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100*3.0方管跨度4米承重多少
50x100x3方管4米長能承重多少
兩噸左右
你好親,50x100x3方管4米長能承重多少大約能承重兩噸左右。承重公式為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 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許用應力。
Ⅱ 100的方管能受壓
大約能承重兩噸左右。
100的方管大約能承重兩噸左右。承重公式為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f=M/W≤材料的許用應力(彈性抗拉強度/安全系數。
方管顧名思義,它是種方形體的管型,是一種空心方形的截面輕型薄壁鋼管,也稱為鋼製冷彎型材。
Ⅲ 200方管2米立柱承重多少公斤拉力
200方管2米立柱承重49點92公斤拉力。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
Ⅳ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4)方管受壓穩定性計算擴展閱讀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復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
Ⅳ 方管與矩形管哪個穩定性好
方管.因為從數學上講正方形面積最大,故最穩定。
Ⅵ 方管跨度與承重怎麼計算
方管跨度與承重計算方法: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計算壓應力通過豎向壓力作用在不銹鋼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
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不銹鋼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要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
方管承重數據分析
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 ,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許用應力(彈性抗拉強度/安全系數)。
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現貨方面以大規格居多在10*10*0.8-1.5~~500*500*10-25,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Ⅶ 80*80*6的方鋼管縱向承載力為多少
您好,復80*80*6的方鋼管縱制向承載力為多少?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要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估計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簡單計算成兩端固接。臨界壓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Ⅷ 鋼管支架承重計算
鋼管架承重支撐荷載計算
採用Φ 48×3.5mm 鋼管,用扣件連接。
1.荷值計算:
鋼管架體上鋪腳手板等自重荷載值 0.4KN/㎡
鋼管架上部承重取值 2.0 KN/ ㎡
合計: 2.4 KN/ ㎡
鋼管架立桿軸心受力、穩定性計算
根據鋼管架設計,鋼管每區分格為 1.5× 1=1.5 ㎡,立桿間距取值 1.5 米,
驗算最不利情況下鋼管架受力情況。則每根立桿豎向受力值為: 1.5× 2.4=3.6
KN
現場鋼管架搭設採用Φ 48 鋼管, A=424 ㎜ 2
鋼管回轉半徑: I =[(d 2+d12)/4]1/2 =15.9 ㎜
鋼管架立桿受壓應力為:
=N/A=4.25/424=10.02N/ ㎜ 2
安鋼管架立桿穩定性計算受壓應力:
長細比:λ =l/I =1500/I=94.3; 查表得: ?=0.594
δ =N/ ? A=4.25/424*0.594=16.87N/ ㎜ 2< f = 205N/ ㎜ 2
鋼管架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
橫桿的強度和剛度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如下:
δ=Mmax/ w=(2400*1500)/(10*5000)=132/ ㎜ 2< f = 205N/ ㎜ 2
其中δ 橫桿最大應力
Mmax 橫桿最大彎矩
W 橫桿的截面抵抗距,取 5000 ㎜ 3
根據上述計算鋼管架橫桿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Wmax=ql 4/150EI=(2200*1500 4 /1000)/(150*2060*100*12.19*1000)
= 2.99 ㎜ < 3 ㎜
其中 Wmax 撓度最大值
q 均布荷載
..
.
l
立桿最大間距
E
鋼管的彈性模量, 2.06 × 100 KN/ ㎜ 2
I
截面慣性距, 12.19 × 100 ㎜ 4
根據上述計算鋼管架橫桿剛度滿足要求 .
扣件容許荷載值驗算。
本鋼管架立桿未採用對接扣件連接,
Ⅸ 跨度梁承重承重計算
梁、柱的計算公式牽涉到很多內容,不可能簡單的套用,有一個計算過程:
1.先根據梁內柱的位置和作容用,計算它們各自所承受的荷載;
2.根據荷載情況及柱高、梁跨計算樑柱各自的內力(軸向力、彎矩、剪力);
3.根據內力情況確定樑柱的截面和混凝土強度等級,計算所需要的配筋。
Ⅹ 結構設計大賽遇到的問題,用白卡紙做50cm長的一個豎向受壓桿件,遇到了問題,請大神賜教
以上為三種假定,通過簡單的截面慣性矩和回轉半徑計算比較:
厚度1mm圓管的截面積和截面慣性矩僅為4根方管一半左右,回轉半徑略大一點。
厚度2mm圓管的截面積和截面慣性矩比4根方管依然有不小差距,厚度的增加損失了回轉半徑的長度。
理論上看,4根方管的構件抗壓和抗彎能力明顯優於圓管,且影響這種細長桿穩定性的回轉半徑差異不大,從計算上講4根方管的優勢要大。
但是要注意的是,實際製作中是否能保證4根方管的尺寸精度,如果由於製作導致4根方管的剛度差異較大,構件反而更容易失穩。計算僅僅作為理論支撐,製作環節(好比施工)的質量往往導致最直接的破壞,越簡單的構件越容易保證質量,這需要權衡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