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的范圍、目的和方法
焊前預熱和後熱是為了降低焊縫的冷卻速度,防止接頭生成淬硬組織,產生冷裂紋。焊前預熱溫度一般在100-200度,
後熱不屬於熱處理,也是一種緩冷措施,後熱的溫度在200-300度,有的單純是為了緩冷,有的是針對消氫處理的,一定的後熱溫度,能使焊縫中氫擴散出來,不至於集聚導致裂紋。後熱保溫時間要根據工件厚度來確定,一般不會低於0.5小時的。
焊後熱處理的就多了,主要分為四種:
1低於下轉變溫度做豎喚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消除應力退火,溫度一般在600-700之間純凱,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2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正火,溫度在950-1150之間,細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再如不銹鋼的固熔、穩定化處理,溫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能纖源。尤其是抗晶間腐蝕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藝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鋼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處理再進行低於下轉變溫度下的熱處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轉變溫度之間進行的焊後熱處理。750-900之間,一些材料的實效強化重結晶退火等。
想詳細的了解,建議找些書看看。不好講的太詳細。
錯誤之處,大家多多批評!謝謝!
② 焊接前預熱有什麼作用
焊前預熱就是焊前將焊件局部和整體進行適當加熱的工藝措施。其目的是減小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避免產生淬硬組織和減小焊接應力與變形,它是防止產生焊接裂紋的有效方法。
焊前預熱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焰加熱、加熱爐加熱和遠紅外加熱。預熱時,應採用表面接觸式溫度計在待焊區域兩側30~50mm范圍內測量溫度。
1.預熱是防止冷裂紋、熱裂紋和熱影響區出現淬硬組織的有效措施。當焊接含碳量高的碳鋼、低合金鋼、耐熱鋼,以及普通低碳鋼剛度較大的構件時,由於焊縫冷卻速度快,容易在焊縫及熱影響區產生淬硬組織,從而導致裂紋的產生。所以對焊件必須進行預熱。預熱能達到減慢冷卻速度的目的,可以防止焊縫產生裂紋。
2.對拘束大的焊接接頭區進行焊接時,由於急冷急熱,會在接頭區產生收縮應力,從而引起裂紋。焊前對接頭區進行預熱,就可以減小收縮應力,防止裂紋的產生。
3.在溫度較低的區域進行焊接時,為防止產生裂紋,即使是低碳鋼其厚度超過20ram也必須進行預熱處理。
4.預熱還能清除油污、水分等影響焊縫質量的因素,而且還能促使焊縫中氫的逸出,從而為防止產生氣孔等缺陷起到相應的作用,也防止了裂紋的產生。
③ 怎樣進行焊前預熱
焊前預熱:
焊接開始前,對焊件的全部(或局部)進行加熱的工藝,叫預熱。預熱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使焊後能緩慢冷卻,防止產生焊接裂紋,特別是冷裂紋。強度級別較高,具有淬硬傾向的低合金結構鋼,導熱性特別良好的有色金屬,厚度較大的焊件焊前往往需要採取預熱措施。
正確選擇適當的預熱溫度,是保證預熱效果的關鍵。對於低合金結構鋼,過高的預熱溫度會導致焊縫及熱影響區晶粒粗大、力學性能不穩定,熱影響區沖擊韌度急劇下降。
有時還會在焊縫中出現大量氣孔。過高的預熱溫度還要增加設備投資及惡化焊工的操作條件。所以,應該在防止焊接裂紋的條件下,選擇較低的預熱溫度。
焊前預熱就是焊前將焊件局部和整體進行適當加熱的工藝措施。其目的是減小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避免產生淬硬組織和減小焊接應力與變形,它是防止產生焊接裂紋的有效方法。
焊前預熱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焰加熱、加熱爐加熱和遠紅外加熱。預熱時,應採用表面接觸式溫度計在待焊區域兩側30~50mm范圍內測量溫度。
④ 焊接過程中,溫度過高,會產生哪些現象
【現象】厚來板多層焊接時,不注意層源間溫度控制,如層間間隔時間過長,不重新預熱就施焊容易在層間產生冷裂紋;如過間隔時間過短,層間溫度過高(超過900℃),對焊縫及熱影響區的性能也會產生影響,會造成晶粒粗大,致使韌性及塑性下降,會對接頭留下潛在隱患。
【措施】厚板多層焊接時,應加強對層間溫度的控制,在連續施焊過程中應檢驗焊接的母材溫度,使層間溫度盡量能與預熱溫度保持一致,對層間的最高溫度也要加以控制。
焊接時間不應過長,如遇有焊接中斷的情況時應採取適當的後熱、保溫措施,再次施焊時,重新預熱溫度應適當高於初始預熱溫度。
⑤ 焊接前預熱有什麼作用
焊前預熱這件事是針對的碳鋼和低合金鋼這些鋼材的焊接工藝。為什麼是這些材料,是因為它們在不同的溫度區間會有相變產生。而奧氏體不銹鋼就不用預熱,也不用焊後熱處理,因為它沒有相變。相變是啥,就是高溫時是一種晶體結構,低溫時又是另一種。而不同的晶體結構有不同的組織性能。
預熱能產生什麼效果,主要就是緩解冷卻速度。搞焊接的應該知道碳鋼低合金鋼焊接產生延遲裂紋的三要素: 擴散氫,淬硬組織和拘束度。那麼我們控製冷裂紋就是從這三方面入手的。
擴散氫: 這個不用多說,打磨清理表面雜物,使用鹼性焊材,烘乾焊條焊劑等。
淬硬組織: 這個就是開篇說的快速冷卻時,由於不均勻相變,晶格畸變產生的脆硬馬氏體組織。它的產生與化學成分和冷卻速度有關,其中化學成分決定了材料的碳當量,碳當量又決定了淬硬傾向。控製冷卻速度,就是為了避免產生淬硬組織,冷卻速度有幾個因素決定: 預熱溫度,焊接熱輸入,焊接方法和母材厚度,說白了,就是焊接時工件上的熱量要保持住,不能讓它散走了。
拘束度: 這個文縐縐的詞,簡單說就是焊接完後能不能自由收縮,不能的話,那焊件中的內應力必然就很大。俗話說的好,只要有焊接,那不產生變形就產生應力,二者必有其一。
簡單說,預熱就是為了防止冷裂紋的產生,但要明白一點,預熱溫度的制定是與化學成分,擴散氫含量,焊接熱輸入,焊接方法,母材厚度和拘束度都有關系的,這是個綜合性的因素。不是說我做了焊接工藝評定,定了個預熱溫度,試驗合格了就完事了,不能所有接頭都用這個溫度。你也許要跟我提什麼連續冷卻轉變溫度CCT曲線,這玩意也僅供參考而已,工程上不實用。舉個例子,筒體開孔接管插入的焊接,即使是Q235這種低碳鋼,在打底焊時就可能會裂,因為拘束度高,預熱即可預防。
焊接接頭預熱溫度的確定常用的有兩種標准方法,一種是EN1011,一種是AWS D1.1方法,兩種都是考慮了各個影響因素,後一種比前一種要保守,就是計算出來的預熱溫度偏高些
⑥ 焊接前預熱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我們知道一般的重要部件的焊接、合金鋼的焊接和厚件的焊接要求焊接前預熱。
焊接前預裂搭熱的肆迅拿主要功能是:
(1) 預熱可降低焊接後的冷卻速度, 有利於消除焊縫金屬中的氫擴散, 避免氫致裂紋。同時也降低了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硬化程度, 提高了焊接接昌扒頭的抗裂性。
(2) 預熱可以減少焊接應力。即使是局部預熱或整體預熱也能降低焊接區焊工之間的溫差 (也稱為溫度梯度)。這樣, 一方面降低了焊接應力, 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應變率, 有利於避免焊接裂紋的發生。
(3) 預熱可以降低焊接結構的結合度, 降低接頭的結合度尤為明顯, 隨著預熱溫度的增加, 裂紋的發生率降低。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的選擇不僅與鋼和電極的化學成分有關, 而且與焊接結構、焊接方法和環境溫度的剛性有關, 因此我們應該考慮這些因素全面.另外, 預熱溫度在鋼板厚度方向均勻性和焊縫區均勻性方面, 對降低焊接應力有重要影響。局部預熱的寬度應根據焊機的受限程度確定, 一般為焊接區周圍壁厚的三倍, 不得少於150-200 毫米。如果預熱不均勻, 不僅不會降低焊接應力, 而且會出現增加焊接應力的情況。
⑦ 請問焊接預熱溫度過高,對木材和焊縫有什麼影響
不會的 溫度太低 遠遠低於相變點
⑧ 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的范圍、目的和方法
焊前預熱和後熱是為了降低焊縫的冷卻速度,防止接頭生成淬硬組織,產生冷裂紋。焊前預熱溫度一般在100-200度,
後熱不屬於熱處理,也是一種緩冷措施,後熱的溫度在200-300度,有的單純是為了緩冷,有的是針對消氫處理的,一定的後熱溫度,能使焊縫中氫擴散出來,不至於集聚導致裂紋。後熱保溫時間要根據工件厚度來確定,一般不會低於0.5小時的。
焊後熱處理的就多了,主要分為四種:
1低於下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消除應力退火,溫度一般在600-700之間,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2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正火,溫度在950-1150之間,細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再如不銹鋼的固熔、穩定化處理,溫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能。尤其是抗晶間腐蝕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藝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鋼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處理再進行低於下轉變溫度下的熱處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轉變溫度之間進行的焊後熱處理。750-900之間,一些材料的實效強化重結晶退火等。
想詳細的了解,建議找些書看看。不好講的太詳細。
錯誤之處,大家多多批評!謝謝!
⑨ 為什麼焊接前預熱溫度不夠會產生裂紋
預熱陪扒主要是針對厚板拘束度比較大的、淬硬傾向比較大、冷裂盯亂旦紋傾向比較大、會產生延遲裂紋的鋼種,預熱可以降低焊接接頭冷卻速度,使焊縫中的擴散氫逸出,避免產生氫致裂紋,並且延長熱影響區800-500℃的冷卻時間,避免出現馬氏體淬硬組織。而且根部焊道的拘束應力比較大,必須要足夠的預熱溫度凱擾,才能使接頭的溫度保持在產生馬氏體的上限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