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方管200*200*8(垂直)能承受多大的重力
方管20×20×8,能承受大概一噸的壓力,這個可以通過他的物理公式來換算,希望能夠幫得助到你
㈡ 如何計算方管的承載力
㈢ 100x100厚度2.5的方管在3米跨度中間受力的話能承重多少
大約能承重兩噸左右。承重公式為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 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許用應力(彈性抗拉強度/安全系數)。
方管承重不行,不是用來承重的。方管的用途有建築,機械製造,鋼鐵建設等項目, 造船,太陽能發電支架,鋼結構工程,電力工程,電廠,農業和化學機械,玻璃幕牆,汽車底盤,機場,鍋爐建造,高速路欄桿,房屋建築,壓力容器,石油儲罐,橋梁,電站設備,起重運輸機械及其他較高載荷的焊接結構件等。
(3)手冊上的方管的承受范圍擴展閱讀:
不同用途的標准
1、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方管,標准號為GB/T3091-2008。代表材質Q235A,Q235BQ345B等。主要用於輸送水、煤氣、空氣、油和取暖熱水或蒸汽,用途僅限於一般較低壓力流體。
2、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方管,標准號為GB/T3092-2008。代表材質同上。主要用於輸送水、煤氣、空氣、油和取暖熱水或蒸汽等一般較低壓力流體,方管外表採用熱鍍鋅或是冷鍍鋅防腐工藝。
3、礦用流體輸送焊接方管,標准號我GB/T14291-2000。代表材質Q235A、B級鋼,主要用於礦山壓風、排水、軸放瓦斯用直縫焊接方管。
㈣ 1點5厚40X40鐵方管能承受壓力多大
1.5厚40x40鐵方管承受的壓力肯定會非常大的,因為這個東西很小可以承受壓力不是很大。
㈤ 100*100*2的方管長1.2米橫放能承重多少公斤
100*100*2的方管長1.2米橫放理論上可以承受11千克每米的重量。
計算公式: 4x 壁厚x(邊長壁厚)x7. 85其中, 邊長和壁厚都以毫米為單位,直接把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為單位。如30x30x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為:4x2. 5x(30 2. 5)x7.85 275x7.85-2158. 15克,即約2.16公斤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 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付立方匣米7. 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㈥ 方管承重
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 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許用應力(彈性抗拉強度/安全系數)。
㈦ 怎樣計算方形鋼管的承受力
簡支梁,根據理力學就能算出來,不用考慮過多形狀問題,在手冊上的方管的承受范圍,你可以查一下
㈧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1.計算來壓應力,就是豎向壓自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2.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要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估計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簡單計算成兩端固接。臨界壓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
以上計算都是簡單的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安全系數,甚至地震載荷。具體的情況不同要自己分析並且請有經驗的工程師計算或者找有專業知識的人計算。
呵呵,小弟獻丑了。
㈨ 5*10矩形方管3毫米厚能承受多大壓力
約10MPa。無縫鋼管指用冷拔或熱軋工藝成型的鋼管。鋼管表面沒有接縫。是一種具有中空截面、周邊沒有接縫的圓形,方形,矩形鋼材。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默認指圓形鋼管。無縫鋼管的耐壓,和材質,使用溫度,管道形狀,受力狀態,介質狀態等有很大關系。選用和計算,應按照國家標准(例如GB/T20801《壓力管道規范:工業管道》)的要求進行。對於平衡管道系統,即應交分布均勻,不存在過量應變的點,應力正比與總位移應變的管道系統。可以根據所需耐壓直接選取管材。對於材質為:20#,12CrMo,15CrMo,12Cr1MoV,10#,Cr5Mo,16Mn,15MnV。Φ=10×3mm的無縫鋼管,在420℃以下使用時,工作壓力不超過10MPa。如果不考慮工況,僅對常溫下的耐壓進行計算,可達30MPa以上。
㈩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1.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版就是壓力(權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2.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要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估計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簡單計算成兩端固接。臨界壓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
以上計算都是簡單的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安全系數,甚至地震載荷。具體的情況不同要自己分析並且請有經驗的工程師計算或者找有專業知識的人計算。
呵呵,小弟獻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