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前小導管與超前錨桿什麼區別
區別:
1、側邊的錨桿,頂部是超前小導管
資料來源:網路-超前小導管
網路-超前錨桿
㈡ 隧道洞內(不是洞口)超前小導管的位置是穿過拱架腹部(預先割孔),還是在拱架上面(拱背)
是在腹板打孔的,我們是做隧道設備的,對工藝很熟悉的,孔是用來穿小導管的
㈢ 請問鐵路隧道用的無縫鋼管 42的 那種的規格種類是什麼,例如熱軋鋼筋分 HRB HPB .那無縫鋼管的代碼呢
普通的42鋼管 壁厚3.5的
㈣ 隧道施工圖里超前小導管t啥意思
超前小導管就是為了加固地層用的,之所以說是超前小導管是指在開挖之前打設並注漿加固地層。
一般採用直徑38~50mm的無縫鋼管製作, 在小導管的前端做成約10cm長的圓錐狀,在尾端焊接直徑6~8mm鋼筋箍。距後端100cm內不開孔,剩餘部分按20~30cm梅花形布設直徑6mm的溢漿孔。
通過超前小導管注漿能改變圍岩狀況及穩定性,漿液注入軟弱、鬆散地層或含水破碎圍岩裂隙後,能與之緊密接觸並凝固。漿液以充填,劈裂等方式,置換土顆粒間和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及空氣後占據其位置。
經過一定時間凝結,將原有的鬆散土顆粒或裂隙膠結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新結構,強度大,防水性能良好的固結體,使得圍岩鬆散破碎狀況得到大幅度改善。
(4)隧道超前小導管焊管擴展閱讀:
作用主要為自穩時間段的軟弱破碎帶、淺埋段、洞口偏壓段、砂層段、砂卵石段、斷層破碎帶等地段的預支護,因為是在此施工段開挖前打入的,同時其位置位於待施工面的前方,所以稱為超前小導管。
注漿施工應根據土質條件選擇注漿法:在砂卵石地層中宜採用滲入注漿法;在砂層中宜採用擠壓、滲透注漿法;在粘土層中宜採用劈裂或電動硅化注漿法;在淤泥質軟土層中宜採用高壓噴射注漿法。
注漿材料應具備良好的可注性,固結後應有一定強度、抗滲、穩定、耐久和收縮小,漿液須無毒,注漿工藝應簡單、方便、安全注漿材料的選用和配比的確定,應根據工程條件,經試驗確定。
㈤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超前小導管與管棚法有何區別
超前小導管與管棚法有施工工藝不同、適用范圍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的區別
1、施工工藝不同:小導管注漿加固地層技術,是通過沿隧道開挖輪廓線外縱向向前傾斜安設注漿管,並注入漿液,達到超前加固圍岩和止水的目的,同時小導管還可起到超前管棚預支護作用。
管棚是利用鋼管或鋼插板作為縱向預支撐、鋼拱架作為橫向環形支撐,構成縱、橫向整體剛度較大的支護系統,阻止和限制圍岩變形,提前承受早期圍岩壓力。一般管棚是沿地下工程斷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間距環向布設,形成鋼管棚護。
2、適用范圍不同:小導管適用於處於無粘結、自穩能力差的砂層及砂礫(卵)石層;小導管施工只是對開挖掌子面局部土層進行加固,開挖土層不宜長時間暴露,應堅持先支撐後開挖的原則;同時小導管注漿也可用於各種臨時性的地層加固。
管棚法適用於軟弱地層和特殊困難地段,如及破碎岩體、塌方體、砂土質地層、強流失性地層、淺埋大偏壓等圍岩,並對地層變形有嚴格要求的工程。一般用在圍岩條件較差或者塌方方量比較大無法用雙層小導管穿過時用。
3、使用方法不同:超前小導管為壁厚5mm的鋼管,直徑一般為42mm,處理范圍一般也就6米左右。是通過超前小導管漿將掌子面前方的較為破碎的圍岩進行固結的一種方法,使圍岩形成一個整體後再進行下一步工序。
而管棚通常在洞口段使用,外插角在3度以內,長度根據岩土體狀況和洞口段埋深情況而定,但最長不宜超過40米,環向間距20-40cm,管徑90-100cm,不宜超過110cm。
㈥ 隧道超前注漿小導管施工要點有哪些
施工要點:
1.超前小導管直徑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和加工,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縱向搭接長度應不小於1.0m。和鋼架聯合支護時,應從鋼架腹部穿過,尾端與鋼架焊接。
超前小導管沿隧道縱向開挖輪廓線向外以10°~30°的外插角鑽孔,將小導管打入地層。亦可在開挖面上鑽孔將小導管打入地層,小導管環向間距宜為200~500mm。
2.鑽孔、安裝小導管後,管口用麻絲和錨固劑封堵鋼管與孔壁間空隙,管口安裝封頭和孔口閥,並能承受規定的最大注漿壓力和水壓。
3.注漿前,應對開挖面及5m范圍內的坑道噴射厚為50~100mm混凝土或用模築混凝土封閉,以防止注漿作業時,發生孔口跑漿現象。
4.注漿壓力應為0.5~1.0MPa,注漿按由下至上的順序施工,漿液先稀後濃、注漿量先大後小。
5.結束標准:以終壓控制為主,注漿量較核。當注漿壓力為0.7Mpa~1.0Mpa,持續15min即可終止。
6.注漿後至開挖的時間間隔,應視漿液種類決定。當採用單液水泥漿時,開挖時間為注漿後8h,採用水泥—水玻璃漿液時為4h左右。開挖時應保留1.5~2.0m的止漿牆,防止下一次注漿時孔口跑漿。
7.對小導管注漿要有旁站記錄,記錄內容應包含以下內容:施作里程范圍、小導管根數、長度、最大單根注漿量、最小單根注漿量、總注漿量、注漿控制壓力。(注漿量以使用水泥袋數或公斤為單位)。同時對小導管、管棚的安裝和注漿應要有影像資料。嚴禁未注漿行為。
㈦ 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導管是打在哪裡的什麼時候打
超前小導管是用來對軟弱破碎帶、淺埋段、洞口偏壓段、砂層段、砂卵石段、斷層破碎帶等地段的預支護的。
主要打在那些道拱部軟弱圍岩,鬆散、無粘結土層、自穩能力差的砂層及砂礫(卵)石層級破碎岩層,打的時間是在施工前,先把道路進行加固,避免安全隱患。
以上信息來自問問我建築人才網。
㈧ 隧道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設置應符合哪些要求
小導管的鑽孔、安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小導管的安設應採用引孔頂入法。
(2)鑽孔方向應順直。
(3)鑽孔直徑應與注漿管徑配套,一般不大於50mm,孔深視小導管長度確定。
(4)採用吹管法清孔。
(5)在孔口端用沾有CS膠泥的麻絲纏繞成不小於孔徑的紡錘形柱塞,把小導管插入孔內,帶好絲扣保護帽,用風鑽或風鎬打入到設計深度,使麻絲柱塞與孔壁壓緊。
(6)小導管外露長度一般為30cm,以便連接孔口閥門和管路。
㈨ 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導管、超前錨桿、超前管棚的區別與聯系
一、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導管、超前錨桿和超前管棚有點不同:
1、三者的支護原理不同:
(1)超前小導管的支護原理:超前小導管是穩定開挖工作面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施工方法。在軟弱及破碎岩層施工中,超前小導管對鬆散岩層起到加固作用,注漿後增強了鬆散、軟弱圍岩的穩定性。
有利於完成開挖後與完成初期支護時間內圍岩的穩定,不至於圍岩失穩破壞直至坍塌。超前小導管注漿適用於隧道拱部軟弱圍岩,鬆散、無粘結土層、自穩能力差的砂層及砂礫(卵)石層級破碎岩層。
(2)超前錨桿的支護原理:超前錨桿是沿開挖輪廓線,以較大的外插角,向開挖面前方安裝錨桿,形成對前方圍岩的預錨固(預支護),在提前形成的圍岩錨固圈的保護下進行開挖、裝渣、出渣和襯砌等作業。
超前支護主要適用於圍岩應力較小,地下水較少、岩體軟弱破碎,開挖面有可能坍塌的隧道中,鬆散地層結構鬆散,穩定性差,若有地下水時則更甚。在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在這類地層中施工時,除減少對圍岩的擾動外,還應加強臨時支護,臨時支護可採用超前錨桿。
(3)超前管棚的支護原理:一般是沿地下工程 斷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間距環向布設,形成鋼管棚護。管棚超前支護是為了在特殊條件下安全開挖,預先提供增強地層承載力的臨時支護方法。
2、三者的施工要求不同:
(1)超前小導管的施工要求:沿隧道拱部均勻布設,環向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宜為30~50 cm,外插角宜為10°~15°。小導管應按設計長度施作,應大於2倍循環進尺,宜為3.5~5.0 m,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0 m。
應與鋼構架成聯合支護。小導管材質和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宜採用參42mm的無縫鋼管,前端做成圓錐狀,在後端焊接鋼筋箍筋,管體布設梅花形溢漿孔。小導管的安設應採用引孔頂入法。鑽孑L方向應順直。鑽孔深度和直徑應與導管匹配。鑽孔採用吹孔法清孔。
(2)超前錨桿的施工要求:超前錨桿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岩體結構面的特徵,一般是在拱部縱向設置,稱為拱部超前錨桿,必要時可局部設置在拱腳附近,橫向斜下方一定角度,稱為側牆超前錨桿。
超前錨桿宜採用早強水泥砂漿錨桿或樹脂錨桿,也可採用組合中空錨桿,以盡早發揮超前支護作用。水泥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20。
若用普通水泥砂漿,則爆破時其強度可能還未達到要求。當岩體較破碎時,可採用中空注漿錨桿或自鑽式錨桿,可將錨桿和注漿管的功能合二為一,注漿後無需拔出即成為一根錨桿,但成本較高。
(3)超前管棚的施工要求:鑽孔前,精確測定孔的平面位置、傾角、外插角,並對每個孔進行編號。鑽孔外插角1°~3°以為宜,工點應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鑽孔仰角的確定應視鑽孔深度及鑽桿強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1.5°。
施工中應嚴格控制鑽機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嚴格控制鑽孔平面位置,管棚不得侵入隧道開挖線內,相鄰的鋼管不得相撞和立交。經常量測孔的斜度,發現誤差超限及時糾正,至終孔仍超限者應封孔,原位重鑽。掌握好開鑽與正常鑽進的壓力和速度,防止斷桿。
3、三者的具體作用不同:
(1)超前小導管的具體作用:超前小導管是隧道工程掘進施工過程中的一種工藝方法,主要用於自穩時間短的軟弱破碎帶、淺埋段、洞口偏壓段、砂層段、砂卵石段、斷層破碎帶等地段的預支護。
(2)超前錨桿的具體作用:將超前錨桿打入掘進前方穩定岩層內,末端支承在拱部圍岩內專為超前錨桿提供支點的徑向懸吊錨桿,或支承在作為支護的結構錨桿上,使其起到支護掘進進尺范圍內拱部上方,有效地約束圍岩在爆破後的一定時間內不發生鬆弛坍塌。
(3)超前管棚的具體作用:主要用於對於圍岩變形及地表下沉有較嚴格限制要求的軟弱破碎圍岩隧道工程中,如軟弱、沙礫地層和軟岩、岩堆、破碎帶地段。
二、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導管、超前錨桿和超前管棚之間的聯系:
超前小導管、超前錨桿和超前管棚三者均屬於超前支護,是保證隧道工程開挖工作面穩定而採取的超前於掌子面開挖的輔助措施。隧道穿越軟弱破碎圍岩時,開挖擾動會引起較大的圍岩變形。
如果初期支護施做不及時,圍岩變形可能超過其容許范圍,嚴重時引起掌子面失穩、隧道塌方,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此時,需採用超前小導管、超前錨桿和超前管棚3種隧道超前支護措施來控制圍岩的變形,從而達到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
㈩ 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導管應該在哪個環節施作
上面回答是錯誤的吧,應該是先打小導管,注漿後在開挖吧,不然怎麼叫超前加固呢。拱架架完後再打入導管,後注漿,這是叫洞體支護措施了。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