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一般情況下,碳素鋼用水淬火,合金鋼用油淬火,這是什麼道理
水具有較強烈的冷卻能力,用作奧氏體穩定性較小的碳鋼的淬火,水冷卻介質最為合適。
油的冷卻能力比水小,因此,生產中用油作冷卻介質,只適用於過冷奧氏體穩定性較大的合金鋼淬火。
淬火冷卻時,要保證獲得馬氏體組織,必須使奧氏體以大於馬氏體臨界冷卻速度冷卻,而快速冷卻會產生很大淬火應力,導致鋼件的變形與開裂。因此,淬火工藝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既能獲得馬氏體組織,又要減小變形、防止開裂。
常用冷卻介質: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淬火冷卻介質是水和油。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冷卻介質較多,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種介質,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卻速度的要求。
2. 為什麼中碳鋼採用感應加熱表面淬火,而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零件常採用滲碳淬火
你好,中碳鋼含碳量較高,表面可以加熱淬火。低碳鋼含碳量低必須先滲碳後淬火。
3. 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分別用什麼熱處理
一般來說淬火溫度不同,高碳鋼的淬火溫度要比中碳鋼低一些,當然要看具體材料;
在不知道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中碳鋼一般是調質狀態使用,回火當然是高溫回火,而高碳鋼一般是淬火+回火狀態使用,回火是低溫回火。
4. 高碳鋼與中碳鋼的熱處理工藝區別在那裡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不辦法回答,材料不同,用處不同,要求不同,熱處理的方法及熱處理工藝區別很大,熱處理工藝是根據圖紙要求、質量控制規程要求來制定的,不是說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
5. 中碳鋼按高碳鋼要求進行淬火處理能否達到要求為什麼
大致講也是可以的,但具體細節還有區別。
高碳鋼含碳量較高,淬火加熱溫度相對低回些(如共析鋼),加熱速度答要緩慢些;淬火冷卻速度也要相對和緩,以防止變形開裂。中碳鋼按高碳鋼對待,一般講來,若能採用合適的加熱溫度,緩慢的加熱速度,是不會產生不利影響的。但相對緩慢的冷卻速度卻是不可取的;冷卻速度降低,會導致中碳鋼淬火非馬氏體產物增多,隨之使強度和韌性指標降低,尤其是中碳碳素結構鋼會更明顯。例如,用量較多的45鋼,淬火時有硬度不達標的現象發生。相比而言,中碳合金結構鋼一般還是沒問題的。
6. 有低碳鋼齒輪和中碳鋼齒輪各一隻,為了使齒輪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應該選擇何種熱處理方法
低碳鋼齒輪,採用滲碳後淬火的處理方式即可強化齒面;中碳鋼齒輪可以做氮化處回理再淬火,或者直接答用中高頻加熱表面淬火的方式強化(視具體材質和模數大小而變)。低碳鋼滲碳淬火後表面強度和耐磨性顯著提高,心部保留一較高抗沖擊性能;滲碳淬火層為細馬氏體組織,心部基體為鐵素體、珠光體類型的平衡組織。中碳鋼氮化處理後表層應為少量化合物與擴散層組成的滲層組織心部則為調制處理的回火索氏體組織(或有少量游離鐵素體)。
7. 請教各位大俠"低碳鋼和中碳鋼可以進行淬火和回火處理嗎"
所有碳鋼都是可以淬火的,目的是強化鋼材,提高其機械性能。
回火總是伴隨在淬火之後,淬火後的鋼的脆性變大,內應力也很大,回火的目的是就是調整硬度、減小脆性,提高鋼的塑性、韌性。便於加工及穩定工件的尺寸。
一般低碳鋼採用表面淬火,得到「外硬里韌」效果。
8. 機床變速箱齒輪常用中碳鋼或低碳合金鋼零件常採用滲碳淬火作為最終熱處理
汽車變速箱的次要齒輪採用45#鋼,高頻淬火,350~370℃回火,高速、中載、有沖擊、外形復雜的重要齒輪,採用20CrMnTi,滲碳淬火。
齒輪高頻淬火設備採用感應加熱,其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感應加熱的原理是:將齒輪等工件放到感應器內,產生的交變磁場,又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利用這個集膚效應,可使齒輪等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鍾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從而滿足我們的要求。
高頻淬火,是指利用高頻電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進行加熱、冷卻,獲得表面硬化層的熱處理方法,是對齒輪等工件進行一定深度的表面強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不變,因而具有高強度、高耐磨性和高韌性的天熱點,又因是局部加熱,所以能顯著減少淬火變形,降減能源消耗。
頻率選用
室溫時感應電流流入工件表層的深度δ(mm)與電流頻率f(HZ)的關系為頻率升高,電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層降低。
常用的電流頻率有:
1、高頻加熱:100~500KHZ,常用200~300KHZ,為電子管式高頻加熱,淬硬層深為0.5~2.5mm,適於中小型零件。
2、中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電源設備為機械式中頻加熱裝置或可控硅中頻發生器。淬硬層深度2~10 mm。適於較大直徑的軸類、中大齒輪等。
3、工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HZ。採用機械式工頻加熱電源設備,淬硬層深可達10~20mm,適於大直徑工件的表面淬火。
9. 高頻淬火為什麼只適用於中碳鋼
不要說的這么絕對,應該說高頻淬火大部分情況下使用中碳鋼較為合適,比如45鋼,55鋼等。在能達到硬度和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選含碳量低的材料。
含碳量太低,強度硬度達不到要求,因為高頻不像滲碳,不能改變表面化學成分,只能改變表面組織狀態,低碳鋼淬透性差,即使淬透了強度也不高,並且低碳鋼臨界點高,奧氏體均勻化也慢,失去了高頻本身所存在的意義
含碳量太高,也不合理:高碳鋼淬火前一般球化退火,如果用球化退火的材料高頻,也許表面能達到要求,但心部硬度太低。用正火狀態的材料,高頻後碳化物的形態肯定不好,對使用壽命大有影響,另一方面,由於高碳鋼淬硬性好,冷卻時組織應力大,相比中碳鋼,開裂和變形的傾向大得多
10. 中碳鋼怎麼淬火,燒紅了放油里還是放水裡,有知道的朋友說下
1、碳鋼淬火時,燒紅了放油里或放水裡冷卻均可以,由於水的冷卻速度比油快,容易產生較大專內應屬力,如方便還是採用油冷卻為好,這種方法叫單液淬火。也可先放在水裡再迅速放進油里冷卻,這種方法叫雙液淬火,可減少一部分內應力。
2、在沒有專用設備進行簡易淬火時,最容易產生的缺陷為淬火後鋼的硬度太硬,容易開裂或斷掉。正確的方法應是淬火後緊接著進行回火。
3、簡易回火方法:將工件燒紅後迅速放入水中(淬火),再迅速提出水中,一秒後再重新放入水中。因為在初次提出水中時,鋼的內部還未徹底冷卻,靠其餘熱對工件進行重新加熱,再次放入水中進行簡易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