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測定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E時為什麼要採用等量載入法
彈性模量E定義為理想材料有小形變時應力與相應的應變之比,要測量小變形,就必須將測量結果放大後讀取,以減小測量誤差。但小尺寸測量的穩定性依然不理想,所以需要用等量載入法測量一組多個數據,以便對數據進行逐差法處理。
彈性模量:一般地講,對彈性體施加一個外界作用,彈性體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彈性模量」的一般定義是:應力除以應變。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系,其比例系數稱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的單位是達因每平方厘米。
單位指標:
材料的抗彈性變形的一個量,材料剛度的一個指標。
鋼材的彈性模量E=2.06e11Pa=206GPa (e11表示10的11次方)
它只與材料的化學成分有關,與溫度有關。與其組織變化無關,與熱處理狀態無關。
但是與材料纏繞形狀有一定關系,比如將一根彈模已知的鋼絲繞成一根彈簧,則彈模會改變,或者多根鋼絲捻製成絞線,把他當成一個整體來檢測彈性模量,其整體彈模與材料本身的彈模是不一樣的。
各種鋼的彈性模量差別很小,金屬合金化對其彈性模量影響也很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彈性模量
❷ 低碳鋼彈性模量E的測定實驗中為什麼加初荷載
這是因為,在測定實驗中,試驗器與施加荷載的接收點中間是很難控制的。如果留下空隙,就會照成試驗的誤差,如果不留下空隙,就會造成有可能施加壓力。因此,就需要加出荷載,這樣,即不會留下空隙,又知道載入的力是多少。
彈性模量:一般地講,對彈性體施加一個外界作用,彈性體會發生形狀的改變(稱為「應變」),「彈性模量」的一般定義是:應力除以應變。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數稱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的單位是達因每平方厘米。「彈性模量」是描述物質彈性的一個物理量,是一個統稱,表示方法可以是「楊氏模量」、「剪切模量」、「體積模量」等。
❸ 測定E值時,最大載荷如何確定為什麼應力不能超過比例極限
彈性模量定義: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數稱為彈性模量。[參考網路]
比例極限:拉伸試驗中鋼材應力-應變圖中直線段的最大應力值。
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應力-應變關系符合胡克定律(關系曲線基本為直線),最高點的應力就是比例極限,如果要求E必須在彈性階段取應力應變值計算,也不一定要取最大應力,但超過比例極限,應力應變就不是線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