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板鋼筋配圖求解釋下配筋
鋼筋彎頭朝左朝上的是下層鋼筋,其他是上層鋼筋,鋼筋線旁邊的是長度,直徑@間距,板厚10cm的,鋼筋保護層1CM多一點!下面墊高,上面留出(含在10cm裡面)
㈡ 配筋圖中鋼筋彎頭的方向代表什麼意思
對於板筋:彎成直角表示負筋的支立,彎斜角或不彎者為正筋。
對於樑柱牆等筋:專圓角表示屬一級鋼筋的截斷或搭接位置,斜角表示二級以上鋼筋的截斷或搭接位置。
配筋的定義
建築中房屋等的鋼筋配製情況,一般用圖形表示。根據配筋圖確定建築中鋼筋使用的位置、形狀以及鋼筋的型號等。
㈢ 配筋圖中鋼筋彎頭的方向代表什麼意思
對於板筋:彎成直角表示負筋的支立,彎斜角或不彎者為正筋。
對於樑柱牆等筋:圓角表示一級鋼筋的截斷或搭接位置,斜角表示二級以上鋼筋的截斷或搭接位置。
㈣ 鋼筋彎頭計算我不太明白,算鋼筋長度時候出現的12.5,我不明白是怎麼來的
鋼筋彎頭計算看你是怎麼一個標准:
1、預算的話,直接就是梁高減去保護層就可內以,因為預算本就不追容求如何精確。
2、結算的話,你要參照03G101系列圖集,但現在是用最新的圖集了11G101圖集 主要是11G101-1
3、如果是放樣的話,那就更加精確些,因為你計算出的結果要用來加工鋼筋,不僅要考慮構件長度,錨固,搭接,鋼筋料長度,圖集規范要求,還要考慮你的鋼筋能不能放進模板,也就是要減掉同截面里鋼筋相互錯開。
至於你說的12.5 我也沒看到你具體的問題,不清楚
㈤ 鋼筋配筋圖怎麼看
看鋼筋配筋圖的實質就是會鋼筋平法表達方式。最新平法圖集已合並為三冊,見下圖:
學習平法的指導書籍有陳達飛的「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釋疑解惑」五冊、趙榮的「G101平法鋼筋識圖與算量」、茅洪斌的「鋼筋翻樣方法及實例」、彭波著的「G101平法鋼筋計算精講」、肖明和主編的「.新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侯傑的「11系新平法規則應用手冊」,還有張向榮的、翟愛良的……。老祖宗是陳青來的平法書籍。這方面資料很充分。現在,還可直接進入網「鋼筋平法多媒體教學系統」可用視頻學習。
鋼筋識圖的要點如下:
鋼筋平法標注
平法標注法---梁(03G101平面標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 6Φ25 4/2 6Φ254/2 4Φ25
□—————————— □———————□———————————□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
注意圖中:
B(bottom)表示梁底部鋼筋或下部通長鋼筋。
T(top)表示梁頂部鋼筋或上部通長鋼筋。
學鋼筋配筋圖理論必須結合實際,對照圖紙進行現場學習也很重要,如要深入理解,還應學些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及建築材料力學也很有幫助。
當然,最權威的是國家標准: 《建築結構制圖標准》(GBT 50105-2010)與《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標准》,這是看鋼筋圖的依據。
㈥ 請問單以此圖看:8和12的鋼筋是單向還是雙向,10的鋼筋是單層雙向還是雙層雙向。請解釋詳細點,謝謝。
8和12的是支抄座附加筋(板的麵筋),是單向的(特點看鋼筋的彎頭是向直且向下,按間距順著梁布置)見第三第四個圖及第五個圖;10的為板的底筋,也是單向的(特點是看鋼筋的彎頭是180,按間距順著梁布置)見第一第二個圖還有第五個圖。如果是雙層雙向的都會有特點註明的。
㈦ 這張圖的配筋表中的彎頭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彎頭指的就是鋼筋末端的彎鉤形式,有90度和180度兩種。對於90度彎鉤指的是豎直段長度。對於180度彎鉤,指的是彎頭水平投影方向的長度。
㈧ 板的配筋圖中怎麼確定是上部鋼筋還是底部鋼筋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㈨ 鋼筋彎頭在圖紙中的方向怎麼畫鋼筋
畫時通常要在兩端彎鉤。
鋼筋主要有受力筋,箍筋,架立筋,分布筋等幾種,所處位置也不同,但它們的畫法還是大致相同。因為在繪圖過程中,鋼筋用粗實線表示,為0.7到0.9mm,故半圓彎鉤與鋼筋距離以2mm為宜,突出長度3d以3mm方便繪圖。直彎鉤長度也以2mm為宜。既然有帶彎鉤不帶彎鉤的區別,那麼也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由於在繪圖中鋼筋均由粗實線表示,無法得知鋼筋的代號和間距,對鋼筋進行標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於結構圖只能表示平面,無法表示高度方向,所以用鋼筋彎鉤的朝向表示鋼筋位置的上下。如果方向是向右或向下則鋼筋在上部,下部鋼筋的方向則是向左和向上。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㈩ 剪力牆配筋圖怎麼看啊圖上哪個是箍筋,哪個是拉筋還有這個暗柱在暗柱定點陣圖上的Lc=600是什麼意思
箍筋拉筋區別:
1、它們的型號不同
拉筋一般為「」型或「C」型,而箍筋一般為「口」型(閉口箍)或「門」型(開口箍)。
2、它們在工程中的作用不同
拉筋是指同時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鋼筋,主要是為提高鋼筋骨架的整體性而起拉結作用。箍筋是建築物中用來箍扎保固的鋼筋。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
Lc=600就是超出邊緣構件部分的長度。
(10)鋼筋彎頭圖紙怎麼看擴展閱讀: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
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
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箍筋分類:
分單肢箍筋
開口矩形箍筋
封閉矩形箍筋
菱形箍筋
多邊形箍筋
井字形箍筋
圓形箍筋
拉筋長度計算公式:
1、拉筋同時勾住主筋和箍筋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2d1)+11.9【抗震彎鉤長】*d1*2 d1為箍筋直徑
2、拉筋只勾住主筋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11.9【抗震彎鉤長】*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