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塗 俄羅斯對中國的鋼材反傾銷嗎
「俄羅斯最近將發布公告正式對中國含鎳不銹鋼板材發起反傾銷調查。」商務部進出口內公平貿易局容出口二處處長程永如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透露,3月16日,俄羅斯工貿部照會中國駐俄羅斯使館經商處,表示俄有關生產企業已申請對自中國進口的含鎳不銹鋼板材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產品海關稅則號分別為7219110000、7219211009等19個。商務部已提請相關出口企業密切注意,如有問題主動聯系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
2. 俄羅斯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反傾銷嗎
不,只是我們的鋼鐵,質量不好,不如他們的重工業發達
3. 目前哪些國家對中國有反傾銷分別是哪些產品
美國、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國均在對原產於我國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美專國、印度屬、巴西、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及地區分別對我國產的聚酯高強力紗、粘膠纖維等紡織原料展開反傾銷調查;歐盟、阿根廷、印度等國家及地區對我國的鋁合金輪轂、鋼輪轂、前軸傳動桿和轉向鉸鏈等汽車零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從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印度對我國發起反傾銷的宗數最多,商品涉及鋼材、化學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等多個領域。
從商品角度來看,各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比較集中的商品有鋼材、紡織品、汽車零件、輕工產品等。
美國至今已對我國汽車零件發起了近10宗反傾銷調查,涉案商品包括車輪墊圈、剎車轂、剎車盤等多個品種。今年歐盟和阿根廷又分別對原產於我國的鋁合金輪轂和鋼輪轂發起反傾銷調查,印度則對進自我國的用於商用車的前軸傳動桿和轉向鉸鏈開展反傾銷調查。
4. 俄羅斯對中國軸承反傾銷嗎
有的,差不多從2007年底開始,俄羅斯對我國軸承徵收31.3%-41.5%的反傾銷稅。可通過轉口的方式來進行規避。
5. 國外對華的反傾銷
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田亦夫
【內容提要】通過對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特點、原因進行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對策。
【摘 要 題】環球瞭望
【關 鍵 詞】反傾銷/特點/原因/對策
【正 文】
反傾銷是世界貿易組織認可的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手段之一。近十幾年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反傾銷投訴此起彼伏,我國已成為反傾銷最大的受害國。對此,我們應以加入wto為契機,認真應對國外的歧視性反傾銷。
一、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特點
1、提起反傾銷訴訟的次數頻繁。從1979年8月歐盟對中國出口的糖精和鬧鍾提起反傾銷調查以來,對華反傾銷案件逐年上升,自1979年至1999年底20年,歐盟對華反傾銷案共立案80起,且1990年以後的調查占總數的70%以上,僅在1996年至1997年上半年就發動了10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1999年歐盟對華反傾銷更是變本加厲,1月至10月份共立案12起,超出歷年立案數量。美國1999年6月開始對中國濃縮蘋果汁徵收反傾銷稅,8月中旬又指控中國鋼材對美傾銷。在2000年,國外對中國大宗出口商品反傾銷案件達38起。截至2001年3月底,中國出口商品遭遇的反傾銷調查達422起,涉及產品4000多種,涉案金額數百億美元,高居全球之冠。
2、被訴訟傾銷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出口商品遭指控的主人有鞋、布、帽、軸承等,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商品;90年代以後,被國外指控出口傾銷的產品種類由以前的40個大類增加到150多個大類,其中包括一定科技含量和較高科技含量的彩電、相機、微波爐等。尤其是美國的特別301條款和超級301條款相繼把保護的范圍從一股商品擴展到勞務、投資、知識產權等,其訴的范圍還會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3、反傾銷稅的徵收幅度大。西方一些國家反傾銷稅的徵收幅度低則百分之十幾,高則達百分之幾百乃到上千。1997年7月美國商務部對我國幾家企業出口小龍蝦徵收的反傾銷稅率平均為122.9%,最低的是91.5%,最高的156.7%。而墨西哥對我國出口商品徵收100%以上的稅率的就有:家電129%,自行車144%,玩具315%,服裝537%,有機化學產品673%,而鞋類竟高達1105%。2000年8月,歐盟決定對中國出口歐盟的未加工的鎂金屬從1998年的反傾銷稅31.7%增加到63.4%。面對如此高的稅率,無論哪家企業都無法承受,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相關企業將不得不退出已經佔有的出口市場。
4、涉及金額趨大。我國出口企業遭遇反傾銷調查時,涉案金額不斷飆長,一次涉案金額高達上億元已屬平常。在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中,到目前為止,涉案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案共有15起。
5、反傾銷重點突出。從反傾銷的策略來看,為有效抵制中國出口商品,歐盟現今專門指控我出口勢能高的產品,如對歐盟出口自行車1989年至1991年勢能達86萬輛/年,結果被征34%的反傾銷稅,使我出口商品無法立足,不得不退出歐盟市場,其理由是帶有「明顯增長出口傾向」
6、對中國產品傾銷的確定帶有很強的主觀性。一般說,構成傾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產品以低於國內的價格或向第三國出口的價格向進口國進行銷售;二是銷售的數量猛增;三是銷售的產品對進口國造成實質性的危害,且這種危害與傾銷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系。但是西方一些國家所確定的傾銷並不完全具備這些條件,甚至有些時候根本不具備任何傾銷的條件。在明確哪些是傾銷產品方面帶有主觀性。作為傾銷產品的對象,大多數是我國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特別是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的產品,如中國生產和出口到歐洲的棉坯布價格從1992-1996年一直在上升,但占歐洲的市場份額1995年、1996年、1997年基本持平。為了保護這些不景氣的紡織企業,減少失業人數,歐洲國家把中國的紡織產品的出口確定為傾銷。在確定反傾銷稅的徵收上也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常常不用統一標准對待所有出口同一產品的國家。1998年,歐盟對中國、印度、埃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國的棉坯布實施反傾銷,徵收的平均稅率12%,但是對中國則徵收6個月15.7%的臨時反傾銷稅。而實際上,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棉坯布價格比中國低40%。再如,1999年2月宣布對中國、印度、墨西哥、波蘭、南非和烏克蘭的鋼絲繩和鋼纜徵收6個月的懲罰性傾銷稅,其中南非是33%,而中國則達74.8%。
7、國外反傾銷具有連鎖反應效應。我國某一出口商品在一個國家遭到反傾銷投訴後,其他國家擔心這一中國商品會大量湧向其國家,因而也採用反傾銷進行預防。我國出口的鬃刷、鎢製品、鞋、硅錳、碳化硅、高錳酸鉀、硅鐵、糠醇、鋼板等都遭到如此厄運。
二、中國出口產品屢遭反傾銷指控的原因
中國出口產品屢遭反傾銷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既有經濟因素的影響,也有法律因素的制約。綜合起來,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出口貿易增長迅速,引起一些貿易夥伴的關注與不安。1994年中國出口貿易躍上千億美元台階,2000年又躍上2000億美元台階,整個90年代,中國出口貿易平均增長率達到14.5%,幾乎是世界出口貿易增速的兩倍。2001年世界貿易不景氣,但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率仍達到6.8%。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097億美元,出口額2662億美元,進口額2436億美元,增長率8.2%,貿易順差達到225億美元。
中國對外貿易繼1997年躍升到世界十強以後,1999年躍升到世界第9位;2000年繼續上升到第七位。中國出口貿易迅速增長必然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場份額,一方面引起了同類產品競爭國的疑慮;另一方面在進口國造成了同類產品的更劇烈的競爭。
2、反傾銷作為世貿組織允許的保護國內工業不受沖擊的法律武器,被一些國家濫用。隨著各國關稅的進一步降低,用關稅避壘保護國內工業已不大可能,而且關稅減讓是雙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傾銷稅的實施是單方的,進口國有自由裁量權,反傾銷稅也普遍高於關稅,因此各國普遍採用這種又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轉嫁經濟危機,保護國內工業,甚至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將進口產品擠出國內市場。
3、對我國的國家經濟性質的認定具有歧視性。一些國家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採取歧視性政策,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而採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比較」辦法來衡量中國產品是否傾銷。雖然近幾年來,對我國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認定有所改變,但仍進行嚴格審查。譬如歐盟在1998年4月通過了反傾銷修正案,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仍在個案處理的基礎上審查我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在修正案中又針對我國提出市場經濟的5條標准。又如澳大利亞雖然從1996年起不再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仍視中國為「轉型市場經濟國家」,其做法近似於歐盟,有條件地將「市場經濟國家」待遇適用於中國,具體做法是「有條件市場經濟國家」待遇僅適用於來自中國的成品產品,不適用於半成品。
4、中國欠缺合理的外貿出口結構是遭致反傾銷的重要原因。從出口產品的結構來看,偏重於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工業、輕工產品和農副產品,而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長期呈過度競爭的態勢,產品的附加值相對偏低,造成中國的出口商品與低價密不可分的不良國際形象。從市場結構看,我國直接出口和經香港轉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歐美為目標市場的,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譬如中國金屬鎂產品向歐盟出口,1993年是100噸,1996年竟達11000噸,如此巨幅的出口增長,怎能不為歐盟對華反傾銷提供口實。
5、出口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失誤。中國出口企業大多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深入調研和總體把握,單純依賴低價戰略打入國際市場的居多,具體表現在短視的國際營銷策略上:出口企業急於出口,同行竟相壓價,給進口國留下了中國企業「低價傾銷」的印象;出口企業對進口國的社會風俗、消費群體及其心理缺乏了解,忽視出口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後續改進,只能以廉價銷售;出口企業未能把握國際市場和進口國行情,及時調整出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湧入進口國,增大了對華反傾銷的概率。
6、企業不應訴或應訴不力往往使對方輕易獲勝。在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中,經常出現無人應訴的局面,結果使對方不戰而勝,除因「統一稅率」使企業應訴積極性降低之外,企業缺乏反傾銷應訴意識是問題關健所在,而應訴經費不足、反傾銷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亦導致企業應訴不力,結果仍是失敗。而且越是如此就越導致國外的變本加厲。譬如1988年和1992年,歐盟兩次受理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案,由於中國企業採取了消極不抵抗態度,中國彩電基本上被趕出歐盟市場。
7、中國的外貿關系與環境不易牽制國外對中國的反傾銷。目前中國的國際貿易關系中單邊交往仍較多,因而國外對中國進行反傾銷時的顧慮就少,加上中國自己的反傾銷法出台較遲,實施的力度又不夠,國外對中國的反傾銷就更加有恃無恐。同時中國尚未加入《國際反傾銷法典》,致使中國在反傾銷案多邊談判和法律訴訟中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8、對外資企業缺乏宏觀調控。在企業引進外資的審批過程中,忽視了外資投向的生產項目引入了我國:有些外資企業的產品是為了逃避其原產地規則,取得我國的原產地證,而在我國生產的,從而利用我國的配額大量向國外出口:有的外資項目產品是外商已在國外遭反傾銷,為規避反傾銷稅而向我國投資的,其生產的產品出口極易遭反傾銷;有些生產項目重復引進,使產品達到飽和,不得不低價大量出售,由此引發國外反傾銷。
三、我國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思路
中國雖然已加入了wto,從理論上說,不應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是,外國對中國企業的出口反傾銷不會就此停手。在中國出口反傾銷問題上,我們還任重道遠。為了盡量減輕國外反傾銷對我國外貿乃至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我國必須採取以下相應的對策思路:
1、出口企業要控制好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其標準是要使中國產品的出口價格與同類競爭的其他國家的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保持相近,尤其是要貼近出口國競爭產品的價格水平。一些集中供貨的產品,國內廠家不多,如大型成套設備或類似產品,應當由行業協會或商會出面,實行價格協調,不應再打內戰,要一致對外,不僅要保護本企業的利益,而且要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
2、建立反傾銷調查的預警機制。利用現有駐外經商處的力量跟蹤當地市場行情,尤其要密切監視我國大宗出口產品的市場及價格狀況,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定期向國內提供研究報告,將外國反傾銷政策的動向及時反饋給國內,使國內企業和商會盡早得到哪種商品可能被反傾銷立案的信息,形成一套較完善的反傾銷預警機制。今後這一工作應加速推廣,使盡可能多的企業受惠。
3、要控制好出口產品數量的增長速度,切忌某項產品在短期內大量或成倍增長,不顧進口國市場容量以及進口國相關產業生產經營狀況如何。縱觀過去發生在國外的反傾銷案件,很多案件的發生都與中國產品出口過低,出口量過大有關。因此,出口企業加強自律,發展公平、有序的出口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國外的反傾銷案件。
4、提高反傾銷應訴率。以往對華反傾銷案件中,中國企業應訴率低的原因很復雜,但怕打「洋官司」或希望別人應訴,自己搭便車的想法是最主要的因素。入世後,國內企業應改變舊的心態。具體應訴中,企業除了要聘請精通wto規則、國際法和國際貿易知識的律師抗辯外,關鍵是做好舉證工作,就被訴企業情況、國內市場、起訴國銷售情況、生產成本等內容,在律師指導下填寫問卷調查。這也有賴於國內反傾銷律師和專業隊伍的建設,有賴於國內反傾銷基金的盡早設立。
5、積極發揮商會、行業協會的獨特作用。商會及行業協會在溝通政府與出口企業的關繫上有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反傾銷調查中具有政府及企業不可替代的規范和協調作用:通過規範本行業企業行為,盡可能減少敗訴案件的發生;通過組織本行業涉案企業應訴,盡可能減少敗訴案件的發生。為了使指導、幫助和協調更為有力,可以賦予政府有關部門、商會和行業協會一定的權利。
6、修改現行反傾銷法律。我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需要不斷完善,與國際反傾銷法律接軌。首先,我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例》已經增加了累計評估等新內容,但是對於什麼是規避行業,哪些行為屬於規避行為,對於進口傾銷產品形式的變化如何辨認還要進一步作出明確的規定,提高其可操作性,阻止國外一些企業利用我國反傾銷措施的不完善在我境內進行傾銷。其次,反傾銷調查期限應該縮短。我國規定自立案調查決定公告之日起至最終裁定公告之日止為12個月,特殊情況可以延長至18個月,這與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立法有差距。歐洲委員會立案的調查期一期在6-8個月內結束,最長不得超過1年。調查時間相對短一些,可以裁定傾銷存在的可能性就大些,可以控制傾銷者規避法律的行為。再次,我國反傾銷的主管機構復雜,涉及到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及海關總署,外經貿部同海關總署進行傾銷和傾銷幅度的調查,國家經貿委員會同國務院有關部委進行損害的調查,這種方式造成了資源浪費,增加了協調難度,降低了效益。最好由一家機構全面負責傾銷和損害的調查,管理的簡單使反傾銷訴訟程序快捷,也使企業利用反傾銷程序保護自己的利益具有更大的有效性。
7、增強國際營銷觀念,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出口企業應盡快轉換現有競爭戰略及策略,變「以廉取勝」為「以質取勝」。學會運用商標、包裝、公關、廣告等多種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在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創匯率上下功夫,擴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力爭以質量、價格的雙重優勢佔領市場。
8、通過海外投資轉移原產地。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些產品的生產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比較優勢,可以轉移到內地生產或國外生產。如果這種產品市場主要在國外,就應當優先考慮轉移到國外生產。通過改變原產地,規避進口國的反傾銷視線,或者轉移到進口國生產,就地銷售,繞過貿易壁壘。這是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經常採取的措施。
9、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完善、規范會計資料。在反傾銷調查中企業必須提供完整、規范的會計資料,由此來認定正常價值,否則由進口國政府選定的第三國同類商品的出口價作為替代價確定正常價值,而進口國所選的替代價肯定對應訴方不利。所以,企業應加強財會工作,使企業會計資料符合國際規則,在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中能夠提供完善且符合規范的有關會計資料。我國的一些應訴企業在反傾銷訴中敗訴,部分原因就是不能提供有關商品生產的會計資料。
10、利用wto規則解決國外對華反傾銷中不公正待遇。(1)利用wto反傾銷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對其他成員實施反傾銷法提出自己的意見。(2)作為第三方,在參與另兩個成員間的爭端解決程序時,向wto工作組提交自己的法律意見及陳述。(3)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努力爭取wto成員在採取反傾銷措施時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的保護。
我國加入wto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利用wto成員應有的權利保護我國產品的出口。因此,我國產業界應和政府密切配合,對外國的反傾銷措施做出正確評估,以確保中國根據wto反傾銷協議所應享有的權利得到真正的保護。
6. 近幾年的反傾銷現狀
韓紙業欲繼續對我模造紙征反傾銷稅 2006年11月,韓對我國和印度尼西亞產模造紙的反傾銷關稅徵收期將結束。韓國內造紙企業就此提出了延長反傾銷關稅徵收的申請,並高度關注即將出台的新關稅率。韓國政府從2003年起對我國與印度尼西亞產模造紙徵收反傾銷稅。韓政府已按相關規定延長徵收該反傾銷關稅至明年5月,該審查結果預計將於2006年末或2007年初公布。2007年11月,韓國貿易委員會(KTC)決定對自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進口的牛皮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6年8月31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格記錄紙反傾銷案作出終裁。2005年10月6日,應美國校園紙供應商聯合會及其成員的申請,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格記錄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6年9月8日和9月12日,上海聯立紙業有限公司和MGA實業(香港)有限公司(MGA Entertainment(HK)Limited)分別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抗辯意見,指出美國商務部在終裁中計算傾銷幅度時出現錯誤。美國商務部經分析發現,對本案終裁的傾銷幅度的計算確實存在錯誤,因此,美國商務部重新計算了本案涉案企業的傾銷幅度,並對終裁結果作出更正。 台灣有關部門收到非塗布紙反傾銷調查申請2006年10月4日,我駐世貿組織代表團收到中國台北代表團來函,稱其有關部門已經收到相關產業關於非塗布紙反傾銷調查申請,涉及的產品為捲筒寬度超過15公分或者平版尺寸其一邊超過435毫米,另一邊超過297毫米的非塗布紙(含微量塗布紙)(海關稅則號:4802)。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已對中國文具紙反傾銷案做出肯定性終裁2006年9月12日,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對外公布,9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已對中國文具紙反傾銷案做出肯定性終裁,認定自中國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對美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據悉,該案涉及中國20多家企業,涉案總金額高達1.3億美元。2006年10月,美國New Page公司訴訟我國的金東紙業、山東晨鳴紙業、金華盛紙業等銅版紙出口企業,徵收10.9%到20.35%的臨時反補貼稅。2007年5月31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徵收23.2%到99.65%的反傾銷稅。2007年10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兩案的終裁結果,決定對來自中國、印尼和韓國等三個國家的銅版紙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其中,中國的銅版紙徵收21.12%-99.65%的反傾銷稅和7.4%-44.25%的反補貼稅,遠高於對印尼和韓國兩國的徵收稅率。直到2007年11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才推翻美國商務部做出的中國、印尼、韓國產品存在傾銷及補貼的終裁認定。2007年5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廣東冠豪高紙業公司的蠟光紙(glossy paper)徵收99.65%的臨時反補貼稅。當年底,紐西蘭經濟部對原產於中國、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的日記本作出反傾銷終裁,決定自2008年2月1日起,反傾銷稅。對中國企業加征53%的反傾銷稅率,青島海爾豐彩包裝有限公司、寧波市的廣博進出口有限公司加征59%單獨稅率。2009年9月23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3家美國造紙商(3家美企為New page公司、Appleton紙業公司和Sappi Fine Paper北美公司)又向美政府提出對中國和印尼的銅版紙企業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印度對原產於我國的透明玻璃紙薄膜征反傾銷稅2006年7月28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發布對輸印原產於中國的透明玻璃紙薄膜(Cellophane Transparent Film)反傾銷案終裁公告,建議對該中國產品征稅1.91美元/公斤。印度於2005年9月27日對該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我無企業應訴。我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耐磨紙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我商務部於2006年6月16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耐磨紙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06年6月16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耐磨紙時,應依據初裁公告中確定的各公司徵收保證金比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韓國對中國列印紙等反傾銷日落復審2006年6月,韓國貿易委員會致函中國駐韓國使館經商參贊處,韓國財政經濟部收到來自韓國Shinho紙業公司的申請,要求對原產於印尼和中國的印刷及列印用紙張、道林紙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以便繼續徵收反傾銷稅。2002年11月26日,韓國貿易委員會對原產於中國和印尼的印刷及列印用紙張、道林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3年11月,韓國貿易委員會對此案作出終裁,對中國涉案企業徵收反傾銷稅,有效期至2006年11月6日。商務部對原產於日本的進口電解電容器紙進行反傾銷調查2006年4月18日,商務部對原產於日本的進口電解電容器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10月20日,商務部初步裁定,對原產於日本的這種產品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據悉,此次反傾銷調查是應浙江凱恩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的國內電解電容器紙產業於3月3日提出的申請而展開,調查將為時一年,至2007年4月18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07年10月17日。2007年9月12日,澳大利亞對中國進口的衛生紙進行傾銷和補貼稅調查。直到2008年11月,澳大利亞才宣布終止對中國產衛生紙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模造紙反傾銷案:韓國政府從2003年起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產模造紙分別徵收2.80~8.22%和5.50~8.88%的反傾銷關稅。 格記錄紙反傾銷案:2005年10月6日,應美國校園紙供應商聯合會及其成員的申請,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格記錄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6年9月8日和9月12日,上海聯立紙業有限公司和MGA實業(香港)有限公司(MGA Entertainment(HK)Limited)分別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抗辯意見,指出美國商務部在終裁中計算傾銷幅度時出現錯誤。美國商務部經分析發現,對本案終裁的傾銷幅度的計算確實存在錯誤,因此,美國商務部重新計算了本案涉案企業的傾銷幅度,並對終裁結果作出更正。 列印紙「反傾銷「案:2002年11月26日,韓國貿易委員會對原產於中國和印尼的印刷及列印用紙張、道林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3年11月,韓國貿易委員會對此案作出終裁,對中國涉案企業徵收反傾銷稅,有效期至2006年11月6日2006年6月,韓國Shinho紙業公司的申請韓國財政經濟部,要求對原產於印尼和中國的印刷及列印用紙張、道林紙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以便繼續徵收反傾銷稅。 透明玻璃紙薄膜反傾銷案:2006年7月28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發布對輸印原產於中國的透明玻璃紙薄膜(Cellophane Transparent Film)反傾銷案終裁公告,建議對該中國產品征稅1.91美元/公斤。印度於2005年9月27日對該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我無企業應訴。文具紙反傾銷案:2006年9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已對中國文具紙反傾銷案做出肯定性終裁,認定自中國進口的被調查產品對美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據悉,該案涉及中國20多家企業,涉案總金額高達1.3億美元。非塗布紙反傾銷調查:2006年10月4日,我駐世貿組織代表團收到中國台北代表團來函,稱其有關部門已經收到相關產業關於非塗布紙反傾銷調查申請,涉及的產品為捲筒寬度超過15公分或者平版尺寸其一邊超過435毫米,另一邊超過297毫米的非塗布紙(含微量塗布紙)。牛皮紙反傾銷案:2007年11月,韓國貿易委員會(KTC)決定對自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進口的牛皮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4月8日,韓國貿易委員會對原產於中國、印度尼西亞、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的牛皮紙反傾銷案作出初裁,決定對涉案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湖南湘江紙業臨時稅率4.31%,青島海王紙業臨時稅率16.13%,天津天保世紀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臨時稅率16.13%,其他企業的臨時稅率為7.96%。2008年8月27日,韓國貿易委員會發布牛皮紙反傾銷案終裁決定對中國涉案企業徵收4.03%至10.79%的反傾銷稅。 首例「雙反」案:2006年10月31日,美國新頁(NewPage)紙業集團公司就原產於中國的銅版紙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重訴求。美商務部於11月21日宣布立案調查,成為1991年以來美國首次對中國進口貨物提起的反補貼調查。2007年3月底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進口銅版紙徵收10.9%到20.35%的臨時反補貼稅,2007年5月3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將對原產於中國的銅版紙額外徵收最高達99.65%的反傾銷稅的初裁決定。這是美國首開先例對中國進口產品雙重征稅。其中金東紙業的稅率為23.19%,太陽紙業為30.22%,晨鳴紙業為48.00%,其他中國紙企的稅率一概為99.65%。2007年10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銅版紙反補貼和反傾銷案的終裁結果,決定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徵收7.40%—44.25%的反補貼稅和21.12%—99.65%的反傾銷稅。晨鳴紙業幾乎全部停止了向美國出口銅版紙的業務。2007年當地時間11月20日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否決中國銅版紙進口傾銷及補貼認定,推翻了美國商務部做出的傾銷及補貼的終裁。美國對中國入世以來發起的第一起反傾銷發補貼合並調查案以失敗告終。衛生紙「雙反」調查2007年9月12日,澳大利亞對中國進口的衛生紙進行傾銷和補貼稅調查。直到2008年11月,澳大利亞才宣布終止對中國產衛生紙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銅版紙「雙反」案:2009年9月23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3家美國造紙商(3家美企為New page公司、Appleton紙業公司和Sappi Fine Paper北美公司)向美政府提出對中國和印尼的銅版紙企業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09年11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徵收「雙反」關稅(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根據相關規定,「雙反」關稅稅率將在12月17日初步裁決,在2010年3月2日之前決定具體稅率。
7. 俄羅斯對華彩塗反傾銷現在還存在嗎
一般反傾銷稅徵收時間為5年,由於網上信息更新可能不及時,需要俄羅斯當地客戶去海關那邊確認是否徵收,稅率多少?
目前鋼材出口俄羅斯遭遇較多的情況是高關稅,很多產品國內過去要40%以上的關稅,而其他國家地區過去是交20%左右的關稅
這種情況下,開發俄羅斯的市場,可以考慮通過轉口的方式來應對,第三國轉口貿易,先運往第三國,再運到俄羅斯
更多反傾銷或轉口的情況可追問或網路昵稱
8. 我國屢遭外國反傾銷的原因和對策是什麼啊
【反傾銷措施】
▲第一節 臨時反傾銷措施
第二十八條 初裁決定確定傾銷成立,並由此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可以採取下列臨時反傾銷措施:
(一)徵收臨時反傾銷稅;
(二)要求提供保證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擔保。
臨時反傾銷稅稅額或者提供的保證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擔保的金額,應當不超過初裁決定確定的傾銷幅度。
第二十九條 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由商務部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由商務部予以公告。要求提供保證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擔保,由商務部作出決定並予以公告。海關自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執行。
第三十條 臨時反傾銷措施實施的期限,自臨時反傾銷措施決定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超過4個月;在特殊情形下,可以延長至9個月。
自反傾銷立案調查決定公告之日起60天內,不得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第二節 價格承諾
第三十一條 傾銷進口產品的出口經營者在反傾銷調查期間,可以向商務部作出改變價格或者停止以傾銷價格出口的價格承諾。
商務部可以向出口經營者提出價格承諾的建議。
商務部不得強迫出口經營者作出價格承諾。
第三十二條 出口經營者不作出價格承諾或者不接受價格承諾的建議的,不妨礙對反傾銷案件的調查和確定。出口經營者繼續傾銷進口產品的,商務部有權確定損害威脅更有可能出現。
第三十三條 商務部認為出口經營者作出的價格承諾能夠接受並符合公共利益的,可以決定中止或者終止反傾銷調查,不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或者徵收反傾銷稅。中止或者終止反傾銷調查的決定由商務部予以公告。
商務部不接受價格承諾的,應當向有關出口經營者說明理由。
商務部對傾銷以及由傾銷造成的損害作出肯定的初裁決定前,不得尋求或者接受價格承諾。
第三十四條 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中止或者終止反傾銷調查後,應出口經營者請求,商務部應當對傾銷和損害繼續進行調查;或者商務部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對傾銷和損害繼續進行調查。
根據前款調查結果,作出傾銷或者損害的否定裁定的,價格承諾自動失效;作出傾銷和損害的肯定裁定的,價格承諾繼續有效。
第三十五條 商務部可以要求出口經營者定期提供履行其價格承諾的有關情況、資料,並予以核實。
第三十六條 出口經營者違反其價格承諾的,商務部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可以立即決定恢復反傾銷調查;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可以決定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並可以對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前90天內進口的產品追溯徵收反傾銷稅,但違反價格承諾前進口的產品除外。
▲第三節 反傾銷稅
第三十七條 終裁決定確定傾銷成立,並由此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可以徵收反傾銷稅。徵收反傾銷稅應當符合公共利益。
第三十八條 徵收反傾銷稅,由商務部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由商務部予以公告。海關自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執行。
第三十九條 反傾銷稅適用於終裁決定公告之日後進口的產品,但屬於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四十條 反傾銷稅的納稅人為傾銷進口產品的進口經營者。
第四十一條 反傾銷稅應當根據不同出口經營者的傾銷幅度,分別確定。對未包括在審查范圍內的出口經營者的傾銷進口產品,需要徵收反傾銷稅的,應當按照合理的方式確定對其適用的反傾銷稅。
第四十二條 反傾銷稅稅額不超過終裁決定確定的傾銷幅度。
第四十三條 終裁決定確定存在實質損害,並在此前已經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反傾銷稅可以對已經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的期間追溯徵收。
終裁決定確定存在實質損害威脅,在先前不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將會導致後來作出實質損害裁定的情況下已經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反傾銷稅可以對已經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的期間追溯徵收。
終裁決定確定的反傾銷稅,高於已付或者應付的臨時反傾銷稅或者為擔保目的而估計的金額的,差額部分不予收取;低於已付或者應付的臨時反傾銷稅或者為擔保目的而估計的金額的,差額部分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退還或者重新計算稅額。
第四十四條 下列兩種情形並存的,可以對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之日前90天內進口的產品追溯徵收反傾銷稅,但立案調查前進口的產品除外:
(一)傾銷進口產品有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傾銷歷史,或者該產品的進口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出口經營者實施傾銷並且傾銷對國內產業將造成損害的;
(二)傾銷進口產品在短期內大量進口,並且可能會嚴重破壞即將實施的反傾銷稅的補救效果的。
商務部發起調查後,有充分證據證明前款所列兩種情形並存的,可以對有關進口產品採取進口登記等必要措施,以便追溯徵收反傾銷稅。
第四十五條 終裁決定確定不徵收反傾銷稅的,或者終裁決定未確定追溯徵收反傾銷稅的,已徵收的臨時反傾銷稅、已收取的保證金應當予以退還,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擔保應當予以解除。
第四十六條 傾銷進口產品的進口經營者有證據證明已經繳納的反傾銷稅稅額超過傾銷幅度的,可以向商務部提出退稅申請;商務部經審查、核實並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可以作出退稅決定,由海關執行。
第四十七條 進口產品被徵收反傾銷稅後,在調查期內未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該產品的新出口經營者,能證明其與被徵收反傾銷稅的出口經營者無關聯的,可以向商務部申請單獨確定其傾銷幅度。商務部應當迅速進行審查並作出終裁決定。在審查期間,可以採取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措施,但不得對該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反傾銷稅的徵收期限和價格承諾的履行期限】
反傾銷稅的徵收期限和價格承諾的履行期限不超過5年;但是,經復審確定終止徵收反傾銷稅有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或者再度發生的,反傾銷稅的徵收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
期終復審,又稱日落復審、到期復審,是指在反傾銷措施實施屆滿前的合理時間內,調查機關應利害關系方申請發起或調查機關主動發起的復審程序。期終復審調查審查如果取消反傾銷措施,傾銷和損害是否會繼續或再度發生。如果調查機關經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肯定性的,則可做出繼續維持反傾銷措施的裁定。
歐盟對我實施反傾銷措施,1999年為10起,2000年為6起,2001年為1起,2002年為3起。
反傾銷案例>>
世界各主要貿易組織針對中國採取的反傾銷措施正變得更加頻繁。我國塑料加工及其相關企業產品巨大的價格優勢,非常容易受到傾銷的投訴,為更好地幫助您了解傾銷與反傾銷,我們首先回顧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內關於反傾銷的事件!
大棒再舉 歐盟對華DVD光碟反傾銷調查 2005-08-11
巴基斯坦對我脲醛模塑料開征反傾銷稅 2005-07-29
歐盟塑料袋反傾銷 廈企涉案金額上千萬美元 2005-07-19
商務部發布雙酚A反傾銷調查案延期公告 2005-07-14
今年來我國企業遭遇反傾銷一覽 2005-07-12
我塑料袋遭歐盟反傾銷調查 涉案金額逾2.7億歐元 2005-07-04
我國對日本和台灣地區PBT樹脂進行反傾銷調查 2005-06-10
商務部公告對PBT反傾銷調查立案 2005-06-09
韓國關於原產於日本的聚氯乙烯板反傾銷政策 2005-05-27
澳關於對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動態 2005-05-27
中美彩電反傾銷案大幕黯然落下,苦心經營多年的美國市場可能不復存在
歷時一年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積極應訴的中國彩電企業得到了最不想得到的結果。曾代理廈華應訴歐盟彩電反傾銷案的錦天誠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著名律師傅東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國際反傾銷案中吃敗仗是正常的,因為現行的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對中國是不利的,中國企業沒有必要失落,更沒必要現在就開始「內亂」,當務之急是坐下來研究對策,或者到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或者改變現行的低價戰略,去全力應付一年一度的美國商務部的年審,這都是中國彩電企業翻身的機會。
有關部門指出,這次彩電反傾銷案雖然總價值高達約16億美元,但對中國彩電行業來說最慘痛的是辛苦開拓的美國市場可能將不復存在,中國彩電業3500萬台的產能閑置將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未來20年是反傾銷高峰期
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王賀軍介紹,截至去年底,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576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影響了我國近20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其中2003年中國企業出口就遭遇反傾銷案件47起,涉案金額達18.75億美元,比上年劇增了315%。隨著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大國(據預測,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未來20年將是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的高峰期。我們應該一改以往的「隔岸觀火」或「忍氣吞聲」的心態,以平常心去積極應訴,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運。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反傾銷目前已不僅是發達國家遏制發展中國家的「大棒」,也逐漸成為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據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周世儉介紹,到去年發展中國家主動投訴已經佔到了反傾銷總投訴量的40%,其中印度和中國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三位。
積極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次中美彩電反傾銷案中,我們看到的是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牽頭組織應訴,而商務部很少出面斡旋。其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才是應訴的主體,政府和機電商會將協助企業做好相關工作」,而被中國企業冀望甚高的中美政府層面的磋商也沒有把彩電作為重點,政府的作用是在更宏觀的方面去爭取屬於中國企業的利益。
據了解,中國加入WTO時並沒有順理成章地被發達國家給予相應對等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這使得中國的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據介紹,這次美國商務部對中國企業作出傾銷成立的終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還沒有被給予「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中國的出口商品成本只能由第三國的來替代。光這一項成本計算的錯誤,就有可能使我國彩電的初裁傾銷幅度上揚了20%以上。因此,由政府出面來爭取「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將為中國企業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業內人士指出,歐美如果能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地位,那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彩電企業來說將具有深遠意義。
盲目低價競爭損害中國製造
2003年以來,中國的彩電、鋼鐵管件、紡織品、木製傢具、對蝦等紛紛遭到國外反傾銷指控。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總遭遇反傾銷?
著名WTO法律事務專家王雪華認為,由於我國的勞動力相對低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就相對較低,這本來應該是我們的優勢。但是,由於我國部分企業之間無序競爭、競相壓價、不注重品牌,恰恰形成了「中國產品便宜沒好貨」的名聲,使得遵紀守法的企業一樣跟著受牽連,遭受到反傾銷的不斷打擊,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非常惋惜。對此,中國機電商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指出,中國出口企業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協商一致,而不應該互相用低價進行傾軋,否則最終吃虧的將是整個「中國製造」。
專家表示,我國當務之急要著力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目前在進口方面,國家已初步在汽車、化肥和鋼鐵三大行業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但在出口方面,中國作為遭受反傾銷最為嚴重的國家,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能快速反應的反傾銷預警機制,以便准確、迅捷地預警中國廠商受到其它國家的反傾銷調查;政府、企業、行業協會、海關、行會駐外機構和國外進口商均要進行通力合作,共同應對。
積極應訴才能獲生機
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大學-康佳反傾銷論壇」上,周世儉直言,「面對國外反傾銷,一定要積極應對,逃避不應訴對出口企業來說只有死路一條。」他指出,在美國一般只有27%的反傾銷案被裁定傾銷成立,所以我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公平待遇。
但事與願違,我國企業似乎很少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使反傾銷調查得以「順利」進行,中國商品也因此屢屢被封殺。1988年和1992年,歐盟兩次受理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案,由於中國企業採取了消極不應訴的態度,結果基本上被趕出歐盟市場。而這次雖然有13家著名企業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積極應訴,但還是有很多企業置之不理,結果被徵收高達78.45%的傾銷稅率,而積極應訴的企業雖然沒能勝訴,但是畢竟取得了比原來的裁定低得多的稅率。
據了解,在過去的三年中,美國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訴訟中,中國企業曾經贏得10次勝利。從這些成功案例中,美國反傾銷法律專家西蒙·科斯勃格認為,如果中國反傾銷應訴的勝訴率達到70%,將對美國產生震懾作用,美國企業不會願意把金錢投入到無法獲勝的官司中去。
國際化經營規避反傾銷風險
面對不利的終裁,中國彩電企業紛紛表示將繼續上訴到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爭取應得的權益。傅東輝律師表示,從持續5年的蘋果汁反傾銷案勝訴的結果看,中國彩電企業是有希望的,但是如果需要5年的時候,中國彩電即使勝訴重返美國市場也將錯過發展的最好時機,中國企業是耗不起的。而廣東美華律師事務所研究反傾銷的律師李文濤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有效的規避反傾銷的方法,就是要推進國際化經營,要把產品的價格鏈條在全球范圍內配置。」
TCL集團常務副總裁胡秋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天美國的反傾銷裁決只能擋住部分沒有準備或者說國際化拓展緩慢者,對TCL影響則微乎其微,因為TCL如今已初步構建起了在全球的生產、研發、銷售的龐大網路。而康佳集團總裁助理仵志忠透露,康佳在墨西哥建設的200萬台產能的北美生產基地將於今年5月投入使用,這一基地將對康佳在整個北美地區的外貿活動產生重要的輻射作用。此外,長虹在俄羅斯、墨西哥,海信在匈牙利都建設了生產或出口基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規避反傾銷風險。
除此之外,周世儉還指出,當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廠商生產高端產品的時候,中國的廠商則一直在中低端方面打轉轉,並經常出現惡性競爭。中國的企業忽略了從國際戰略高度上樹立全球品牌的觀念,而沒有國際化的品牌,也就失去了掌控國際市場產品價格的權力,不僅不能得到豐厚的利潤,當價格低到一定程度時還會遭到反傾銷的威脅。
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指出,中國彩電企業即使將組裝工廠搬到墨西哥再銷往美國,但如果繼續低價銷售的話,還是可能面臨被驅逐的危險。而中國短期內在高端產品不具備優勢,即使今後有了優勢,歐盟現在也開始考慮將等離子顯示器全部歸類為電視機,要收取14%的進口關稅,而且今年5月初又取消了原來中國彩電產品享受的「普惠制」,還可能要徵收出口企業的「電子垃圾處理費用」。總之中國彩電企業的路還很艱難,但必須要走下去,加大研發投入,全力打造國際品牌才是中國企業的出路。
記者從海關總署的網站上看到最新的統計數字卻讓人振奮,中國今年1-3月彩電出口數量達到了1136萬台,同比增長48.6%,價值10億美元,同比增長91.3%,出口額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出口量的增長速度。這表明中國彩電出口企業開始逐漸重視提高產品的單價,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這對今後去應對國外有關機構復雜的年審有重要意義。
【正文】
【摘要】反傾銷法律制度是W T O 法律體系中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反傾銷做外一種非關稅壁壘被貿易保護者們頻頻運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競爭的自由化和國際貿易秩序。競爭與傾銷既有重合的一面,又有沖突的一面,在反傾銷立法中,只有充分認識二者的關系,協調好公平競爭與貿易保護之間的關系,才能最大程度上促進本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競爭傾銷措施
關於「傾銷」的定義,各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把傾銷分為「經濟學意義上的傾銷」和「法律意義上的傾銷」,並認為將傾銷定義為國家市場之間的價格歧視或低於生產成本的銷售,都是從經濟學角度對傾銷概念所作的理解,故又稱之為「經濟學意義上的傾銷。」而所謂的「法律意義上的傾銷」是指因符合法定條件而對其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傾銷。《布萊克法律辭典》把傾銷界定為「以低於國內市場的價格在海外大量銷售商品的行為。」目前,通說的定義一般為G A TT1994第6條的規定:「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因此對某一締約方領土內已經建立的某項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損害的威脅,或對某一國內工業的新建產生實質性阻礙,則構成傾銷。」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及各國反傾銷法通過抑制和消除國際貿易中產品低價傾銷給出口國產業帶來的損害和威脅,推動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一、反傾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異同
反傾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都是一國為維護本國經濟發展的工具,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有著親密的關系。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反傾銷法逐漸成為貿易保護者們濫用的工具,加之競爭政策與貿易政策本身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之間毫不例外地存在沖突。目前,有許多學者主張在國際層面上用競爭法來取代反傾銷法,而歐共體是在區域性組織內率先用競爭法來代替反傾銷法的典範。要解決二者紛爭及討論反傾銷法的存廢首先應對二者的關系有深入的認識。二者的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法目的及作用—— 保護競爭還是保護競爭者
W TO《反傾銷協議》訂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快各國產品在實踐范圍內的流通,而在實力決定一切的今天,各國為了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保護本國企業逐漸把反傾銷法用作抵禦有力競爭者的安全閥,而將貿易自由化,公共利益原則降為次要。反傾銷法是各國自我保護的必要措施。綜觀各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立法,可以看出,競爭法的作用和目標具有多重性。主要包括:努力遏制經濟競爭領域中的各種不公平交易行為並消除其危害,是競爭法的初始目的,通過對各種部公平交易行為的規制來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促進公平。自由和有效的競爭是競爭法的第二層次的目的;而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則是競爭法的最終目的。簡而言之,反不正當競爭的目的消除不公平競爭,促進自由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利益。這與反傾銷法重視個體利益忽然公共利益,只重視企業利益忽視消費者利益的宗旨是相沖突的。
(二)法律淵源—— 是否具有域外效力
反傾銷法的法律淵源主要包括國際法律淵源和國內法律淵源。反傾銷法的國際法律淵源主要指國家之間達成的關於反傾銷問題的國防條約和協定,這主要是指W TO 體系下有關反傾銷法的各項法律文件,包括:總協定第6條及其附件9對該條所作的注釋;《反傾銷守則》;《反補貼守則》中第15條關於非市場經濟國家出口產品傾銷問題的有關規定。反傾銷法的國內法律淵源主要是指各國國內立法機關制定的反傾銷法律和行政機關為實施反傾銷法律而制定的反傾銷規定。各國多將反傾銷法作為對外貿易法的一下子部門法,反傾銷基於國際禮讓和國民待遇原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域外效力,而競爭法則屬於國內法范圍,其法律淵源僅包括一國國內立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屬於經濟法的范疇,是經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法是國家運用公權力調控市場和資源配置,同樣,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公權力規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基礎和依據,所以反不正當競爭屬於公法范疇,具有極強的強制性和地域性,一般不具有域外效力。
(三)構成要件—— 是否可低於成本銷售從競爭法角度解析反傾銷法律制度
G A TT1994規定構成傾銷的法律衡量標准要件首先是一國產品進入另一國市場時價格須從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其次,須對東道國的某項工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性損害的威脅。如果出口國國內市場不存在相同或類似產品,無法進行適當的法律衡量,則可以採用第三國價格或結構價格。依據會計學的觀點,企業按照平均成本而非邊際成本來確定價格。只要價格高於平均總成本,企業就有利可圖,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固定成本已經支出,通過繼續經營而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傾銷都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傾銷很可能是對進口國,出口國都有利可圖。從擴大海外的角度而言,傾銷會為出口商帶來開拓市場份額等巨大的利益,出口商因此而使自身實力增強,如果傾銷商願意將傾銷的利益擴大到本國消費者,則供、出口國國內消費的產品價格也會因此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消費者將會因此而受益。而傾銷對進口國而言,最有利的莫過於消費者所獲的低價消費的好處。如果是原料傾銷,傾銷國下游工業則會因生產成本的降低而獲得間接利益,當原材料傾銷商把較低出口的好處擴展到用其產品進一步加工出口的國內買主時,就會幫助而不是阻礙買主克服原材料成本較高的不利條件。
二、反傾銷法的存廢之爭
反傾銷法的存廢之爭由來已久,但目前尚無妥善的途徑,綜觀各家學說觀點,主要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即:「徹底廢除反傾銷法」,「以反不正當競爭法代替反傾銷法」,「對現行的反傾銷制度加以改進和完善」。顯然,爭論的焦點正是如何平衡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傾銷法的關系,最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
(一)廢除反傾銷法
這主要是「傾銷有害論者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在自由貿易協議的框架下,成員國可以完全廢除反傾銷法,而不必以競爭法來取代。如有學者認為「反傾銷缺乏正當的經濟學基礎,它忽視了目前的自由貿易的全球化進程,並且對於國內市場的競爭產生了否定性影響。」還有學者認為「絕大多數傾銷行為是正當的競爭行為,在傾銷中唯一有害的掠奪性傾銷在實踐中很少存在。因此,如果僅僅為了防範這種罕見的掠奪性傾銷而耗費巨大的成本來制定或設計一個復雜的機構或法律框架以域外實施競爭法,那顯然是缺乏效率的。」盡管現行反傾銷制度不利於公平的貿易秩序的建立,也不利於市場的有序競爭,但是由於各國反傾銷法律制度的藍本—— W TO《反傾銷協議》並沒有迫使各成員國徵收反傾銷稅,而只是規定了在進行反傾銷調查和採取反傾銷措施時所必須遵守的最低限度的標准。
(二)以競爭法取代反傾銷法
持此觀點的學者多數是依據歐共體的成功例子。在歐共體內部,成員國之間廢除了反傾銷法地適用,反傾銷法僅適用於來自成員國之外的國家的進口產品在成員國內部發生的價格歧視和掠奪性定價行為由統一的歐共體競爭法來規范。歐共體競爭法的實施由歐共體委員會負責。這種模式是廢除反傾銷法的最理想的模式,一方面消除了反傾銷法帶來的反競爭效果;另一方面,統一的競爭法規則消除了因適用不同國內競爭法而產生的內在沖突,而超國家的執行機構又保證了實施共同競爭法的效率。有學者認為「區域性協議提供了一個試驗的機會,有朝一日或許可以擴展到全球。」並主張設一個超國家性的主管
機構,根據「效果原則」擴大競爭法的域外適用。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忽視了這樣一個現實,歐共體以競爭法取代反傾銷法的成功取決於其高度一體化的體系,而全世界各國由於政治、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巨大差異,不可能形成如此一體化的體系。實際上,這種做法多為發達國家干涉他國經濟主權提供了合法的依據,很難得到普遍認可。
(三)對反傾銷法進行改良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將現行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融入競爭法條款是解決《反傾銷協議》與競爭法沖突的最佳選擇..各國再依據新的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修訂各自的反傾銷法,使得融入競爭法律的反傾銷法在師姐各國得到實施。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現有的世界貿易規則和各國的貿易法規定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地國際性及其規則地廣泛接受性實現了部分競爭法規則地統一和協調。實踐中,不論是《反傾銷協議》還是各國反傾銷法也都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修正、改革,雖然這種改革並不能改變反傾銷法阻止競爭的本質,但從各個方面考慮,這是實踐中平衡公平競爭和自由競爭最可行的辦法。
三、總結
雖然反傾銷法有種種弊端,但實踐中為何各國仍對其情有獨鍾?歸根結底是因為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抽象的公平競爭理念早已融入實力的較量和權衡中,因此以競爭法取代反傾銷法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也無法實現。「競爭法若作為國際統一規則立法,需要建立相應的超國家執法機關來管理,按照今天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論,雖然在經濟關系中主權觀念已經淡化,但要各國尤其是經濟超級大國接受這樣的超級國家機構來管理,似乎還很難想像。」不僅是競爭法公法的根本屬性不允許其廣泛的域外效力的適用,而且各國由於競爭規則的差別,適用標準的不易,以主要為國內法屬性的競爭法完全取代主要屬性為國際法屬性的反傾銷法也是障礙重重。因,改良反傾銷法是以一個較合適的選擇。雖然改良反傾銷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妥協與讓步,但應注意到,維護公平競爭與保護本國企業本身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現今條件下,改良的做法最能體現大多數國家的根本利益,又不至於過分損害他國主權, 是比較下的選擇。
此文曾發表於《市場論壇》2006 年第12 期( 總第33 期)
9. 軸承的反傾銷稅是多少
目前對軸承有反傾銷的國家有俄羅斯跟美國,其中俄羅斯的普遍稅率31.3-41.5%,可通過轉口的方式開發俄羅斯的市場;美國的普遍為單獨稅率
更多反傾銷或轉口的情況可追問或找昵稱
10. {急求}關於反傾銷 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案例以及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4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終裁投票,以4∶0的絕對票認定,中國球軸承對美國軸承工業沒有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判定中國輸美球軸承傾銷案不成立。至此,為期14個月的中國輸美球軸承反傾銷案,終以我國軸承行業的勝訴告終。
商務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部門近日揭示了訴訟過程。
放棄訴訟就是放棄市場
此次反傾銷訴訟起於2002年2月13日,美國軸承協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我國輸美球軸承提起反傾銷申訴,後者隨即於2月15日在其網站上公告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軸承協會首次利用「反傾銷」這一世貿規則允許的貿易保護措施,試圖制裁中國產品。
球軸承是應用廣泛的機械零配件,也是我國年度對美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大宗機電商品之一。美國軸承協會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涉及我對美出口商品金額逾3億美元。此案敗訴,我國球軸承商品進入美國將被徵收17%至246%的反傾銷稅,而且,此後每年都要接受美國商務部對此案的年度行政復審。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劉丹陽處長介紹說,各國實施反傾銷調查的目的,不是追究有關當事方的責任,而是限制其今後的「傾銷」行為,針對的往往是一類產品,而不是一個企業。因此,涉案企業自動棄權,就意味著放棄了市場。
初裁結果對中方不利
此案的初裁聽證會將於2002年3月6日召開。
得知此消息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基礎件分會秘書長郝偉和商會條法部高向軍副主任2月18日緊急赴美,5天內與多家美國律師事務所認真研討本案應訴事宜,最終確定由美國威凱平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多名資深律師和經濟專家組成的團隊,作為中方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審查階段的法律代表。
機電商會分析認為,美國絕大多數應用領域對球軸承質量的要求較高,未採用質量相對較低的中國球軸承產品,而主要由美國、日本和歐洲生產商供貨。中國輸美球軸承則大多用於溜冰鞋、專用燈具、傳送帶、輥子、割草機等領域。此前,控制這一市場的主要是其它國家的產品而並非美國產品,我國輸美的球軸承商品與美國軸承工業實質上是互補關系。我對美年輸出球軸承金額不足美國軸承市場總金額的4%。因此,沒有對美國軸承協會成員造成損害的可能。
2002年3月6日,在華盛頓的初裁聽證會上,美國通用軸承公司代表胡若謙作為中方證人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評審員列舉了大量證據,有效證明中國輸美球軸承根本不存在對美國軸承企業的損害或損害威脅。
但是,在同年4月29日舉行的初裁投票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仍以3比2的表決結果,對原產於中國的球軸承做出損害初裁。
終裁投票一舉獲勝
按照程序,美國商務部隨即展開傾銷調查。經多次申訴,今年2月26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球軸承及其零部件公告傾銷終裁:浙江新昌皮爾軸承公司傾銷幅度為8.33,萬向軸承集團公司傾銷幅度為7.22,寧波慈興公司傾銷幅度為0.59,常山進出口公司等45家企業傾銷幅度為7.80,其它涉案中國公司傾銷幅度為59.30。至此,除寧波慈興公司勝訴外,我方應訴廠商均被裁定有程度不等的傾銷。
為爭取最後勝利,3月3日,郝偉一行攜帶此案抗辯資料再次赴美,組織我方律師、美國通用軸承公司及其律師、浙江新昌皮爾軸承公司及其律師、天勝軸承公司及其律師,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於3月6日舉行的本案終裁聽證會上,有理、有效地駁斥美國軸承協會方面的無理指控。美方最終接受並認可了我方的應訴理由,並在4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的終裁投票中,徹底駁回美國軸承協會的無理要求。
以大局為重,不要授人以柄
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審查階段,我方應訴代表必須有行業代表性才具備應訴資格,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作為會員代表起到良好的作用。
郝偉說,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有效組織和指導下,上百家輸美球軸承出口廠商在2002年3月4日之前的短短幾天內,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按時遞交調查問卷。由於提供的材料翔實有力,多達48家企業獲得美國商務部分別稅率待遇。郝偉感嘆說,大部分企業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國際訴訟,充分體現了中國軸承企業優秀的整體素質和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能力。
郝偉說,本次勝訴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全體職工和全體應訴企業,通過長達14個月夜以繼日的艱難努力取得的寶貴成果,希望相關企業以大局為重,不要做授人以柄的事情。
何以常被「反傾銷」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同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有所增加,特別是歐盟多次實施針對中國產品的限制性政策,美國在鋼鐵和農產品貿易方面也採取了背離世貿組織規則的一些做法。據權威統計數據,僅2002年3—10月,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調查就達38起,其中發達成員對華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分別為19起和7起,發展中成員對華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分別為12起和2起。
綜合來看,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的其他成員仍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印度、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發生摩擦的產品,對中國多是勞動密集型及低附加值的產品;爭端涉及的行業多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於矛盾的產業,例如鋼鐵貿易摩擦,其在美國已是夕陽產業,而對中國來說是很重要的產業;貿易爭端的訴由則是以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性貿易壁壘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為主。
http://www.chineselawyer.com.cn/pages/2003-4-24/s7673.html
中美蜂蜜反傾銷案及啟示
(2005-6-3)
案例概況
1994年美國對中國提起的蜂蜜反傾銷案是中美政府之間用中止協議條款來處理反傾銷調查的第一個案件。 1994年10月用反傾銷法再次起訴中國蜂蜜以低於公平價值的價格向美國市場傾銷。在此案初裁時,商務部用印度作為替代國。由於所選用的替代國與中國存在許多不可比因素,使商務部計算的傾銷幅度過高,傾銷幅度高達125%,這個結果不僅反 映了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審理,同時給中方應訴方明確的信息,即如果傾銷審理繼續進行,在高稅率的情況下,中國蜂蜜向美國出口的路有可能完全堵死。為此中方聘用律師又通過美國蜂蜜主要消費者向政府施加壓力,最後商務部接受了中止協議的方式,停止了反傾銷調查。
中止協議有關條款
美國反傾銷法的中止協議內容已基本格式化,由商務部對外簽定和執行。在該傾銷案所簽定的中止協議中,主要條款如下:
1.目的
中止協議的目的主要有:阻止進口產品對美國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產生抑制和降價作用;保護本國消費者利益;易於進口國監控。本案中止協議草案基本達到了以上三個目的,因此中美雙邊政府於1995年8月 2日達成了協議。協議規定自「聯邦紀事」公布之日起,終止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蜂蜜的反傾銷調查,以前交納的進口押金全部退回,從中國進口蜂蜜即按中止協議的規定進行。
2.出口數量限制
協議規定中國對美國蜂蜜的年度出口量為43,925,000磅,按美國蜂蜜市場增長情況,出口量的調整最多不超過年度配額量的6%。配額按半年分配,允許接轉和借用。
3.參考價格
參考價格由商務部按季度發布,確定之前要與中國政府商量。參考價格是相當於在最近6個月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蜂蜜的單價的加權平均價的92%。單價的資料應該是公開的,能從統計資料中查獲的。被訴產品不能以低於參考價格銷售,中國政府應保證出口價格相當於或高於此參考價格,並提供有關合同書和價格資料,以便商務部核實。
4.協議期限
本中止協議有效期至2000年8月1日共五年時間。雙方任何一方可以提出中止協議。美國政府要在本協議有效期內提前一年進行復審,如果沒有發現違約行為,就可提出中止本協議。中國政府只要提前60天通知美商務部就可中止本協議,但反傾銷稅即生效。
5.配額證書
中國政府根據出口限量,直接和間接控制向美出口被訴產品的數量,並要保證在本協議生效之後90天之內建立起證書發放程序,建立起有關應訴方,如商會、出口商、生產商和代理商的投訴機制,建立起對違反協議行為的處罰機制。同時,要保證出口數量不超過限量,出口價格不低於參考價格。在每個半年之後的30天內向美商務部提供有關配額執行情況的材料。
6.反規避行為
中國政府要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防止規避行為發生。如果發現有事實存在,中國政府要盡快解決,包括要求出口商在與第三國的合同中註明,此產品不得以轉口、轉船、繞港和各種改頭換面的形式向美國出口,並在處理之後十天內將結果通知美商務部;或美方單方面採取措施,扣除中方相應配額量,並將結果和依據通知中方。
7.核查
中國政府要為核查提供所有資料,核查可以年度為限或更頻繁,可根據協議的執行情況,經雙方協商確定。
本案啟示
美國訴中國蜂蜜反傾銷案的處理是適當運用WTO反傾銷規則有關規定的又一個典範,也是解決雙邊貿易摩擦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看出,在遭受反傾銷調查時,應訴不是唯一選擇,特別是調查初裁結果對我方明顯不利並估計在終裁中扭轉局面的把握不大時,運用中止協議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可靠選擇。當然,這需要我國相關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出面。
http://www.cnapt.com/tradeNews/show.asp?id=159
中美彩電反傾銷案-中國彩電反傾銷拒絕「陰謀」
2004-6-18 9:36:22
商場上的所謂「陰謀」與「陽謀」,其邊界並不容易區分,但彩電反傾銷一案,卻對此給出了鮮明的判斷與註解
歷時一年的中美彩電反傾銷案以中方慘敗告終。本月,價值超過2.76億美元的中國彩電將被美國商務部徵收反傾銷稅,長虹、TCL、康佳、廈華等四家特別調查對象的傾銷稅率分別為24.48%、22.36%、11.36%和4.35%,海爾、海信等九家應訴企業的稅率為21.49%,其他未應訴中國企業的稅率高達78.45%。
其實,中國彩電企業在這場訴訟中本可以不輸,或者不會輸的這么慘。是一開始的陣營分裂和後來的揪內鬼鬧劇,才造成了中國企業的被動局面。
去年5月2日,美國五河電子公司向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向美國出口的21英寸以上彩電存在傾銷。一周後,國內各大企業代表在機電商會緊急開會,建立攻守同盟,由機電商會出面,共同聘請律師應訴。但接下來短短幾天,先是創維邀請TCL、康佳、海信共同聘請律師,結成聯盟與美國談判;而後被排除在外的長虹、廈華、海爾3家立刻反戈,率先自立陣營,聯手機電商會聘請美國律師應訴;此後,創維、海信、TCL加緊結成另一戰線。6月5日,一直沉默的康佳卻突然宣稱「獨立應訴」。攻守同盟徹底分裂。
在美國商務部的第一次聽證會上,力挺中國彩電沒有傾銷的是美國經銷商APEX和沃爾瑪,而機電商會聘請的律師的做法卻讓人費解,不知會同一陣營的廈華等廠家,就徑自出庭應訴。而此時國內的彩電巨頭們正忙著合縱連橫,懵然不知。6月1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中國彩電構成傾銷。
從起訴到初裁的一個月間,中國企業成功 「陰謀」分化出三個陣營,各個陣營一面努力維護自己利益,一面又想借美國人打擊其他陣營,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一陣營內部也是各懷「鬼胎」。結果算計來算計去反算了卿卿性命,美國的裁定針對的是全體中國彩電企業,美國企業利用這一個月成功贏得了訴訟的勝利。
直到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的聽證會上,中國彩電巨頭們才意識到問題所在,聯合組成律師團辯護。然而大勢已去,4月13日,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維持初裁,判決中國彩電傾銷。
官司未了。廈華的反傾銷稅從31.70%大幅下調到4.35%,「個別中國彩電廠家與五河電子達成幕後交易,才致使中國彩電最終失利」的消息迅速傳遍各大媒體,並言之鑿鑿稱廈華與五河電子有幕後訂單交易,通過出賣國內企業獲得最小損失。發動這場「陰謀」的還是同行,「因為業外人士誰能說得這么『逼真』,而且知道詳細的內情」。而事實卻是,廈華由於走高端路線,獲得了較低稅率。外患未平,又來了一次內部傾軋的「陰謀」。
和中國企業不同,美國人卻用「陽謀」。盡管他們利用中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所作的判決,不公之處昭然若揭,但其思維方式和行事手段始終遵循法律規則,整個訴訟程序並沒有明顯的不公。尤其是美國商務部核查小組在中國的實地核查,其精細程度令國內企業咂舌。廈華發言人孫光榮說,調查包括製造中使用的每一個零部件、螺絲釘、小紙片和消耗性的物料,甚至產品的性能、功能、分類、尺寸。此外,還要對這些物件提出來源解釋與證據。核查小組在長虹的近20天里,去了所有相關部門,查遍了所有資料。長虹發言人劉海中在被問及調查的內容時,一連說了幾個「太多了!」。
反觀國內企業的習慣思維卻是規則外的暗箱操作,在長期不成熟的市場體制中,規則的缺失讓他們習慣用「陰謀」手法獲取利益,如八大彩電廠商的價格聯盟,惡意降價攪亂市場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敗訴,而與中國同為此次反傾銷被告的馬來西亞彩電業卻大獲全勝。馬來西亞政府與彩電企業一致對外,援引世貿組織有關條文,並以墨西哥等國對美彩電出口高於馬來西亞,卻未受指控為例,據理力爭。美方最終裁定馬來西亞彩電不構成傾銷。在市場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尤其是在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打交道時,「陰謀」終究是要吃虧的。
http://www.51sobu.com/dongtai/content/20046918108752269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