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產生的高溫導致變形
2. 各構件在製作時要在待施焊的位置預留50mm的焊接收縮餘量,請具體的解釋一下。
確定是50mm?還是5mm?一般工件在加熱後冷卻下來就會產生變形,而焊接有熱量的輸入,再加上焊縫的版收縮,變形就權不可避免了。所以一般焊接都要留有餘量,以保證後續加工能夠實現或是工件尺寸得到保證。焊縫收縮有一定的經驗公式,一般按照焊縫的寬度計算,收縮量在7~8%,比如說焊縫寬20mm,收縮量大概是1.4~1.6mm 的樣子,這個只是個參考,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如果滿意請採納~
3. 從焊接工藝上分析,哪些因素影響著焊縫收縮量
(1)線膨脹系數大的材料,收縮量大。
(2)隨焊縫的長度增加,影響收縮量大。
(3)對接焊縫的橫向收縮比角焊縫的橫向收縮量大。
(4)連續焊縫比間斷焊縫的收縮量大。
(5)多層焊時,第一層焊縫引起的收縮量大。
(6)線能量大的焊縫收縮量大。
4. 焊接應力及變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減少和防止焊接應力及變形的常用方法是什麼
減少辦法:
1、合理設計焊接構件 在保證結構有足夠承載能力情況下,盡量減少焊縫數量、焊縫長度及焊縫截面積;要使結構中所有焊縫盡量處於對稱位置。厚大件焊接時,應開兩面坡口進行焊接,避免焊縫交叉或密集。盡量採用大尺寸板料及合適的形鋼或沖壓件代替板材拼焊,以減少焊縫數量,減少變形。
2、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 。
(1)反變形法 反變形法指經過計算或憑實際經驗預先判斷焊後的變形大小和方向,或焊前進行裝配時,將焊件安置在與焊接變形方向相反的位置。或在焊前使工件反方向變形,以抵消焊接後所發生的變形。
(2)加裕量法 加裕量法是焊前對焊件加放0.1%-0.2%的收縮量,以補充焊後的收縮。
(3)剛性夾持法 剛性夾持法是採用夾具或點焊固定等手段來約束焊接變形。此種方法能有效防止角變形和薄板結構的波浪形變形。剛性夾持法只能適用於塑性較好的一些焊接材料,且焊後應迅速退火處理以消除內應力,對塑性差的材料,如淬硬性較大的鋼材及鑄鐵不能使用,否則,焊後易產生裂紋。
(4)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 合理選擇焊接順序能大大減小變形。如構件的對稱兩側都有焊縫,應該設法使兩側焊縫的收縮量能互相抵消或減弱。
5. 不銹鋼板焊接收縮量是多少
那要根據你所焊接鋼板的厚度和焊縫的大小而定的,焊縫越大收縮量也就越大,焊縫越小收縮量也就越小,如果是無縫對接焊五個毫米的不銹鋼板那他的收縮量大概在0.2毫米左右。希望能幫到你,有其他問題也可以問我
6. 由溫度變化引起的鋼管伸縮量與什麼有關
你指的什麼伸縮?如來果是多次源高溫焊接引起的收縮,那就要根據焊縫的多少適當加長材料的尺度,否則製成品將小於需要的尺寸。如果一般的考慮熱脹冷縮,那就是與材料的溫度系數、長度、溫度的變化量有關,其中還要考慮形狀。
7. 焊接收縮量如何計算
焊接收縮應力,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計算公式。所以也就沒有適用的收縮應力計算方法版。
其原因權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焊接方法很多,熱源種類多,其應力大小無法統一;2.焊接母材和焊接材料的物理性能不一致;3.人為因素無法排除。
因此,我認為,焊接的精確計算研究還在發展階段,等待有志之士去開發。
8. 焊接時焊縫收縮變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我記得是熱脹冷縮,但是冷縮的量怎麼還要大於熱漲的量跪求大俠解
把結構適當地分成抄部件,分別裝配焊接,然後再拼焊成整體。使不對稱的焊縫或收縮量較大的焊縫能自由地收縮而不影響整體結構。按照這個原則生產復雜的大型焊接結構既有利於控制焊接變形,又能擴大作業面,縮短生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