工而搭設的上料、堆料與施工作業用的臨時結構架。
2.1.2 單排腳手架(單排架) 只有一排立桿,橫向水平桿的一端擱置在牆體上的腳手架。
2.1.3 雙排腳手架(雙排架) 由內外兩排立桿和水平桿等構成的腳手架。
2.1.4 結構腳手架 用於砌築和結構工程施工作業的腳手架。
2.1.5 裝修腳手架 用於裝修工程施工作業的腳手架。
2.1.6 敞開式腳手架 僅設有作業層欄桿和擋腳板,無其它遮擋設施的腳手架。
2.1.7 局部封閉腳手架 遮擋面積小於30%的腳手架。
2.1.8 半封閉腳手架 遮擋面積佔30%~70%的腳手架。
2.1.9 全封閉腳手架 沿腳手架外側全長和全高封閉的腳手架。
2.1.10 模板支架 用於支撐模板的、採用腳手架材料搭設的架子。
2.1.11 開口型腳手架 沿建築周邊非交圈設置的腳手架。
2.1.12 封圈型腳手架 沿建築周邊交圈設置的腳手架。
2.1.13 扣件 採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
2.1.14 直角扣件 用於垂直交叉桿件間連接的扣件。
2.1.15 旋轉扣件 用於平行或斜交桿件間連接的扣件。
2.1.16 對接扣件 用於桿件對接連接的扣件。
2.1.17 防滑扣件 根據抗滑要求增設的非連接用途扣件。
2.1.18 底座 設於立桿底部的墊座。
2.1.19 固定底座 不能調節支墊高度的底座。
2.1.20 可調底座 能夠調節支墊高度的底座。
2.1.21 墊板 設於底座下的支承板。
2.1.22 立桿 腳手架中垂直於水平面的豎向桿件。
2.1.23 外立桿 雙排腳手架中離開牆體一側的立桿,或單排架立桿。
2.1.24 內立桿 雙排腳手架中貼近牆體一側的立桿。
2.1.25 角桿 位於腳手架轉角處的立桿。
2.1.26 雙管立桿 兩根並列緊靠的立桿。
2.1.27 主立桿 雙管立桿中直接承受頂部荷載的立桿。
2.1.28 副立桿 雙管立桿中分擔主立桿荷載的立桿。
2.1.29 水平桿 腳手架中的水平桿件。
2.1.30 縱向水平 沿腳手架縱向設置的水平桿。
2.1.31 橫向水平桿 沿腳手架橫向設置的水平桿。
2.1.32 掃地桿 貼近地面,連接立桿根部的水平桿。
2.1.33 縱向掃地桿 沿腳手架縱向設置的掃地桿。
2.1.34 橫向掃地桿 沿腳手架橫向設置的掃地桿。
2.1.35 連牆件 連接腳手架與建築物的構件。
2.1.36 剛性連牆件 採用鋼管、扣件或預埋件組成的連牆件。
2.1.37 柔性連牆件 採用鋼筋作拉筋構成的連牆件。
2.1.38 連牆件間距 腳手架相鄰連牆件之間的距離。
2.1.39 連牆件豎距 上下相鄰連牆件之間的垂直距離。
2.1.40 連牆件橫距 左右相鄰連牆件之間的垂直距離。
2.1.41 橫向斜撐 與雙排腳手架內、外立桿或水平桿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桿。
2.1.42 剪刀撐 在腳手架外側面成對設置的交叉斜桿。
2.1.43 拋撐 與腳手架外側面斜交的桿件。
2.1.44 腳手架高度 自立桿底座下皮至架頂欄桿上皮之間的垂直距離。
2.1.45 腳手架長度 腳手架縱向兩端立桿外皮間的水平距離。
2.1.46 腳手架寬度
雙排腳手架橫向兩側立桿外皮之間的水平距離,單排腳手架為外立桿外皮至牆面的距離。
2.1.47 立桿步距(步) 上下水平桿軸線間的距離。
2.1.48 立桿間距 腳手架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
2.1.49 立桿縱距(跨) 腳手架立桿的縱向間距
2.1.50 立桿橫距 腳手架立桿的橫向間距,單排腳手架為外立桿軸線至牆面的距離。
2.1.51 主節點 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三桿緊靠的扣接點。
2.1.52 作業層 上人作業的腳手架鋪板層。
2.2 符號
3 構配件
3.1 鋼管
3.1.1 腳手架鋼管應採用現行國家標准《直縫電焊鋼管》(GB/T 12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 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
3.1.2 腳手架鋼管的尺寸應按表3.1.2採用。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於25kg,宜採用φ48×3.5鋼管。
腳手架鋼管尺寸(mm) 表3.1.2
3.1.3 鋼管的尺寸和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新、舊鋼管的尺寸、表面質量和外形應分別符合本規范第8.1.1、8.1.2條的規定;
(2) 鋼管上嚴禁打孔。
3.2 扣件
3.2.1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採用可鍛鑄鐵製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鋼管腳手架扣件》(GB 15831)的規定;採用其它材料製作的扣件,應經試驗證明其質量符合該標準的規定後方可使用。
3.2.2 腳手架採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
3.3 腳手板
3.3.1 腳手板可採用鋼、木、竹材料製作,每塊質量不宜大於30kg。
3.3.2 沖壓鋼腳手板的材質應符號現行國家標准《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其質量與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本規范第8.1.4條1款的規定,並應有防滑措施。
3.3.3 木腳手板應採用杉木或松木製作,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木結構設計規范》(GBJ 5)中Ⅱ級材質的規定。腳手板厚度不應小於50mm,兩端應各設直徑為4mm的鍍鋅鋼絲箍兩道。
3.3.4 竹腳手板宜採用由毛竹或楠竹製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3.4 連牆件
3.4.1 連牆桿的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
4 荷載
4.1 荷載分類
4.1.1 作用於腳手架的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恆荷載)與可變荷載(活荷載)。
4.1.2 永久荷載(恆荷載)可分為:
(1) 腳手架結構自重,包括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和扣件等的自重;
(2) 構、配件自重,包括腳手板、欄桿、擋腳板、安全網等防護設施的自重。
4.1.3 可變荷載(活荷載)可分為:
(1) 施工荷載,包括作業層上的人員、器具和材料的自重;
(2) 風荷載。
4.2 荷載標准值
4.2.1 永久荷載標准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准值,宜按本規范附錄A表A-1採用;
(2) 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與竹串片腳手板自重標准值,應按表4.2.1-1採用;
腳手板自重標准值 表4.2.1-1
(3) 欄桿與擋腳板自重標准值,應按表4.2.1-2採用。
欄桿、擋腳板自重標准值 表4.2.1-2
(4) 腳手架上吊掛的安全設施(安全網、葦席、竹笆及帆布等)的荷載應按實際情況採用。
4.2.2 裝修與結構腳手架作業層上的施工均布活荷載標准值,應按表4.2.2採用;其他用途腳手架的施工均布活荷載標准值,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施工均布活荷載標准值 表4.2.2
註:斜道均布活荷載標准值不應低於2kN/m2
4.2.3 作用於腳手架上的水平風荷載標准值,應按下式計算:
wk=0.7μz·μs·w0 (4.2.3)
式中 wk——風荷載標准值(kN/m2);
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J 9)規定採用;
μs——腳手架風荷載體型系數,按本規范表4.2.4的規定採用;
w0——基本風壓(kN/m2),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J 9)的規定採用。
4.2.4 腳手架的風荷載體型系數,應按表4.2.4的規定採用。
腳手架的風荷載體型系數μs 表4.2.4
註:1.μstw值可將腳手架視為桁架,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J 9)表6.3.1第32項和第36項的規定計算;
2.φ為擋風系數,φ=1.2An/AW,其中An為擋風面積;AW為迎風面積。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的φ值宜按本規范附錄A表A-3採用。
4.3 荷載效應組合
4.3.1 設計腳手架的承重構件時,應根據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荷載取其最不利組合進行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宜按表4.3.1採用。
荷載效應組合 表4.3.1
4.3.2 在基本風壓等於或小於0.35kN/m2的地區,對於僅有欄桿和擋腳板的敞開式腳手架,當每個連牆點覆蓋的面積不大於30m2,構造符合本規范第6.4節規定時,驗算腳手架立桿的穩定性,可不考慮風荷載作用。
5 設計計算
5.1 基本設計規定
5.1.1 腳手架的承載能力應按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的要求,採用分項系數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可只進行下列設計計算:
(1) 縱向、橫向水平桿等受彎構件的強度和連接扣件抗滑承載力計算;
(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3) 連牆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的計算;
(4) 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
5.1.2 計算構件的強度、穩定性與連接強度時,應採用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設計值。永久荷載分項系數應取1.2,可變荷載分項系數應取1.4。
5.1.3 腳手架中的受彎構件,尚應根據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驗算變形。
驗算構件變形時,應採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的設計值。
5.1.4 當縱向或橫向水平桿的軸線對立桿軸線的偏心距不大於55mm時,立桿穩定性計算中可不考慮此偏心距的影響。
5.1.5 50m以下的常用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當採用本規范第6.1.1條規定的構造尺寸,且符合本規范表5.1.7注、第6章構造規定時,其相應桿件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但連牆件、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
5.1.6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應按表5.1.6採用。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N/mm2) 表5.1.6
5.1.7 扣件、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5.1.7採用。
扣件、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kN) 表5.1.7
註: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值不應小於40N·m,且不應大於65N·m
5.1.8 受彎構件的撓度不應超過表5.1.8中規定的容許值。
受彎構件的撓度 表5.1.8
註:l為受彎構件的跨度。
5.1.9 受壓、受拉構件的長細比不應超過表5.1.9中規定的容許值。
受壓、受拉構件的容許長細比 表5.1.9
註:計算λ時,立桿的計算長度按本規范(5.3.3)式計算但k值取1.00,本表中其它桿件的計算長度l0按l0=μl=1.27l計算。
5.2 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計算
5.2.1 縱向、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應按下式計算:
σ=M/W≤f (5.2.1)
式中 M——彎矩設計值,應按本規范第5.2.2條的規定計算;
W——截面模量,應本規范附錄B表B採用;
f——鋼材的抗彎強度設計值,應按本規范表5.1.6採用。
5.2.2 縱向、橫向水平桿彎矩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M=1.2MGk+1.4ΣMQk (5.2.2)
式中MGk——腳手板自重標准值產生的彎矩;
MQk——施工荷載標准值產生的彎矩。
5.2.3 縱向、橫向水平桿的撓度應符合下式規定:
v≤[v] (5.2.3)
式中 v——撓度;
[v]——容許撓度,應按本規范表5.1.8採用。
5.2.4 計算縱向、橫向水平桿的內力與撓度時,縱向水平桿宜按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跨度取縱距la;橫向水平桿宜按簡支梁計算,計算跨度l0可按圖5.2.4採用;雙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的構造外伸長度a=500時,其計算外伸長度a1可取300mm。
(a)雙排腳手架;(b)單排腳手架
1―橫向水平桿;2―縱向水平桿;3―立桿
圖5.2.4 橫向水平桿計算跨度
5.2.5 縱向或橫向水平與立桿連接時,其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規定:
R≤Rc
式中 R——縱向、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應按本規范表5.1.7採用。
5.3 立桿計算
5.3.1 立桿的穩定性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3.2 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不組合風荷載時
N=1.2(NG1k+NG2k)+1.4ΣNQk (5.3.2-1)
組合風荷載時
N=1.2(NG1k+NG2k)+0.85×1.4ΣNQk (5.3.2-2)
式中NG1k——腳手架結構自重標准值產生的軸向力;
NG2k——構配件自重標准值產生的軸向力;
ΣNQk——施工荷載標准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可按一縱距(跨)內離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
5.3.3 立桿計算長度l0應按下式計算:
l0=kμh (5.3.3)
式中 k——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其值取1.155。
μ——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應按表5.3.3採用;
h——立桿步距。
腳手架立桿的計算長度系數μ 表5.3.3
5.3.4 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可按下式計算:
Mw=0.85×1.4Mwk=0.85×1.4ωklah2/10 (5.3.4)
式中 Mwk——風荷載標准值產生的彎矩;
ww——風荷載標准值,應按本規范(4.2.3)式計算;
la——立桿縱距。
5.3.5 立桿穩定性計算部位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腳手架搭設尺寸採用相同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和連牆件間距時,應計算底層立桿段;
(2) 當腳手架搭設尺寸中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和連牆件間距有變化時,除計算底層產桿段外,還必須對出現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桿縱距、立桿橫距、連牆件間距等部位的立桿段進行驗算;
(3) 雙管立桿變截面處主立桿上部單根立桿的穩定性,應按本規范公式5.3.1-1或5.3.1-2進行計算。
5.3.6 當立桿採用單管時,敞開式、全封閉、半封閉腳手架的可搭設高度Hs,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並取小者。但當符合本規范第4.3.2條規定時,可僅計算(5.3.6-1)式:
……
『伍』 矩形鋼管理論重量
矩形鋼管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2[(a-d-2r+π(r+d/2)/2+(b-d-2r+π(r+d/2)/2)x7.85d(kg),a,b為矩形管長和寬(m),r為管內腔四角的圓弧半回徑(m),d為壁厚(mm)。
理論重答量表如下:
矩形管是一種中空的長條鋼材,又稱扁管、扁方管或方扁管(顧名思義)。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所以廣泛用於製造機械零件和工程結構。
(5)鍍鋅方管抗彎計算擴展閱讀
矩形管的分類:鋼管分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有縫管)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陸』 60*40*2的方鋼1米是多少kg
是60毫米×40毫米×2毫米的矩形管1米是3.0144kg。
計算過程如下:
鋼鐵密度=7.85克/立方厘米
這個矩形管米重=0.00785×截面積(截面積單位平方毫米)
=0.00785×(60×40-56×36)
=3.0144公斤/米
(方鋼是截面是正方形的實心型鋼)
(6)鍍鋅方管抗彎計算擴展閱讀:
一種中空的長條鋼材,又稱扁管、扁方管或方扁管(顧名思義)。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所以廣泛用於製造機械零件和工程結構。
一種空心方形的截面輕型薄壁鋼管,也稱為鋼製冷彎型材。它是以Q235熱軋或冷軋帶鋼或卷板為母材經冷彎曲加工成型後再經高頻焊接製成的方形截面形狀尺寸的型鋼。熱軋特厚壁方管除壁厚增厚外情況,其角部尺寸和邊部平直度均達到甚至超過電阻焊冷成型方管的水平。
矩形管的分類:鋼管分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有縫管)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用途是建築,機械製造,鋼鐵建設項目, 造船,太陽能發電支架,鋼結構工程,電力工程,電廠,農業和化學機械,玻璃幕牆,汽車底盤,機場等。
計算公式:2[(a-d-2r+π(r+d/2)/2+(b-d-2r+π(r+d/2)/2)x7.85d(kg),a,b為矩形管長和寬(m),r為管內腔四角的圓弧半徑(m),d為壁厚(mm)。
『柒』 40*40*2.5的方管怎麼計算重量
1、根據行管公式:40*40*2.5的方管重量=(40*40-35*35)*0.00000785*長度(單位:MM)。
『捌』 方管的承載力計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內生的壓應力。容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8)鍍鋅方管抗彎計算擴展閱讀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復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
『玖』 方鋼管的承重受力計算
我是做鋼結構設計的,計算如下(軟體PKPM-STS):
荷載:相當於線荷載(活荷載):40KN/2=20KM/m
計算書:
-------------------------------
| 簡支梁設計 |
| |
| 構件:BEAM1 |
| 日期:2011/12/23 |
| 時間:14:05:09 |
-------------------------------
----- 設計信息 -----
鋼梁鋼材:Q235
梁跨度(m): 2.000
梁平面外計算長度(m): 2.000
鋼梁截面:箱形截面:
B*H*T1*T2=100*150*4*4
容許撓度限值[υ]: l/240 = 8.333 (mm)
強度計算凈截面系數:1.000
計算梁截面自重作用: 計算
簡支梁受荷方式: 豎向單向受荷
荷載組合分項系數按荷載規范自動取值
----- 設計依據 -----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
《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
----- 簡支梁作用與驗算 -----
1、截面特性計算
A =1.9360e-003; Xc =5.0000e-002; Yc =7.5000e-002;
Ix =6.1731e-006; Iy =3.2855e-006;
ix =5.6468e-002; iy =4.1195e-002;
W1x=8.2308e-005; W2x=8.2308e-005;
W1y=6.5711e-005; W2y=6.5711e-005;
2、簡支梁自重作用計算
梁自重荷載作用計算:
簡支梁自重 (KN): G =3.0395e-001;
自重作用折算樑上均布線荷(KN/m) p=1.5198e-001;
3、樑上活載作用
荷載編號 荷載類型 荷載值1 荷載參數1 荷載參數2 荷載值2
1 1 20.00 0.00 0.00 0.00
4、單工況荷載標准值作用支座反力 (壓為正,單位:KN)
△恆載標准值支座反力
左支座反力 Rd1=0.152, 右支座反力 Rd2=0.152
△活載標准值支座反力
左支座反力 Rl1=20.000, 右支座反力 Rl2=20.000
5、樑上各斷面內力計算結果
△組合1:1.2恆+1.4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4.306 7.828 10.568 12.525 13.700 14.091
剪力(kN) : 28.182 23.485 18.788 14.091 9.394 4.697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13.700 12.525 10.568 7.828 4.306 0.000
剪力(kN) : -4.697 -9.394 -14.091 -18.788 -23.485 -28.182
△組合2:1.35恆+0.7*1.4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3.026 5.501 7.427 8.802 9.628 9.903
剪力(kN) : 19.805 16.504 13.203 9.903 6.602 3.301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9.628 8.802 7.427 5.501 3.026 0.000
剪力(kN) : -3.301 -6.602 -9.903 -13.203 -16.504 -19.805
6、局部穩定驗算
翼緣寬厚比 B/T=23.00 < 容許寬厚比 [B/T] =40.0
腹板計算高厚比 H0/Tw=35.50 < 容許高厚比[H0/Tw]=80.0
7、簡支梁截面強度驗算
簡支梁最大正彎矩(kN.m):14.091 (組合:1; 控制位置:1.000m)
強度計算最大應力(N/mm2):163.048 < f=215.000
簡支梁抗彎強度驗算滿足。
簡支梁最大作用剪力(kN):28.182 (組合:1; 控制位置:0.000m)
簡支梁抗剪計算應力(N/mm2):28.170 < fv=125.000
簡支梁抗剪承載能力滿足。
8、簡支梁整體穩定驗算
平面外長細比 λy:48.549
梁整體穩定系數φb:1.000
簡支梁最大正彎矩(kN.m):14.091 (組合:1; 控制位置:1.000m)
簡支梁整體穩定計算最大應力(N/mm2):171.200 < f=215.000
簡支梁整體穩定驗算滿足。
9、簡支梁撓度驗算
△標准組合:1.0恆+1.0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3.079 5.598 7.557 8.956 9.796 10.076
剪力(kN) : 20.152 16.793 13.435 10.076 6.717 3.359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9.796 8.956 7.557 5.598 3.079 0.000
剪力(kN) : -3.359 -6.717 -10.076 -13.435 -16.793 -20.152
簡支梁撓度計算結果: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撓度值(mm): 0.000 0.863 1.661 2.339 2.853 3.174 3.283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撓度值(mm): 3.174 2.853 2.339 1.661 0.863 0.000
最大撓度所在位置: 1.000m
計算最大撓度: 3.283(mm) < 容許撓度: 8.333(mm)
簡支梁撓度驗算滿足。
****** 簡支梁驗算滿足。******
====== 計算結束 ======
希望對你有用,也可以進行工程設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