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管計算公式是什麼
4 x壁厚x (邊長-壁厚)x 7.85
其中,邊長和壁厚都以毫米為單位,直接把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如30 x 30 x 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為:
4 x 2.5 x (30-2.5) x 7.85=275 x 7.85=2158.75克,即約2.16公斤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 x壁厚x (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方管產品特點及用途
1、方管產品說明
方管是以Q235熱軋或冷軋帶鋼或卷板為母材,經冷彎曲加工成型後,再經高頻焊接製成的方形截面形狀尺寸的型鋼。熱軋特厚壁方管除壁厚增厚外情況,其角部尺寸和邊部平直度均達到甚至超過電阻焊冷成型方管的水平。
2、方管用途
方管的用途有建築,機械製造,鋼鐵建設項目,造船,太陽能發電支架,鋼結構工程,電力工程,電廠,農業和化學機械,玻璃幕牆,汽車底盤,機場,鍋爐建造,高速路欄桿,房屋建築,等。
『貳』 方管的計算公式
方形管重量計算公式:4×壁厚×(邊長-壁厚) ×7.85 kg/m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矩形管重量計算公式:2×(邊長1+邊長2-壁厚)×壁厚×長度×密度 kg/m
圓管重量 計算公式:(管直徑-壁厚)×壁厚×0.02466 kg/m
網片重量 計算公式:總絲長×絲徑×絲徑×0.00617 kg/片
(2)方管剪力公式擴展閱讀
方管是種方形體的管型,很多種材質的物質都可以形成方管體,它介質於,干什麼用,用在什麼地方,大多數方管以鋼管為多數,經過拆包,平整,捲曲,焊接形成圓管,再由圓管軋製成方形管然後剪切成需要的長度。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現貨方面以大規格居多在10*10*0.8-1.5~~500*500*10-25,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叄』 方鋼管的承重受力計算
我是做鋼結構設計的,計算如下(軟體PKPM-STS):
荷載:相當於線荷載(活荷載):40KN/2=20KM/m
計算書:
-------------------------------
| 簡支梁設計 |
| |
| 構件:BEAM1 |
| 日期:2011/12/23 |
| 時間:14:05:09 |
-------------------------------
----- 設計信息 -----
鋼梁鋼材:Q235
梁跨度(m): 2.000
梁平面外計算長度(m): 2.000
鋼梁截面:箱形截面:
B*H*T1*T2=100*150*4*4
容許撓度限值[υ]: l/240 = 8.333 (mm)
強度計算凈截面系數:1.000
計算梁截面自重作用: 計算
簡支梁受荷方式: 豎向單向受荷
荷載組合分項系數按荷載規范自動取值
----- 設計依據 -----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
《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
----- 簡支梁作用與驗算 -----
1、截面特性計算
A =1.9360e-003; Xc =5.0000e-002; Yc =7.5000e-002;
Ix =6.1731e-006; Iy =3.2855e-006;
ix =5.6468e-002; iy =4.1195e-002;
W1x=8.2308e-005; W2x=8.2308e-005;
W1y=6.5711e-005; W2y=6.5711e-005;
2、簡支梁自重作用計算
梁自重荷載作用計算:
簡支梁自重 (KN): G =3.0395e-001;
自重作用折算樑上均布線荷(KN/m) p=1.5198e-001;
3、樑上活載作用
荷載編號 荷載類型 荷載值1 荷載參數1 荷載參數2 荷載值2
1 1 20.00 0.00 0.00 0.00
4、單工況荷載標准值作用支座反力 (壓為正,單位:KN)
△恆載標准值支座反力
左支座反力 Rd1=0.152, 右支座反力 Rd2=0.152
△活載標准值支座反力
左支座反力 Rl1=20.000, 右支座反力 Rl2=20.000
5、樑上各斷面內力計算結果
△組合1:1.2恆+1.4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4.306 7.828 10.568 12.525 13.700 14.091
剪力(kN) : 28.182 23.485 18.788 14.091 9.394 4.697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13.700 12.525 10.568 7.828 4.306 0.000
剪力(kN) : -4.697 -9.394 -14.091 -18.788 -23.485 -28.182
△組合2:1.35恆+0.7*1.4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3.026 5.501 7.427 8.802 9.628 9.903
剪力(kN) : 19.805 16.504 13.203 9.903 6.602 3.301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9.628 8.802 7.427 5.501 3.026 0.000
剪力(kN) : -3.301 -6.602 -9.903 -13.203 -16.504 -19.805
6、局部穩定驗算
翼緣寬厚比 B/T=23.00 < 容許寬厚比 [B/T] =40.0
腹板計算高厚比 H0/Tw=35.50 < 容許高厚比[H0/Tw]=80.0
7、簡支梁截面強度驗算
簡支梁最大正彎矩(kN.m):14.091 (組合:1; 控制位置:1.000m)
強度計算最大應力(N/mm2):163.048 < f=215.000
簡支梁抗彎強度驗算滿足。
簡支梁最大作用剪力(kN):28.182 (組合:1; 控制位置:0.000m)
簡支梁抗剪計算應力(N/mm2):28.170 < fv=125.000
簡支梁抗剪承載能力滿足。
8、簡支梁整體穩定驗算
平面外長細比 λy:48.549
梁整體穩定系數φb:1.000
簡支梁最大正彎矩(kN.m):14.091 (組合:1; 控制位置:1.000m)
簡支梁整體穩定計算最大應力(N/mm2):171.200 < f=215.000
簡支梁整體穩定驗算滿足。
9、簡支梁撓度驗算
△標准組合:1.0恆+1.0活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彎矩(kN.m): 0.000 3.079 5.598 7.557 8.956 9.796 10.076
剪力(kN) : 20.152 16.793 13.435 10.076 6.717 3.359 0.000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彎矩(kN.m): 9.796 8.956 7.557 5.598 3.079 0.000
剪力(kN) : -3.359 -6.717 -10.076 -13.435 -16.793 -20.152
簡支梁撓度計算結果:
斷面號 : 1 2 3 4 5 6 7
撓度值(mm): 0.000 0.863 1.661 2.339 2.853 3.174 3.283
斷面號 : 8 9 10 11 12 13
撓度值(mm): 3.174 2.853 2.339 1.661 0.863 0.000
最大撓度所在位置: 1.000m
計算最大撓度: 3.283(mm) < 容許撓度: 8.333(mm)
簡支梁撓度驗算滿足。
****** 簡支梁驗算滿足。******
====== 計算結束 ======
希望對你有用,也可以進行工程設計合作。
『肆』 方管計算公式是什麼
4x壁厚來x(邊長-壁厚)x7.85
其中,邊長和壁厚都源以毫米為單位,直接把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如30x30x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為:
4x2.5x(30-2.5)x7.85=275x7.85=2158.75克,即約2.16公斤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伍』 80*80*4方管剪切力計算公式
國標公式:邊長來*4*0.00785*厚度,便是國源標理論重量。當然這和實際重量有一定差距了的,因為一般的生產都按照國標的下偏差在做,不然拿到市場上中間商怎麼賺到價差呢。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定的幫助。每米重10kg哈,但是肯定實際是有下差的,明白了嗎?
『陸』 方管承重計算公式
『柒』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7)方管剪力公式擴展閱讀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復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
『捌』 跨度梁承重承重計算
梁、柱的計算公式牽涉到很多內容,不可能簡單的套用,有一個計算過程:
1.先根據梁內柱的位置和作容用,計算它們各自所承受的荷載;
2.根據荷載情況及柱高、梁跨計算樑柱各自的內力(軸向力、彎矩、剪力);
3.根據內力情況確定樑柱的截面和混凝土強度等級,計算所需要的配筋。
『玖』 方管的承載力計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內生的壓應力。容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9)方管剪力公式擴展閱讀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復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
『拾』 方管承載力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