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低碳鋼的剛拉強度,屈服強度,剪切強度是多少
直徑大約為10.03mm的圓柱低碳鋼,鋼拉強度550Mpa,屈服強度384
❷ 衡量低碳鋼材料強度性能的兩個指標是什麼
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
σs---屈服強度。
定義--材料開始產生宏觀塑性變形時的應力。
單位MPa
σb---抗拉強度
定義--試樣拉斷前承受的最大標稱拉應力。
單位MPa。
❸ 簡述低碳鋼拉伸的四個階段,工程設計中強度取值的依據是什麼
摘要 強化階段
❹ 有什麼方法快速理解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屈強比、屈屈比、屈曲比等 各表示什麼意思
假如你沒有看見復過低碳鋼拉伸試制驗的應力與應變的關系曲線,或者,不知道虎克定律的話,就難於快速理解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不明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那嘛,屈強比、屈屈比、屈曲比(錯!)就不好說了。屈屈比就是超屈比,樓主看看之後,不明白再追問。抗拉極限就是抗拉強度。
❺ 低碳鋼的屈服極限一般是多少
要看具體材料而定
比如一般常用有Q235和Q345就是屈服分別是235MPa和345MPa,強度及屈服極限也不一樣.
❻ 鋼筋屈服強度怎麼計算
鋼筋屈服強度計算方法:
屈服強度的計算公式:σ=F/S,
其中σ為屈服強度,單位為「回MPa」,
對鋼筋來講,答F為鋼筋發生塑性變形量為原長的0.2%時所受的力,單位為「N」,
S為鋼筋的橫截面積,單位為「m^2」。
(6)低碳鋼的屈強比是什麼擴展閱讀: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原始標距)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❼ 什麼是屈強比說明鋼材屈強比意義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的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屈強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較好;屈強比高表示材料的抗變形能力較強,不易發生塑性變形。
(7)低碳鋼的屈強比是什麼擴展閱讀:
按塑性設計時,鋼材的力學性能應滿足強屈比fu/fy≥1.25。對於有延性要求的結構構件,鋼筋強屈比也不應過大,否則會造成預期屈服構件出現承載力超強而不能實現預期的延性屈服機制。
主要是為了保證縱向鋼筋具有一定的延性,當構件某個部位出現塑性鉸後,塑性鉸處有足夠的轉動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來檢測螺紋鋼筋,一般圓鋼不需要檢驗強屈比。
我國混凝土結構工程目前普遍應用的非預應力鋼筋強度為300~400MPa,比發達國家低1~2個等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及《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規定在非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採用的鋼筋強度分別為fyk=235MPa(HRB235)、fyk=335MPa(HRB335 級)和fyk=400MPa(HRB400 級或RRB400 級)。
而其中400MPa 級的鋼筋用量僅占鋼筋總用量的10%左右。對於更高強度的fyk=500MPa(HRB500 級或超細晶粒500級)的鋼筋尚未列入規范。為節約資源,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盡快使我國混凝土結構用鋼筋實現與國際接軌,在我國工程界中急需推廣和應用更高強度的鋼筋。
❽ 什麼是鋼材的屈強比其大小對鋼材的使用性能有何影響
鋼材的屈服點(屈抄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 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的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屈強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較好;屈強比高表示材料的抗變形能力較強,不易發生塑性變形
❾ 將低碳鋼壓縮時的屈服強度與拉伸時的屈服強度進行比較,將鑄鐵壓縮時抗壓強度和拉伸時的抗拉強度進行比較
我今天也在寫這個。低碳鋼在拉伸實驗和壓縮實驗中測出來的屈服強度很接近,原因是因為低碳鋼是塑性材料,既抗拉又抗壓。鑄鐵拉伸實驗和壓縮實驗測出來的兩個屈服強度數值差別有點大,因為鑄鐵是脆性材料,抗壓不抗拉。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不過差不多老師也就考這些吧
❿ 屈強比的定義是什麼
屈強比(σs/σb)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1.屈服點(σs)
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設Ps為屈服點s處的外力,Fo為試樣斷面積,則屈服點σs=Ps/Fo(MPa),MPa稱為兆帕等於N(牛頓)/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強度(σ0.2)
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在測量上有困難,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於一定值(一般為原長度的0.2%)時的應力,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簡稱屈服強度σ0.2。
3.抗拉強度(σb)
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它表示鋼材抵抗斷裂的能力大小。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
設Pb為材料被拉斷前達到的最大拉力,Fo為試樣截面面積,則抗拉強度σ
b=Pb/Fo(MPa)。
4.伸長率(δs)
材料在拉斷後,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